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剥削不正义的批判现已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热点话题,但其对资本主义剥削存在的论证在学界受到的关注却较少;然而,后者在其剥削理论的总体建构中具有前提性的意义,并且从根本上规定了其批判资本主义剥削不正义的路径。在当代英美学界关于资本主义剥削的系列争议中,面对通过攻击劳动价值论来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剥削的声音,以科恩、罗默、莱曼为代表的英美马克思主义者分别基于产品所有、财产关系与劳动过程,提出了三种论证资本主义剥削存在的思路。英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剥削存在的论证维护了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的有效性和批判效力,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不过,这种理论建构未能坚持劳动价值论而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2.
物化批判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卢卡奇和马尔库塞分别代表了物化批判的三种主导模式:关系物化批判、认知物化批判和技术理性统治批判.<资本论>及相关手稿的物化批判主导模式即关系物化批判模式为另外两种物化批判模式提供了思想资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批判,本身亦有可能成为物化的牺牲品,成为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用“事物化(Versachlichung)”与“物化(Verdinglichung)”这两个概念,共同勾勒出资本主义拜物教的逻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将自身转化为“事物”,而后颠倒地表现为外在之“物”,这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物化批判的源头。卢卡奇沿袭了这一逻辑,不仅批判“物化”现象及其意识,而且批判韦伯、齐美尔等人所分析的现代性的“事物化”进程。在其启发之下,霍克海默、阿多诺强调“事物化”的客观性,却否定了卢卡奇从“物化”中寻求解放的可能,阿多诺更揭示了物化批判的同一性本质,宣告物化批判的无根性和无效性。广松涉、霍耐特凭借“物象化论”和“承认理论”的原创建构,推动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物化思想的讨论走向当代。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如何看透资产阶级物化与物化意识,达到无产阶级的意识自觉,这是青年卢卡奇的理论指向。怎样实现这一点呢?在青年卢卡奇的理论分析中,这是以一种历史认识论完成的。只有实现了对历史的认识,看清了自己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存在,无产阶级才能在历史中超越资本主义。因此,历史认识论构成了青年卢卡奇的理论基础。怎样才能达到对历史的认识呢?青年卢卡奇区分了历史认识论中的三个层面:直观、反思与总体意识。在他看来,科学的历史认识是通过批判直观与反思认识、以总体性认识为基本特征的认识。直观的认识指的是对资本主…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2017,(11)
物化理论贯穿卢卡奇转向马克思主义立场之后的全部思想。但是学界往往孤立地研究物化理论,而对它在卢卡奇思想总体中的作用、地位以及逻辑思路尚未深刻把握。本文通过全面梳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一方面阐明物化理论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核心,另一方面证明物化理论在卢卡奇思想体系中的枢纽地位和批判精神。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马克思的物化理论的同异及其各种原因,以便对物化理论有一个更为深入的理解,对由物化理论切入的资本主义社会批判有一个更为深刻的把握。除此之外,这种比较性研究可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解释范式的认识,促使我们自觉地完善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当韦伯将现代性的问题诊断为技术问题的时候,技术成为现当代哲学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创者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成为梳理技术问题的一条线索。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在发展对于现代性的审思和批判方面是有着卓越功绩的,然而,在对物化与技术之关系乃至对技术之本质的反思方面的缺失构成了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一道"硬伤",这同样也是法兰克福学派技术批判理论的缺失。在这一点上,技术现象学凭借对于技术之本质的积极探索而走在了他们的前列。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卢卡奇对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支点包含三个层面:即黑格尔对现代概念及现代性问题的阐述、马克斯·韦伯对现代性诊断的合理化思想以及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批判.卢卡奇是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批判和资产阶级现代形而上学批判的双重维度上展开对现代性批判的,然而这一批判是在作为资产阶级现代形而上学之完成形式的黑格尔哲学框架内即在现代形而上学范围内展开并由此陷入无法自拔的理论困境.卢卡奇现代性批判的意义不仅表现为开启了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路向,而且对于确立当代中国的现代性理论范式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研读《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等著作的基础上,青年卢卡奇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物化思想。基于对现代资本主义商品结构关系的剖析,卢卡奇猛烈地批判了商品拜物教,指出了商品拜物教下人的主体性的丧失。但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带有明显的黑格尔逻辑的烙印和韦伯合理化思想的痕迹,这使其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着明显的不同,可以说是经典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异端"。尽管如此,在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卢卡奇与马克思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9.
面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势,第二国际理论家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实证化的解读,割裂了社会现实与革命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使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丧失了有力的革命指导。卢卡奇指出,必须在物化结构与阶级意识辩证统一的基础上重建无产阶级革命道路,这构成了《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核心问题。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物化结构中处于主客体同一的社会地位。这一特殊的社会地位直接促发了阶级意识的产生,并最终在物化结构与阶级意识的辩证统一中指向革命的实践。一些当代西方学者在对《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解读中将物化结构与阶级意识的辩证关系割裂,从而使革命道路问题再次陷入困境。霍耐特只抓住了对物化结构的批判,抹杀了阶级意识的革命向度;齐泽克只抓住了阶级意识的革命向度,使阶级意识成为纯粹的革命理论建构。如何在当代重新探索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我们需要回到卢卡奇,重思《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核心问题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建卓 《北方论丛》2015,(6):122-126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借助黑格尔的总体性范畴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彰显为关于历史的总体性辩证法。卢卡奇的这一总体性辩证法集中展现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结构的批判,以此不仅真实地揭示了人的物化存在,而且通过诉诸无产阶级意识把总体性辩证法最终绽露为摧毁物化和实现人类解放的革命武器。这深刻表明卢卡奇的辩证法已经触及到了存在论的根基,《历史与阶级意识》切实开显了隐藏在方法形式下的辩证法实乃作为存在论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11.
卢卡奇努力恢复总体性范畴在马克思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而阿多诺则倡导否定的辩证法,不遗余力地对总体性辩证法进行了批判,二者处于直接的理论对立之中,而这种对立的背后却是共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即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情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变化要求发展变化了的批判理论,因此,阿多诺对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的批判实质上是对传统革命路线的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12.
李佩环 《理论界》2007,(11):124-126
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中,“异化”是一个很不清晰的术语。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从批判资本主义的角度提出物化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其异化思想。这一思想与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明显不同,其分水岭正在于对物化与异化关系问题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3.
周可 《学术研究》2012,(1):30-35,159
20世纪20年代东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都开始思考现代科技对于人类社会与文化的意义。卢卡奇立足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性,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合理性与物化现象,逐渐转向意识形态批判;瞿秋白立足于人类历史进程的普遍性,通过阐明技术的本质与应用方式,揭示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必然性。他们对于技术问题的思考从不同方面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神,反映了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差异。  相似文献   

14.
青年卢卡奇通过“物化”理论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组织化与全面扩张,从而为后人揭示出社会批判的新方向,这种洞察力无疑是其理论真正的价值所在.但是,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也存在根本的缺陷——“对象化”与“异化”的混同,而这一缺陷使得青年卢卡奇与其后继者的思想囿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产关系,最终使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遭遇到无法突破的困境.列宁的“灌输”策略一如它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再成功证明的那样,借助于新形势下适当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对唤醒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革命主体意识,走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困境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纪初,面对物化现象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新形势,西方马克思主义悄然兴起。在这一潮流中,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了中介范式,对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现象进行评判性研究。透过对中介范式理论实质、理论使命和实践运用的描述,卢卡奇认为,无产阶级只有利用中介打破对待现实客体的“直接性”,才能看到“真正的历史的力量”,看到历史的“事实性本身”。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书中用“商品拜物教”揭示了资本主义存在的问题——异化,卢卡奇以其天才般的理论触感表达对“物化”现象及物化问题的关注,旨在展开对物化的现代性批判,表达了深刻的现代性批判理论.这一理论本身所具有的思想价值是超越民族和国界的.结合我们今天所处的现代化的生活状况,再读卢卡奇在一个世纪前提出的理论,更能感受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力量.在此旨在探析卢卡奇物化现代性批判的思想逻辑,表达其整体理论建构的基本理解,以求教于学界并表达对这位思想家的敬意.  相似文献   

17.
物化、总体性与阶级意识 --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认为,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可以归结为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内容物化与物化意识问题;意识形态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总体性批判与主体问题;意识形态理论的纲领性结论阶级意识与意识革命问题.可见,物化和物化意识是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研究的出发点;而总体性批判和主体重建问题则是其意识形态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最后,对阶级意识和意识革命的强调则是卢卡奇为其意识形态理论所设计的结论性纲领.  相似文献   

18.
物化、总体性与阶级意识——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认为,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可以归结为: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内容:物化与物化意识问题;意识形态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总体性批判与主体问题;意识形态理论的纲领性结论;阶级意识与意识革命问题。可见,物化和物化意识是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研究的出发点;而总体性批判和主体重建问题则是其意识形态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最后,对阶级意识和意识革命的强调则是卢卡奇为其意识形态理论所设计的结论性纲领。  相似文献   

19.
卢卡奇以物化为社会批判的核心范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基本、最普遍的现象与人类的生存危机;希冀通过"总体性"的阶级意识克服"片面性"的物化意识,重拾无产阶级革命斗志,恢复人的真实关系;卢卡奇的理论贡献明显大于其理论局限,其在对人类解放思想的探索上既继承了马克思的解放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马克思的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意识形态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揭露和清算资本主义从物质到精神对社会的全面统治,并以此奠定无产阶级获得解放、夺取政权的理论基础.列宁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中,把其确立为无产阶级科学的意识形态;继列宁后,卢卡奇和葛兰西又从无产阶级巩固政权反思自己的阶级地位出发,补充、发展和完善了这一理论.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左翼学者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了全面批判,然而,当代马克思主义时刻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的攻击,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和平演变的威胁.为了应对这样的挑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解释新时代中国社会现状及未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