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主席为回应中国发展问题、应对全球各种挑战、完善全球治理而提出的重要理论,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种场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深入阐述,其内涵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解构和超越了“西方中心论”“文明冲突论”。中国作为多边主义的倡导者与国际和平的维护者,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3.
中国政府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时代需要。全球相互依赖的日益深化和共同挑战的不断涌现,使越来越多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日益紧密地联系起来,由零和的生存竞争关系逐步走向正和的共生性关系,客观上成为某种自在的共同体。但由于历史和现实方面的分歧,"命运与共"尚未成为国际社会的强烈共识,更没有成为处理相互关系的普遍自觉,由此导致了日益严重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和治理赤字。对此,国际社会需要从利益基础、制度保障和共同意识等方面入手,促进各国由一个自在的命运共同体逐步走向自为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丰富的国际法渊源,以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视角,其既是对传统国际法理论学说和当代国际法原则的继承、弘扬和发展,同时深化了现代国际法治的精神内涵,促进了国际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相应法治保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法与全球治理体系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引领重塑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国际法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表现形式,更是将其纳入法治化轨道的主要载体,通过国际法能够帮助确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国际法律地位、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从而以法的形式切实保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中的推广适用,为联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商共建共享”良好国际法治环境和新型全球治理体系奠定制度基础、创设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继承,两者都立足于唯物史观,聚焦人类前途命运,并将共同体作为实践形态和理想载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对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发展,从理想蓝图转变为现实方案,从制度革命进化到全球治理,从单一维度增加到多重向度,从深刻批判上升到共生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丰富了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范畴,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阈,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蕴含。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性问题集中爆发、传统治理机制"失灵"的背景下,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并以增进整个人类社会的福祉为根本目的,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主要目标,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主要方式,为新时代推动全球治理提出了"中国方案".本文在综合分析当今时代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渊源和新时代内涵,并为全球化环境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夏文斌  程倩 《江淮论坛》2022,(3):5-10+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提出,揭示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社会交往和发展的正确路径,体现着对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新贡献。如何进一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层面研究和领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功能、价值和实践路径,特别是从实践哲学、以人民为中心、矛盾学说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出发,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体现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对于我们全面系统地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价值底蕴和路径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觉意识,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新时代全球化理念的高度凝练,也是中国推进引领全球化实践的具体体现。一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化时代的命题,是应对全球治理的课题,是开展全球外交的主题,是凝聚全球共识的议题,反映了时代变局下中国站在历史正确一边顺应、支持、推进、引领全球化的理念及思路;另一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中国引导全球化进程、治理全球化弊端、创新全球化实践、匡正全球化目标的重要实践。“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抓手和平台,中国的全球化理念贯穿其中并得以落实体现。  相似文献   

9.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自被提出即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渊源于马克思"真正共同体"理论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智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儒家智慧相结合的产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从宏观角度入手,将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生态五个方面纳于一体进行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对于构建当代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完善全球化治理进程,推动世界朝和平与发展方向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党的领导人将唯物史观与全球发展情况相结合而得出的结论和判断,是解决世界发展难题的"中国方案"。要想真正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考察其历史依据、客观条件以及将会面对的现实阻力,并以此探讨这一"中国方案"给世界发展带来的价值指向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哲学、地理学、气候学、社会主义等方面都有解释,这些解释为更好地理解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怎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路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长期的历史的发展过程,这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做好本国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同时,承担国际责任,参与全球治理,利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构建区域性、世界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着眼于全球发展和人类发展,在关照“两个大局”基础上创造性提出的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全面继承和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升华了中国始终坚持的和平外交理念。作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内核理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维护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解决人类发展的共同难题,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共建和平发展的新型国家关系。新时代需要通过培育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增强共同利益意识,完善和健全话语传播体系等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刻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命运与共、不可分割,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科学性。同时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性风险和挑战日益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刻审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挖掘其理论根源,厘清其形成的理论基石、文化底蕴和经验继承;充分理解其基本特征,把握其鲜明的人民性、创新性、互利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深刻领会其现实意义,把握其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价值,对科学认识及合理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使其重大意义得到充分发挥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逆全球化"思潮使基于共同理念的全球生态治理策略出现"休克式"失效,推动了本土与传统生态理念的回归,中国本土传统的"天人合一""仁爱万物""以时发禁"等生态整体保护、生态和谐伦理、生态适时管理等理念,逐步得到国际环保社会的肯定与认同,是中国生态文明全球化进程中更应该被重视的理念,也是增强中国国际生态话语权、促进生态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转化的较好表达方式。在区域合作基础上拓宽全球生态治理合作路径,加强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并建立生态屏障,健全全球生物入侵联合防控及监督机制,既是解决全球生态危机、推动全球生态治理的基础理论,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对于共同体思想的产生,最早在古希腊时期,马克思曾对共同体思想做了区分,解释了血缘共同体、政治共同体和真正共同体,阐述了它们的差别和联系.在十八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外交战略思想.由此可见,共同体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它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有利于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共同体思想是指导国际关系向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的重要思想,因此了解共同体思想发展,研究共同体思想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