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祖华  王疆辉 《东岳论丛》2024,(1):12-25+191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分别从中国现代化史、中华民族发展史视角提出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均生成于改革开放初期。两大话语有“分”,有着相对独立的酝酿、生成、建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概念在上世纪70年代末提出后大致呈现为出场——退场——重启的脉络,被写入党代会报告已到了40余年后的中共二十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语词在上世纪80年代初出现报章后,很快即被写入十三大报告,并一路攀升为高频使用的热门词。又有“合”,体现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与实现伟大梦想“关键在党”表述上的“四个耦合”。有必要在整合以往现代化话语(“工业化、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民族复兴话语(“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基础上,建构“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叙事。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术界肩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在21世纪“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重大使命,基于一个“反思的问题学”视域:要准确揭示“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何以出场、何以发展的现实根基和出场语境,用时代精神、时代内容、时代风格、时代形态、时代话语与时俱进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就必须深刻解答21世纪的系列时代问题。一是要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使之成为能够引领从21世纪哲学社会科学奔向新科技革命的强大潮流的思想旗帜;二是要深度展开全球资本新变化原因和本质的哲学—经济学批判,深刻把握全球大变局的走向,科学解答“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三是要把握从“观”到“体系”建构的思维转换,全面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四是要以“反思的问题学”实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自觉,推进研究范式创新与协同创新体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总结了过去十年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探索实践,描绘了未来发展目标。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直到党的二十大,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不断深化发展。从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学说中探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可以看出,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国家产生与职能”学说、“共产主义两个阶段与国家”理论、“三个共同体”理论以及“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与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学说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学说的中国化时代化表述。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规定了新时代的总任务,揭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新使命新要求.这一系列思想具有重大意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三个务必”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其与“两个务必”之间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三个务必”的提出有其充分而深刻的历史和现实依据,它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论的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汲取等基础上的,具有“辩证统一”的体系构成、“一体两翼”的结构布局、“一故两新”的演进脉络、“融通互动”的作用机制等。“三个务必”思想内涵丰富、历史意义深远,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激发磅礴动力,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明确具体路径,为丰富党员干部精神世界提供根本遵循,为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提供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两个“行”的重要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也成为了全新的重要政治论断,如何更好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需要从3个不同的维度进行深刻领会。首先,要明确“马克思主义行”是这一重大论断的理论前提;其次,要明确“两个结合”是这一重大论断的理论自觉基础;最后,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是总书记提出这一论断的理论自信。由此可见,这一重大论断的提出不仅是理论的创新,更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重要政治论断,需要持续深刻领会学习。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会因历史使命的转换与时空条件的变迁而构成不同的话语系统,这些话语系统除了含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外,在内容与形式上皆有自己时代的特色。“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中国化”至少应实现两大话语系统的转换:一是由“革命”到“建设”的话语系统转换;二是由“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话语系统转变。这两种转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过程中原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话语系统向符合中国实际的实践话语系统的过渡。  相似文献   

8.
《大庆社会科学》2011,(6):154-154
李亚彬撰文指出,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曾经被表述为两种对立的样式:在教条主义话语体系中,马克思主义主要以“本本”形式出现;实事求是话语体系中的马克思主义则主要体现为立场、观点和方法。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不难发现,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初创时期,我们党内发生过实事求是派和教条主义者之间围绕马克思主义话语和话语权的尖锐思想斗争,其结果是实事求是派从教条主义者手里取得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发生根本转换,党的理论创新走上正确轨道,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经历了从“一化”到“两化”再到“三化”的历史演进.其中,时代主题转换与世界形势变化是党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时代依据,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是党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现实依据,“三位一体”是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认识的最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和“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维系好和发展好“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和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必然选择。坚持“三个不动摇”与践行“六个坚持”相统一,还是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把握好和发展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肩负什么样的使命任务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新飞跃。从历史探索看,中国式现代化在党的百年接续奋斗中达到认识的新高度;从理论创新看,中国式现代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开辟新境界;从实践变革看,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引领党和国家建设的新目标;从世界意蕴看,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进步和各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方案。新时代新征程,要从历史的深度、理论的厚度、实践的广度和世界的高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新飞跃,不断彰显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价值与世界历史意义,因而也必将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仅指“加速”,更指“高质量”和“高境界”,因此需要方法论自觉。其中核心环节就是学界要站在“中国走向世界”的新时代方位上,明确肩负新时代根本性使命,即深刻梳理和总体反思西方话语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以研究范式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谱写新篇章,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知识体系。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科学指导、党的自我革命的百年历史演变、发展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现实要求的三重逻辑而生成。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形成的系列党建话语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建构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以"四个自我""两个伟大革命""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为基本内涵意蕴的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新时代构建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我革命重要论述为指导、建立健全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体制机制、推动自我革命话语体系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一体化发展、加强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传播与交流等方面的路径遵循。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战略思想,并且做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重要论述,把“三个为什么”拓展为“四个为什么”。“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能”。我们党通过自我革命取得引领社会革命伟大成就,巩固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科学社会主义经过由外到内的落地生根和由内到外的开花结果,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重要参鉴。“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品质和功能。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用武之人”,中国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用武之地”。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革命创造了历史伟绩。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三个务必”新命题,对全党同志作出了最新指示和更高要求。思想自觉层面,“三个务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赓续和转化,是对“两个务必”的坚持和发展,也是对当前国内外现状的审视和应对;价值自觉层面,“三个务必”分别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归宿、作风保证、本领要求;行动自觉层面,落实“三个务必”,必须始终不渝地坚守人民立场、贯彻群众路线、筑牢思想防线、砥砺奋斗前行、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视和加强共产党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坚持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要重视和加强共产党政治建设的这一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为什么要重视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什么是党的政治建设”和“怎样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为主旨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政治论断,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重视和加强共产党政治建设思想升华到新的境界。我们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断,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经历了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本话语的兴起,以及国外发生的两次堪称马克思主义史上的重大人本话语转向,但人本话语长期未能在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中扎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改革开放重启现代化的大门,迎来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的人道主义思潮,推动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人本话语转向,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前后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这次转向的重要标志。中国当代人本话语面临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性困境的双重超越,其出路是回到马克思,实现人本话语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以及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道,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三个文明”建设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的新成果,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理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自我革命”是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这和毛泽东提出的“人民监督”这一答案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回答了历史周期率难题,也为深入认识自我革命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的论断出发,可以探析自我革命丰富的理论内涵。中国共产党在百年艰苦奋斗中,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探索和实践,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在新征程上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辟自我革命新境界,以党的各项建设为抓手,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的攻坚战持久战,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继续破解历史周期率难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发生了一个决定性的转变,即从强调客观性到强调语境性;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有一个从先验到语境的变化,从强调因果决定到强调政治和领导权实践的重要性;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中,解构逻辑的展开是从“阶级”和“经济基础”等客观主义和先验范畴开始的,“阶级”和“经济”本身受到分析的语境形式制约,具有话语性质;客观性和同一性是政治权力的建构,一切取决于领导权实践和解释的战争,当前的确定性本质上会受到未来的颠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