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族女作家马瑞芳,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电视脚本都写,尤以散文见长。她的散文《煎饼花儿》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散文一等奖(发表于《散文》1980年第10期,收入《八十年代散文选》),《祖父》获山东省1981年散文创作奖(发表于《山东文学》1981年第11期,《新华文摘》1982年第2期选载);另外,象《女学究轶闻》(发表于《山东文学》1979年第5期,《新华月报》1979年第8期选载)、《名士风采录》(人民日报《大地》1981年第1期),亦不失为名篇佳作。她与张歧、湖涌的散文合集《香炉礁》,即将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她的散文数量虽不很多,但质量较高,有的颇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社区》2007,(13)
关注《社区》,受益颇多笔者今年75岁,1992年离休,现在是社区的居民代表,社区志愿者。我的生活中离不开杂志和广播,近年来《社区》是我常读的杂志。《社区》近两年十分重视对小区物业纠纷的调查研究和探索解决矛盾的途径。今年头两个月以连续4期的篇幅发表了"北京物业怎么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此文是一篇迄今为止全面、透彻、真实地剖析当今物业纠纷的精品文章。文章反映了当前社区的现状,提出了物业公司"身  相似文献   

3.
葛逸凡女士是生于大陆、后居台湾、1965年移民加拿大的作家,著有《欣欣向荣》(1971)、《金山华工沧桑录》(1989)、《时代.命运.人生》(2003)等小说和散文。《金山华工沧桑录》(大陆书名《他乡风雨》)是首部依据加拿大华工史而创作的中文小说,荣膺台湾海华文学奖第一名。作者还曾荣获台湾《文坛杂志》文学奖短篇小说第一名和2008年冰心文学佳作奖。本访谈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作家的书香童年;第二部分描述了作家对台湾文学的阅读和参与,以及其广阔的英文阅读面;第三部分结合加拿大少数族裔生活讲述了作家对所居城市Kelowna的深刻感受及其自传体创作;第四部分讨论了代表作《金山华工沧桑录》的内容、风格和创作过程;第五部分呈现了加拿大华人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以及作家与洛夫、痖弦等文学名家的交游。本访谈对于真切了解作家写作心理、华人文学和加华文学历史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4年以前,先是在《钟山》,1989年第2期上见到张国学物大会,读到他的欧夫《此山杜鹃系我魂》。不久,又于《散文选刊》19用年第12期上重读读篇。次年,为一财资料翻阅忡国筹学人杂志,、查本年度结4期上,第冥泳讯到了他均用某法文发表的《此山杜鹃系我敢个。1明之年出版的加拿大国法文版.沙进选刊》第40期又,次介绍张国学与这一篇作品,再以后,‘国率采写关于切了题材伪报告文学,旅途之中,、我们有了一次晤面,半夜神聊。从此,陆续收到、读到他的小记集和欧风于许多很刊杂志的效文新作,逐渐产生并强化了一些阅读感受。由长期以来散…  相似文献   

5.
喻大翔近些年潜心研究散文 ,带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相当大的惊喜。喻大翔也许是有了某种理论的醒悟后 ,一发而不可收。两年来他连续在《文学评论》、《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战线》、《文艺评论》等重要杂志发表了 10余篇散文论文。今年 4月 ,吉林人民出版社推出了他的2 2万字的论著《两岸四地百年散文纵横论》。此书的第二章“学者散文论” ,正是上述系列性学者散文论文的主要成果 ,而曾发表在《社会科学战线》2 0 0 0年第 2期上的《中华 2 0世纪学者散文综论》 ,可说是这组系列论文的代表作之一。对于新文学文类学的研究 ,向来有…  相似文献   

6.
孟谦 《社区》2010,(23)
时值2010岁末,行将走过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这也是《社区》创刊以来的第一个10年。10年中《社区》杂志不断发展壮大,从默默无闻到成为中国社区刊物中的翘楚,这与广大读者的支持和厚爱分  相似文献   

7.
周振华  孙勇 《人生与伴侣》2023,(26):61-64+2
<正>周振华先生是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在散文创作以及理论研究上都有丰厚建树,同时,还是中国散文学会作家书画院院长,曾为《中国作家》《收获》《小说选刊》《十月》《文艺报》《北京文学》等数十家报刊题写作品标题、题字或扁牌,为贾平凹、王安忆、徐贵祥、张子颖等近50多位著名作家题写《带灯》《大声喧哗》《晨语》《试飞英雄》等作品篇名。周振华先生认为散文创作归属艺术范畴,他把书法创作心得《“九挂马车”论》融入到散文创作当中,  相似文献   

8.
侨讯乡情     
《华人时刊》走进南京月安社区最近,受南京市建邺区侨办的邀请,华人时刊杂志社社长黄如才率领杂志社部分工作人员,参观、考察了该区兴隆街道月安社区的社区建设情况,并向社区赠送了《华人时刊》杂志。《华人时刊》在2009年第1期"社区拔萃"专栏中以"月静人安‘侨之家'"为题报道了月安社区的侨务工作。文章发表后,  相似文献   

9.
黑色幽默作家与作品进入中国,以1978年约瑟夫&#183;海勒的《第22条军规》在《外国文艺》(第1期)发表中文译本为肇始。此后的14年中,已先后有海勒的《第22条军规》的全译本与《上帝知道》(全译本)、《出事了》(略有删节的全译本)共3部长篇小说译入。  相似文献   

10.
《社区》2009,(7):F0004-F0004
《社区》上旬刊 《社区》杂志创刊于2001年,是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国家级权威刊物。《社区》上旬刊,遵循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理念,以引导社区发展,普及社区知识为己任,为广大社区工作者搭建交流经验的平台。《社区》杂志着重突出权威性、示范性、操作性、前瞻性、普及性。  相似文献   

11.
《社区》2009,(11):F0003-F0003
《社区》上旬刊 《社区》杂志创刊于2001年,是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国家级权威刊物。《社区》上旬刊,遵循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理念,以引导社区发展,普及社区知识为己任,为广大社区工作者搭建交流经验的平台。《社区》杂志着重突出权威性、示范性、操作性、前瞻性、普及性。  相似文献   

12.
△本刊主编任健雄撰写的论文《精神文明·市场经济·人的价值》(发表于本刊 1 997年第 1期 ) ,被中央党校主编的《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宝典》(团结出版社1 999年 6月出版 )全文收录。  该同志撰写的论文《三讲教育与干部道德建设》发表在《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1 999年第 9期。  △社科部黄元生副教授的论文《依靠科学指导农网改造》发表在 1 999年第 7期《农电管理》杂志上。  △社科部武鸿雁副教授的论文《关于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发表于 1 999年第 8期《辞赋新探》杂志。  △社科部李兰英副教授的论文《高校需强化社会…  相似文献   

13.
孟谦 《社区》2010,(34):1-1
时值2010岁末,行将走过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这也是《社区》创刊以来的第一个10年。10年中《社区》杂志不断发展壮大,从默默无闻到成为中国社区刊物中的翘楚,这与广大读者的支持和厚爱分不开。在此,本刊感谢广大读者的一贯支持,并期望在新的岁月中我们再携手。  相似文献   

14.
试析中国的各类开发区汪俊石作者在香港《中国与世界》杂志1996年第3、4、5合期上发表文章,试图从中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过渡期的一些特点和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引发的城市化趋势分析其原因,并从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矛盾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国国家级各类开...  相似文献   

15.
《名作欣赏》1992年第2期发表余光中的《论朱自清的散文》,指出朱文的许多瑕疵,认为朱自清的历史意义已重于艺术价值,称不上“散文大师”。余先生的评论固然有很多可取之处,亦给人很多启示,但总体评价却失之偏颇。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中国现代文学将被逐步经典化,作家作品将面临新的严格的批评和筛选。但在世纪末的今天看朱自清,他的“背影”依然清晰、高大,他在散文创作上的成就,使他堪称中国现代散文大师之一。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09,(3):F0003-F0003
《社区》上旬刊 《社区》杂志创刊于2001年,是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国家级权威刊物。《社区》上旬刊,遵循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理念,以引导社区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区》2009,(4):F0004-F0004
《社区》上旬刊 《社区》杂志创刊于2001年,是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国家级权威刊物。《社区》上旬刊,遵循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理念,以引导社区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区》2008,(24)
第216期尊敬的读者,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们编辑出版的《社区》杂志,为使我们杂志办得更好,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更有价值,我们真  相似文献   

19.
宗仁发,编辑、作家、诗人。诗集《追踪夸父》获得吉林省政府长白山文艺奖,有评论集《陶罐·路灯·纪念碑》行世。1998年被中央电视台文化视点节目邀为特约嘉宾,介绍讨论办刊工作;1999年应邀赴加拿大参加首届世界华文媒体年会,并在会上发言;《人民日报》、《文艺报》等多家媒体对其主持的《作家杂志》及他本人作了广泛的宣传与评述。 桌上散放着几种杂志,《大家》有,《收获》有,《天涯》有,《作家杂志》也有,它们随意地躺在那里,却给我平静的生活带来几分亮丽。 其中,我更是钟情于《作家杂志》。 这是一本装帧考究、印…  相似文献   

20.
贾祥伦的学术新著《中国散文美学发凡》出版后,褒扬之声不绝于耳,最近该书又荣获山东省写作协会一等奖、第三届全国石油职工文化大赛首届新书奖。它对中国散文美学研究的新拓展的确是令人赞叹的。《中国散文美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的新拓展首先表现在思维方式、学术思想方面,作者突破了以前散文美学研究领域机械、线性的思维方式,以灵活的、系统的思维方式,构建了一个独特的中国散文美学系统。他把散文当成一个运动着的过程,生活、作家、作品、读者等要素互相激发、互相限制形成了散文活动的圆周,《发凡》的第一章简笔梳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