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研究必须注重德国古典哲学传统,而康德无疑是不可越过的一个环节:首先,康德的“哥白尼革命”所发扬的现代主体性原则与康德体系中具优先性地位的“实践理性”,被马克思糅合成“主体—实践”概念,实际上反映了马克思对现代主体性原则的发扬,同时批判性地继承了康德“实践理性”概念,并剥离出主体的实践性维度,从而以“实践”为核心概念构建了历史唯物主义;其次,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康德的自由思想,康德认为自由存在于本体界,而马克思则把真正的人的自由诉诸社会关系的革命,所以,他们都在本体论的高度思考自由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自由思想的发展大体经历了1845年以前的政治哲学自由观,1845年至1857年的政治经济学自由观,及1857年以后的哲学人类学自由观三个时期.三个阶段走了一条先沉而后扬的"U"型曲线.马克思自由观的构成可从三个角度大致分为人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自由,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自由,主体的、个性的、类的自由等方面.从思想范式视角来看,马克思的自由观属于实践哲学的进路,包括生存论的自由观、实践论的自由观和生成论的自由观.马克思的自由观有多重来源和深刻的思想史根据,并有明显的浪漫特征.全球不同地区学者在马克思自由观研究中各有优长,应积极开展多种层次和形式的学术对话与互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自由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具有多重维度。财富维度:马克思认为财富是自由的载体,离开财富来谈论自由就是一句空话。时间维度:马克思认为时间就是人自由发展的空间,唯有自由时间的存在,真正的自由才有可能。制度维度:马克思认为人的存在是制度化的,人的现实自由也必然离不开制度安排。生存维度: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人的自由,自由维系着人的生存和发展,自由的建构也必须依据人的生存本性。  相似文献   

4.
自由观是哲学的重大问题。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哲学,自由在其哲学思想体系中居于“拱心石”的地位。在哲学史上,马克思哲学实现了自由问题上的思维方式变革。它把人的现实生命作为理解自由问题的基石和出发点,把合理的社会关系的生成,理解为自由得以实现的现实保障,把自由时间的占有,理解为自由的现实表现,这三者构成了马克思自由观的三个基本维度,自由因此真正成为立足于人的现实生命并推动人的现实生命摆脱束缚和奴役的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经典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从马克思的文本可以看到,他继承了康德提出的人自我立法的思想,在微观上把自由阐述为自我实现和自由个性,又进一步讨论超越自由意志所导致的社会存在之自发、盲目、无序状态,达到社会存在的自觉、有序和可持续状态,实现社会解放和人类解放,即实现"自由人联合体"。这是马克思自由思想不同于其他思想家的地方,也是他的自由观的变革之处。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价值和鲜明的社会建构价值。  相似文献   

6.
袁祖社 《河北学刊》2007,27(2):7-13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社会历史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集中体现着其关于未来美好社会的价值理性表达,表现出其以作为类整体的生存本位为依归之“公共性”追求与宏大、深邃的文化人类学视野;“共产主义”从多个层面标志着马克思的公共哲学观念或者这种哲学的“公共性”品质人与人关系维度上的个性自由、人与社会关系上平等主体间交流理性基础上的公共主义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的生态公正;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的实践,是一种真正面向人的日常生活世界的创造性的公共实践形式。马克思对劳动异化之谜的破解,揭示了“公共实践”的渊源和旨趣——人类自我造就和自为拥有着的“意义结构”,彰显着作为一个社群共同体的共产主义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地关联着一种社会理论或“社会哲学”。马克思社会理论的主要意图,并不是在“主观”和“客观”两个维度之间实现外在统一或辩证调和,而是首先追问使得“客观”维度及其规律本身成为可能的那些现实条件,并在这些条件内部探寻“主体”得以出场的契机。从这一思路出发,可以在马克思社会理论中区分出社会规律的“等效表述”和“社会关系结构的自我再生产”两个层面,后者具有突出的“社会哲学”性质。借助康德哲学的“范导性原则”概念,可以把握两个层面之间的特殊关系,从而阐明马克思社会理论的“实践导向”。  相似文献   

8.
付文军 《兰州学刊》2015,(4):104-109
批判,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维度.马克思哲学的生成、发展和完善与“批判他人”、“回应批判”和“自我批判”息息相关.马克思语境中的批判具有五重维度——实践地批判、辩证地批判、历史地批判、内在地批判和总体地批判.较之于旧哲学,它涉足范围更广、批判力度更大、影响力也更为深远.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只有进行“有意义地批判”,才能使马克思哲学在未来继续承担起批判和改造世界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李志 《东岳论丛》2023,(9):125-130
迄今为止,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规范性基础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的回应分裂为道德主义与非道德主义两大阵营。马克思否定道德的独立性以及从意识形态维度所作的伦理学批判,使得从伦理学角度寻求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础面临着巨大的理论困境,但另一方面,这一困境并不相反地意味着马克思政治哲学以非规范的事实为基础。从元伦理学而非规范伦理学的角度来看,马克思对道德原则的批判以及围绕着资本批判所形成的各类政治哲学讨论,展现了事实维度与规范性维度的相互缠绕,呼应了元伦理学对“是”与“应当”关系问题的探索。不仅如此,由于马克思借助实践原则超出了事实与规范的二元论,所以,其政治哲学不是建立在道德实在论或道德非实在论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超越事实与规范二分的元伦理学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当代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的立场、从人类解放的立场来看待和阐释哲学的本性、使命和终极目的这一基本思路,可以从政治哲学维度对马克思哲学理论进行整体性诠释.马克思政治哲学包括价值预设和事实论证两个部分,在"人类解放"这一基本的规范性价值预设中,蕴涵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和对共产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论证.马克思通过对于近代欧洲自由主义和黑格尔国家主义政治哲学的批判性超越,形成了以"人类解放"为标志的政治哲学整体构架,最终实现了规范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哲学的三个基本维度是本体论维度、认识论维度和实践论维度。马克思哲学的两个基本发展路向是批判性地向"群众"的生活和"哲学家"的生活汲取营养并由此来发展自身和丰富自身的倾向。在马克思哲学中,这三个基本维度和两种基本发展路向都是内在统一、不可分离的。领会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这些内在特质,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12.
黄文璇 《南方论刊》2008,(11):64-65,63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经由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而最终达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马克思在费尔巴哈发现的哲学“维度”上添加了“社会”维度与“历史”维度,由此,在费尔巴哈将“人”从“天国”里解放出来之后,马克思深入到社会与历史中去,并由此探讨人类的最终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13.
西方哲学体系中的中间原理,我们解释为是从一定社会的文化和自然经验中概括出来的道德政治哲学的基本原理。按照中间原理的建构方法,我们把马克思哲学理解为以新唯物论和人本主义为最高原则、以批判性自由理论为中间原理、以阶级斗争和世界历史理论为应用性学说的哲学体系。并从历史的、现实的和理想的三个维度,阐明了马克思的自由理论及其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敬东 《学术研究》2003,2(8):55-61
本文从批判与建构的双重维度,分析了康德、黑格尔关于理性、自由、普遍法治、国家问题的历史理念与基本意义;阐述了马克思哲学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价值理念出发,对康德、黑格尔历史哲学唯心主义和阶级基础的批判维度。分析了在传统社会主义条件下,对马克思哲学批判维度的极度夸张和教条主义运用所造成的消极作用;认为邓小平在两种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相互关系上的历史性重构所体现的政治智慧和思维方式,提供了从批判与建构的双重维度推进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5.
如果把本体论理解为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主流,即运用以“是”为核心的范畴、逻辑构造的哲学体系,那么马克思反对这种本体论。但马克思有自己的存在论,它的内容只能理解为人的包含自由变换的意向性关系在内的源始经验,也就是“自由自觉的感性活动”,在这一点上马克思哲学和现代存在哲学有可沟通的地方。从作为时间性源始经验的感性活动出发深化马克思哲学的研究,才能从根本上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现代品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有没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具有独立的哲学维度?这并非是一个不证自明的问题。澄清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观变革,是理解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维度的关键点。马克思以一种“反哲学”的立场摒弃了以往哲学所具有的“从原则出发”、“包罗万象”、“作为科学的科学”的性质,仅仅赋予哲学以“世界观”的意义,从而实现了哲学观的变革。马克思主义有自己的新世界观,它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法。在“世界观”的意义上,我们今天仍然可以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但要防止向旧哲学的回复。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哲学的超验性维度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一切真正意义上的哲学一样 ,马克思哲学也内在地具有超验性的维度。重新发现并正视马克思哲学所固有的超验性规定 ,乃是有效地矫正过去对马克思的误读 ,从而“回到马克思”的需要。马克思虽然未曾直接在肯定的意义上使用“超验”或“超验性”这个词 ,但他的著作却无疑包含着对超验或超验性规定的肯定。在马克思的中学作文、博士论文、《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等著作中 ,都表达了超验规定和超验维度。在马克思哲学系统中 ,“有”→“无”→“有”与“无”的扬弃 ,成为超验性的完整的表征结构。这是马克思哲学的一大特点 ,同时也是其真正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8,(3):23-2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早期文本,其中关于人的自由思想的阐释沿着哲学与经济学两条逻辑并行。在哲学视角下,马克思发现了人的类特性是自由的根基,形成了劳动自由的逻辑体系;在经济学视角下,马克思发现了异化劳动与私有制是自由的局限所在。异化劳动与私有制不仅使人与人的对象相异化,同时使人与人的感觉相异化;不仅使人与自然相异化,同时使人与人相异化。人在异化中失去了本质,自由应是人本质的全面复归,而实现自由的途径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自由理论是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焦点.但是,以柏林、卡门卡、布伦克特、佩弗等为代表的英美学者所重建的马克思的自由理论从性质上讲却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它们只不过是以西方自由主义传统的母株嫁接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结果.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需要把握必然、对象化活动、生产实践、共同体这四个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关切人的存在、探究社会发展的理论结晶.共同体是人的集合,直接或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处于一定交往关系并不断发展的“现实的人”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性、社会性、发展性出发,立足人的生存状况、社会交往形式以及所有制关系对市民社会中人的异化现实进行了反思,揭示了市民社会中人与物的价值倒错、私有财产的二重性、分工的片面固化、自由平等人权的虚假本质.基于对市民社会从人本维度、辩证维度、生成维度到价值维度的批判,马克思将其共同体思想的逻辑归宿指向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指出消除强制分工的异己束缚、以社会所有制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自由人联合体”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外在依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