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三)研究炎黄文化的重大意义1.炎黄文化对确立中华民族龙图腾至关重要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华民族文化中,龙文化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大量文献和考古资料表明,伏羲“人首蛇躯”,蛇是伏羲氏的图腾。中华民族的总图腾“龙”,正是以蛇为基础,汇合了多民族图腾而成的。 相似文献
2.
薛正昌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3):79-83
历史上的灵州盐池,是我国古代主要的池盐生产地之一,典籍记载西汉时已设有“盐官”。汉唐以来池盐生产与行销已纳入政府统一管理规划之中,而且与北方的军事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安史之乱后;宋夏对峙时期,西夏着力经营池盐,宋夏间战争与池盐的贸易胶着进行;明代是宁夏池盐生产与行销最为细密的时期,诸如盐司管理机构的设置、明朝实行的盐法开中与灵州池盐的行销、多边中盐与灵州盐池的军事保护等,它直接与陕西三边军镇军队的驻守和战争的变化过程密切相关;清代北方战争结束了,以食盐为军队军费开支的历史随之结束,池盐的生产与流通相对宽松。在池盐行销的两千多年中,由于商人的介入,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陈世松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8,(1)
新近被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黄龙溪古镇,素以历史悠久和水乡风光秀丽闻名于世。然而,该镇究竟“古“到何朝何代,却缺乏系统研究。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黄龙溪镇的历史文化脉络,认为:黄龙溪镇是古蜀王国最后的军事据点;是三国蜀汉政权的圣迹之地;是崛起于宋代的乡村商业集市;清初以来新兴的移民场镇、水运码头。 相似文献
5.
文化哲学作为研究文化的哲学理论萌芽于古代社会,形成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人本主义的产生,标志着西方文化哲学的形成;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产生。二十世纪初以后,在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文化哲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文化哲学成为世界性的哲学倾向。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已经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经过“文革”十年的沉寂,1977年重新恢复高考成为举国关注的一件大事。由于“文革”十年中全国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因此这一年的高考是由各地分别命题的。 相似文献
7.
颜晓峰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2,11(2):16-20
古代思想文化受科技发展限制 ,具有朴素、直观和简单的特征。近代科技是工业文化的技术基础 ,工业社会隔断了传统文化的自然根基。现代科学重新建构了当代人的世界观 ,科技在现代文化中的份量在加重 ,现代科技造就了后工业社会的文化模式 ,科技增强了文化的影响 ,现代科技的双重效应成为社会文化的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8.
官勇进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3)
现代投资理论自20世纪初期初创以来,经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块现代投资理论基石的确立而得到了巩固,又经过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不断修正,现在已发展成为独立而完善的微观金融理论.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公共卫生外交经历了初步开创、变革调整、快速发展与新发展四个阶段,实现了由参与全球公共卫生合作到引领全球公共卫生合作的伟大跨越。在这一演进过程中又呈现出四种特征,即公共卫生外交始终与党的路线方针保持一致,交往范围从局部交往向全面交往转变,交往方式从硬交往向软交往转变以及外交地位由参与向引领转变。以史为鉴,新时代公共卫生外交的推进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服从党的外交方针;坚持与时俱进,提升公共卫生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坚持以我为主,掌握公共卫生外交话语权;坚持独立自主,创新传统公共卫生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刘成纪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3
中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曾长期被认为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核心,即所谓“中原中心论”。但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一些新的古文明遗迹被发现,于是有的学者开始对“中原中心论”持一定的存疑。那么,“中原中心论”是否真的过时了,中原文化能否继续作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核心被加以表述?为此,我们约请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原文化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建设”课题组的部分成员,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以推动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1.
王永宽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1):34-39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受中原文化的内容与特点的影响,中原文学具有起源早,长期具有先进性,大家、名家特别多,长期呈对外扩散的趋势等特点。中原文学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文化精神亦即中华民族精神联系在一起,以下五点是其最突出的特点:第一,文以载道的精神;第二,伤时忧国的精神;第三,关注民生的精神;第四,教化育人的精神;第五,求变创新的精神。从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大背景来观察中原文学,可以明显地看出,以北宋王朝的建立为界,中原文学可分为前后两个大的历史阶段。在前一阶段中,中原文学的发展同全国文学的发展是同步前进的,其主要形式是诗与文,主要内容是抒情与明理。在后一阶段中,中原文学的发展与全国文学的发展是不完全同步的,全国文学的发展趋势是以戏曲、小说为代表的叙事文学逐渐占据主流位置,传统的诗文退居次要地位,而中原文学的发展却表现出相对滞后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叶嘉莹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205-208
从“性别与文化”的视角,对女性词作美感特质之演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理论框架和评赏标准。其中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男性词作风格演化之影响;第二,政治与社会风习之改变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男性对妇女写作之观念的转变和妇女写作观念之转变;第三,男女两性在心理与智力等方面之差异。 相似文献
13.
殷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5):102-107
美国企业年金计划的税收和退休政策的变化,导致401(k)计划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从企业年金计划的发展历程和政策变化的视角,探讨美国401(k)计划发展与政策变化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激进主义思潮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激进主义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思潮 ,其在本质上属于政治文化的范畴 ,表现出“反智论”的倾向 ,具有唯意志主义、民粹主义、崇尚暴力 ,以及强调组织化、权力集中化和意识形态化的特征。从文化激进主义的历史发展脉络来看 ,它经历了维新运动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和后五四时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6):F0003-F0003
目前全院学生1070人,其中本科生734人、硕士研究生312人、博士研究生24人。近年来,学院教学工作再创佳绩,人选国家精品课程1门、山西省精品课程2门、山西省品牌专业1门。科学研究水平和办学条件也获得了很大提高,五年来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及中央其他部委各类项目32项,出版专著67部,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考古学报》、《考古》、《文物》、《中国经济史研究》及《旅游学刊》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31篇,并有69项成果分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或二等奖。 相似文献
16.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6):F0002-F0002
山西大学历史学科起源于1902年创立的山西大学堂的史学科,是近代中国设立比较早的国立大学史学专业,1936年正式建系。2003年11月,经学校批准,历史系在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及旅游管理4个本科专业基础上组建历史文化学院。现任院长李书吉教授,党委书记赵原生。 相似文献
17.
田居俭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考察(下)田居俭四从“三三制”政权向联合政府过渡的努力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举行力挽狂澜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鉴于日本侵略者继侵占东北三省之后又加剧向...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中原城市群是河南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现的重大举措,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文章从考古学视角分析了中原城市群的发展过程及特点,探讨了其历史文化内涵,以期为河南城市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59-162
中原文化是以中原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中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渐向周边地区扩展,使周边地区的地方文化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中原文化的历史传承,对于中国文化的建立、丰富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借助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效果,文章对国内外推进绿色消费及其监管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景式描绘与可视化展示,梳理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等信息,提炼其阶段性历史演进特征与发展脉络,并将国际、中国两个视角进行综合,总结该领域研究的演进和脉络的整体框架.国际相关研究遵循从基于效率提升到基于行为改变的推进绿色消费的研究演进路线,并且存在向体系化研究演进的趋势;中国相关研究的演进遵循这样的脉络:从点式推进——市场导向的绿色消费理念提升研究阶段(1994—2006年),到链式推进——政府导向的绿色消费实现路径研究阶段(2007—2011年),再到全面推进——社会导向的绿色消费升级转型研究阶段(2012—2019年).综合国内外研究,推进绿色消费及其监管研究是从消费者行为机制到政策干预再到消费者行为反馈的完整回路,其贯穿宏微观发展,是行为过程、社会结构、制度设计的三重建构.研究结论为后续定位研究问题、拓宽研究边界以及更针对性和创造性地推进绿色消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