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故事画中的图像与文本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语词或话语构成的文本与图像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本文通过具体考察故事画,探讨了叙事图像与叙事文本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一个方面:图像对文本的模仿或再现问题.文章认为,语词与图像都是叙事的工具或手段,但在和语词的长期共存与竞争中,图像总是处于被贬抑的地位,所以,在中西文化史上,文本都占了叙事作品的绝大多数,是叙事传统中的绝对主流.按照法国学者塔尔德的"模仿律","优势媒介"容易成为"范本"而被模仿,所以,艺术史上就出现了叙事性图像模仿叙事文本的倾向.文章还运用皮尔斯的符号理论,对故事画中图像与文本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邹广胜 《江海学刊》2013,(1):181-187,239
语图关系的争论由来已久,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学与图像互相融合的插图本的流行不仅给读者带来了全身心的审美感受,也为我们思考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对话提出了新问题。插图本目前之所以流行是艺术发展与人的内在需要的必然趋势,图像充分展示了语言所无法具有的功能,这是视觉艺术本身的价值所在,也是人的根本精神需求,甚至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插图本中的语言与图像乃是根源于人的不同的感官,它们对人同样重要,我们必须以一种平等的精神来尊重这种不同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差异性,而不是片面强调其中的某一种。最完美的艺术形式应该是一种语图完美结合的插图式文本,电影的发展是插图本发展的更高级形式。  相似文献   

3.
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代表。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沂蒙革命根据地党政军民双向互动,共同铸造形成了以“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主要内涵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其内涵外延不断丰富拓展,品格特质不断提升显现,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历久弥新的精神魅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准确把握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深刻理解沂蒙精神的价值意蕴,大力弘扬践行沂蒙精神,对于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走好党的群众路线、传承红色基因和弘扬红色文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伟 《东岳论丛》2023,(8):157-162
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生成逻辑、内在机理和时代价值的有机统一。从生成逻辑看,沂蒙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在革命战争年代创立形成,在建设、改革时期和新时代,不断得到传承弘扬的一种优秀精神;从内在机理看,沂蒙精神有着依次递进、有机统一的内在联系,是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整体;从时代价值看,沂蒙精神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是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丰厚滋养。  相似文献   

5.
当今正处于读图时代,图像叙事成为叙事的主流之一.图像叙事给视觉元素赋予了叙事的意义和功能,由图像和叙事相结合共同构建语篇意义.电影海报是对电影情节和主题进行阐释的图像语篇.电影海报的图像叙事方式及其美学意蕴,可以从构图意义、隐喻、海报服饰、图像化文字等方面展开讨论.构图意义体现了电影的内涵和美学风格.隐喻的修辞手法能实现美与情感的传达.服饰能够体现电影的社会时代背景并带给观众审美感悟.文字图像化的电影片名能够叙述电影情节和展现文字的笔画美韵.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由山东党政军民共同创造的,是伟大建党精神在齐鲁大地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沂蒙精神内涵的高度凝炼和精确表达。新时代与时俱进弘扬沂蒙精神,就要坚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统领、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相似文献   

7.
《大庆社会科学》2011,(5):153-153
邢兆远、王伟、谢国静撰文指出,沂蒙人民的红色履历表可圈可点,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战争年代,沂蒙老区120万人冒着枪林弹雨支援前线,20万优秀儿女踊跃参军,10万先烈血洒疆场,铸造起"拼搏与奉献"的沂蒙精神。  相似文献   

8.
沂蒙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一个范例,集中体现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同其他革命精神一样,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绚丽多彩的侠义叙事,表达出一种以自由为导向的美学精神。它以口头和书写为传播途径,以侠义故事为表达内容,以侠义精神为弘扬目标,细心呵护着植根于人性深处的自由理念。"侠""义"和"江湖",共同构成了侠义叙事中最核心的文化象征符号。"侠义道"所蕴含的伦理追求与审美品格,体现了广泛的民间向往与正义诉求。侠义叙事中呈现出来的神秘的可能世界,是另一个维度的生活世界,是未来美学建设的基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10.
沂蒙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沂蒙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大学生精神境界和责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释了沂蒙红色文化的构成、沂蒙红色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沂蒙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从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讨论了沂蒙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功能的形态,最后从增强高校对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开发沂蒙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新沂蒙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内化实践沂蒙精神四大方面分析了沂蒙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功能发挥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4,(11):66-71
图像叙事是自古希腊以来就有的一个修辞术语,长期存在于西方文学传统中。它有着多种多样的定义,不过,最基本的一点:它是关于语言文字与图像关系的一个术语。菲茨杰拉德深受西方文学中图像叙事传统,尤其是图像叙事大师济慈的影响。他在《人间天堂》中成功地运用文字呈现视觉的再现,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和人物所处的环境。这一技巧对作品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表达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图画叙事与文学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考察图画叙事与文学叙事之“事”的存在状态。图画叙事是借助其物理图像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张力 ,凭籍人的视知觉及想象力形成家族艺术图像并加以串接来完成。文学叙事则是借助其语言文字的意义 ,在人的想象力参与下“立象”并加以突破而达至“境”来实现。尽管因艺术图像的构成及串接突破方式不同 ,造成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叙事各有优劣 ,但它们都创造了“事”之存在的虚幻世界  相似文献   

14.
宗族图像是中国古代祖先信仰的重要载体.宗族图像彰显了祖先的丰功伟绩和人格风范,同时也承担了一系列的社会和文化功能.在江西婺源甚至整个古徽州地区,无论是以祖先画像为中心的家族祭祀仪式还是以编纂绘制家谱为核心的修谱仪式,都是强化宗族成员对家族伦理秩序和宗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活动.它通过一系列的礼仪,来强化祖先形象,加强祖先与后世的联系,建立后世子孙的伦理道德观念,维护家族团结,提高宗族凝聚力.其促进了宗族共同体的建构,并对乡村治理起到规范秩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借鉴和采用文化生态学的学科范式与理论方法,对孕育生成沂蒙红色文化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环境进行生态学意义上的考察,从"文化与环境"的关系角度,探讨沂蒙红色文化的特殊文化特征及文化模式的来源.与其它区域红色文化不同,沂蒙红色文化是以普通沂蒙大众为主体的红色文化,这与作为革命根据地的沂蒙山区独特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突发事件的增多及其所造成的社会公众心理危机的严重,叙事疗法作为一种后现代的心理咨询方法,在突发事件精神救助活动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叙事疗法能帮助受创伤者抒发并辨别情绪,减缓并处理受创伤者的危机情绪,帮助受创伤者处理突发事件,增加当事人的正常化态度。叙事疗法介入突发事件精神救助活动一般要经历建立契约、故事重建、制图、探险以及结案和追踪等步骤。  相似文献   

17.
民俗是青年作家肖江虹一直以来最为偏爱的书写主题.肖江虹以充满善意、怜悯的文心与精致、细腻的匠心将故土民俗作为叙事主体,或将民俗植入具体的社会生活事件,予以精细打磨,一步步雕琢出民俗的独特纹理,逼近了个体生命、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的真实镜像,并由此而上通过仪式的消解与坚持,演绎出民俗在城乡对峙和文化焦虑中的异化与陷落,亦让小说文本形成悲怆性、反思性的召唤本质.面对现代文明的种种困境,肖江虹在绵密的书写中通过复原、复魅让民俗回归生活的细流,亦藉此塑造了一系列坚挺的乡间人物,同时借助民俗与死亡的叙事勾连,辟出了一条蕴含了行为复归、精神回乡的救赎之路,实现了民俗叙事的重构与突围.  相似文献   

18.
19.
艾青提出的"诗歌散文美"主张,是相当周密的、合理的诗论.在这一理论的引领下,中国新诗的叙事精神得到有力弘扬,其抒情更具内在张力.艾青在追求"诗歌散文美"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的形成,与神话历史图像的制作活动之间具有相互呼应、彼此促进的内在关联。作为先民最早的知识载体和叙述方式,图像影响了"诗""赋""铭""赞"等早期叙述文体的形成,对"平话(平画)""话本(画本)""章回小说"等叙事文体及其叙事模式的形成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明清叙事文学中出现的图像作品具有极强的吸纳力量,将文本内部繁杂多样的个别要件凝结成带有隐喻性和思想性的事件整体,并与汉、魏、隋、唐以来的类似文本相互指涉、关联,将其组合为一个持久不衰的文学母题和传统。李贽、金圣叹、脂砚斋等使用绘画领域中的词汇、概念,盛赞《金瓶梅》《红楼梦》等叙事作品实现了诗境与画境的同质同构并对后者有所超越,彰显了叙事艺术的优越性,形成一种对叙事作品进行图像式分析的叙事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