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学业负担是典型的多因单果问题,从其丰富的内涵及形成的机理看,应着眼于政府、社会和学校“三方协同”的综合治理。其中,政府的治理应凸显“政策高地”作用,承担规范治理导向和构建政策保障体系的责任;社会的治理应注重“舆论阵地”作用,承担健全舆论机制、营造良好舆论生态的责任;学校的治理应夯实“治理基地”作用,承担自主变革课程、教学和评价等以有效治理学业负担的责任。由此形成政府“法治”、社会“德治”和学校“自治”的“三方协同、三治联动”的义务教育学业负担综合治理体系,力争从根本上解决学业负担过重问题。  相似文献   

2.
学业负担问题的长期存在与社会治理孱弱密切相关,推进学业负担治理的深化,有必要发挥社会治理的价值,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检视学业负担问题的沉疴和现实发现,社会认知偏谬的底层逻辑、价值期待盲区的过程逻辑和社会规约失序的竞争逻辑共同构成了学业负担社会治理的出场逻辑。由此研判,提出学业负担社会治理的核心内容集中体现在以学以成人重塑社会认知、以成己为要矫正家长期待和以人尽其才引导社会规约的成人、成己、成才三个维度上。深化学业负担社会治理需要在久久为功的社会治理理念、多管齐下的社会治理方式和刚柔相济的社会治理思维的整体统摄下,着力推进治理的制度化、协同化和弹性化,最终促成学业负担社会善治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的推进要求实现大都市发展转型。大都市发展转型主要在经济、政府和社会三个领域展开,其中政府转型处于主导地位。大都市发展模式转型和政府转型构成了一种动态、系统的过程,只有通过动态、系统的政府治理机制创新才能实现。大都市政府治理机制是治理理念、主体和行为的统一体。当前大都市政府治理机制的创新还存在着治理理念转变不到位、治理主体间合作受限和治理行为不够优化等问题。推进大都市政府治理机制创新需要促进大都市治理理念更新、大都市多元治理主体的合作和大都市政府治理行为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协同治理与社会冲突管理具有显著的契合性特征,但由于地方政府部门的“条块分割”导致“碎片化管理”,缺乏协同治理理念、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绩效评价考核机制,使传统社会冲突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冲突的复杂性、动态性特征。要突破传统社会冲突管理的困境,需要创新社会冲突管理模式,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冲突协同治理体系,主要包括:一是树立协同治理理念,完善地方政府权责体系;二是建设“整体型政府”,有效整合公共资源;三是通过制度创新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四是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强大的治理动力是社区治理有效并走向善治的保证与必然要求。协同治理理论为社区治理动力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分析视域,多元主体的协作共治是社区治理动力生成的根本途径,而其中核心主体的主导作用有助于社区力量的有机整合。当前社区治理实践的主体参与不平衡、主体权责关系异化和协同机制不顺畅的多元协同不足造成了社区治理力量构成较薄弱、治理主体力量难发挥和治理动力合力难形成的治理动力困境。因此,需要构建矛盾问题、价值理念、制度机制、组织动员的多维吸纳机制以促生社区治理动力生成。  相似文献   

6.
陈静漪  宗晓华 《江海学刊》2012,(4):226-233,239
分税制改革以来,随着财力在政府内部逐级集中,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机制发生了集权取向的持续改革。然而,集权取向的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在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稳定供给和减轻农民直接负担的同时,也造成了农村义务教育之于乡村社会的"悬浮"以及相应的治理机制失衡,最终可能引致供给主体单方面意愿和目标的踏空。最近发生的包括"校车事件"在内的一系列事件表明,这种"悬浮型"有益品的供给模式和发展逻辑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转型。  相似文献   

7.
近代上海火患频仍,火情复杂多变,给市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传统城市消防存在主体单一、消息迟滞、沟通困难等问题。火警专用电话的采用、改良和宣传,以及城市电话通讯网络的构建,为火灾预警交互机制的形成创造了可能,有利于构建政府、救火会、巡捕房、普通市民等各个相关主体共同参与的火灾扑救治理机制。它的形成,改变了城市消防管理中的一元结构,促进了城市火灾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加快了火警消息的传递,方便了火灾信息的沟通,提高了城市火灾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公共风险管理模式面临着一系列制度供给的困境,主要表现为法律法规需要健全、公共风险应对体制有待进一步优化、运行机制亟待提升、风险治理主体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面对多样化的公共风险,应通过强制性制度变迁,完善我国公共风险治理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建立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治理机制。同时,政府以外各治理主体也应不断提升应对公共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十三五"时期,社会共享将是社会发展与转型的重要方向。社会转型要求政府治理模式变革以应对社会结构与社会机制变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政府治理将在治理理念上向共享、全面与普惠转变,在治理结构上向多中心、多元主体、制衡型权力、多样性制度安排与差异化供给转变,在治理技术上向整合式治理与精细化治理转变。这意味着要构建现代化的理念体系、制度体系、行政体系、外部关系和支撑体系,与社会共享的目标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转型时期的地方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治理困境。社会组织作为多元治理主体之一,在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不足、提升地方治理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山东省新泰市依托平安协会构建的平安共建机制,就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参与地方治理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的"新泰模式"体现了政府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和还政于民的治理趋势,这一模式为地方政府推进治理创新、进而实现"善治"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和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11.
数智技术以数据互通为基础,通过全方位的数据整合,力图形成公共部门、技术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多元共治格局,实现公共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治理的集中式组织结构、多样化治理手段和分流式程序理路,为数智技术赋能公共卫生治理提供了基础空间。基于数智理念、数智结构、数智技术的分析框架,公共卫生治理得以接受数智技术的全方位赋能。在数智理念层面,应当树立包容共治理念、普惠共享价值和群体安全追求,为结构重塑和技术铺陈提供宏观基础;在数智结构层面,应当完善公共卫生治理主体、行为和程序制度结构,构建内外共治、包容审慎、守正创新的制度体系;在数智技术层面,应当通过厘清概念、设定阈值、评估效能的方法,为技术赋能提供手段支撑。  相似文献   

12.
作为城市发展与治理理念的全面创新,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带来了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城市硬件基础设施的改善,也给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主要表现为政府治理理念、治理模式及信息处理能力三个方面。为了使政府网络舆情治理适应智慧城市理念发展的新要求,政府有必要转变其网络舆情治理理念,构建有效的网络舆情治理模式和治理机制,从而实现网络舆情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3.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从管理理念、管理主体、管理手段到矛盾化解机制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其中社区民间组织有着利益表达与意志聚合、社会整合、公共服务、自主治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稳定等多重功能。政府应当把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与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发展与规范社区民间组织、创新社会治理结构等。  相似文献   

14.
科学构建绿色治理体系并确保其有效运行,是县级政府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有效回应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正确选择。县级政府绿色治理体系,是指县级政府主导下多元治理主体实施绿色治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要素与要素关系总和。县级政府绿色治理体系主要由县级政府绿色治理环境、绿色治理主体、绿色治理客体、绿色治理行为和绿色治理质量等要素,按照“治理所处环境—谁来治理—治理什么—如何治理—治理效果如何—治理所处环境”的逻辑关系构成。在内外动力作用下,县级政府绿色治理体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遵循权力运行、平等交换、沟通合作、理性行为等逻辑,通过输入、互动、调节、输出、反馈等运行机制来提高运行质量并实现其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组织参与流域水污染共治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6,(3):211-217
政府作为单一管理主体既不能实现水资源分配的效率和公平,也不能有效协调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间的矛盾。在流域水污染防治中实现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共治,无疑有助于提升政府民主治理能力,实现社会治理创新。为此,应以政社合作为突破口,树立社会组织民主参与理念,构建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民众之间的民主合作互动机制,以实现社会组织民主有效地参与流域水污染共治和促进社会组织自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基本建立起较为系统的大气污染治理机制,涵盖政府各主体间、政府和市场主体间、政府和社会主体互动三个维度,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规划计划、标准指标、监管措施、责任追究等制度安排实现大气污染的有效防治,在提高空气质量、降低社会成本、提高公众满意度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但是,当前大气污染治理中依旧存在制度执行力不足、数据公开透明度不高、区域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与挑战。因此未来应从加强制度创新和完善、强化数据监测和信息披露以及促进区域协作和协同治理等方面重点发力,推动大气污染治理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7.
构建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基于共同富裕背景下,下好乡村振兴全盘棋的重要抉择,韧性与包容嵌入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既必要又可行。共同富裕下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要以党建引领提升政府治理韧性;集聚包容性治理主体合力,增强治理共同体的社会韧性;坚持内容包容与过程包容兼顾,提升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效能;实现治理工具韧性与包容互嵌,形成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中的协同治理——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政府治理水平和社会发育程度的考量,社会协同是当前中国社会建设中政府与社会间关系的现实选择。所谓社会协同治理机制,是指政府出于治理需要,通过发挥主导作用,构建制度化的沟通渠道和参与平台,加强对社会的支持培育,并与社会一起,发挥社会在自主治理、参与服务、协同管理等方面的作用。与此同时,政府始终保护并尊重社会的主体地位以及社会自身的运作机制和规律,并综合运用行政管理、居民自治管理、社会自我调节以及法律手段甚至市场机制等多种方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实现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治理目标。社会协同治理机制的建立,必须通过制度强化、制度改革和制度建设来实现,从强化向社会赋权制度、清除落后制度以及建立健全促进社会健康成长的支持培育制度等三个层面同步推进,并形成不同制度间的合力。而当各类社会主体日渐成熟后,它们必将推动政府转移更多职能,发挥社会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性作用,最终形成政府与社会间协同关系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我国跨界水资源管理协商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制度的完善,协商理念逐步被运用到跨界水资源管理领域,各主体之间形成了特定的协商结构和行为机制;政府承担协商平台和渠道的提供与构建责任,地方政府进行基于决策的协商,其他主体进行基于沟通的协商;地方政府主要运用行政机制平衡协商中的政治利益,并辅以市场机制平衡经济利益,其他主体则通过利益表达驱动地方政府进行协商,但并不能直接参与决策。我国政府应从制度的供给、维系和变革三个方面构建跨界水资源管理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20.
构建食品安全网络治理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严峻,食品安全管理上存在政府监管不力、行业自律不足、社会参与不够等缺陷.有效解决食品公共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的多主体参与和互动合作.本文通过将治理理论和网络治理机制引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构建食品安全治理网络以及多主体参与的食品安全网络治理机制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