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西红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方国)时期辽河文明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红山古国文明"在中国北方文明起源中具有先导性的文化意义;夏家店下层文化虽相当夏商和西同初期,但不是先商之源,而是北方多元中心的先秦"燕亳方国"文化.辽河文明构成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总体格局中的一元.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共同构筑了中华传统文化,从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大格局.本文从哲学角度,分人生哲学、法律哲学、经济哲学三个方面探讨了回族对中华文明所做出的独特贡献,并分析了这些贡献对中华文明的某些倾向所具有的矫正意义和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历史渊源、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都不同程度地积淀在民族文化当中。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民俗性、凝聚性、独特性、交互性、变迁性的特点。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少数民族地区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动力源泉,它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对于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看待少数民族文化的地位与价值,关系到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兴隆洼文化历经近千年的发展,在适应其特殊的环境中形成了一个较稳定的文化发展核心圈,以多元混合经济的生产方式,开创了繁荣、稳定的文化发展局面,并产生了一批独特而突出的文化成就,对其后来的文化甚至周边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中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兴隆洼文化历经近千年的发展,在适应其特殊的环境中形成了一个较稳定的文化发展核心圈,以多元混合经济的生产方式,开创了繁荣、稳定的文化发展局面,并产生了一批独特而突出的文化成就,对其后来的文化甚至周边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中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金代各民族文学成长于汉民族农耕文化与北方民族游猎文化的结合部,蕴含着游牧狩猎文化威武有加、健勇无比的宝贵元素,从而为北雄南秀、异彩纷呈的中国文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与原始活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历史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融合是中华文明不断更新与发展、永不停顿与衰败的一个关键原因;而金代文学在中华大地上的崛起,对于多元一体的中华各民族文学互动互补、相激相融历史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对于这一点,亟待文学史家在新的世纪构建中国文学史完备框架和科学体系的宏大工程中予以高度重视,并对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进行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7.
论金代多元一体的各民族文学(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代各民族文学成长于汉民族农耕文化与北方民族游猎文化的结合部,蕴含着游牧狩猎文化威武有加、健勇无比的宝贵元素,从而为北雄南秀、异彩纷呈的中国文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与原始活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历史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融合是中华文明不断更新与发展、永不停顿与衰败的一个关键原因;而金代文学在中华大地上的崛起,对于多元一体的中华各民族文学互动互补、相激相融历史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对于这一点,亟待文学史家在新的世纪构建中国文学史完备框架和科学体系的宏大工程中予以高度重视,并对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进行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8.
[摘要]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的修筑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空间结构来看,作为文化梯度的地理标志,长城是异质民族文化的分界,它诠释着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多元性的特征,并制约着其空间分布的基本格局。从时间顺序来看,长城促进了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发展,对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统一体的形成意义重大。通过历史上长城的反复修筑,中华大地上各民族的文化实现了分、合、发展的螺旋式演进,形成了中华文化多元性、兼容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中华文化数千年来能不断地发展并一脉相承,也使中华文化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从民族文化地理的角度切入,以中国长城和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空间格局为佐证,从更宏观的领域论证长城对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巫文化是中国原始文化的特称,也是楚文化的独特内涵。本文依据中华文明一体多元的理论,从长江文明发展的整体视角着眼,独辟蹊径,以荆楚大地原始先民的巫术信仰、巫风习俗和祭祀歌舞为切入点,深入考察巫文化如何渗透到楚文化系统之中,并对其内涵、特质及风格产生作用,进而对长江文明产生影响。通过此项研究,旨在勾勒出浸润于巫文化中的楚文化风貌,从而构建起以巫文化为纽带和特质、以楚文化为主要载体的长江古代文明系统。    相似文献   

10.
以西拉木伦河流域为中心的辽西地区至迟在8500年前就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古文化区。几代考古学工作者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基本建构了这一地域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通过对辽西地区考古学文化进行系统分析,这一地区古代社会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从兴隆洼文化分散的村落组织,赵宝沟文化时期流行的部落,红山文化时期的复杂酋邦,到夏家店下层文化统一的地域性国家的出现,都表现出持续进步的演进态势,并且考古时代的辽西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拉木伦河流域为中心的辽西地区至迟在8500年前就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古文化区。几代考古学工作者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基本建构了这一地域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通过对辽西地区考古学文化进行系统分析,这一地区古代社会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从兴隆洼文化分散的村落组织,赵宝沟文化时期流行的部落,红山文化时期的复杂酋邦,到夏家店下层文化统一的地域性国家的出现,都表现出持续进步的演进态势,并且考古时代的辽西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费孝通先生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是民族学、人类学及其相关学科整体性宏观研究“中华民族发展的一把钥匙”。历史上在云南蒙化彝族地区(今云南巍山)的“土司制度”,不仅维持了封建国家统一的“一体”格局,也促进了作为中华文明“多元”组成部分的云南西部蒙化彝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向前发展。从土司制度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普遍推行可看出,“多元一体”的格局在古代就早已是我国各族儿女认同的共同目标,土司制度对此格局的最终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形成了多元并存的格局,这种格局有利有弊,我们应该采取一体多元战略以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中国地理环境与中华文明持久延续所做之相关分析认为:其独特的内外圈地理空间格局、内圈一致且优越的特殊环境属性、辽阔而殷实的文明安全缓冲带,促使传统中华文明走上了趋同发展的道路,遵循“自我完善”的文明轨迹.传统中华文明长期处于安全、稳定、广袤、丰厚、适生、和谐的自然环境中,在创造农耕文明和建立秩序的同时,形成了固定的行为模式和思维定势,铸就了超稳定的社会、文化结构和体系.工业文明是其真正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中国文化的“夷夏之辨”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都具有多样性文化并存的内涵,是中国多元文化融合的观念资源,依托于歌圩文化的现代刘三姐形象就具有了标识壮族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壮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边界.  相似文献   

16.
家训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是家训史上的定型期。汉代家训与先秦家训相比,在文学性方面增强了。主要表现在:独立成篇,有意为之;思想内容丰富,具有真情实感;篇幅短小,形式灵活;语言浅显,通俗易懂。汉代家训在家训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后世家训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多元法文化的历史与现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具有多元性特征 ,任何社会都具有多元性的规范秩序 ,多元的规范秩序是同一社会环境中制度的组成部分。文章从文化多元与法律多元理论 ;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的多元法律文化 ;我国现今多元法律文化冲突与选择诸多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秦直道作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关于其历史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文化遗产视野下的研究成果甚少。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一项交通工程来看待,它在技术以外的文化、社会等层面的价值尚未被充分认知,与其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形成所做的贡献不匹配,其研究视野亟待突破。鉴于此,本文以《文化线路宪章》对“文化线路”的定义及其判别标准为基础,从文化交流的视角将秦直道纳入系列遗产的范畴中,论证秦直道的文化线路遗产性质,力求更加全面地认识和阐述秦直道在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互动共享、碰撞交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对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乃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齐鲁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在周秦两汉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重心”所在:为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诸子百家之学的兴起、秦汉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及汉代经学的繁荣做出了独特贡献;汉代以后两千余年,齐鲁文化以“圣地”的文化气象,成为民族文化认同的标志、维护国家统一的精神支柱、历代中国人向往的精神家园以及传统道德文明的示范之乡,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相似文献   

20.
多元与一体关系是当代不少多民族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和中国的"多元一体格局"在处理多元与一体关系上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理路。通过中、加两国的历史基础、经济结构、文化价值和政治制度等四个方面比较,提出了中国是"一体化中的多元",加拿大是"多元化中的一体"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学界的观点做了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