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阳嘴子前春秋墓出土了一件典型的河南淮阳陈国铜器。 70年代以来 ,豫南、鄂北诸国铜器不断在山东出土 ,而山东铜器又在湖北有所发现。这些铜器的传播与嫁女、迁徙和馈赠都没有关联 ,根据铜器年代和出土地点可以判定是齐桓公伐楚造成了这种同一时期铜器双向流动的现象。海阳嘴子前属于莱国墓地 ,文献中没有莱国参加伐楚的记载 ,应据考古发现补充经籍阙佚。  相似文献   

2.
3.
按照历史美学“文”“史”相通的规定性,文学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可移用于历史学,而稍稍变化为历史学的“源于史实,高于史实”。“意蕴”是史家书写历史之魂魄,而所谓“源于史实,高于史实”,即指史家按照其“心中蓝图”即“意蕴”,运用史实,表达心声,并将作品视为“自己的最美的产品”(黑格尔语)。史实一旦被史家采用,其本身就已经含有了高于史实的本质特性——因为它经过了史家的“心灵掌握”,精神“过滤”,是一种“创作”。一经“创作”为史著,就不是“摹仿史实”而是高于史实了。中国传统史学的历史书写尤其能够见出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出版了一些关于国际友人的著作 ,也发表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文章。这些著作、文章或研究或介绍了国际友人在中国革命中的活动 ,但其中一些对史实的说法存在歧异乃至错误。为澄清史实 ,特别是为避免以讹传讹 ,本文对若干史实做了考证。  相似文献   

5.
孙子生卒年份暂不妄定为好;孙武与伍子胥的年龄差距并不大;杀僚自立是堂兄弟之间的王位之争而不是侄杀叔的政变;公子烛庸和盖馀是居养而不是封舒;吴楚相争时孙子、伍子胥的主要对手叫子常而不叫囊瓦;吴楚交战中楚国左司马的名字是沈尹戌不是沈尹戍。  相似文献   

6.
鲁迅著作及相关注释中有关贵州人物与史实的某些粗疏错讹,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对鲁迅的理解,也关系到对这些人物的评价,如毛邦伟;另外,鲁迅杂文《冲》取材于“九一八”两周年时贵州当局对爱国学生的镇压,文章在真相未明时,将责任完全归咎于当时的教育厅厅长谭星阁,也似误伤,个中情由尚需辨析.  相似文献   

7.
陈云三次同李先念谈西路军问题,对西路军充分肯定.其原因和依据是:1、陈云作为共产国际的代表,曾负责联系援助西路军武器弹药的事;2、西路军是根据中央打通国际路线的决定而组织的;3、西路军的失败不是因为张国焘路线,主要是因为对民族情绪,对马家军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8.
开明函授学校在中国教育史和出版文化史上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界对此保持了较高的关注。已有的史料认为其创办时间为1933年夏季,停办时间为1934年冬季,这一说法已被学界普遍认可。但是,综合考察《申报》和一些教育类文献资料对此的记载,可以确定其创建时间是1932年4月,正式开办时间是同年5月,其停办时间是1935年2月-3月期间。开明函授学校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继续深入发掘相关文献资料,给予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由于农地经济功能的弱化和社会功能的强化,以保障基本生活为目的的福利田产生,与之相对的是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效率田。通过对福利田的经济分析,我们可以明确看到,福利田导致了农地的低效利用,制约了农业效益的提高,同时影响到农民工的非农化进程,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0.
11.
卜辞常有"王其省"某地"田"或"叀田省"之类辞语,"省"一般认为即"省观"、"省察"之义,而"田"或以为是农田,或读作"田猎"之"畋"。若然前者,则"王省田"即商王视察农田,与"观稼"、"观耕"同义。若然后者,则"王省田"与"王观猎"同义。本文将全部"省田"卜辞排比之后,发现可确切解为"观耕"的卜辞竟无一例。相反,"省田"常与"狩"、"擒"诸字对举,且所涉之地几乎全是田猎地,故卜辞"省田"即"观猎"。  相似文献   

12.
"爰田"或作"辕田",是春秋战国间晋国和秦国实施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土地制度.学术界长期以来把这种制度解释为"换田"或"换地换房",往往自相矛盾,越说使人越糊涂.根据史籍记载,考察这种制度产生的背景、原因,在晋、秦两国的实施情况及其在历史上的重大影响,并根据字书解释,考证"爰"和"辕"的真正意义,可以看出,"爰田"实际上是由于当时的形势需要而制定的为"引"导和结"援"而"上下相付"的赏田,从而正本清源,恢复历史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战线》2007,(6):161-165
随着科举制的废除和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安徽族田发挥助学功能,对就读于新教育体制下不同等级学校的族中子弟实行资助、奖励,甚至创建新式小学校。通过这些措施,一方面保证他们有接受新式基础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激励他们争取接受更高层次的新式教育。但是最为重要的是,近代安徽族田很大程度上承担起了教育向近代转型需要解决的最为繁重的普及基础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严奇岩 《天府新论》2007,(2):126-131
四川是我国第五大客家聚居省区。以四川客家话为例,考察“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历史与现状,不难看出其文化内涵:体现了客家人对自己语言的文化自觉和祖先崇拜观念。“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反映了客家方言的文化功能,即情感功能、文化传递功能和族群认同功能。客家语言态度上存在两个极端,体现了语言沟通与语言保护的矛盾。四川客家在处理好这一矛盾关系中有成功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建国初期中共在苏南新区土改时面临的新情况是:南方各省农村不仅封建宗族制度和宗法势力普遍存在,并在乡村社会政治活动中有很大影响力,而且在土地占有方式上存在着大量“公田”。这些带有浓厚封建性的“公田”,为宗族中的有权有势者把持,成为他们变相的“私田”,以此构成了封建宗族制度的经济基础。在新区土改运动中,中共以强大的政治威慑力为后盾,不仅没收了宗族势力占有的土地,摧毁了宗族制度的经济基础,而且打倒了把持乡村社会政治权力的族长,没收了祠堂,焚毁了家谱,彻底摧毁了宗族制度,瓦解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势力。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中央政府的执政理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依据。它包含着对中国古代“人本”思想资源的继承。中国古代的“人本”思想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涵义,它要求在处理人与国、与君、与官、与神、与天、与物的关系时,不是以“国”、“君”、“官”、“神”、“天”、“物”为根本和依据,而是以普通的“人”为起点和归宿,对今天的政治家具有非同寻常的警示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人本”思想经过创造性转换被注入新的意义,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张惟捷先生于《历史研究》2016年第1期发表《从古文字角度谈〈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的若干问题》一文,讨论了郭静云先生《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一书中若干古文字学的问题。然细读张文,可见其内容舛误亦多,可商之处凡16组23条,其论据与释读存在诸多问题。总结而言,郭书虽有小瑕疵,然张文所论疏漏之处更多,主要有二大问题:第一,由于张氏行文多引学者文章,对于学者文章的引用或理解产生偏差,很多部分并不能作为反驳郭说的根据;第二,张氏还有对古文字的释读有误,或是对郭书理解不清的情况,这部分占张文全文之比例并不多,但有问题之处却不少。且作为一篇反驳文章,张氏除了少部分内容外,其余大多以学者的看法作为反驳的根据,并非直接针对郭书在材料运用、逻辑与推导方面进行讨论。由于张氏文中存在诸多缺失,导致其文可观者寥寥。  相似文献   

18.
朝鲜李朝在中国保存下来的档案文书弥足珍贵。李朝《朝鲜迎接天使都监都厅仪轨》,是朝鲜为了迎接和接待明朝使臣,特设临时性专门机构都监都厅所遗的档案文书。这份朝鲜光海君朝两度接待明朝使臣的簿册档案,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起自明万历三十六年至万历三十七年(1608—1609年,朝鲜宣祖四十一年至光海君元年),下部分自明万历四十八年至天启元年(1620—1621年,光海君十二年至十三年),为我们提供了中朝关系史实的第一手资料,大部分内容为《明实录》、《李朝实录》所未载,记录了当时中朝外交的历史真相,反映了明朝与后金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中朝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先秦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实质是社会治理方式之争。儒家具有由来已久的重德传统,同时认为法和刑也是调节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儒家"德治"中"君德"的思想非常丰富,"以德治君"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批判性品格。在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推进法治进程的今天,更应该关注德治,关注制度下人的因素,关注道德的人和人的道德,尤其要关注官员群体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质对于法治的重要性,而不应摒弃德治,患上制度迷恋症。  相似文献   

20.
战国授田制有两个特征:一是授田对象为全体人民;二是土地授予后仍归国家所有,被授予者没有私有权。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之受田宅律文,其实施对象是汉初军队系统的复员人员,而非全国人民,"授田"授予前属于国有,但授予后即归被授者私有,可以继承、转让和买卖。因此,汉初土地制度是私有制,汉代不存在战国授田制性质的土地制度。刍稿税与田税是不同的税种。秦朝刍稿税按顷计征,但田税按实有亩数征收。张家山汉简《算数书》的大量材料证明,汉初田税是以亩为单位,按实有亩数计征的,所谓西汉田税以顷征收的说法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