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猗彼女桑”,见《诗经·七月》第三章,全句是:“蚕月条桑,取彼斧(?),以伐远扬,猗彼女桑”。对其解释大体有两种意见:一种释“蚕月条桑”之“条”为“挑”的借字,义为“挑选”;“猗彼女桑”之“猗为“掎”的借字,义为“摘取”。如高亨《诗经今注》:“桑枝长得又高又大,用手摘不到桑叶,所以拿斧子  相似文献   

2.
论何休《公羊解诂》的历史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休在其《公羊解诂》中将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分为“所传闻”、“所闻”、“所见”三世,并把它们作为历史的缩影,认为历史应该是由“衰乱”、经“升平”,最终达到“大平”目标的进步过程,三世在时间上是前后连续的,在空间上是内外扩展的,最终目标是天下一统、人类大同。“一统”论与“张三世”、“异内外”相结合,进一步论证了历史在空间中延展和时间上延续的统一。一统之能够实现,关键在于它是发乎本性的,即以仁爱之心,由内而外,自近至远,推己及人,将仁政在空间上从“本国”推广到“诸夏”并最终扩展到“天下”,在时间上从“衰乱”世推进到“升平”世,并最终推向“大平”世。何休的历史观是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3.
东扩后欧盟面临新的边界,欧盟展开了针对包括巴尔干和中东欧国家的东部“小周边”近邻外交和在大欧洲概念下针对地中海和中东地区的南部“大周边”远邻外交。欧盟出于对冷战后地缘政治的新变化和欧盟欧洲安全认知框架的修正,对“小周边”的外交,主要是推动“东扩”与“颜色革命”;对“大周边”的外交则以合作、发展促进稳定与安全,并对欧盟与以色列的关系加以谨慎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标定位17年来,江苏省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在实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在现代化“三步走”战略达标过程中,已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并于1994年提前六年率先进入“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苏南三市市委、政府,围绕着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已拟制出跨世纪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暨现代化总体规划,提出了通过“三个率先”,即率先基本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率先基本实现工业、农业、科技、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形成具有现代功能的城市化格局,将苏锡常建设成为经济繁…  相似文献   

5.
王东洋 《东岳论丛》2023,(1):154-162
秦汉帝王功成封禅泰山,成为王朝正统、天下一统与盛世太平的标志,为后世帝王封禅创建了可资遵循的“古典”模式。魏明帝朝“遵古封禅”之议,时在天下三分;孙皓采纳群臣封禅之议,遣使“封禅国山”,时在吴晋对峙;晋武帝朝“古典封禅东岳”之议,时在天下一统。“天下未一”则拒绝封禅,正是大一统思想在分裂割据时代的独特作用方式。魏晋时期的“古典”封禅之议,体现了君臣对“功成封禅”“封禅以告太平”的古典模式的认知与理解,彰显了“古典”封禅所承载的大一统思想对魏晋君臣的影响与塑造,其实质是对秦汉大一统思想的认同与继承。在天下分合的三国西晋历史进程中,大一统思想通过魏晋君臣“古典”封禅的政治言行得以维系、传承与强化,从而对该时期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屈原的一统思想和美政理想(下)赵逵夫四、屈原作品中所表现的美政思想与一统思想屈原在对外政策上主张“联齐抗秦”,这是学者们都知道的,故本文主要阐述了屈原经营南方的战略思想,并对他“联齐抗秦,经营南方”战略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在楚国确立的过程加以揭示。对...  相似文献   

7.
尤佳  周斌 《江西社会科学》2007,(10):141-145
荀悦的历史动力观带有浓厚的二元折衷主义倾向,一面在宣扬天命观,一面又在说人事可以致功,总体来看,荀悦强调以天命为主,其次为人事。荀悦在讲历史发展变化时,还注意到了经济因素对兴衰治乱的重大影响,深刻体会到了物质生产活动的重要性。在荀悦的"大一统"历史观中,政治一统是核心;其它两个层面实质上是政治一统在特定领域的进一步延伸,文化一统是政治一统在思想意识领域中的反映,而民族一统是政治一统在民族关系问题上的体现。三个层面以政治一统为纽带,联结成为一个严谨、缜密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8.
中国宏观经济地域的划分及其结构分析余文华我国目前对宏观经济地域的几种划分,如沿海与内陆、“东中西”三部等,大都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缺陷很多,难以用来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宏观经济地域的复杂结构,因而其实践功用是有限的,甚至是负面的。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9.
方克强此文载《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第1期。文章考察了现当代文学理论方法论的演进过程后、得出结论说:“五四”前是农业文明时代方法论的一统化,“五四”后出现了各种外来方法纷呈的局面,三十年代以后又逐渐趋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一统化,新时期的方法论是以马克思主义方法为指导的开放体系,容纳各种各样的具体方法论。方法论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次重大转折:“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思想的方法代替  相似文献   

10.
虚词包括哪些内容,看法还不一致,古代把代词归入虚词,现代有人把副词归入虚词。以虚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一般成分为基本根据,我们认为汉语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和叹词五类。汉语虚词的产生是相当早的。“实始作为南音”的“候人兮猗”之歌中的“兮”和“猗”,可能就是最早的语气词。此外,甲骨文里已有介词“于、在、从、自”和连词“则、及、乃”等。古人造字时就已兼顾到实词和虚词了,由此可以设想,早在远古时期,虚词便已产生了。  相似文献   

11.
王莽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明德 《东岳论丛》2007,28(3):84-88
王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些做法虽然有些离奇古怪,但其民族关系思想则比较理性,且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一统”既是王莽民族关系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对民族关系的理想追求,还与他的政治思想基本吻合。王莽既清楚“怀柔”的作用,也想以“怀柔”的手段去招徕和安抚少数民族。王莽从“一统”思想出发,试图“大分匈奴为十五单于”,并想按照自己的意愿辅立匈奴单于,以分化和瓦解匈奴,因遭到匈奴的强烈反对,辅立计划一直没能实现。尽管“一统”思想和“怀柔”思想的动机符合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但降王为侯、改换旧印、更名及随意封赏单于等做法,却偏离了王莽的主观愿望,结果激起了少数民族政权的众怒,并导致其民族政策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纳西族也有与汉族相似的阴阳观,有其土生土长的演进历史。作者从纳西象形文字“卢”“色”的原始造字、读音、翻译与排列等方面考查了“卢”“色”二字的来源,认为二字最初是取自于客观自然界的实物实象,按照纳西族先民男女特殊头饰和席地而坐的习俗创造出来的。“卢”“色”最初是世间的一男一女,两个俗人,是纳西族原始先民的始祖,后来被当作“神”来崇拜,则是由对“卢”、“色”这对原始祖先的崇拜而演变来的。古代纳西族从对男女和公母的现象直观,然后经过对原材料的思维类比、综合、整理、概括和抽象出阴阳观念,反映了纳西族是一个善于思维和创造发明的民族。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对西方(包括俄国)文论的接受,出现了三次大的浪潮:“五四”时期(包括二十年代)、三四十年代、新时期。“五四”时期现代文论取代了封建伦理中心主义的文论,三四十年代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心一统的地位,新时期出现文论的多元并存。  相似文献   

14.
2月12日,市委书记王启敏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发表了关于“落实、聚焦、突破”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落实、聚焦、突破”的科学内涵。精辟概括了“落实、聚焦、突破”的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本质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坚持“落实、聚焦、突破”,使之成为我市朝着“率先崛起、率先实现统筹发展”目标前进的行动指南,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黄山大跨越发展,对于构建“和谐黄山”,建成“三个大市”,实现“三最”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把集体价值看作是社会主义的“专利”,是一个长期来较为流行的模糊认识。这一认识不仅对理论探讨,而且对当前改革开放的实践进一步深化也是不利的。本文通过对集体价值的社会属性、地位界定、实现方式、东西方比较和实现程度的判断标准的研究、提出集体价值实质上不姓“社”,也不姓“资”。它只姓“集体”,差别在于不同社会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和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三条道路”现在是欧美国家的热门话题之一。从英国首相布莱尔到美国总统克林顿,都声称找到了一条“超越左和右”的“第三条道路”。近年来,这一思潮在俄罗斯也逐渐流行起来。以俄前总统办公厅主任尤里·彼得罗夫为首的“俄罗斯争取新社会主义运动”和以莫斯科市长卢...  相似文献   

17.
曹禺早期剧作的爱情描写多半是悲剧性的。若把他早期剧作当作一个整体的话,随着剧作家人生历程的沿革,特别是个人情感的变迁,我们可以把他描写的爱情分成三部:第一部是浪漫的“影子爱情”,第二部是爱情剥落后的访惶,第三部是无爱婚姻对真挚恋情的阻扼与胜利。一本来,钟情的少男少女就耽于幻想,总沉浸在梦幻般的憧憬之中,具有柏拉图式的内心冲动,拥有着成年人难以体验到的浪漫心境。而周冲的这种特性较一般同龄人更为明显,曹禺说,他简直就是“这烦躁多事的夏天里的一个春梦”①。这就使他的爱情必定打上梦幻烙印,属于“影子爱情…  相似文献   

18.
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平定高昌,逐步实现对西域的统辖后,从此,“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大道畅通,西域商贾络绎东去,中原商客亦不绝西来,古丝道上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位扼中西交通要津,作为中原进入西域门户的吐鲁番盆地──西州,《旧唐书·西戎传》载其辖地范围有“三郡、五县、二十二城,户八千、口三万七千”。至唐朝天宝年间,西州曾一度改称为交河郡,居民已增加到19016户,人口有49476人。成为西域人口众多的商业城镇。在繁华鼎盛的贸易市场上,货物四至,客商云集,中亚商人尤为活跃。作为唐代…  相似文献   

19.
从六朝诗看中国古典诗歌结构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题-铺写-反应”的“三部式”结构是六朝诗歌的“定准”结构,其中“铺写”是主体支撑部分;而“对仗”又是“铺写”环节中的关链要素,对仗集中于“三部式”结构中间部分所蕴含的“美学动机”则是利用其独具的工稳对称性,将意象、声律统一进结构之中,建构起一个更具多维空间形态的诗歌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20.
清水河     
清水河,宁夏境内黄河水系的主要河流,发源于固原县南部开城附近,流经固原,海原,同心至中宁泉眼山注入黄河,全长320公里,流域面积1.4481万平方公里,东南西三面为地形破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