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四七年六月底、七月初,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二年开始,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这一行动,揭开了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序幕;而大别山根据地的开辟,则无异于在蒋介石统治集团的心脏上插进了一把尖刀,迫使蒋介石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对推动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妄图在中国重新巩固其法西斯统治,丧心病狂,在被迫与我党签订“双十协定”后,墨汁未干,就大举向我解放区进攻,发动了全面内战。为了粉碎蒋介石反动派的进攻,党中央指示:“在国民党统治区要把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少数民族及其爱国民主人士和海外华侨等各个阶层的群众联合起来,组织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桂林的党组织,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发动和团结各阶层群众,形成了一条广泛的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并积极开展对敌斗争,为保卫城市,保卫人民生命财产,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桂林,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一、鄂豫解放区的创建 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胜利进入大别山。当天,中共中央中原局就指出:“今后的任务是全心全意地、义无返顾地创造巩固的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根据毛泽东“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原则,立即决定乘敌主力被甩在淮河以北,大别山敌人极为空虚之机,迅速实施战略展开,建立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1、迅速实施战略展开 第一阶段,实施初步战略展开(8月下旬至9月底)。主要任务“是占领一切可能占领的城镇,肃清土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五年春,红四方面军发动的强渡嘉陵江战役,在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是一次重要的战役。这次战役,打破了蒋介石企图发动“川陕会剿”,围歼红四方面军于川陕根据地内的妄想,牵制了四川军阀的部分实力,策应了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在川黔滇边境运动穿插,向金沙江挺进。渡江战役的胜利,表明了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在毛泽东同志军事思想指导下,英勇顽强,坚决奋战,对党和人民立下了不朽功勋;体现了川陕革命根据地人民在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支援红军,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对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武琼 《南方论刊》2011,(12):52-53
解放战争战略防御后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解放战争的形势和我军的实际情况,把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选择在以大别山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实施这一战略转变后,解放战争的局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正> 今年九月,是济南战役胜利三十六周年。三十六年前,为夺取济南战役的胜利,华东野战军(以下简称华野)遵照中央军委指示,于战役前夕,在曲阜召开了作战会议,这次会议对于夺取济南战役的全胜具有重要意义。一九四八年八月,即济南战役前夕,我军攻克济南的形势极为有利,各方面的条件皆已具备,第一,济南已处在解放区的四面包围之中,象大海中的孤岛,南距徐州,东距青岛各三百余公里,中间都是我解放区,退路断绝,增援困难;第二,济南守城之敌,大部曾被我军歼灭或受过严重打击,士气低落,战斗力减弱,在我军胜利威势与政策影响下,敌人军心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一年七月初,蒋介石集结了三十万兵力,在几百架飞机的掩护配合下,向我中央苏区工农红军发动了第三次“围剿”,他坐镇南昌亲自指挥,督战,还特意请了德、日、英等帝国主义的军事顾问,帮他出谋划策。 当时我中央主力红军只有三万多人,面对“围剿”的敌人,不仅装备处于劣势,而且众寡悬殊。但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下,按照“诱敌深入”的战略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歼灭敌人一路至几路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我军士气旺  相似文献   

8.
一解放战争的最后一年,全国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党中央、中央军委,毛主席的领导下,各个战场上的军民都获得了空前伟大的胜利。新中国的曙光已经出现。西北战场上由彭德怀、贺龙、习仲勋等同志领导的我第一野战军在一九四八年的进攻中已转入外线作战,把陕甘宁解放区向南扩展了二百多公里。西北人民的最大敌人胡宗南集团经我多次打击,惶恐不安,慌忙布置“后事”。从四八年开始胡宗南先将其眷属、机关、物资沿川陕公路撤迁到汉中、广元,以二十万兵马龟缩在陇海铁路以北待  相似文献   

9.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战略决策,无论是从南进目的地和战略进攻的时机选择,还是进攻方式的大胆构思和战略部署的统筹协调来看都堪称"神来之笔"。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牵制了进攻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的国民党军事力量,而且打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战略部署;不仅拉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而且成为整个解放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0.
1946~1949年,随着国民党由开始的战略进攻转为全面溃败,人民解放军的大反攻取得节节胜利,中国时局将要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国内战争的全面爆发使国共两党尖锐对立,一方面是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一方面是“人民大革命”的到来,这个时代的文化语境已经给作家摆出了新的课题,自由主义的文人立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看待这个时代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重新确立“文学的标准和尺度”,以及如何面对“今日文学的方向”,已经成为一个格外突出的问题。一、硝烟中的和平之梦抗战的胜利给历经了八年磨难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无法言说的内心喜悦。但是,随着…  相似文献   

11.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地处祖国东北边陲,以佳木斯为省会的合江省,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有着重要的军事、政治地位,是党中央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前沿.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同时,先后派遣11万部队和2万干部迅速挺进东北.这期间,大批党的杰出干部和主力部队云集于合江地区,一时期里,合江省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城市佳木斯被誉为“东北的小延安”,以佳木斯市为中心的合江地区成为东北解放战争的战略后方.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在党领导下,经过八年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无数次反帝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抗战胜利后,饱受多年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民,渴望着医治战争创伤,重建家园,安居乐业,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独立、富强的新中国。这个时期,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在中国展开了一场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大决战。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积极准备发动内战。中国人民日益认清了蒋介石的反动面目,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制止内战,争取和平民主,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被毛泽东称之为反对蒋介石的“第二条战线”的蒋管区学生运动,是整个人民运动的一部分,它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同蒋介石的斗争,对蒋介石反动政权的早日灭亡起到了促进作用。 蒋管区学生运动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的阶段。(1945年12月—1946年8月)。蒋管区学生运动是以昆明“一二·一”运动为发端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国内各种矛盾的激化,我国的学生运动也进入一个新的高潮时期。而这个时期学生运动的第一把火,就是震惊中外的昆明“一二、一”运动。1945年11月,随着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反动面目的暴露,  相似文献   

13.
一九四七年七月,为了粉碎蒋介石继续将战争引向解放区的罪恶阴谋,迅速解放全中国,我人民解放军执行把战争引向蒋管区的战略方针,进行了外线作战,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八月二十三日,我陈赓兵团,继刘邓大军之后,再次粉碎了蒋介石的“黄河天险不可攻克”的神话,在东起洛阳,西迄陕州三百里长的河防线上横渡黄河,乘胜向豫西、陕南挺进,开辟了广大的新区,有力地配合了中原主力部队的作战。  相似文献   

14.
冯玉祥和蒋介石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不仅有过密切合作,甚或还“义结金兰”。由于各自的政治目的不同,交往中有分歧,也有矛盾冲突。抗战爆发后,冯、蒋又一度合作。但蒋对冯的坚决抗日的态度进行多方排斥和打击.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对国人实行法西斯专政。现实使冯逐渐认清了蒋的本质,最后与之彻底决裂。冯玉祥迎着曙光走向新生的中国,名留青史;而蒋介石却被人民革命的巨浪抛向大海。  相似文献   

15.
<正> 抗战胜利后,我党曾提出“和平民主新阶段”的口号,并且认为这一口号实现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对中央这一基本估计,学术界大都持赞同态度,有的同志甚至认为这个口号曾一度变成了事实。从所见材料看,中央认为“和平民主新阶段”有实现可能性是基于以下几点:解放区的空前强大、全国人民坚决反对内战、国际形势的影响及蒋介石内部困难甚多、矛盾重重等。我认为仅根据这几条,在当时出现一个极短暂的和平局面是可能的,但这远远  相似文献   

16.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是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当时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向北发展”,就是调集大批军队和干部进入东北,发动群众,扩大军队,完全控制热河,察哈尔两省,夺取东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影响革命全局的新形势;“向南防御”,就是撤退我军在长江以南分散孤立的解放区的主力部队,收缩战线,集中兵力,加强江北阵地,接替山东、江苏我军主力北上后的防区,准备抵抗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掩护我军在东北的战略展开。向南取防御态势是保障向北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回首解放战争,我们仿佛又置身于那鏖战沙场的峥嵘岁月,耳边响起那雄壮激昂、鼓人心弦的歌声:“我们是人民的解放军,是人民的铁骑兵,当敌人向我们进攻的时候,我们离开了家乡牧场,奔驰在战场,敌人从没有挡住我们的去向。同志们骑稳了马,准备好战刀向前冲,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布赫《骑兵歌》)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蒙族诗歌特点的军歌,主题鲜明,内容朴实而洗炼,具有强烈的鼓动性与号召作用。内蒙古地区各族人民在那腥风血雨的年代,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提出的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前扑后继、赴汤蹈火,产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而伴随着这一伟大的革命运动,也产生了许多歌颂党和毛主席、革命事业的歌曲和戏剧。这些艺术作品,无论是专业创作还是地方民歌,都对当时的革命运动起到了积极的鼓舞作用。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探讨一下这一时期的音乐艺术活动概况。  相似文献   

18.
1946年6月,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完成了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之后,悍然撕毁一切协议协定,以几十万重兵危及中原解放区,挑起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内战。中国共产党没有被美蒋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所吓倒,毛泽东清醒地估计国内外形势;1946年7月20日,为...  相似文献   

19.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殖民统治覆灭以后,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便突出起来,无论在经济、军事、政治方面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它是改变中国革命根据地长期被敌人包围局面的战略支撑点;是抗战胜利后最有利于发展人民革命力量的地区。因此,解放和控制东北地区的斗争,对于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945年“八·一五”以后,中共中央迅速做出决定,派遣二万余名干部和十三万大军挺进东北,很快就开  相似文献   

20.
1945年秋,日本投降后的形势是:蒋介石从峨眉山下来,驱赶他溃退到大后方的军队,到解放区和敌占区抢摘胜利的果实。打了八年仗的中国人民正希望能过和平的生活,建设和平民主的新中国。谁料到日寇的武器还没有收缴完毕,国土还未全部光复,蒋介石就下令进攻解放区大打出手了。九月初,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中共中央便电告广东区党委:迅速派人到广州、香港占领宣传阵地。东江纵队《前进报》几位工作人员,接受了任务,到香港创办一家代表人民说话的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