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和谐文化视域中的高校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文化具有人本性、多元整合性、包容性特征。在和谐文化视域,高校管理者应确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兼容并蓄的和谐管理理念。在和谐文化视域,高校管理具有人本性、民主性、诚信性、宽容性、公平性、创新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务员实行人本管理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娟  曹学艳 《南方论刊》2008,(9):37-37,36
人本管理理念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政府部门特别是对公务员的管理中,人本管理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将人本管理理念与公务员管理实践结合起来是一项具有重要价值且紧要的工作,这将大大提升我国公务员管理成效。本文在介绍人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公务员实行人本管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成功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人本管理二者密不可分。人本管理思想在许多成功企业信息化的实践中表现为一种优秀的信息文化:个性与和谐,沟通与共享,认识与参与等。在企业信息化中实施人本管理的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信息文化。为此,需要树立信息化观念,需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4.
安邦 《理论界》2013,(1):175-177
以大学为物化载体的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特质和灵魂,是推动大学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一些高校的大学精神因办学理念注重功利性、管理体制趋向行政化、校园文化的不和谐以及师生精神风貌低迷而出现了迷失。基于此,确立独特而鲜明的办学理念、构建科学而人本的管理体制、创建和谐而繁荣的校园文化以及树立师生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重塑大学精神,已成为高校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核心:人本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峰 《江汉论坛》2005,(10):32-35
成功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人本管理二者密不可分.人本管理思想在许多成功企业信息化的实践中表现为一种优秀的信息文化个性与和谐,沟通与共享,认识与参与等.在企业信息化中实施人本管理的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信息文化.为此,需要树立信息化观念,需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6.
人本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国人本管理的现实之路是构建人与组织的和谐关系.立足于人本管理与本土心理行为的研究相结合,在分析"面子"的本质、动因、运作及功能效果的基础上,归纳了7条"面子法则",然后进一步阐释了"面子法则"对我国人本管理的启示和意义,从而为促进人与组织的和谐发展提供一些管理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人本管理以满足人性诉求为重点,物本管理以满足物质诉求为重点.向内用力的中国文化孕育了人本管理思想,创造了社会稳定的奇迹;向外用力的西方文化孕育了物本管理思想,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马克思主义“社会人”假设需要人本管理去实现人类理想,西方经济学“经济人”假设需要物本管理去验证理论正确.人本管理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物本管理有助于组织的竞争与发展,实现世界和谐、天下大同目标则需要人本管理与物本管理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
试论现代化企业的人本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企业从原先的行为科学管理越来越倾向于人本化管理。人本管理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它可以激发企业员工更好的发挥潜能,促成企业和睦健康发展。同时,通过树立企业的价值观、现代化企业人本激励体制、制度与文化管理相结合以及建立良好的企业人际关系,又可以完善现代化企业的人本管理。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秉承了和谐教育理念、人本教育理念以及国民教育理念。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需要理念支撑,应逐步树立和谐教育理念、人本教育理念以及国民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0.
谭晓晴 《天府新论》2007,(5):153-155
这个时代对绿色文明的追求、对和谐主题的呼唤,要求高校管理者奉行不同于以往时代的人文管理理念,而人文管理的核心内容又主要体现在管理的"人文化"和"人本化"上,即主要基于校园的文化建设和提供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方面。  相似文献   

11.
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关系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作为管理方法论中两个最基本的内容,由于其基本人性假设的不同,因此在实践中科学管理理论常常被作为人本管理理论的对立面而备受争议.科学管理的要点,就是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人本管理的实质是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以促进人的意志、脑力、智力和体力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在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崛起的今天,实行科学管理的组织和实行人本管理的组织都显示出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本管理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最重要的资源,是围绕人的行为和需求进行管理的模式。图书馆植入人本管理思想,就是要坚持以馆员为根本,把馆员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馆员满意度的提高、馆员的成长和发展等人性化因素作为管理追求的目标。本文探讨了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内容和机制,旨在让人们转变“重物轻人”的管理理念,使馆员在图书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自斌 《江海学刊》2013,(1):208-213
能本管理源于人本管理又高于人本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新发展和新阶段。能本管理的思想、理念和方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管理的创新发展开拓了新视野,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实践和制度机制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能力为目标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载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能本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论人本理念与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传统图书馆和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变化,指出了人本理念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指导思想,论述了人本理念对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的影响,强调网络环境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为图书馆更好地实现人本理念创造了现实条件,提出了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模式和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对图书馆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刘亦工  皮毅华 《云梦学刊》2009,30(2):123-127
目前高教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人本缺失。这主要表现在:忽视了以育人为本;忽视了以教师为本;忽视了以学生本。矫治这种人本缺失现象,切实有效地贯彻人本精神,是目前高教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16.
企业人本管理理念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人本管理理念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潮流,人本管理有五个层次,即情感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人才管理、文化管理,这五个层次的人本管理同样也适用于高校教师管理。从这五个层次出发如何实施高校教师的人本管理,进而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现代化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管理实践中,长期以来见物不见人的现象非常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亟待加强.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对企业中的人应当视为人本身来看待,而不仅仅是将他们看作一种生产要素或资源.人本管理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而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个体心理目标结构的发展与个性的完善.人本管理实施法则一是建设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二是确立具有亲和力的层级关系;三是建立具有活力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8.
人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关键的要素。如何认识在不同经济社会时代的人本管理,一直是经济学、管理学研究中争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三个不同经济时代人本管理形态的演变进行了比较,认为自有组织的人类活动出现以来一直存在着人本管理,只是具有不同的形态而已。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本管理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实现方式,并且不断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19.
人本化是伦理学和社会哲学的一种特质,也可以说是一种主义,即人本主义。效用主义与人本化的关系非常密切。人本化是效用主义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并不是一个充分条件。效用主义,尤其是统合效用主义,是彻底人本化的。因为效用主义除了充分人本化外,还提供了社会福利函数作为最大化的目标函数,以及量化处理社会福利函数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井水勤 《理论界》2008,(7):191-19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指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的大学校园,将对和谐社会做出重要的贡献。在和谐大学校园的构建中,学生和谐管理至关重要,它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和谐管理的艺术,完成大学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高校学生和谐管理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必须途径,也是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校学生和谐管理的作用,在于实现科学管理和素质育人的统一,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机地统一起来,学校的教学秩序顺畅有序,学生更有积极性、创造性,校园文化建设欣欣向荣,实现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为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