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借助"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的理论观点,探讨智顗"一念心"以及"心"作为认识对象的合理性问题,兼论这种认识论方式所具有的时代意义。通过层层分析和推理,考察出"心"作为认识主体与客体的整合是其自我反思方式的必然结果,并为解决现代社会在认识层面上的混乱局面提供新的理论指向。  相似文献   

2.
藏彝走廊的蒙古族源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彝走廊是多民族频繁接触和互动的区域,“沉积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遗留”,而诸多蒙古族祖源记忆和传说正是这样的“历史遗留”。一、藏彝走廊中蒙古祖源记忆与传说的分布(一)康定县木雅藏族地区木雅有两个甲布(王),其一是来自青海的蒙古王,其一为本地之王,二者发生战争。蒙古王也被认为是明洪武时从九龙方向来的蒙古首领;或者是来自阿里的蒙古喇嘛。此外,原革什咱头人巴登还说自己家族原都是蒙古人。(二)丹巴县梭坡乡传说很久以前,一批蒙古族人来此地放牧,“梭坡”由此得名。或称:梭坡人是忽必烈南征时留守的蒙古军人后裔。近年有人在当…  相似文献   

3.
他留人是居住在滇西北永胜县境内的一个特殊族群。作为一种重要的集体记忆,民间传说与族谱、碑刻不仅成为他留人祖源叙事的重要文本,也成为社区成员维持、重塑村落与族群的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方式,反映了一定社会情境下的族群认同。在当代社会变迁中,村寨知识精英及地方政府通过有选择的行为实践重构了地方社群的传统仪式与节日空间,彰显他留人独特的文化特征与族群边界,由此强化他留人的祖源记忆与身份认同。然而,他留人的历史记忆和祖源叙事并没有呈现出与族群认同相对应的关系,从而体现了他留人族群认同的"地方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民族构成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在一些多民族杂居分布的地域社会中,文化现象并非以"民族"为单位而呈现出某种地域整体性特征。本文通过对黔东南苗、侗等族社会中流行的"款"这一传统的社会组织所具有的地域共性特征的分析,进而比较了苗族三大方言中黔东方言的"黑苗"与湘西方言的"红苗"在清代苗民起义中组织形式的不同,揭示了地域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跨"民族"的文化"共性"现象。并对长期以来的惯于从"民族文化"视野对"地域文化"进行人为"分割"的倾向提出了若干反思。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嘉绒藏族碉楼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汉文文献对高大石砌建筑"邛笼"的记载,以及嘉绒地区有关祖源的传说和对琼鸟的崇拜现象,指出嘉绒藏族视琼鸟为祖源,"邛笼"一词意为"琼鸟之巢",该含义与嘉绒藏族的族源有直接的关系,反映了嘉绒藏族的祖源记忆,并认为"邛笼"的产生早于碉楼,碉楼是在"邛笼"的基础上产生的。文中对嘉绒藏族碉楼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碉楼是嘉绒藏族先民自无字的时代传承下来的史书。碉楼是用石头书写的历史,碉楼研究是解读嘉绒藏族历史文化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重要环节。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引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日趋显现出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企业政工人员"正人正己",树立率先垂范的表率作用,发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务实精神,情系职工,聆听职工的心声,激发企业职工主人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展民族企业的雄风。  相似文献   

7.
神话、传说与民族精神是一种表与里的关系,民族神话、传说蕴含着民族文学的叙事密码和叙事精神。中国现代文学在理论上大力阐扬民族神话、传说的叙事精神,其意在恢复叙事效果上的“新鲜感”,实现叙事文风上的“古风”意韵,在叙事经验中抵达对“神思”的妙用。中国现代文学对民族神话、传说叙事精神的理论阐扬,实质上是“复元古”意识下的写作精神重构,沉潜地表达了对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的归心;在如何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时代潮流的当下,中国现代文学在理论上对民族神话、传说中深层次意蕴的发掘,于当代中国文学叙事的民族性建构,以及相关的文学批评等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流行音乐从70年代末在中国起步至今,在社会环境、市场经济及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下,经过30多年发展,虽然在制作和市场上慢慢地成熟起来,但若将其放置在大众文化的背景下审视,其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的特征,以及接受欣赏其主体对情感生命的激荡、召唤、谐调和整合,所显现的在雅俗之间游弋最终合二而一,即"雅""俗"文化特征便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9.
"两个民族"理论是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印度社会的一种政治思潮和社会运动,是巴基斯坦的立国之基和印巴分治的推动力量。以阿赫默德汗的"穆斯林民族论"、伊克巴尔的"穆斯林国家论"和真纳的"两个民族、两个国家论"为思想基础和主要流派的"两个民族"理论是巴基斯坦立国运动的三大理论来源。作为英国落实"退出印度"政策的关键性步骤之一,《蒙巴顿方案》确立了成立巴基斯坦自治领的政治原则。随着印巴分治和巴基斯坦建立,"两个民族"理论最终实现了从早期穆斯林思想家的一种政治理想到建立穆斯林民族国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乡阿怒人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中,以房屋"中柱"为演绎场所的"可汝"歌舞,在阿怒人社会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本文拟通过对"可汝"歌舞体系中的建房"可汝调"的人类学分析,从被营造的场景中,层层剥离建房"可汝调"繁杂仪式表象下的民俗性外衣,从而探寻其深层蕴涵的神圣性本质。  相似文献   

11.
清江流域土家族始祖信仰包含了诸多的传统基因和时代元素。在始祖信仰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保护原则具体指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和局部性原则。土家族始祖信仰谱系结构中的文化基因包括明确的对象和具体内容,是可以分析和把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保护具有可操作性和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壮族语言文化研究之第一篇,主要阐述了壮语地名的命名特征,论证了壮语地名所反映的壮族先民早期分布的地域和社会生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交流有限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交流只是一个概念,在具体的实践中,各有不相同的表现形式,带有各自的局限性:涉及人口有限、涉及文化领域有限。但由于文化的完整性及系统性,能够使其他人口、其他文化组成部分发生适应性变化。由于参与交流民族各自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流向。教育通过对发展较快民族文化的系统、深入的借鉴,成为加速发展后进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发展参差不齐的多民族社会追求共同繁荣的理论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面对少数民族服饰的变化,呼吁建立活性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保护机制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实现多元服饰文化共存,保持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艺术的生命力和云南旅游大省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5.
湘黔渝边界民族地区民族联谊活动积累的经验主要是:把维护稳定摆在首位,把突出民生作为价值取向并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的内容。创新边界民族联谊活动的新思路和工作内容就是要把握民族联谊活动工作的整体性、群众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特点,确立以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为重点的新视角,以民族文化为资本资源的新内容,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阶段不宜提“促进民族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循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现阶段不可能"促进民族融合";尊重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历史上不可能有"民族融合";尊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的现状,我国现阶段不宜提"促进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17.
从民族的角度审视社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特点,从民族的角度结合具体案例,对社会工作进行新的诠释,揭示进行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的重要性,指出民族社会工作并不等同于民族工作,民族群体在整个社会上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民族社会工作的原则就是以民族为核心.  相似文献   

18.
有两种定义文化的方式,一种视文化为某一特殊社会生活方式的整体,一种指文化以民族精神和气质为核心。文化的实质在人存在的基础、民族心理基础和终极归宿观上体现出来。中西文化以不同的方式构造现实,表现在文化生产上也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9.
旅游商品化与长阳土家族廪君神话的复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民族旅游语境中,商品化经常带有贬义色彩。本文通过一个土家族神话廪君神话在旅游发展中重新复活的个案研究,表明商品化对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的影响非常复杂。如果旅游商品化的过程是在当地人的掌控之中,民族旅游可以通向民族文化的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20.
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整统一的格局。新时代边疆地区社会治理工作,应当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治手段来捍卫和保障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边疆地区社会治理是国家规范化的区域治理,文化软实力是边疆地区社会治理的基石,是边疆治理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边疆地区社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组织化程度极低,精神文明建设不到位,法治文明程度普遍不高。边疆地区社会治理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法治举措是:动员边疆地区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加强边疆地区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边疆地区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