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语·泰伯》载:“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现存对此语最早的注释是何晏《论语集解》所引包咸的《注》:“兴,起也。言修身当先学《诗》。礼者,所以立身。乐所以成性。”邢昺《疏》:“此章记人立身成德之法也。兴起也。言人修身当先起于《诗》也。立身必须学礼,成性在于学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既学诗礼,然后乐以成之也。”《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中又有语曰:“吾闻夫子之施教也,先以《诗》,世道者孝悌,说之以义而观诸体,成之以文德。”据此,后世学者便普遍认为此语说的是修身所学三门课程的先后顺序,以为其意是说“学《诗》之后,即学礼,继乃学乐”,“把音乐作为他的教学工作的一个最后阶段。”研读再三,总觉此解于理难安。孔子讲授课程也许真象《大戴礼记》所言,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此语却未必是陈述讲授课程的顺序。疑之者有四:  相似文献   

2.
无论读《论语》或研究《论语》的人,都会对《论语》编次的杂乱无章感到头痛。朱嘉《论语集注·学而第一注》云:“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他认为《论语》各章还是有中心和目的的。不过,就《学而篇》而言,每句话就是一个中心,如果都是“学者之先务”的话,那“先务”也就太多了,还哪里算得是“先务”呢?刘宝楠《论语正义》认为“当孔子时,诸弟子撰记言行,各自成篇,不出一人之手,故有一语而前后篇再出也。”这或者接近实际,也可能就是编次杂乱的原因。汉代的安昌侯张禹,“本受鲁论,兼讲齐论,善者从…  相似文献   

3.
许春华  Hou Jian 《孔学堂》2022,(4):49-60+156-165
《论语》与《史记·孔子世家》关于孔子对《诗》《乐》所做工作的记述,显示出孔子诗学思想的两种不同面向:第一,从《诗》之结构看,《论语》“兴观群怨”是对人生意义的全副涵盖,《孔子世家》“四始说”突出了人伦之道与政治教化。第二,从“乐”之功能看,《论语》侧重于涵养君子的道德人格与审美人格,《孔子世家》着重于维系天下的政治秩序与伦理秩序。第三,从孔子师生之间论诗的对话看,《论语》是对《诗》的哲学阐释,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特质;《孔子世家》突出了孔子为天下修道的使命感与担当精神,其政治哲学倾向非常明显。两种文本中,孔子诗学思想的不同面向,是理解孔子儒学与汉代儒学不同旨趣的诗学维度。  相似文献   

4.
《阿含经》属于丛书类型的编著,蕴涵丰富。作为文化元典,《阿含经》是那种蓄积了久远深厚的传统文化,将文学、史学、哲学、神话、宗教、法律伦理等融为一体的大文学,同时由于其包罗宏富,也不乏具有纯文学意义的作品。一、写实性《阿含经》文学特点之一是写实性。梁启超在论述《阿含经》研究的必要性时,提出了6条理由,其中有3条与写实性有关,即“第一,阿含为最初成立之经典,以公开的形式结集,最为可信。以此之故,虽不敢谓佛说尽于阿含,然阿含必为佛说极重之一部分无疑……第三,阿含实一种言行录的体裁,其性质略同《论语》,…  相似文献   

5.
余群 《学术交流》2004,(10):154-157
《世说新语》无论是思想内容、艺术形式,还是书名、编排体制等,都明显受到了《论语》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一、《世说新语》有尊儒思想。二、大量运用《论语》典故。三、学习《论语》的人物形象塑造法。四、大量的篇章是仿效《论语》而作的。五、语言风格具有《论语》的简练含蓄、富于哲理和机趣的特征。六、仿效《论语》写实的笔法。  相似文献   

6.
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二一六年)颁布了一条确立封建经济制度的重要法令──“使黔首自实田”。但是,非常可惜,这一法令不见于司马迁《秦始皇本纪》的正文,只是裴 《史记集解》引徐广说“使黔首自实田也”,想必是《史记》脱落,徐广给补上的。徐广是晋、宋间的人,为《史记》作了不少有益的注解、考证,他补的这一条具有极其重大的史料价值。 “使黔首自实田”是什么意思?一种说法是:“让百姓自报占田数目,按亩纳税。”这可能出自马端临所说“是年始令黔首自实田以定赋”(见《文献通考·田赋考一》)。这种解释对不对呢?有没有语言上的和历史事…  相似文献   

7.
<正> 儒家讲修身,导人循礼。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厘正视听言动,“日三省吾身”,意在戒除违礼之事和违礼之念。荀子亦然。他说:“君子久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荀子·劝学》)“学至乎礼而止矣”。(同上)孔荀谈修身,一以遵礼为鹄的,然上溯修身之途,二人歧见颇深,不可不辨。孔子时代,礼崩乐坏,违礼之事频仍。然旧礼影响尚大,令违礼者不敢小觑,在具体做法上仍不得不做一些遵礼的表面文章。孔子  相似文献   

8.
“恕”,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规范。古人历来将恕视为美德。如汉代的董仲舒曾说:“圣人之德,莫美于恕。”《春秋繁露·俞序》先哲们认为恕是孔子仁学一以贯之的思想。在(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回:“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7’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怒而已矣。”《论语·里仁》恕德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另一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员公》。恕,作为为人之则,是处理个人与他人道德关系的基本态度和要求,也是现代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9.
《左传会笺》为20世纪初《左传》注释的重要著作。《春秋左传注》晚出,能海纳百川,富采旧注,择撢群籍,遂有驾旧轶往之势,在《左传》训释诸书之中,最为称首。作为往籍旧说,以《左传会笺》之重,自然纳入《春秋左传注》参考权揆之范畴。对比分析两书,可以看到《春秋左传注》受到了《左传会笺》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为基本接受、约取其意、取其精粹、作以申发等几个方面。这种对比分析,为正确评价《左传会笺》的贡献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也为深入理解《春秋左传注》的学术成就和特征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
《史记·太史公自序》说: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巳矣。子曰:“吾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以上所引孔子的话,并未见于《论语》中。故司马贞的《索隐》说:  相似文献   

11.
王扉 《东西南北》2010,(6):72-73
《老子》的本来面目长期被世人误解、误读。资深媒体人、“国学才子”王扉最新出版《破玄:老子的密码(德经卷)》,以国内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老子》抄本——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帛书本为底本,精心勘误、校订,并加以评析、讲解,全面颠覆《老子》就是《道德经》的观念。作者不迷信旧注与权威,以古考古,以古论今,阐发了大量擢眼的真知灼见,为“万经之王”《老子》的解读再添一抹亮彩,更为读者无障碍“悦读”《老子》提供了一本“通关密码”。本刊摘选该书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蒋鸿青 《阅江学刊》2011,3(4):105-109,131
马融《古文论语训说》是东汉《古论语》的重要注本。该书审慎的史事考补,精当的字词及名物训释,思虑缜密的文意绎解,以经解经的鲜明特色,在《论语》诠释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援道入儒的学术趋向,则可谓六朝学者以玄言解经的先声。  相似文献   

13.
黄溪  宁镇疆 《唐都学刊》2024,(1):104-110
《论语》礼制的诠解为古代经师看重,近代论语注本却往往忽略。《论语·八佾》载孔子云:“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此句的诠释很能体现礼制在经典解释中的重要性,历代诠解主要有三种:孔安国、邢昺等认为鲁国吉禘举行时间违反礼制;清人认为孔子讥讽当时宗室僭越大禘之礼;郑玄、马融从禘礼内部进行解释。分析三种诠解的方式,结合禘礼的内在仪式与外在历史背景,可以看出,孔子不欲观禘是其对传承周礼、谨遵礼制的坚守,也是对鲁国现实政治的忧虑关切。重视《论语》礼制诠解是解读经典文本、理解孔子圣人之意的关键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出版,王滋源编著《论语新译评述》一书,对《论语》予以注释与评述,很有新意。该书除《论语》原文外,由注释、译文与评述三个部分组成。这三部分中,以译文与评述为主,其中的重点则是评述,这种别具一格的著作,体现了作者多年来辛勤劳动与耕耘的成果。《论语》系孔子言行录,属于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为众多的学者、  相似文献   

15.
神态描写是人物肖像描写的一个方面。《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应答之作,尤其善于着力刻画孔子和应答者的神情姿容,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论语》曾对中外一些大企业家产生重要影响 ,作为现代企业在吸取西方现代管理科学的同时 ,还应从传统思想 ,特别是集中了孔子思想主要内容的《论语》里寻找源泉。《论语》中“学而优”、“己身正”、“人为本”、“施仁德”、“义利兼”、“重诚信”、“和为贵”等思想可以给现代企业家以启示 ,是企业经营中的法宝。  相似文献   

17.
涩泽荣一(1840—1931),素有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创业者”之称。他曾在明治政府中任大藏大丞,后弃官从商,陆续创建过第一银行以及东洋纺织、日本邮船会社等数百家企业,为日本近代资本主义的启动和拓进立下汗马功劳。涩泽荣一不但是个实干家,而且在思想上也颇有理论造谐。他在长期工商业实践的基础上,写成《论语讲义》、《论语加算盘》等书,摆出了著名的“论语 算盘”论。“论语”与“算盘”,本是相互抵触的。“论语”意指本质上重义轻利的儒学伦理观,“算盘”则象征着追求利益的商业经济。而涩泽荣一从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5,(7):97-101
王先谦所著的《荀子集解》在《荀子》研究历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因此,完善这部著作就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研究工作。这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也有一些需要讨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没有充分重视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异,二是未能准确地分析词语的意义。这些问题不利于准确地理解《荀子》,例如,"于"有"为"之义,"足"有"止"之义,有些学者对此不明确。我们分类讨论其中十五则注释,探究更加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论语》是我国第一部以“论”立名的说理性散文著作。它主要通过记述孔子的言行及其少数弟子有关的言行,表述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全书五百一十二章,属于说理性质的计四百三十九章。《论语》虽是语录体,还没构成整篇的论说文,但其中有精警的论断,有扼要的说明,有剀切的议论,也有针锋相对的辩驳。它在说理方式方法和语言艺术方面对我国古代说理散文的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现今学术界论及《论语》写作成就的文章,多只从对孔子的人物描写的角度肯定其文学艺术价值,而对《论语》说理方面的成就却很少进行深入的讨论。本文试从说理散文发…  相似文献   

20.
刘强  Wang Xiaonong 《孔学堂》2023,(3):60-68+153-168
古今学者对孔子之于“心学”的开创之功,一向注意甚少而论述乏人。事实上,孔子之仁学,本与心学不二,《论语》《孟子》中所见孔子论“心”诸说,早已为后儒埋下建构心学之种子。本文从“仁”与“心”的即离关系、《孟子》所载孔子“论心四句”的心学价值、孔子忠恕之道的心学内涵、孔子“用心”说及其余绪四端加以论析,认为孔子论“心”,乃有显、隐二端,显者出之以“仁”,隐者证之以“恕”,二者本同而末异,殊途而同归,对于后世心学之本体论、认识论、修养工夫论之建立,实有先导发轫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