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百多年前,张之洞以四川学政的地位,告诫当时的“生童”们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1)这番话虽是为当日考秀才的人们讲的,实际上对任何时代任何治学的人都有用处。他所说的“知要领”就是通过目录,知道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有没有,有哪些,主要的是什么,次要的是  相似文献   

2.
夏德锦 《社区》2010,(23):51-51
古人谓读书有“三上”之说,是说“时光容易把人抛”,劝读书人“莫辜负了好日头”,抓紧一切可用的辰光来读书。白日苦短,黑夜漫长,还得焚香以继昝。似这等读书行状,岂不显得匆忙了一些?目下读书种种:读应考书,为达龙门:读实用书,为强技艺……实是经世致用,目的性明确。  相似文献   

3.
祖勖 《市民》2006,(2):106-106
1977年9月,广东文联开文艺创作会议。其时“四人帮”虽已垮台,但极左遗毒犹未肃清。会议前两天.照例是台上“文化宫”宜读文件,台下是“文化大革命”中受尽冤屈的文艺家们听长官开导,气氛沉闷之极。  相似文献   

4.
曹文轩 《社区》2011,(35):5-6
世间有许多读书种子,但他们读书似乎于他们的精神无补,反而读成呆子,读成迂腐可笑之人。曹聚仁先生说他曾听说过浙江金华有个姓郭的,书读到能将《资治通鉴》背诵一番的程度,但写一个借伞的便条,却写得让人不堪卒读。读书多,莫过于清朝的朴学家,然而.像章太炎那样令人钦佩的朴学大师又有几个?我认得一位教授先生,只要提起他来,  相似文献   

5.
峪铭 《社区》2010,(29):55-55
人生是一次航程。这个航程不一定要读书。若扯起风帆,飘飘悠悠也可以到达人生的彼岸。但你很吃力.有时还把握得不好。若将你的帆船再配上动力系统,那就是读书。读书会使你人生之舟行得更直,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6.
读书美容     
林文钦 《社区》2008,(29):57-57
张爱玲曾说,小女人不读书就不长见识,而天天往脸上擦粉有何益?妆化得再浓也抵不过岁月的磨损,到头来韶华不再,总还是自欺欺人。  相似文献   

7.
低碳新阅读     
据2009年调查显示,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三成受访者对自己读书状况不满意,更有六成多的人希望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带动自己读书。生活节奏改变读书现代人不读书或者少读书,总有各种理由。最常见的是"没时间"。读书固然需要引导和督促,但读书毕竟主要是个人化的行为,最终得靠每个人自觉自愿地爱读书、多读书。  相似文献   

8.
说读书     
何申 《社区》2013,(17):4-4
说“读书”,得把两个概念分开:上学,也叫读书。早年间问你读了多少年?答七年,好,高小毕业,多半个秀才。现在读了十七年还在读大学,往下还要读博士,但总有读完的那一天;读书的另一个概念,就是“阅读”,甭管多大岁数,认字了,或半认不认的,就捧着本书读。这个,可以活到老读到老,总也读不完。  相似文献   

9.
毛周林 《社区》2010,(17):7-7
尽管今天已经步入网络时代。大家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然而并不能排除还是有很多人依靠读书来扩大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面的。说起读书,必然谈到读书方法、读书方式、读书习惯。许多名家也曾经写过这方面的文章:鲁迅有《看书琐记》,唐弢有《读书有感》,叶圣陶有《读书的态度》,周作人有《人厕读书》,林语堂有《读书与看书》,老舍有《读书》,  相似文献   

10.
孙福熙 《社区》2011,(2):4-4
中国人太把“读书”看得严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的说法,先认读书为苦不可耐,于是用黄金利禄来引诱,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读书苦乐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相似文献   

12.
林语堂 《社区》2008,(17):14-15
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向来算为清高。说破读书本质,“心灵”而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读书一向称为雅事乐事。但是现在雅事乐事已经不雅不乐了。今天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在男为娶美女,在女为嫁贤婿:或为做老爷,踢屁股: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或为写讣闻,做贺联;或为当文牍,抄账簿;或为做相土,占八卦:或为做塾师.骗小孩……  相似文献   

13.
读书之乐     
罗兰 《社区》2008,(20):16-16
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乍听之下,这话似乎说得严重。可是仔细一想。却觉得十分有理。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假如好久没接近书本了,那必定是因他忙。或因为他的心思分散在其他琐碎拉杂的事情上,使他没有时间或没有心情读书,而这些琐碎生活项目的使人忙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私人藏书活动经历绵绵数千年,虽然累遇兵乱水火之难而不中绝。其中一些良好的藏书传统和道德风范值得今人借鉴。一、诵读之资学问之本藏书的价值是什么?清代藏书家张金吾说:“藏书者,诵读之资,而学问之本也。”《爱日精庐藏书拉)可见,满足求知欲汲取知识是古代私人藏书的原动力。读书要有书,藏书为读书。苦于读书不便就要自我储存。苏武描绘当时读书人,欲求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见(苏东坡全集)卷十一(李氏山房藏书记》的情景,反映了读书人藏书的普遍心理。;。当然,在利用藏书治…  相似文献   

15.
论读书     
梁启超 《社区》2012,(29):4-4
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这方法是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抄录或笔记。大抵凡一个大学者平日用功总是有无数小册子或单纸片,读书看见一段资料觉其有用者即刻抄下(短的抄全文,长的摘要,记书名卷数页数)。资料渐渐积得丰富,再用眼光来整理分析它,便成为一篇名著。想看这种痕迹,读赵瓯北的《二十二史札记》、陈兰甫的《东塾读书记》最容易看出来。  相似文献   

16.
读书的态度     
高锴 《社区》2014,(32):9-9
关于读书,有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态度。有人说,读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那么见仁见智,或者恭敬或轻慢,基本上只能悉听尊便。不过,话说回来,既然要读书,文本还是第一位的,就算是六经注我,也不好视六经为无物,不然,有“我”就好了,干六经何事?也就是说,只要读书,多少得对你选择的书有点尊重,即使是创造,也不好天马行空地过于豪放。  相似文献   

17.
美国大学要求学生读书量之大与读书速度之快是令人吃惊的。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教纲”与耶鲁大学的“指导研究”,以及达特茅斯学院的“达特茅斯计划”、斯沃斯摩尔学院的“外来试验项目”和公立大学的“荣誉课程”,在培养大学生读书能力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与成功。  相似文献   

18.
李贽论读书     
李贽是中国明代中后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对于读书,他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不仅主张读书要有益于真性情的保持,强调读书须力求实用并要“有证验”,而且认为读书必须有见识力和思维独立性,读书必须学思结合、手脑并用。李贽的这些思想,对于今人读书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下列三首诗都是与读书有关的:劝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20.
朱小棣 《社区》2011,(17):4-4
小的时候人们受的教育总是“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要孩子们去读好的书,好学向上,喜爱读书,并且相信读书是好事、有好处,可以成为好人或有用之才。稍稍长大以后我才听说一种反讽的说法: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可见读书也有害处,特别是方法不当.亦可误人终身。步人中年才悟出新的座右铭:读闲书、闲读书、读书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