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志锋 《理论界》2010,(5):30-34
近年来,企业重组并购活动对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影响越来越大,重组并购业务也以其与生俱来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关注。中国开展并购贷款不仅增加了企业并购活动的融资途径,更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同时为商业银行介入资本市场打开了一条通道。中国式并购贷款诞生不足一年,已经暴露出一些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商业银行发放并购贷款过程中也掩盖了一些长期风险,本文旨在面对这些问题和揭示其中潜在的风险,并提供一些化解并购贷款远期风险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这样一类并购现象,并购企业是大公司,并购目标是知识型和技术型创新小公司,并购的目的是大公司获得新的知识资源和技术资源,创新小公司获得大公司的资金优势、组织资源和营销能力,将这类并购称为BKT并购。本文对BKT并购的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认为BKT并购是跨国公司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它的研究对于我国企业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外资并购的立法策略选择上有抑制、规制和鼓励三种传统模式:抑制式立法策略过于强调外部市场控制与内部市场封闭,背离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立法方向;鼓励式立法策略能够满足市场对开放性和统一性的要求,但极易导致对开放程度的扩张性认识;规制式立法策略是对落后的抑制性立法动机的根本摒弃,是对鼓励性立法策略的改良式继承。当抑制式立法逐步被淘汰,鼓励式立法渐显随意之时,以引导式立法为突破的规制型法律策略成为外资并购法律制定的基本准则,并运用于我国外资并购法律实践之中。外资并购的引导式立法,要求根据我国外资发展实际,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方向及国家产业政策法规的总体性要求,从进入、运行与监管等方面对外资进行全面引导,以实现外资并购的合法、合理、合规。  相似文献   

4.
王康  赵守飞 《兰州学刊》2005,(1):167-170
公司并购中的反垄断豁免制度是反垄断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存在的正当性理论基础在于社会本位观和利益均衡论,在价值取向上的最大目标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其经济目标是要达到有效竞争的状态,法律基础是合理原则.在借鉴国外反垄断立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公司并购中的反垄断豁免理由,正确处理公司并购中的反垄断及其豁免的关系,以有效发挥反垄断法对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还本租赁式并购的基本操作步骤及其特点 ,提出了还本租赁式并购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代理成本理论中,管理者持股和公司并购(或接管)都是缓解管理者与股东代理冲突的有效机制.然而,这两种机制的作用及其在我国制度环境下的实际效果,学术界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以1999-2006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公司并购中管理者持股缓解代理冲突的作用机理进行直接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公司的并购行为是管理者与股东代理冲突的表现形式,而且代理成本也能显著解释连续并购频发的现象:我国管理者股权激励不足,无法对管理者的并购动机施加直接的积极影响,但管理者持股可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从而抑制管理者毁损股东价值的公司并购动机.  相似文献   

7.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重污染企业通过绿色并购可以达到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目的。本文利用2008~2014年重污染企业并购数据研究了环境规制与绿色并购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并购战略的实施具有异质性影响。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并购呈倒U型关系,随着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强度的提升,重污染企业发生绿色并购的可能性先上升后下降;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并购的关系并不显著,而非正式环境规制与绿色并购呈正相关关系,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重污染企业发生绿色并购的概率也不断增大。本文的研究揭示了环境规制与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关系,是对企业环保投资相关研究的深入和细化,对政府制定环保政策和企业进行并购决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1997年和1998年是我国企业的"并购重组年".我国的企业并购有以下特点:一是国有股与流通股共存, 企业并购过程较为复杂;二是政府干预较多;三是企业并购大多是强弱联合,而不是强强合并;四是企业并购的支付方式较为单一.一般来说,企业并购所创造的财富效应主要表现为协同效应,即A公司和B公司并购后的价值要高于并购前各企业创造价值的总和.目前,企业并购整合的时机已逐步成熟,也有望成为今后的重要投资主题,随着企业并购财富效应的进一步扩散,逐利资金将会不断寻找和挖掘获利机会.  相似文献   

9.
一致式是语法隐喻理论的一大支柱,Halliday及功能语言学派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一致式进行了多次阐释。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这一新学科角度,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对概念语法隐喻中的一致式问题和人际语法隐喻中的一致式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企业总体并购活动与金融市场间的联动被视为总体并购活动顺周期式波动的重要原因.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就1998年至2011年间我国上市公司总体并购活动与金融市场间的关联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并购活动与分别代表股票市场、货币市场的实际股票价格指数、实际利率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且存在从实际股价指数、实际利率到并购活动的因果关系,也存在从并购活动到实际利率的因果关系、从实际利率到实际股价指数的因果关系.在短期内,实际股价指数对并购活动存在稳定的正向影响,实际利率对并购活动存在先为正、后为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璐 《北方论丛》2015,(6):107-111
莱布尼茨的“基于前定和谐的同步主义因果律”表现为充足理由律与最终理由律并列平行的二元形式。单子作为莱式本体论的核心,其本质是包含知觉与欲望的主动的努力。努力按照善的趋向与目的促使单子产生变化。上帝按照善的目的从多个可能世界中选择了现实世界,理性与信仰的一致,以及前定和谐的规定使得自然的王国服从于神恩的王国,单子在个体与系统两个层面上作为上帝的模仿与自然的目的在前定和谐的现实世界中展开个体与显示神恩。  相似文献   

12.
国际银行业并购重组及其对我国银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际银行业并购的背景。   国际银行业并购由来已久, 20世纪初美国的银行业就发生过并购事件。到了 90年代以后,银行业并购迅速增加。就美国而言,其银行总数由 1989年的 12697家减少到 1999年的 8562家,减少额 1/3。 1995年世界金融业并购案为 4100件,涉及金额 2500亿美元, 1996年金融业并购案又增加了 100多件。   1996年 4月 1日,日本东京和三菱银行正式合并为东京三菱银行,总资产高达 6700多亿美元,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银行。同日,美国大通银行和化学银行合并为新大通银行,成为当时全美最大银行,资产总额达 3000亿美…  相似文献   

13.
胡涛 《社会科学》2001,(2):30-33
一、石油跨国公司并购特点1 并购浪潮连创新高1998年以来 ,石油界数百亿美元的巨型并购案接连出现 ,个案价值连创新纪录 ,各大公司在行业中的排名座次屡屡更迭。英国石油公司兼并美国阿莫科石油公司、美国埃克森公司并购美孚公司、法国道达尔 菲纳合并埃尔夫 阿奎坦等一系列并购案件引起了同行们的恐慌。 1999年 4月日本石油界第二大的日本石油公司同第六大的三菱石油公司合并成为“日石三菱”石油公司 ,其销售额将超过日本居首位的出光兴产石油公司 ,成为国内最大的石油总销售公司。 2 0 0 0年 10月15日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谢夫隆石…  相似文献   

14.
企业并购申报标准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昕竹  董维刚 《东岳论丛》2007,28(1):42-48,98
如何设定合理的企业并购申报标准,是我国起草《反垄断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争议颇大的问题,也是各国反垄断立法过程中都十分重视的内容。本文运用26个国家(地区)反垄断法律、法规和企业并购指南中规定的企业并购申报标准基准数据,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建立了企业并购申报标准与GDP、人均GDP等经济变量的回归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应该制定的企业并购申报标准做出了估计,进而提出了对我国未来企业并购申报标准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学界把刑事判决理由归为刑事判决书中所展示的理由部分的论式限制了对刑事判决理由功能的分析。应从动态意义上来重新归纳刑事判决理由的内涵,把刑事判决理由的形成和展示作为一个过程来研究,这样就能在动态的意义上对其功能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拓宽研究范围、得出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并购是兼并与收购的合称,企业往往希望通过并购的途径来实现规模的扩张、利润的增长,但实际上企业并购并不一定能显著提高企业的综合绩效。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来评价企业并购绩效,从综合绩效得分分析国内某知名啤酒业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并对不同阶段并购绩效动态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01年以前,该企业并购是粗放型的,并购并未提高综合绩效;2001年以后,企业强调质量并购,综合绩效明显提高。最后结合研究结论,对国内上市公司并购活动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魏长宽 《江淮论坛》2014,(4):111-115
并购是兼并与收购的合称,企业往往希望通过并购的途径来实现规模的扩张、利润的增长,但实际上企业并购并不一定能显著提高企业的综合绩效。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来评价企业并购绩效,从综合绩效得分分析国内某知名啤酒业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并对不同阶段并购绩效动态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01年以前,该企业并购是粗放型的,并购并未提高综合绩效;2001年以后,企业强调质量并购,综合绩效明显提高。最后结合研究结论,对国内上市公司并购活动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徐雄 《中州学刊》2004,(5):69-71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取胜,发展壮大,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是企业自我滚动式发展;另一个是企业外部扩张式发展,即实施并购.而无论采取哪种途径,关键是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并购方式发展更应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  相似文献   

19.
传统经验主义的信条是:一切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并且经验能够作为知识确证的"法庭"。但在当代分析哲学那里,这种信条经历着双重的挑战。"反‘所予’论"否定感觉所予能够作为经验知识的基础,一致主义则否认知觉能够确证信念。麦克道威尔提出了"理由空间"的概念,用以"在一致主义与所予的神话之间做出选择",以解决经验论哲学所陷入的困境。他把"理由空间"界定为"概念空间",视之为一种规范性的东西。然而,"理由空间"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等,似乎并没有得到深入的规定。"理由空间"在结构上应当包括"能力"、知识(概念)系统、"理由"与规范性等要素。儒家的"知"论中蕴含着这方面的某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以来的全球企业并购浪潮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也为中国企业组织创新提供了某种示范。对企业并购策略的分析和研究,从企业多角化经营并购策略和企业基于整合目的而进行并购策略这两大方面提出了如何制定正确的企业并购策略,从而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不断加强的今天,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道路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