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客观认识陈独秀五四时期哲学思想,本质上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辨证认识历史人物及其思想的重要体现。五四时期陈独秀哲学思想基本上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主要体现了进化论、无神论、经验论、人性论思想;而后期则接受了历史唯物论关于阶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也接受了历史唯物论关于劳动创造世界观点和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五四时期陈独秀已是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2.
16~17世纪英国清教运动是一場巨大的社会变革。从政治角度看,清教运动成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宗教外衣”;从经济角度看,清教运动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意识形态角度看,清教运动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清教思想表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意识,清教徒的主张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要求,清教所追求的宗教与社会结构体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雏型。因此,清教运动与资产阶级民主有内在的联系性。不能仅把清教运动归结为政治和宗教变革的界限。  相似文献   

3.
民主思想是陈独秀政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甚至是贯穿其一生的主线。他的民主思想是不断发展演变的 ,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新文化运动时期 ,推崇资产阶级民主 ;第二阶段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主张无产阶级民主 ;第三阶段被开除党籍 ,民主观发生了某些量变 ;第四阶段是一生最后 4年 ,民主观有了质的变化。分析、探讨陈独秀一生民主思想的发展演变 ,对我们今天仍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的中国灾难深重,民不聊生.探寻民族振兴之路的先进知识分子,以陈独秀为代表打出了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并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于恶暗.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暴露出的帝国主义强盗行径,引发了先辈们对西方民主的怀疑.经过五四战斗洗礼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获得了精神的利器,从工人阶级的奋斗中得到了物质的力量,转而抛弃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选择社会主义民主道路.抓住这条认识线索,把握陈独秀等人在思想理论上的逻辑发展,是解读创党必然性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5.
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因此,社会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应该及时地描绘和歌颂无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中战胜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产生的各种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为这些新生事物大喊大叫,广造舆论,更好地发挥其为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战斗作用.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政治大革命,思想大革命,是一场伟大的破旧立新运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及批林批孔、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极  相似文献   

6.
晚年的陈独秀,通过对斯大林错误的反思,认为资产阶级民主有借鉴价值,主张借鉴资产阶级民主,建立无产阶级民主制,从而形成新的社会主义民主观。其见解不是他思想的倒退,而是对马列主义民主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民主党在纲领上都是以政治民主为核心,主张政治多元化,在他们看来,政治民主就是要消灭阶级差别,实现人权和政治权利的平等,建立充分民主的政府,这种政治民主的表现形式就是多党制和普选权,公开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并且抹杀民主的阶级性,主张和平进入社会主义等等,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走改良主义的道路,因此,认清社会民主党的政治民主观、人权观、国家观及政党观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以其独有的犀利向旧式教育发动大批判,同时以他的政治思想为基础构筑了新教育制度的蓝图.从其教育思想,反映出一个大时代的发展轨迹和社会进步潮流的不可逆之势.总体言之,他一方面深受社会潮流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在寻找革命道路的同时,寻求教育改革的根本方法.这就使陈独秀的教育思想一方面反映了时代性,一方面又呈现出革命性和政治性.他从提倡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和科学"思想,发展到主张马克思主义的"用社会主义来发展教育"理论,经历了时代和思想的大转变.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时期民主思潮的传播具有鲜明的近代性质和政治明朗性.特别是这一时期对于封建专制的批判比戊戌时期更加激烈、更加直接,也更具有理论深度.最能体现其政治明朗性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史无前例地提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而最具启蒙意义的是资产阶级始终将"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贯穿于三民主义的全部内容和民主革命的全过程.但这一时期的民主思潮仍存在只注重民主形式而忽视其深刻内涵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民主思想是陈独秀政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甚至是贯穿其一生的主线,他的民主思想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文化运动时期,推崇资产阶级民主;第二阶级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主张无产阶级民主;第三阶段被开除堂籍,民主观发生了某些量变;第四阶段是一生最后4年,民主观有了质的变化,分析、探讨陈独秀一生民主思想的发展演变,对我们今天仍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陈其美、黄郛都是老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上海起义,陈其美是主要领导者,黄郛追随陈参加起义,是陈的智囊,不可或缺的左右手,二人与蒋介石结盟正于此时,公谊私交,均十分深厚。但二次革命前后,陈黄之间在政治上渐显分歧,最终导致分道扬镳,这不仅是他们个人之间的政治恩怨,实际是同盟会自建立以来内部不同政治派别的分歧在二次革命前后的集中反映,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和以黄兴为首的资产阶级自由派之间在革命的目标、原则、手段方式等方面从认同到分歧,并由分歧最终导致政治上分途、组织上分裂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以孔子为创始人的中国儒学,几千年来经久不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思想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卓越的革命家和思想家,将儒学的民本思想、杀身成仁思想、修齐治平思想和大同思想全都赋予革命意义,并利用儒学的理性思维及其传统权威阐释了革命的科学意义和本质要求,从而将他的革命理论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基础之上,使儒学在服务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同时,自身也充满了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抗战期间,陈独秀结合抗战与建国、世界反法西斯主义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对民主进行了重新解读,并形成其独具特色的民主思想。他认为民主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应实行范围最广的大众民主,而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应该借鉴资产阶级民主那些有价值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西方思想家“市民社会”论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西方社会发展中,市民社会重新获得人们的青睐,一方面,源于在历史上市民社会中的资产阶级曾经是争取民主的主要力量,市民社会与民主似乎具有天然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则源于在理论上重新把握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的迫切要求。当代西方社会运动的发展是市民社会概念复兴的社会基础。在西方,由于当代社会运动的平民无产阶级性质,重新复兴的"市民社会"具有非传统市民社会性质,是某种新形态的"市民社会",明确这一点,或许对我国今天的社会建设能有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5.
陈云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在陈云的经济社会发展思想中,其和谐发展的思想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分析了陈云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及其基本思路,指明了陈云思想对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迫于鸦片战争以后恶劣的国内政治形势,早年的陈独秀怀着救国的理想几次东渡日本。在那里,他接触并认可了法国启蒙民权思想对中国社会改造的指导作用。回国后,通过一系列的革命活动,陈独秀丰富和提升了自身对法国启蒙民权思想的认识,并随之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资产阶级民主观。  相似文献   

17.
胡适晚年(1949~1962)政治生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晚年在致力于拥蒋反共宣传的同时,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追求,他主办的《自由中国》则是其追求自由、提倡议会政治的标志,从而为国民党所不容.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国民党对胡适采取容忍态度,而当形势变化之后,国民党又对胡适的政治思想进行围剿反击.胡适固有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信仰决定了他在坚持反共立场的同时,又与蒋氏政权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2 0世纪初 ,列宁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驳斥帝国主义者的歪理邪说 ,声援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辛亥革命以后 ,列宁高度评价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 ,认为他们是战斗的、彻底的民主派的资产阶级 ,不愧为 18世纪末法国的伟大宣传家和伟大革命家的同志 ,他们的纲领充满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列宁充分肯定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认为它已融入世界革命的潮流 ,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胜利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