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略论20年代初“联省自治”运动李蓓之本世纪20年代初,原已沉寂一时的“联省自治”思潮再度兴起,并且从学理的鼓吹,付诸于政治的实践,形成一定声势,对当时中国政局发生重大的影响。但由于这一运动严重脱离中国的国情,违背人民迫切要求结束民国以来军阀割据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在本世纪20年代初的全国性联省自治运动中,浙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北洋系当权的省域唯一兴起大规模省宪自治运动的省份,并产生了民国史上第一部正式省宪法.但学术界对此至今尚无专门的研究,笔者不揣浅陋,拟对浙江省宪自治运动的发展情况及其性质、失败原因等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20年代的联省自治运动中,湖南扮演了一个急先锋的角色,而且是唯一在实践中实行省治的省份,故而备受关注.当时的名流知识分子纷纷加入到这一运动中来,梁启超亦不例外,他在湖南自治运动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但梁启超并非如前人所论是一个坚定支持地方分权的联省自治派,他支持湖南自治,最终是为实践其宪政理想,而非为联省自治本身.梁启超不过是以湖南自治运动为契机,打着联省自治的招牌,以支持湖南自治为手段,为其宪政理想特别是国民制宪理想的实现寻一个实验用地而已.  相似文献   

4.
联省自治运动是近代中国一场追求国家转型与建设的政治运动,但是这场运动的发生却有复杂的政治与社会因素.如果说联邦主义理论是知识分子认同与推行联省自治运动的外来学理依据,那么对于地方绅商、地方督抚和后来的地方军阀而言,影响他们认同联省自治运动的则是地方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联邦制理论主要希望通过省自治,自下而上地建立起宪政国家,完成国家的统一.而地方主义的着眼点则在于维护地方绅商、地方督抚和地方军阀在省区的既得利益.地方主义既为联省自治运动在中国找到一定落脚点,但又制约着联省自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推动联邦制运动的力量基础不一,最终形成联省自治运动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宪运动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联省自治运动的一段插曲,湖南率先制定《湖南省宪法》并付诸实施.这一“宪政史上的奇迹”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联省自治和省宪运动的失败虽然与时机不成熟有关,但主要在于宪政文化的缺失.宪政是一种宽容(tolerance)、妥协(compromise)、诚信(bona fides)与合作(cooperation)的积极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它强调的是人类的理性自治.正是由于在私人生活中秉持宽容、妥协、诚信与合作的精神,人类才能逐步认识到在公共政治领域践行它们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摒弃暴力实施宪政,自治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在 20世纪 20年代全国性的联省自治运动中,湖北的省自治运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曾对当时中国的政局产生过较大影响。过去学者在描述这一段历史时,主要从这场运动的性质来分析其失败的原因。本文转换视角,力图通过分析湖北省自治运动的倡导力量来探讨它的特点及其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湖南联省自治的进行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毛泽东、龙兼公、彭璜等领导的以民众为主体的湖南自治运动,另一条是谭延闿、赵恒惕等主导的以军阀、政客为主体的联省自治运动.联省自治思潮最终随着段祺瑞临时执政府的垮台和湖南省省长赵恒惕的去职,以及国民革命军北伐的节节胜利而退出历史舞台.在联省自治思潮兴起、发展时期,<大公报>一直致力于联省自治的报道,并始终站在民主的层面上解读联省自治,以鼓吹宪政的形式希望达到湖南的完全民主政治.青年毛泽东也曾以<大公报>为阵地,积极宣传联省自治主张,他对联省自治的解读,着眼点放在地方自治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8.
概要评述了20世纪中国清代文学研究的成就。20世纪,中国学术体系和学术价值观向西方转型,清代文学研究在80年代前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清代小说戏曲的研究较之于前代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另一方面,清代的诗文研究遭到长期的冷落,直到钱仲联先生80年代后的倡导,其才开始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而整个清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正是在80年代后,结束文革浩劫和全国迎来思想解放运动的背景下出现的。  相似文献   

9.
概要评述了20世纪中国清代文学研究的成就.20世纪,中国学术体系和学术价值观向西方转型,清代文学研究在80年代前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清代小说戏曲的研究较之于前代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另一方面,清代的诗文研究遭到长期的冷落,直到钱仲联先生80年代后的倡导,其才开始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而整个清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正是在80年代后,结束文革浩劫和全国迎来思想解放运动的背景下出现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民族工业在20世纪20年代能够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洋货进口的剧烈下降;民族资本家的创业精神;20年代出现了一些较大的民族资本集团;20年代国内市场的扩大;中国人民反帝爱国革命运动的推动。   相似文献   

11.
清初大多数贰臣文人无论是诗文中,还是政治活动、生活方式上都表现出愧疚自赎心态。南北贰臣文人的这种心态在呈现方式上或显或隐,有较大差异;主要由三个因素造成:与满洲地区的地理亲缘和李自成政权影响程度不同造成南北贰臣文人分布有差;清政府采取尊满抑汉的政策和党争中南北势力的消长;两者文人内在道德追求与外在社会舆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力图站在生产力的高度来剖析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度。把该制度分为草创期、定型期和合流期三个阶段探讨其演化进程 ,并揭示在各个阶段经济基础与政治制度的关系。同时 ,也对南北面官制度本身进行了全面阐释 ,并指出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江浙战争是20世纪20年代国内政局转化的一个关键点.此前两省曾保持了一段较长时间的稳定秩序.但派系冲突、上海辖权的争执等因素终于促使战祸发生.战争并未带来很大的兵力消耗,却招致严重的兵灾,以及巨额的经济损失.战争对两省绅商心理有着深远影响,同时国内政局也自此开始发生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结合政治学的有关理论和社会学的实证方法,围绕加拿大因纽特人的自治省——努纳武特省的建立过程、自治模式、自治实践三个方面展开,可以探讨北极原住民的自治运动。努纳武特自治政府是以非暴力的、谈判协商、团结合作、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而建立的;其权限是有完全的行政权,部分的司法权以及在联邦政府议院规范下的部分的立法权,这是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的重大成就。但在运作过程中,问题依然严峻:政治架构上的水土不服,经济发展的先天不足,社会生活的分崩离析,传统文化的传承江河日下,这些影响了因纽特人自治运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基层民主运动不断发展,取得可喜成绩。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而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粱漱溟先生在异常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为探索强国救民的发展道路而发动了一场独特的乡村自治运动。依据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对梁漱溟先生的乡村自治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客观的评价,结合我国当代村民自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梁漱溟先生的乡村自治思想中提取有价值的思想,对我国村民自治提出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前苏联文坛,出现了30多年间从未有过的活跃局面,许多在20~30年代遭到冷遇、镇压或者40~50年代受过错误批判的作家相继恢复名誉,大量长期被束之高阁的遗著、旧作猛烈地冲击了当时的苏联文学界,这一鼓动成为90年代初前苏联解体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17.
联省自治运动是近代中国一场追求联邦主义的宪政统一运动,其实质是最终实现中国由帝国而宪政的民主转型。但是与美国等典型联邦制国家相比,联邦论在中国形成了语境错置和语义倒置,地方自治的阙失和民主意识的匮乏,联省自治运动与中国政制传统形成强烈的抵牾,宪政制度的创新并未带来宪政建构进步,反而形成转型困境。联邦制的分权功能难抵大一统的集权功能,难以完成中国的政治整合。联邦制最后成为被放弃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8.
如果将法律秩序看成是具有物之属性的运动系统,则也可利用社会动力学的原理来分析其运动状态。转型中国法律秩序的运动状态取决于作用于其上的自治之力、官治之力和政治之力的消长状况。总体上看,转型中国法律秩序,既非完全沿着集权治理的路径运动,也非完全沿着分权治理的路径运动,而是在伸缩的自治之力、合作的官治之力和妥协的政治之力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一种游走在集权治理和分权治理之间的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19.
历史已经判明,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和国家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这场由全国亿万群众参与其中的运动到底是怎么发动起来的?除了理论的错误和体制的缺陷等原因之外,不能不说与20世纪60年代我国特定的政治气候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发生于"文化大革命"前夕的中苏论战为这种气候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无论是社会舆论的准备,还是群众思想的动员,也无论是运动对象的锁定,还是各级干部警惕性的解除,都与中苏论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宪法草案》的"五权"设置,是川省实力派军阀在联省自治地方主义影响下兴起、发展及质变之产物,是根据调整政治权力关系的需要而促成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五权"设置初步廓清了省与国家以及省与地方的关系,创设了融合中西分立制衡的新"五权"以及新"五权"的载体。它虽然最终成为被四川军阀大混战和国民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洪流推至岸边而搁浅的民主实验品,但除去联邦制因素,其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制化企划,对依法治国的推进仍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