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歌德在《浮士德》中构建的天帝与靡非斯陀、浮士德与靡非斯陀和浮士德自身的"善"与"恶"的冲突及其辩证关系。认为歌德笔下的"善"与"恶"的冲突无所不在,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既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它揭示了矛盾运动的普遍性及人类社会发展中前进与停滞的矛盾斗争,反映了人性深处的拼搏和内在矛盾。他所刻画的"丑"中有"美","丑"转为"美",使"恶"与"丑"也具有了重要的审美价值。这些体现了歌德成熟的辩证思想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蒋子龙的《蛇神》和歌德的《浮士德》比较,有很多相似之处。浮士德和“蛇神”的本质特点都是在追求、奋斗和超越中趋于自我完善;他们身上凝聚了时代先锋人物的特点;他们以恶抗恶,以恶卫善,人性恶“成为历史发展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在他们潜意识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情与性的对立和分离;自杀未果反使他们思想升华,成为大写的人;并且在大自然的启示中获得顿悟和平衡,正本清源,归朴返真。  相似文献   

3.
歌德在《浮士德》的创作中运用了矛盾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浮士德和魔鬼梅菲斯特的赌约贯穿作品始终,两者的形象对立统一,不可分割,其矛盾关系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和递进,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矛盾即对立统一”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矛盾只是对立之一,即互相否定、完全对立。作为哲学范畴,矛盾的本真内涵就是事物内在的既肯定又否定的本质规定。其在辩证法学说史上的真正意义和旨归乃是揭示事物变化的内在根据或源泉以及事物变化的固有方向或趋势。依此来看,矛盾在我们的理论思维和学术研究中已经被泛化了———把不同事物之间以及事物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也当作矛盾关系。而将矛盾等同于对立统一,又用对立统一阐释矛盾,则是矛盾被泛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年,美国《科学新闻》发表纽约布朗克斯的一篇题为《辩证思维》的文章,指出:“所谓的两面神思维的必然性正日益广泛地为人们所认识。”他这里说的两面神思维,就是恩格斯当初称的辩证法思想。这本是老生常谈,但这些老生常谈却往往被人忽视,所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布朗克斯在看到辩证思维的应用时,还这样兴奋。 我国古代有很丰富的艺术辩证法思想,是我国古代文艺美学思想的精髓。但是从写作学  相似文献   

6.
关于《论语》中的辩证法思想,过去论述不多,本文着重谈谈《论语》中体现出来的孔子的辩证法思想。辩证法要求,在观察、分析任何事物的时候,必须首先把对象分析为两个部分,找出事物的对立方面,认识它们同和异的矛盾关系,才能够抓住事物的根本。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说:“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我们在阅读《论语》的时候,最突出的感觉是孔子很善于分析事物。他几乎把任何事物都不看作混沌一体,而是尽力找出它们的对立面,从分析  相似文献   

7.
“凡物无成与毁,复统为一”本来是明确表达庄子辩证观点的一句话,却往往被人解释为“事物没有成与毁的差别,成和毁是一样的”。并由此批评庄子“抹煞了事物矛盾之间的界限,取消了矛盾与对立”,进而认为庄子在这里是“主观地运用概念的灵活性,把辩证法引入了诡辩”。 但是,仔细读《齐物论》全文,不割断庄子说这句话的上下文意,可知庄子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任何事物“无论是成是毁,最终又成为新的一体(或一类)”。把“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解释成是说事物“没有成与毁的差别,成和毁是一样的”,是对庄子的误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歌德《浮士德》与蒋子龙《蛇神》的结构艺术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善与恶的辩证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格尔对人性善恶的分析包含着合理的辩证法思想。善和恶是事物本身包含的矛盾 ,是矛盾发展借以表现的形式。事物之所以具有能动性 ,能够自我发展 ,就在于它本身包含着矛盾的否定性。黑格尔所说“人本性恶”论的意义在于 :它说出了善与恶的辩证关系 ,说出了发展的动力和杠杆 ,说出了不应存在的东西 ,说出了行为责任的根据。抽象地肯定人性善或人性恶 ,都是肤浅的识见。正确理解黑格尔的善恶观 ,才能理解恩格斯在解释黑格尔的思想时所说“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的形式”命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浮士德》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伟大的作家、思想家歌德的代表作。《浮士德》整部作品围绕浮士德对自我生命意义和人类理想的紧张探索与追求,以找寻新的精神信仰和信念支撑。浮士德正是作者所寄托的这种求索精神的典型体现。歌德将自己几乎一生的生命追求体验和思...  相似文献   

11.
英汉反义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世界存在着大量矛盾和对立的事物或现象:有大必有小,有老必有幼;有生必有死,有恶必有善;成功与失败相对,幸福与灾祸同存。这些矛盾和对立的事物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就形成了相互矛盾和对立的概念或思想,通过语言中的词汇来表达就形成了反义词。英语和汉语中均有十...  相似文献   

12.
论清真词风格的辩证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一切思维活动中,处处充满了辩证法。何谓辩证法?列宁曾经明确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列宁选集》第2卷711页、68页)。文学创作是一种高级而复杂的思维活动,其内容正是反映有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因而,其中大量存在着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同时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莫言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深刻的影响,辩证法不仅是他观察现实与人生的视角,还是他选择和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创作的重要方法,是他观照世界的一种审美方式。但莫言的辩证法思维又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强调矛盾的对立统一不同,他以两元极致的构思结构小说,却不走向统一。在其构造的两元极致的紧张对立中,他突破了惯常的文化伦理、获得了叙述的快感,同时将由两极对立形成的巨大空档与痛苦留给读者去品鉴。  相似文献   

14.
《浮士德》是德国伟大诗人和思想家歌德的代表作,是作者经过六十年的艰苦劳动和紧张探索而得出的艺术总结和思想总结。《浮士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反映了自文艺复兴后三百年中德国的进步力量和反动势力的斗争,形象地再现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这一历史时期德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以缜密的哲理思考对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可以说,《浮士德》就是我们用来研究歌德思想的最重要的作品。本文着重分析一下这部作品的丰富的内容,间或提及歌德的其他有关著作,从中看看歌德的世界观。“泰初有为”——歌德的唯物主义思想歌德在《书斋》一场中借浮士德翻译圣经的情节探讨了哲学的最高问题。什么是世界的本原呢?浮士德首先回答是“泰初有  相似文献   

15.
潜能与现实的理论是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九卷的主要内容,以运动变化为理论前提的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始终贯穿其中。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的质料与形式、主动与被动、潜能与现实等范畴可知,其潜能与现实的理论中已包含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但这一理论也有其自身局限性,即它蕴含了某种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形而上学立场。  相似文献   

16.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从小就受到东方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他本人则是最崇拜《道德经》中道家的对立统一思想,这一思想一方面体现在小说中人物自身性格的矛盾以及最终超越矛盾后的统一,一方面体现在小说中不同人物之间性格上的截然对立和最终达到融合统一。黑塞的小说尽管题材不同,情节各异,但关于矛盾的对立统一思想可以说是其小说中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7.
辩证思想广泛存在于中国古典哲学中,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不是自身逻辑的演绎,而是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以及人的社会实践的体验。在《周易》、《老子》中,辩证思想是体用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对黑格尔的扬弃,毛泽东的中国辩证法既是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继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扬。对立统一和矛盾的理论是毛泽东辩证思想的核心。"学成于聚,新故相资而新其故。"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歌德谈话录》和《浮士德》的评析,说明歌德的改良主义是《浮士德》创作的思想基础。认为浮士德这个人物在诗剧中作为不断进取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道德上却是一个肢解人性、贪得无厌、不择手段、具有强烈占有欲的侏儒。正如德国资产阶级虽然有摆脱封建贵族统治的要求,但又对封建贵族有强烈的依赖性和妥协性。通过歌德的作品形象地表现了。诗剧《浮士德》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列宁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现实意义。作者详细地阐释了列宁的“一物两面”的辩证思维方法的基本内容。列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所揭示的“一物两面”的辩证思维方法要求把矛盾的对立双方紧密结合起来,反对孤立地单打一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要求抓重点、抓关键,反对折衷主义。“一物两面”的辩证思维方法在社会主义苏联的革命和建设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指导苏联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作者认为列宁的这一辩证法思想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也有其现实意义。遵循列宁提出的“一物两面的辩证法”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时,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处理好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坚持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20.
对立统一规律的一些基本问题需要重新认识.矛盾不仅是一个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也是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传统矛盾理论认为矛盾的基本属性是统一性与斗争性,其立论基础是对立与斗争等同,而马克思、恩格斯则区分对立与斗争两个概念.传统矛盾理论认为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共同作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认为对立面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直接动力.传统矛盾理论从静止与运动、有条件与无条件的角度,来理解统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问题,而列宁提出这个命题则是从动力与发展过程的关系来立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