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立立 《现代交际》2011,(12):98-98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格外不幸的女作家。童年的无爱,少年的漂泊,成年后爱情和婚姻的打击,使她的一生和创作都有了浓厚的悲剧色彩。萧红的一生都陷进了与“家”的矛盾纠缠中,“家”是她一直在寻找却一直无法真正抵达的港湾。  相似文献   

2.
无法不爱你     
无法不爱你文/聂惠霞谁说爱情需要时间灌溉?谁说酝酿越醇的爱情故事越荡气回肠?谁说爱情逶迤迂回扑朔迷离?谁说......她竟是在我不经意时撞击着我呢!等我经过神,她已拉起了我开始奔跑!这就是我的爱情了。那么,我马上对书中描绘的爱情不再痴迷,甚至觉得写书...  相似文献   

3.
章琦 《现代妇女》2010,(7):83-86
萧红小说恒久的艺术魅力就在于萧红以女性特有的“细致的观察”和心理体验,用女性声音对东北农民物化的生命形态予以深刻的揭示。本文从萧红女性诗学所建构的文本与语言两个方面对萧红的小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刚过去的"十一"长假里,萧红成了人们热谈的话题。这个才华横溢、对苦难和贫困体悟极深的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上坎坷不断。明明不顾一切逃婚反对包办,却又回头与未婚夫厮混;总是怀着上一个男人的孩子,跟下一个男人好;一次次被伤害被遗弃,最终身心俱伤,凄惨地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萧红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都因为我是个女人。"有的人批判那个时代那个环境对于女性的禁锢和摧残;也有人批判封建家庭里冷漠无情的父母,造就了一个"饥渴求爱"的萧红。的确,萧红虽出身富家,但因出生时间"不祥"而被父母忽视,被奶  相似文献   

5.
萧红和萧军     
二萧关系中,萧红一开始便处于劣势。萧军去世,其妻撰文,总结萧军爱她的三大理由,之一便是她是处女。这段话显然是针对萧红所说。萧红不是处女,在萧军之前她有汪恩甲,在汪恩甲之前她还有个初恋表哥——这绝非萧红泛爱,而是她追求自由恋爱的决心和行动力。  相似文献   

6.
黄沐言 《现代妇女》2014,(6):293-293
艾米丽迪金森,美国历史上著名女诗人,其作品对后代文学影响甚远。她感情赤诚热烈赋予表现,用大胆直白的语句诠释爱情,用细腻深刻的意象描绘大自然,爱情与自然主题诗歌中又表现出其内心矛盾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章琦 《现代妇女》2010,(8):82-87
萧红的创作在三十年代的文坛是独树一帜,这得益于萧红运用女性身份,借助女性的敏感,对于女性生活命运非同一般的表现。萧红不仅写出了在男权社会的压抑中女性的生存真实现状,同时将笔触伸向了中华民族男权社会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文化思路融入到了她对妇女命运的关注中,从民族文化的深处揭示了男权文化对妇女的精神奴役,使她的作品超越了同类题材的小说。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0月,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在万众期待之下上映。电影的主角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她那段特立独行的爱情经历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拂去历史的烟尘,少女萧红真实的面容呈现在我们面前。黑白素照上,她的五官并不像"女神"汤唯那样出众。略带浮肿的单眼皮、紧抿的倔强嘴唇,这似乎是一张典型女作家的脸,带着不入世事的冷僻和执拗。她的一生,是壮怀激烈的一生。只有短短31个春秋,却留下彪炳文坛的《呼兰河传》。她的一生,却也是苦涩  相似文献   

9.
端木是小三吗 端木与二萧(萧军、萧红)原是朋友.萧红与萧军分手之后.选择和端木生活在一起,这让很多人将端木视为插足两人感情的第三者。  相似文献   

10.
为躲避战乱,1940年1月,萧红和端木蕻良乘飞机到达香港,住在九龙尖沙嘴一间狭小的房间里。萧红常常咳嗽、头痛、失眠,但她还是勤奋地写作。《呼兰河传》脱稿后,又开始创作以“九·一八”事变后祖国半壁山河沦陷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马伯乐》。  相似文献   

11.
为躲避战乱,1940年1月,萧红和端木蕻良乘飞机到达香港,住在九龙尖沙咀一间狭小的房间里。萧红常常咳嗽、头痛、失眠,但她还是勤奋地写作。《呼兰河传》脱稿后,又开始创作以“九一八”事变后祖国半壁河山沦陷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马伯乐》。  相似文献   

12.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女作家,也是最难以定义的女作家。笔者通过纵向和横向两个脉络理清众多学者对萧红多方位、多侧面的研究,发现从萧红与左翼文学之间的契合与疏离这个角度来从事萧红作品研究相应较少,且大多都是选取单一方面进行论述,因此,从此种角度切入萧红研究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  相似文献   

13.
周健伟 《现代妇女》2013,(12):I0032-I0037
在《诗经》的各类诗歌中,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审视爱情与婚姻的婚恋诗与战争、徭役诗无疑是其中的精彩华章。它凭借女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触角,深婉细腻地描摹了女性在爱情婚姻生活中以忠贞不渝、情理冲突、重德修身、思念征人等为核心的各种微妙复杂的女性心理。此类婚恋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表现出了古代女性对唯关爱情的执着追求,其内容或是歌唱男女的相悦之情;或是抒发男女的漫漫相思:或是描述幽会的动人情景;或是体现追求爱情的反抗精神;还有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等。这些诗描绘了古代女子或精彩或悲情的爱情故事,以及她们或幸福或悲凉的婚姻生活。通过贴近人们生活的这种直白的描写.给我们展现出了古代人们尤其是女性对待感情生活的纯真、朴实、热烈.以及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大胆追求和对爱情自由的向往。本文通过对《诗经》中的婚恋诗进行分析,探讨周代女性的爱情观以及对后世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萧红名篇《生死场》从女性独有的视角,描绘了东北地区传统女性的现实生活,观察女性在"生"与"死"两极中的徘徊、无奈与臣服。研究从传统乡土女性的定位如"无名者""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与"生殖链条上的牺牲者"三个角度切入,结合时代背景和文本分析,阐释女性在中国传统乡土中的命运,且对女性地位的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5.
<正>不同于《生死场》与《呼兰河传》,萧红小说《旷野的呼喊》历来被学界忽视。萧红创作该篇小说时正值多事之秋,抗战下的中国内忧外患,加之她个人多舛的生命也已步入后期,多重因素使该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小说为我们还原了抗战时期东北底层人民的生活图景,极具真实性;文中亲子关系的塑造源于作者的童年遭遇,创作过程中对亲子关系的处理方式向外界释放出萧红本人与家族和解的信号;作品还将被历史语境遮蔽的边缘人物与异于主流的抗战方式纳入文学视野,具有广泛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6.
25岁的选择     
正25岁那一年,张爱玲出版了她最重要的小说集《传奇》,与胡兰成的那段"低到尘埃里"的爱情也快要接近尾声;而萧红已经完成了《生死场》,离开中国远赴日本,人生导师鲁迅离世,她闻讯悲痛难当;至于丁玲,也写出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韦护》,正与丈夫筹备办一本名叫《红黑》的杂志;25岁的林徽因,生下她和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  相似文献   

17.
在《呼啸山庄》一书中,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情故事在世界范围内为人熟知,悲剧般的爱情令众多的读者动容。当一个人倾尽所有,付出的爱换来的是背叛时,爱越深,恨也就越深,所谓爱之深,恨之深。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两人为爱而生,却心生罅隙,因爱生恨,最终为爱而死。本文以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之间的爱为侧重点,对《呼啸山庄》所描绘的爱恨交织的爱情悲剧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8.
张宗蓝 《现代妇女》2010,(10):39-43
萧红曾经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闪烁在现代文学领域中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她被鲁迅先生称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观照萧红短暂而多难的一生。她是一个对人间的温情与真情有着炽热追求的浪漫与感伤的女人,是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她在代表作《生死场》中清醒地洞察到女性自我与国家民族主体的差异,开启了在战争文学中重诉被遮蔽的性别表达和被忽略的性别牺牲的先例。  相似文献   

19.
2月14日,有的人期待爱情,有的人表白爱情,有的人享受爱情,有的人放弃爱情,还有的人只在这一天相信爱情,而有的人却单单不相信这天的承诺……  相似文献   

20.
《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文中描绘了三十几位女性形象。本文以娜塔莎和海伦两个迥然不同的贵族妇女形象为典型范例,从她们对待爱情及两性关系的态度、家庭社会责任等方面,论述托尔斯泰笔下女性形象的最终宿命,借此来审视托尔斯泰女性观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