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外交战略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实用主义,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大师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则对实用主义理论作了最佳阐释。马基雅维利在其代表作《君主论》中提出的性恶论、外交权术、国家利益至上等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思想,被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深刻领会马基雅维利的实用主义政治思想,研究被现代美国人奉为行动圭臬的实用主义外交理念,对手我们如何应对美国亚太外交政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君主论》是他对佛罗伦萨几百年间的政治实验和激烈改革、对历史和现实中各国统治者的政治经验以及他本人多年从政阅历的理论总结。但与其他的思想家相比,他的名誉却糟得很。他长期被人误解,并蒙受恶名。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具体地分析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以及后来所形成的马基亚维利主义,这有助于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马基雅维利及其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3.
1905年,梁启超写下了《开明专制论》,依托马基雅维利的"新政治科学",梁启超力图克服自由主义宪政原则的危机。梁启超以马基雅维利的视域理解古典思想,改变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格局——现代性具有自身之"体","新君主"的政治品质必须基于现代新"体"的德性理解。通过对古典思想的重新定位,梁启超与古典立场发生了决裂。然而,梁启超以马基雅维利克服卢梭,毕竟无法突破现代性的原初视域。重新揣摩《开明专制论》的写作用意,有助于反省现代中国的立国根基。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之新君主之道为切入点,分析并探究了在意大利独特的背景下,马基雅维利所阐述的新君主之道与传统之不同之处。在马基雅维利看来,君主应摆脱伦理道德的限制而对国家进行有效管理,掌握独属的武装,平衡平民与贵族的力量,学习教廷的控制力及影响力,由此获得统一和自身生存。  相似文献   

5.
马基雅维利的主要著作可以分为两类,即政治著作(《君主论》、《论李维》和《佛罗伦萨史》)和军事著作(《战争的技艺》),将《战争的技艺》与其他著作对比阅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哲学。敌友划分在西方历史悠久,古典政治哲学对敌友划分在军事和政治中的适用进行了严格区分。马基雅维利突破了这一限定,将二者合而为一,模糊了政治共同体的内与外、战争与和平的界限,其后果是使政治变得更加残酷焦灼,为后来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6.
提到马基雅维里和他的《君主论》,人们往往联想起奸诈虚佞的人物和唆人犯罪的坏书;论及马基雅维里主义,人们更是乜眼吐唾,把它与背信弃义,不择手段相提并论.特别是在那些道学家和理想主义者的眼里,马基雅维里、《君主论》、马基雅维里主义无异于恶臭巨毒,应该扫进历史的垃圾堆.然而.只要我们客观地了解一下马基雅维里所处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实际社会政治生活,认真地品味一下《君主论》作  相似文献   

7.
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自诞生以来就争议不断,从现代政治学的视角来考量《君主论》在现代政治谱系中的位阶,依旧颇具意义。《君主论》在字里行间始终流露出一种对道德的漠视和对现实权力的强烈渴望,这为现代政治学"权力政治"出场和"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争"埋下伏笔;《君主论》中展现的马氏政体观,政治与合法性之关系,政治传播观念和军事建制等都对现代政治统治艺术贡献良多;《君主论》之后,随着现代政治实践中"马基雅维里主义"的出场,也引发了一场道德合理性与权力合法性之间的内在冲突,如何正确界分马基雅维里思想与"马基雅维里主义",亦需正本清源,重新回归《君主论》。  相似文献   

8.
现实主义理论是国际关系理论中一个主要的范式。这个范式历史上最早的现代论证者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大师尼科洛.马基雅维利。1513年,马基雅维利完成了最能集中体现他政治思想的代表作《君主论》一书。在这本书中,他从古希腊的国际思想中受到启发,提出了性恶论、国家利益至上、权力政治、外交谋略等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思想。马基雅维利的现实主义政治思想不仅是西方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的渊源,而且其人文科学研究方法也为当代现实主义学者提供了智慧源泉。因此,深刻领会马基雅维利的现实主义政治思想,对于今天我们深入研究西方现实主义理论和外交政策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基雅维里主义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系统阐述了君主统治术理论,其目的证明手段正确的权术思想后来被称为"马基雅维里主义"。数百年来人们对此褒贬不一。联系当时的社会政治现实,马基雅维里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包含了马基雅维里主义的非道德政治观,既具历史进步性,又有消极因素;马基雅维里主义本身一方面应受到批判,另一方面也应联系当时的社会政治现实看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系统阐述了君主统治术理论,其目的证明手段正确的权术思想后来被称为“马基雅维里主义”。数百年来人们对此褒贬不一。联系当时的社会政治现实,马基雅维里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包含了马基雅维里主义的非道德政治观,既具历史进步性,又有消极因素;马基雅维里主义本身一方面应受到批判,另一方面也应联系当时的社会政治现实看问题。  相似文献   

11.
马基雅维里非道德的德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基雅维里深入历史和实际经验,发现了"现实的非道德性"这个残酷的真理。基于是与应当的区分,马基雅维里悄悄完成了价值上的重估,把政治善置于道德善之上。马基雅维里据此降低了人们对政治的道德期许,塑造了具有非传统道德德性的新君主和政治共同体,完成了现代道德观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存在着许多“矛盾”现象。20世纪以前,对于《红楼梦》中“矛盾”现象的探索,大都停留在指出“矛盾”的阶段,即使涉及“矛盾”的成因,也都认为是作者的疏漏或失误等。20世纪初至60年代以前,似乎仍然停留在前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开始从成书角度探讨“矛盾”现象的成因,但大都侧重于将“矛盾”的成因归结为作者没有最后修改好而留下的痕迹,或是两书合成而留下的痕迹。这从大的方面来说,仍属于作者疏漏或失误的范畴。而从多角度探讨“矛盾”现象的成因,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出路。  相似文献   

13.
启蒙精神和宗教信仰决定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的写作。在《白痴》中,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方面肯定理性精神,否定违反自然律的肉身复活的基督教信仰;另一方面,陀思妥耶夫斯基基本的情感形式来自基督教信仰。梅什金公爵是一位苦弱的、品德高尚的人,原型明显来自耶稣基督。梅什金公爵持有的是一种弱小者的哲学,他对人性的恶充满理解和怜悯。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他提出了社会公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东方论坛》2013,(6):8-14
历来对“五十以学《易》’的解释都不够圆满、周延,其原因是未能厘清此章言说时间与“五十”之间逻辑关系。经由义理、文势、事证等方面的论证可知,此章应是孔子暮年归鲁后的企求、哀叹之言,应解为“再让我多活几年吧,(这样我)五十岁已经开始学《易》历程,就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孔子开始学《易》的时间是五十岁时,与老而好《易》、晚而喜《易》并不同时;其五十岁开始学《易》的促因可从思想与现实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孔子易学态度的转变可表述为从早年斥《易》到五十学《易》再到晚而喜《易》、老而好《易》的大致历程。  相似文献   

15.
对于《文选序》中“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理解历来存在分歧,这也影响到学界对萧统选文标准、文学兴趣等方面问题的看法。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澄清。《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曾任萧统东宫通事舍人,他对萧统的学术观点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美国人类学家李瑞的《另类中国:瑶族及其民族归属政治》从中心-边缘的理论命题出发,关注作为想象中的边缘力量的兴起,探讨了瑶族在民族国家进程中的角色和命运,为从边缘看中心的民族互动和民族认同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7.
《乐记》成书于汉初,由河间献王刘德与毛生等编纂。汉代其他几种《乐记》皆源于刘德《乐记》。《乐记》的编纂主要表现在采引“诸子言乐事者”等方面,其材料来源于战国时代的著述,最早可溯至战国初期,最晚截止战国末期。  相似文献   

18.
自1992年开始兴起的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运动”以来,在20世纪初期民族主义思潮中诞生的“炎黄子孙”的言说又被重新提起,并成为弘扬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围绕着“炎黄子孙”这一提法以及在全世界华人中兴起的“炎黄热”,却引起了来自中国部分少数民族社会中知识分子的异议与争论。本研究拟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汉族社会和苗族社会中兴起的“炎黄热”以及“蚩尤热”的追踪和考察,对在清末民初形成的“炎黄子孙”与“中华民族”这两个概念所代表的近代中国国民整合路线的不同内涵加以初步的整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海外汉籍《文镜秘府论》产生于日本文化在中国文化全面影响下凝结成形的时期,它既是为了适应政治教化之需而编,也是为了帮助日本学习者学习中国文化之需而编。从空海种种“济世”“经邦”之举以及日本人对《文镜》之评价,我们发现《文镜秘府论》千百年来一直是日本汉语学习者的必读书,且对日本的汉诗学、悉昙学、和歌学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