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红卫 《齐鲁学刊》2022,(3):145-152
地域性文学社群的存在是清代诗歌史上一个非常突出的文化现象。以地域性文学社群作为考察清代诗歌创作的一个维度,可以还原历史语境,增进对清代诗歌发生、发展机制的认识。高密诗派是清代乾嘉时期一个影响广泛的诗歌流派,它由最初囿于一隅发展到影响力遍布南北,地域性文学社群在其形成与传衍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相对稳定的地域文化体系中,家族文学共同体是地域文学社群实现代际传承的支柱和纽带;地域性的文人社集本身即带有地域文化的稳定性特质,地域文化特质在高密诗派诗歌创作中的呈现,是诗派形成与长期传衍的重要动因;地域文学社群的基层写作形态影响着高密诗派的诗论诗风;高密诗派成员在宦游地开展的地域性文人社集活动促生了新的诗学中心,完成了文化扩散。  相似文献   

2.
文学功利主义在文学理论范畴一直是被否定的对象,但在文学文化建设,尤其是地域文化建设方面,文学功利主义具有一定的合理成分,特别是在社会事功的建构之中,文学功利性的讲求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文学事功在社会意义上的展开,即形成了一个地域的文化建设的一定格局。一般而言,这种地域文化可以自然形成,但如果一定地域有一定的规划、奖励或其他措施有意形成,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文学事功的讲求在文学创作的理论方面是不值得提倡的,但在社会文化特别是地域文化意义上则应另眼看待。  相似文献   

3.
楚辞的产生离不开楚民俗文化的土壤,屈辞代表了楚辞创作的最高成就.湖湘民俗文化是在楚国文化基础上传承下来的.巫俗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湖湘巫俗文化中的祭祀、卜筮、舟楫、歌舞等含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屈辞中我们可以看到湖湘巫俗文化传承的印迹.  相似文献   

4.
作为湖湘文化内核与精髓的湖湘学 ,是宋明理学的一个重要支脉 ,它发轫于南宋初年 ,流风所被 ,化及千年。自改革开放以来 ,不断有学者对湖湘学及湖湘文化开展研究 ,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从总体上来看 ,这些研究还是显得比较零碎 ,远远谈不上系统化 ,因而难以让读者窥其全貌 ,也就无法全面地认识与科学地对它进行继承与扬弃 ,湖湘学的真正源头在哪里 ,它兴起的历史和社会原因是什么 ,湖湘学的理论体系由哪些内容组成 ,延绵千载的湖湘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可分为哪些阶段 ,湖湘学基本理论的发展沿革与流变情况 ,湖湘文化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有哪些…  相似文献   

5.
试论地域、地域文化与文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域文学研究领域中理论和操作层面的诸多问题有待研讨。首先是地域的概念及其理解 ,地域是一个空间的、文化的概念 ,因此必须具有相对明确而稳定的空间形态和文化形态 ,这是理解地域和地域文化的基点 ;地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因而涉及到时间和传统 ;地域是一个比较性的概念 ,因此必定要有某种可资比较的参照物或参照系 ;地域又是一个立体的概念 ,自然地理或自然经济地理之类可能是其最外在最表层的东西 ,再深一层如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等 ,而处于核心的、深层 (内在 )的则是心理、价值观念。在进行研究时 ,必须把它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上的认识和理解从根本上纠正了目前地域文学研究中的一些错误认识。其次 ,应进一步讨论地域的划分 ,行政区划与文化区划既不相同 ,又密切相关 ,行政区划有时也可转化为文化区划。第三 ,地域与文学之关系值得深入探讨 ,尤其是对地域文学研究中的具体操作问题 ,这里第一次提出“地域文学场”概念 ,对解决地域文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有一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明清文学世家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真瑜 《中州学刊》2006,(1):218-223
文学世家是一种与文学流派不同的作家群体,其基本特征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在明清文坛上,文学世家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文学世家的形成有其多种原因,文化积累和文学传承是其形成的基本规律。文学世家在创作上会具有一些家族文化意味,其具体表现是在文学活动中的家族群体参与、家族意识及家学传承。与文学流派有很大不同的是,在文学世家中女性文学创作是一个重要存在,并成为文学世家的文学亮点之一。文学世家在明清文坛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主要表现为一个文学世家在理论或创作上某一方面的优势或特点,既是对文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也往往成为某种文学样式在一定时期内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文学生活:当代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成民族文化传承的最重要的内容是文学经典,当下社会的文学生活成为决定民族文化的当代传承的最重要因素,关注文学生活,也是警惕文学研究的非人文倾向的重要课题。每一个时代都有其时代的阅读,其深度和广度深刻反映出时代思想的深度、文化传承的广度,也包含着时代的处境、走向等诸多问题。近百年来,当下是读书最好的时期,也是读书最难的时期,正是时代危机的征兆、缩影,也提示着时代的出路。社会的文学生活是多方面的,在社会转型时期更增添了很多新因素,包含较为复杂的矛盾。庞大的农民工队伍使得城市的文学阅读数量远超过农村,而他们阅读取向与白领阶层等之间差异的缩小,反映出当下中国的文学阅读已脱离"乡村中国"的传统,开始了其"城市化"进程。关注社会的文学生活,并非要以某种一统性组织文学生活,而要守护阅读的独立性、多样性,在保护和拓展中让文学阅读真正成为个人自由的空间。当下的文学认知度反映出文学生活处于媒介场和商业消费的巨大影响之中,更需要我们以"手工作坊"式的努力去培育良好的阅读风气。  相似文献   

8.
略论湖湘文化对湖南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湖南教育源远流长 ,湖湘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演进和嬗变的过程中 ,湖湘文化的传承与湖南教育的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 ,二者相互影响 ,彼此促进。湖湘文化的传承是湖南教育发展的文化底蕴 ,反过来 ,湖南教育的发展又是湖湘文化传承的优质载体。本文拟从湖湘文化与湖南教育的关系入手 ,阐析湖湘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揭示湖湘文化的传承是怎样为湖南教育的发展提供文化土壤的 ,并进而探讨在当今社会我们又将怎样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湖湘文化传统来为湖南教育的发展服务。一湖湘文化作为湖南这块土地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有的区域性…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理解和阅读城市,需要从文学的创作和阅读开始。文学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记录了城市的社会风俗人文信息及其发展变化,而且也是传承和发掘城市优秀文化、塑造和展示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城市软实力与增强市民认同感、促进城市文化繁荣发展和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手段。当前,天津文学创作及研究蓬勃发展,特别是《天津文学史》的出版,首次绘制了天津文学发展流变的全貌,为天津文学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提供了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从文学与城市文化形象塑造、津味文学与城市民俗文化,地域文学的文化精神、文化意义、文化功能、文化共性、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方面展开研讨,以期在文学与城市的视野中探索天津文学与城市文化研究的新路径,并引起学界的关注和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周敦颐是湖湘文化的奠基人,其在湖南做官、讲学所产生的影响,使得湖湘学人对周敦颐的历史记忆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因此,将濂溪文化与现代化建设接续起来,发掘濂溪文化的经济价值,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对于推动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湖湘竹编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湘竹编文化历史悠久。竹编工艺的传承方式有家族传承、师徒传承、企业培训传承、学校培养传承等;竹编工艺的创新体现在创新主题、器物造型、功能需要、编织技艺等方面。探讨湖湘竹编文化及其传承与创新,对弘扬湖湘竹编文化,推进现代湖湘竹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肖谦 《船山学刊》2010,(1):58-61
在历史演进和嬗变的过程中,湖湘文化的传承与湖湘洋务教育的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相互作用。湖湘文化是湖湘洋务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文化底蕴,湖湘洋务教育思想又丰富和发展湖湘文化。  相似文献   

13.
湖湘文化是在湖南地区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地城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一个组成部分的湖湘文化,总是随着中华文化史的变迁、发展而不断地演变、重构.一方面,湖湘文化面临一场由伦理-政治型的传统湖湘文化转型为工商型的现代湖湘文化的问题;另一方面,湖湘文化传统资源在现代文化转型与新世纪人类文化建设过程中不能被丢弃,而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4.
郑宪春 《船山学刊》1996,(2):150-157
衡岳云气,洞庭波涛,相伴着时代的风风雨雨,孕育出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作为中国的地域文化之一,与历史上的关中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以及荆楚文化,河朔文化争奇斗艳,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整休。从而,也确定了湖湘文化的个性和共性。  相似文献   

15.
北方地域文化与辽金元文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维江 《文史哲》2005,(1):91-96
辽金元时期 ,随着“北方”地域文化生态的变迁 ,大量的非汉族作家出现于文坛 ,少数民族语文学获得较高水平的发展 ,中原文学的中心也由传统的中原地区而向北转移 ,独立的北方文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辽金元文学作为北方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载体 ,其基本风貌和审美品质 ,实际上也是北方文化与文学传统滋养的结果 ,是对北方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辽金元地域文化为北方游牧、半游牧民族的草原文化与中原传统的农耕文化的交汇与融合的产物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上的三朝文学 ,所体现的社会审美意识、文学观念及其创作的内容、形式和风格等方面也相应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地域文学的形成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藻 《天府新论》2004,(5):127-130
地域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地域文学形成的原因是 ,环境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消涨 ,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融合 ,时代的本土性与外来性的互补。地域文学的本质原因和本体特征为 ,时空不同结构体的“二律背反”。地域文学是“民族情结”的宣泄口和抵抗后殖民文化的“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17.
台湾文学和文化,是中华文学和文化在祖国宝岛台湾的播迁。特别是闽、台之间,由于特殊的地缘、史缘、亲缘和语缘,其文学和文化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金惠敏 《江西社会科学》2023,(4):188-195+2+208
应该有勇气承认文学研究越来越边缘化了。文学的功能已经被技术所催生的各种文化形式所分解和更好地替代,文学和文学研究的存在价值因而便大打折扣了。我们不能奢望文学能够回到其曾经占据过的社会中心,但坚持它应该被放置在它本身所允许的恰切位置上。文学文化学拟将文学引向文化,以作为未来文学研究的一个选项。而前提性工作则是要完成对文学本质主义和文化本质主义的批判。文学文化学是一门大学科,有许多工作要做,但草拟一个研究纲目,并阐明其基本原则,应是目前需要走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生与发展,都是在文学现代化的另一个维度——市场文化和文学消费的语境中进行的.因此,文学生产与读者消费诉求的关系,作家作品在文化图书市场上的命运,文学的消费价值,成为全面而客观地考察和评价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视角.本文着重以最具有图书出版物特性、与大众读者文学消费最为密切的长篇小说为例,宏观考察各个历史阶段文学消费与文学存在和发展的关系,试图敞开一直被意识形态或“纯文学”的文学史所遮蔽的20世纪处于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现实关系中的“文学事实”,凸显时代社会的经济体制、传媒出版、大众读者、图书市场对于20世纪文学生存和发展的制约与影响,以期建立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新的评价标准,即在确立文学作品的价值时,将社会的影响和读者的文学消费状况作为评判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20.
李炜 《云梦学刊》2009,30(1):160-160
在网络文学风起云涌之时,人们对网络文学也生出诸多疑惑,譬如,什么是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它与传统文学究竟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点?它有何长处又有何局限?它从何处来又将去何方?……这些疑问都期待着我们去研究、去解答。然而,基于数字媒介变革而诞生的网络文学就像是一棵在旷野上自由生长的小草,风生水起而不受羁勒,草长莺飞却无从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