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一分为三”的再讨论坚毅1991年5月,朱兰芝同志发表了《“一分为二”的提出及其哲学内涵──兼与“一分为三”论者商榷》(《理论学刊》1991年第3期,以下简称朱文1),批评了所有的“一分为三”论者,一但主要是与我商榷,所以我写了答辩文章,题为《“...  相似文献   

2.
辩证法认为宇宙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也是统一的。本体“A”的内部必然地发展异化为“A”与“非A”即“B”。在本体发展变化的系统里,每个层次内部的A、B、C、D、E、F……及其相互之间表达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逻辑关系;而在A、AB、ABC、ABCD、ABCDE、ABCDEF……每个层级之间表达的是事物发展的价值关系。按照这样的研究思路,研究人类历史的种种哲学辩证法形成及其相互之间旳同一关系,我们将会得到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具有同一性的哲学辩证法体系。历史中所有哲学辩证法形式及其之间旳同一关系都会在这个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道立于二,物成于三。事物是“一分为三”的。“一”为一个事物,“二”为事物内部矛盾对立的双方,“三”即是矛盾双方经过对立斗争形成的具有新质的“一”即是“三”。“一分为二”是特殊时期特殊状态下事物存在与运动的规律;“一分为多”是事物的基本属性,也是事物存在的规律;“一分为三”能够包含与表达“一分为二”“一分为多”,是事物存在与运动的最普遍规律。“一分为三”既是辩证思维的全面而准确的简明表述,也是中国古代哲学对于世界哲学的重大贡献,是人类思想宝库最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3.
在哲学上世界是一分为二的,但也有人提出世界是一分为三,或者一分为多的。我们认为,只有从构造学或客体的角度出发,才会得出一分为三,一分为多的哲学谬误。从哲学或关系的角度出发,只能是一分为二的。这是哲学的“自为性”问题,与“自在性”相对立。而哲学及其辨证法研究的侧重是“自为性”,而非“自在性”。  相似文献   

4.
《延边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发表了巴亚良同志的文章《“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多”之断想》(以下简称《断想》),我拜读之后,深受启发,非常高兴。从1982年以来,笔者为在哲学上确立“一分为三”的命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尽管发表了十五篇拙作,但由于种种原因,支持者还是廖廖无几。我的观点总的来说是这样的:在承认“一分为二”的前提下,必须承认“一分为三”。“一分为三”与“一分为二”一样具有普遍性,但都不能绝对化,还要承认“一分为多”。总而言之一句话,必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一分为二”在国际关系研究分析模式中的局限性日益凸现。而作为对“一分为二”的扬弃,“一分为三”已成为人们研究国际关系的重要方法论。发挥“一分为三”对国际关系研究的指导作用,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理解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许多重要问题,而且有利于我们在国际关系实践中正确分析和妥善处理许多实际问题。文章结合“一分为三”的三个核心观点论述了“一分为三”对国际关系研究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分为二”还是“一分为三”,这是哲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针对学界有同志对“一分为三”论的批评,文章指出“一分为三”论不仅没有销声匿迹,而且正在勃兴;“一分为三”不属于形而上学而是辩证法。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与邓小平哲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产物。但他们在哲学上又是有区别的 ,“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是他们在哲学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区别。由于认识论上的不同 ,导致了他们在方法论上的区别 ,从而在国家建设思想上、方针政策的运用上产生了巨大差别。  相似文献   

8.
几年前,笔者就在拙作《“一分为三”新议》中提出:人们必须进行立体思维,这就是说,不能只停留在二维即平面上,而应该用三维即立体去观察和分析事物的各种联系、关系及其规律。(见《争鸣》1982年第3期)哲学中的“一分为三”与思维科学中的立体思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思维科学来看,立体思维的建立,可以进一步说明在哲学上能够确立“一分为三”的命题;从哲学来看,“一分为三”命题的确立,也可以指导思维科学去建立立体思维。  相似文献   

9.
论与“一分为三”有关的几个学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象形态中确实存在“一分为三”,但仅凭这一点就用“一分为三”补充甚至取代对立统一规律,根据不足。“一分为三”不是矛盾的形式,而是联系的形式。“中介”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有着普遍的意义,但矛盾中没有独立于对立双方的中介。用“一分为三”、“一分为二”等对辩证法的一些观点作通俗说明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必须注意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方辩证法是一分为二的 ,中国辩证法是一分为三的。根据一分为二的观点 ,人们用二分法研究语言。根据一分为三的观点 ,我们不妨用三分法研究汉语。其实 ,在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研究中 ,三分法都有较多的体现 ,能够解决二分法所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用一分为三的观点和三分的方法研究汉语 ,可能更切合汉语的实际 ,更能揭示汉语的特点 ,形成的理论和方法更具有中国特色。这样的观点和方法含有东方哲学的底蕴 ,继承了中国古代语言研究的传统 ,对丰富普通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会有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新闻大学》在1990年冬发表了王涵隆同志的文章,题为《“一分为三”与新闻工作》,我读后觉得很有启发。迄今为止,虽然“一分为三”的命题得到了热烈的讨论,但该命题还没有在哲学上得到确立。反对“一分为三”命题的同志大有人在,况且有不少是学术权威人士,这就需要我们继续进行答辩。在争论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另外一种意见,那就是羞羞答答地承认“一分为三”命题,但同时又要加以限制或者贬低。即使是某些“一分为三”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六四年,在我国哲学界曾经展开了一场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大论战,这场论战轰轰烈烈开始,匆匆忙忙告终。论战的结果,是给“一分为二”加戴了几顶桂冠,如:只有“一分为二”才是真正的辩证法;“一分为二”包含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全部内容;“一分为二”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精髓等等,而视“合二而一”为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是形而上学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答辩的方式,认为人们通常所理解的“矛盾”范畴应该拓展开来,在承认“一分为二”的同时,承认“一分为三”(“三分法”)的普遍性。文章提出“立体矛盾”观,认为“中介”是矛盾对立双方的第三方。文章最后剖析了“一分为三”的观点难于被人接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尽管没有公开直接地提出“一分为三”哲学命题,但却有着“一分为三”哲学思想:援用三足鼎立,承认中性存在,注意反“左”反右,坚持适度原则,倡导立体矛盾,用三概括事物。所有这些都说明他有着“一分为三”哲学思想。“一分为三”哲学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六四年,在我国曾开始了一场关于“一分为二”与“台二而一”的“论战”。由于林彪、“四人帮”的那个“顾问”干扰破坏,同时也由于我们的一些同志未能准确全面地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哲学思想体系,因而当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分为二”就是对立统一规律,主张用“合二而一”来补充“一分为二”的砚点都是“矛盾调合论”和形而上学。坚持后一种观点的同志,当时和后来大都在政治上因此而  相似文献   

16.
1982年7月,我在《争鸣》第8期发表了《“一分为三”新议》,在承认“一分为二”的前提下,提出“一分为三”的命题,用“一分为三”对“一分为二”进行补充,由于“三”是“多”的起点和代表,所以就不去讲“一分为多”了。其中在论述“一分为三”的普遍性时,也说到形  相似文献   

17.
论一分为三与一分为多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分为三”与“一分为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分为三”是对“一分为多”的科学定性和分类,是“一分为多”的一般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一分为三是人类认识的普遍规律和基本思维方式。黑格尔哲学体系由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部分组成。《精神哲学》又包括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三个阶段,是黑格尔哲学体系之形式的终结。在《精神哲学》中,黑格尔对精神发展的各阶段进行了一分为三的探讨。主观精神包含有灵魂、意识与精神。客观精神包含有法权、道德与伦理。绝对精神包含有艺术宗教、受启宗教与哲学。两者在写作的时间、内容和研究的对象、重点,以及编排序列、层次结构,布局谋篇、整体构架等方面具有差异。发掘诠译扬弃《精神哲学》的一分为三思想,对于一分为三思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分为三”论者已经形成一个学派。不过他们的观点又是大同小异的 :有的只承认事物可以“一分为三”,有的则认为矛盾也可以“一分为三”。有的认为“一分为三”的表现形式可以多样 ,有的只承认一种形式即对立中介。有的认为“一分为三”只处于补充地位 ,有的却认为“一分为三”是最基本的。大家都赞成在实践中应该广泛地运用“一分为三”、“三分法”、立体思维  相似文献   

20.
中介连接对立双方 ,是独立的第三者。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多都可以成立 ,但一分为三更全面、更深刻、更基本 ,一分为二是它的简化 ,一分为多是它的延伸。在唯物辩证法中 ,一分为三是实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