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7年恰逢60年一遇的“金猪年”,有幸在年内降生的宝宝,“未来非富即贵”。热情的准妈妈或新妈妈们乐此不疲地比较奶粉、尿片的质量好坏,关注着自己宝宝的方方面面。不知不觉间,身边的孕妇忽然多了起来,马路上、超市里、饭店内……到处可见大着肚子的孕妇,小心缓慢地行走。  相似文献   

2.
拍摄个人写真集,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一直是前卫男女的“专利”。然而,西安市一个名叫侯小奇的打工仔,却从女明星们风行孕妇写真这种现象中发现商机,开了陕西省首家孕妇写真馆,专门替准妈妈拍下一生中最美丽的瞬间。结果,他凭此月赚两万元。  相似文献   

3.
真妮 《新少年》2010,(10):18-19
美国有各种名目的派对,其中有一种很温馨的叫“Baby Shower”,看字面儿是给宝宝淋浴,其实是为准妈妈开的庆祝会。“Baby Shower”一般在预产期的前一两个月内举行,有的孕妇要参加好几场:有单位同事给开的,有亲朋好友给开的,大家会送上婴儿需要的各种物品,同时把祝福也送给准妈妈,让她为宝宝的出生做好物质和心理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妇产科医生指出,只要在办公室上班时注意一些细节上的保护,孕期坚持正常上班,其实对孕妇的精神状态、胎儿的发育,乃至产后的恢复,都很有好处。太过“小心翼翼”,反而会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5.
11月5日早上,7名中学生在南京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漠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站在身边。这组照片被西祠胡同网友发了出来,与另外一篇“老人给孕妇让座,学生无动于衷”的帖子一同受到了网友的关注。这两篇帖子受到近2万名网友关注,有网友说“90后没素质”,有网友说“让座不是义务”,还有学生上网跟帖说“我们比他们这些老人累多了”!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近两千年来众说纷纭、迄无定论的“秃”、“充”、“失”、“佴”四个从人的字进行考释,指出“秃”是籀文“(毛几)”的变体;充非省声字,本义为“充壮”:失的本义是“用鞭子打”;佴的本义为“强牵引”。  相似文献   

7.
“與”字为“譽”字的初文,本义是赞誉,造字意图源于对战争中胜利场面的描述,是对抬起、举起勇士的欢呼场面的刻画。“與”字和“与”字是繁简关系,“与”是“與”简省而来的,“ ■”、“■”是“与”的较早写法,“与”字的写法来源于“牙”字字形隶变过程中的异体写法。  相似文献   

8.
<正> “章“字无论从字形结构或者从它最早的词义来说,都是一个还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历代的学者,绝大多数都沿用了许慎的说法,“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他们没有想到,所谓“从音十”只是小篆写法的“想当然”的分析;没有想到、是“章”借为“乐章”字后,字形经过修改才变成“从音从十”的。金文所有“章”字完全排除了“从音十”的可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们也没有觉察到,“从音从十”这种说法同“帝”字下的说解“辛,示、辰、龙、童、音、章皆从古文上”(实际上,这七个字都不是从古文“上”)互相矛盾,因为从“上”与从“音”是排他的。  相似文献   

9.
“曲牌”有“南”、“北”之分,这似乎是毋需讨论的曲学常识.然而从明中叶以前的许多早期戏曲文献看,“曲牌”不标“南”、“北”的现象非常普遍.由于中国传统歌唱大多是以方言入唱,南、北方言的差异的确导致了曲唱有南、北之别.但作为文体单位的“曲牌”,与诗、词一样,当其作为歌辞时,既可用南音歌唱,也可用北音歌唱,“曲牌”本身是无所谓有南、北归属的(正如词牌不分南、北一样).“曲牌”之分“南”、“北”,是周德清、朱权、沈璟等历代曲学家们数百年苦心经营的结果,从理论上来说并无多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中的点睛之笔是把握文章主旨的钥匙。点睛之笔在表达上灵活多样 ,可长可短、可叙可议……最好的方法是“隐”“秀”式。“隐也者 ,文外之重旨者也 ;秀也者 ,篇中之独拔者也。”(《文心雕龙》)“隐”“秀”式点睛之笔是作者情思与文辞精巧结合而成 ,关键是“自然”二字  相似文献   

11.
妇女解放是"五四 "时期民主知识分子备加关注的一个问题.伴随着"人"的意识的觉醒,追求人格独立、个性自由、婚恋自主已成为"五四"时代广大知识女性的自觉要求,"五四"时代女作家本身就是这样一些知识女性.文章从分析她们的作品入手,论述了女性自身对"自由"平等"的不懈探寻.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中国现代历史上“妇女回家”四次争论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导火线以及造成的社会影响。着重指出 ,在民族危难之际 ,妇女解放首先要求得民族解放 ,才有自身的解放 ,“妇女回家”则剥夺了妇女爱国救国的权利与义务 ,没有妇女的参与 ,就没有革命的成功 ;改革开放后 ,社会上出现的劳动力过剩以及就业压力问题 ,不是妇女就业造成的 ,也决不是“妇女回家”能够解决的 ,必须依赖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娜拉和子君是新文化运动初期 ,知识分子为树立“新的妇女观”而引进和创作的两个“新女性”形象 ,但两人“出走”的涵义却大相径庭 ,一个是西方个人主义在女性生活中的成功蔓延 ;一个却宣告了西方个人主义在东方女性自我解放过程中引进的失败。以往研究过于注重两者之间存在的“时代差距” ,忽视了其间的“文化差异” :个人本位的自我解放不同于群体本位的恋爱自由———这正是东西方近代妇女观转型的不同文化特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灰色女性”是对色情业女性的一种学术性称谓。“灰色女性”的当代文学表述出现了一种审美模糊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沉沦”与“救赎”的既需求又超出、“物欲”与“爱欲”的相互渗透、“苦难”与“愉悦”的话语游移等。它既与多元性伦理下这一特殊题材在当下的特殊遭遇有关,也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转向经验化、日常化、世俗化叙事之后的一个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黄哲伦的《蝴蝶君》讲述了一个中国男性化装成女性,骗取法国外交官情报的故事。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分析剧本中所反映的父权制思想,可以揭示出现代文学中存在的男尊女卑思想。  相似文献   

16.
在川滇交界的泸沽湖,居住着一群摩梭人,成年女性居住在“花楼”,有相对的自由,而来自家庭“衣杜”的力量则控制和维护着家庭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美女经济”是当前颇受关注的一个社会现象。通过对“美女经济”兴盛原因的分析和美的标准为女性所接受的社会原因的探讨,揭示了“美女经济”所折射出的女性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8.
"女强人"现状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地位的提高,一部分女性在社会赋予的机遇面前表现出充分的自主意识,由此,"女强人"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通过阐述"女强人"的由来、类型以及她们在择偶、婚姻、就业、生育等方面的情况,从社会原因和女性自身的原因分析了现代"女强人"目前的生存状况,进一步说明女性在追求自身解放道路上的"漫漫修远".  相似文献   

19.
苏童作为先锋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以对女性的细腻逼真而独特深入的描写著称.他创作了不少"妇女生活"小说,当我们以解读先锋小说的眼光去研读这些作品时,可以发现其还具有"新写实主义"特征.可以说,苏童的"妇女生活"小说具有先锋性与新写实性相交融的双重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起,市场经济就将广告带入到中国大众的生活中,女性的"美丽",已随同电视广告成为大众消费的一大内容.然而,作为市场手段,广告所推销的"美丽"概念,实际上是商业营销精心打造的消费"诱饵".本文用美国妇女百余年来在广告话语中的"遭遇"论证了"美丽"在市场行为中的暴力性质,并揭示在"美丽"这一暴力话语的抑制下,女性掉进了陷阱--复归父权制为"女性"规定的"本位",被动地接受消费市场的支配原则,成为商业和经济制度的牺牲.作者批评了国内的同类广告,指出通过套用西方世界发明的"咒骂"、"恐吓"、"羞辱"等元素,商业广告中的女性,犹如木偶,失去了自己的语言、表情、感知、情绪,成为纯粹的工具符号.作者警告谨防广告将目标群体指向儿童,因为相对女性,儿童更脆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