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年代中期,兴起了我国现代小说的第一个流派──以前期创造社自我小说为主体的自我小说流派(亦称浪漫抒情小说流派)。本文试联系前期创造社重要小说家郁达夫的创作,论析该流派小说的一些基本特征。11921年6月成立于日本东京的创造社,是继文学研究会之后,又一具有重大影响的新文学社团。其重要成员郭沫若(1892—1978)、郁达夫(1896─1945)、成仿吾(1897─1984)、陶晶孙(1897─1952)等,均为留日学生。与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相对立,创造社极力标榜文艺必须忠于自己的内心要求。郭沫若说:“我们的主义,我们的思…  相似文献   

2.
三十年代浪漫主义失落的多维考察杜运通(河南大学中文系)五四时期,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双峰并峙,交相辉映。“异军突起”的创造社高擎浪漫主义的大横空出世,气吞八方。郭沫若的《女神》和郁达夫的《沉沦》,借助狂飚突进的时代羽翼把浪漫主义张扬到了极致,在中国浪漫...  相似文献   

3.
冯至因其早期新诗创作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他早期新诗创作的艺术资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中国古典诗词,德国浪漫主义诗歌和创造社作家的文学作品。冯至与创造社的关系已被众多学者所论述,然而,他们所普遍关注的是冯至与郭沫若之间在新诗创作方面的艺术关联,而忽视了冯至与郁达夫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在表现内容、创作倾向和美学风格等各方面对冯至早期文学创作产生重要影响的,正是创造社作家郁达夫。  相似文献   

4.
从《茫茫夜》《秋柳》看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情感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茫茫夜》《秋柳》看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情感取向李南蓉创造社的主要发起人、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竟被某些人排列到当代武侠小说大师后边,这里的因素很多。目前即使是对郁达夫创作的研究,也依然停留在《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篇上。就以几十年来评论家...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和郁达夫分别以《女神》、《沉论》,共同显示了创造社作为文坛上一支突起异军的创作实绩,掀起了“五四”浪漫派文学的潮流。但两人的作品风格却显然不同。郁达夫主张“有情写实”的创作手法,赞赏史托姆“带写实风的浪漫派”风格,特别偏爱中外那些具有“殉情色彩”的文学作品。殉情主义——毫不掩饰地抒发内心的苦闷、感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后期是其浪漫主义文学思想发生深刻危机的时期。日在变化着的时代的审美要求,与郁达夫力图突破自己、适应这一要求所进行的新的艺术探索,使其缓慢然而却坚实地步入现实主义的创作之路。虽然由于其个人的深厚的艺术背景的牵涉,郁达夫后期的小说创作仍然留有某些浪漫主义的主观性和抒情性色彩,但是现实主义已经作为一种独立而主导的创作精神出现了,并且,现实主义拓展了郁达夫创作的审美空间。郁达夫的这种转变是深刻的,研究这种转变,对把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为人生”是鲁迅从事文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中国新文学初期现实主义流派的创作出发点(包括某些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作家,也接受“为人生”的口号)。一九三三年,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写道:“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  相似文献   

8.
日本近现代历史小说对中国现代历史小说文体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日本近现代文学现代性意识与观念发展的结果,“历史小说”与“历史的小说”的定义与区分,影响到鲁迅和创造社作家郁达夫对历史小说的理解,他们分别创作出“新编体”历史小说和纯主观的“历史的小说”的同时,也为中国现代历史小说文体的发生开创了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浪漫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篇:个人抒情小说与田园抒情小说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各国文学中的表现不一,但有一个具有共同社会历史背景和哲学背景的基础,它们之间存在着某些大致相近的特征。其一,是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其二,是对自然的新的审美态度。浪漫主义的这两大特征,都能够在中国新文学中找到它的对应者。中国二十年代浪漫风格的小说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流派:个人抒情小说与田园抒情小说。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发扬了浪漫主义文学中的抒情传统。个人抒情小说又被称为自我小说、私人小说或身边小说等等。这些提法都不尽妥当,因为只是强调了这一流派的“自我”特征,而没能概括它作为浪漫主义风格的最主要的艺术特征,即抒情性。我称它为“个人抒情小说”,是因为作为一个创作流派,它主要的特征在于抒情性,而且往往是借助于个人的各种心理活动表述出来的。它  相似文献   

10.
一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是后人凭主观好恶评定的,而是由作家本人的全部文学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的客观价值自然表现出来的。衡量一个作家对新文学的贡献,主要看他的理论与创作实践给新文学增添了哪些艺术特质,它的艺术独创性在哪里,它在当时和对后人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将循着这样的思路来探讨一下郁达夫小说创作对新文学的贡献。郁达夫的文学创作活动开始于“五·四”过后,新文学由主要是破坏走向建设的时期。1921年郁达夫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开始文学活动。他先后写了3篇小说,并以《沉沦》为书名出版。这是中国现…  相似文献   

11.
在创造社作家群中,陶晶孙创作的《木犀》与郭沫若创作的《叶罗提之墓》,是两篇题材相同而旨趣各异的“自我小说”,讲述了少年男孩与比他们大十多岁的女人的爱情故事。在两篇作品的对读中,我们可以感受两位作家不同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各自的艺术追求和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12.
在创造社的作家中,陶晶孙执著地进行着新浪漫主义的创作。他谈到创造社的时候说:在创造社中一直到底做新罗曼主义生活者为达夫,一直到底写新罗曼主义作品者为晶孙,一直到底写通俗小说者为资平。”①可见陶晶孙是创造社成员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珍爱着他自己的苦恼和狂欢,他有着自己憧憬和光辉,不倦地在新浪漫主义的艺苑里独自耕耘。一、努力营造爱的幻想世界作为文学流派的新浪漫主义文学,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兴起于欧洲。主要特征为回避社会矛盾、远离现实世界,着重表现主观精神世界的神秘感伤和内心的梦幻情绪。陶晶孙的创作比较…  相似文献   

13.
<正> 长期以来,一提起前期创造社,人们总称之为“浪漫派”、“为艺术派”,说他们“大都提倡浪漫主义”,“形成了自己的浪漫主义倾向”。但是,如果我们去仔细地审视他们的文学作品,就会发现,他们的创作方法并非都是浪漫主义的。(一) 在前期创造社的成员中,郭沫若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最积极的倡导者。他早期的创作,不论是诗歌还是历史剧,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抒发了对理想世界的热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来的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相较建国后“文革”前的17年时期,变化之大如同霄壤。其间一个重大变化是小说创作流派现象醒目而实在。以出版为例,各种具有流派性质的小说丛书就不少。如时代文艺出版社80年代末曾推出一套“新时期流派小说精选丛书”,内有“民族文化派小说”、“结构主义小说”、“意识流小说”等。中国华侨出版社90年代中期则推出“新生代小说系列”,收有张文、何顿、毕飞宇、鲁羊、徐坤等八位青年小说家的集子。以评论界较流行的提法来看,“先锋派小说”、“新写实小说”、“新生代小说”的流派特征是较显著了。若再细…  相似文献   

15.
许正林 《江汉论坛》2002,10(6):71-75
本文认为浪漫主义与宗教情感有相通之处。在创造社代表作家中,郭沫若的忏悔意识与复活意识;郁达夫的感伤情调与道德追求;张资平的宗教意识等对于他们的创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早期小说受到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影响。《边城》的产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不是突兀的现象,同样得到《迟桂花》的深刻启迪,沈从文始终关注着郁达夫的创作,并抱着不变的钦服之情。郁达夫和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嬗变,也具有着某种相似的面貌。另外,《边城》人物的塑造,也有废名小说《竹林的故事》的影响。但是,《边城》依然是一部超拔之作。  相似文献   

17.
巴金是否曾是一个浪漫主义作家,他的前期(1)小说是否是浪漫主义作品?对这个问题,三十年代就有不少学者评论过。最早提出《灭亡》中的壮大心“是著作者理想出来的”,是俞珍华于1930年4发表的《灭亡》(2)。1934年4月,王淑明在《新生》门’一文中,认为巴金作品,“包含着不少罗漫气氛”。同年7月,王淑明在《萌芽》’‘’一文中,明确指出,巴金在创作《萌芽》之前,其作品“都采取浪漫主义手法”。1935年4月,日本冈崎夫发表《在日本的中国文人·巴金》‘’‘,认为“巴金是在中国革命文学舍弃浪漫主义而开始走新现实主义的路之后,…  相似文献   

18.
《采石矶》是郁达夫一九二二年,以清末著名诗人黄仲则为题材的一部历史小说,但据郭沫若的《创造十年》记载,这部小说的产生以及小说中人物的言行、思想则与胡适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似颇蹊跷,小说明明写的是已故诗人黄仲则,怎么和今人胡适有关系呢?近查创造社的旧杂志及胡适的书信集,方解开这个谜。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一九二二年九月,郁达夫在《夕阳楼日记》一文里,针对当时新闻出版界某些人乱译滥译外文书籍的错误倾向,提出了严厉批评:  相似文献   

19.
创造社是我国“五四”时期高举浪漫主义旗帜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他们主张文学的“自然流露”、“自我表现”、“赞美自然”、“返归自然”。但正如郭沫若所说,他的前期“思想相当混乱,各种各样的见解都沾染了一些,但缺乏有机的统一”,创造社前期的文艺思想,我认为也呈现这种状态。除了以浪漫主义文艺思想为主导外,还受到唯美主义、现代主义和日本文学的影响。而现代主义文艺思想在他们的文艺观和作品中所留  相似文献   

20.
同一起点的不同道路──郁达夫张资平之比较宋聚轩郁达夫和张资平都是创造社的元老,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具有相似的生活经历,同为五四时期很有影响的小说作家。但是,他们不仅创作风格迥异,而且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因宣传抗日而壮烈牺牲,被追认为烈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