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日军防疫给水部队在滇西之保山地区和腾、龙地区实施对人攻击的细菌战。最近在滇西发现的新物证有力地证明了日军兽医部队积极配合防疫给水部队作战的新情况。从云南的相关文献来考证,兽医部队对滇西地区的大牲畜发起的攻击形成了普遍的兽间瘟疫,从而对滇西地区的食物供应、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兽医部队的攻击行动在战术上迟滞了盟军的反攻,从而掩护了日本南方军的战略撤退。对日军兽医部队参加滇西细菌战的探讨充实了日军侵华细菌战史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库兹涅茨的统计分析模型,从人均生产总值、劳动力就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等几个方面,选取部分数据对照模型标准进行测度,分析了滇西地区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通过研究认为,目前滇西地区经济发展处于库兹涅茨统计意义上的"工业化前的准备阶段"的基本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滇西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滇西抗战中的云南边疆各族人民金凯1942年5月至1945年1月的滇西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缅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滇西抗战中,云南边疆各族人民和各阶层爱国人士,积极投入这场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斗争,以极大的牺牲和代价,为最终战胜日...  相似文献   

4.
云南古代的青铜制作技术李晓岑云南的青铜文化始于滇东北地区,兴盛于滇西地区,完成于滇中地区。剑川海门口青铜文化遗址是目前发现的云南最早的青铜文化遗址,距今约3千年。稍晚的青铜文化遗址则在楚雄万家坝、祥云大波那、剑川鳌凤山、江川李家山、安宁太极山、晋宁石...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滇西遗迹及其史学价值耿德铭1942年5月日军侵占我怒江以西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地区腾冲、龙陵两县和保山市西部地带,共3万余平方公里领土,继后盘踞此区两年又八个半月;同期对江东保山市狂轰滥炸,对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临沧地区的四个县频繁侵扰...  相似文献   

6.
滇西边境山区贫困规模大、贫困程度深,不仅表现为条件型贫困,更表现为素质性贫困,常规扶贫手段难以奏效。产教融合相比于传统的教育扶贫优势突出。针对云南省滇西、滇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力资源普遍科学素质不高、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科技尚未能成为重要支柱的状况,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应运而生,成为边疆民族地区践行高等教育精准扶贫目标的探索者。通过高校与产业、高校与社会、高校与政府的资源和能力互补,形成"政府—高校—产业—社会"的教育共同体和扶贫共同体,实现人才培育、社会服务和知识创造功能叠加,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挥优势,服务经济社会更加平衡和充分的发展,提供了样本。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战场国际学术讨论会概述赵世林在抗日战争滇西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由保山地区行署、云南大学、民革云南省委联合举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战场国际学术讨论会”不久前在古丝绸之路的重镇保山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区及美、日、台湾、香港的200余名...  相似文献   

8.
论杜文秀的政治思想及其历史渊源马经清朝咸同年间滇西地区爆发的杜文秀领导的反清起义,是回、汉、彝、纳西、傈僳等少数民族联合反对清朝民族压迫的进步起义。这次起义在云南各民族联合反抗封建统治者民族压迫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杜文秀在...  相似文献   

9.
日军在滇西的细菌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 2年 5月滇西沦陷 ,云南由抗日大后方同时变成了抗日大前方。滇西沦陷之后 ,侵华日军在滇西进行了鲜为人知的细菌战。国民党元老李根源最早揭露这一罪行 ,中国滇西前线指挥官宋希濂 ,历史学家方国瑜 ,官方的卫生和救灾机构的报告 ,以及当代学者的调查 ,都证实了日军在滇西实施细菌战的罪恶事实 ,日本军人有的对此也供认不讳。  相似文献   

10.
滇西战场上的怒江防线经历了形成、对峙和反攻三个阶段.整个滇西抗战中的重大活动都是围绕着怒江防线而展开的.因此,怒江防线的存在与否,直接关系到滇西战场的胜负,同时,也关系到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英国吞并缅甸后,其侵略势力进逼中国滇西边境,西南边疆危机空前加剧。以岑毓英为领导的云南省政府,带领各族军民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包括展开搜集情报工作、组织当地人民守土卫边、充实边防军事力量、招抚边地夷民、筹措国防经费、发展滇西经济、戡乱靖边建设现代通讯、驻军护边稳定民心、入缅和助缅抗英以建藩篱御敌于国门之外等,其中尤以经营祼黑山地区和设置镇边直隶厅影响深远,阻止了英殖民势力的进一步深入,为保疆固圉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傣族历史脉络为引线,通过对东南亚诸古国历史、佛教及其文字的论述,进一步探讨上座部佛教传入滇西傣族地区的时代和德宏古傣文的产生及其源流问题,并综合得出一个"掸傣各族文字和东南亚诸国文字源流表".  相似文献   

13.
一 本文研究对象界说 近三年来,怒江中游地区连续发现新石器时代双肩石器、数量众多、品类繁复,这是云南史前考古中重要的新现象,它对研究滇西上古人类社会文化特征和民族渊源、尤其是对研究我国古代与南亚的文化联系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国人民近百年来反对外国侵略的第一次伟大的胜利。云南各族人民为这次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曾派出数十万英雄儿女,支授全国的抗日战争;同时又在滇西英勇抗战。滇西有几十万人民处在日本的铁蹄之下,饱尝了“亡国奴”的痛苦近三年之久,滇西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了全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奏。滇西抗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战场的一面光辉的旗帜。  相似文献   

15.
随着在唐朝初年党项人迫于吐蕃东扩的压力东迁陕甘宁地区,原分布于我国西南的藏缅语族居民的民歌也被带到黄土高原一带,对大西北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陕北、陇东等地的汉、回等族民歌和鄂尔多斯的蒙古族民歌都有大量的曲调能在川滇西部的彝、傈僳等民族的民歌中找到对应。本文试图由此出发,探讨党项人内迁对西部地区民族文化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辉 《华人时刊》2008,(7):64-67
一位只有初小文化的边地农民,却在国际社会中拥有较高知名度。时年73岁的滇西老汉段培东创造了多个奇迹——近年来,他不仅在中国名声大震,就连日本、缅甸、印度等国家的相关机构对他也不陌生,因为他已经和60多年前发生在滇西大地上的抗日战争,紧紧关联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日军意图切断、封锁后方物资供应,迫使国民政府妥协屈服;肆意对有"抗战生命线"之称的滇缅公路展开毁灭性的无差别大轰炸。主要方式为轮番轰炸公路沿线重要桥梁,造成交通梗阻;密集投掷霍乱菌弹,残害无辜民众生命;蓄意轰炸重要补据点,损毁沿线市镇设施。大轰炸行动凸显滇缅公路的重要战略地位。从历史过程看,日方战略决策与缅北滇西战局的演进主导了轰炸行为表征,以点带面式的从旨在对战时国际交通大动脉的损毁与瘫痪发展到造成滇西、滇中地区极其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并对滇缅沿线市镇乃至西南后方的经济民生与社会秩序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萃与信息     
赵延年谈云南民族地区特点国家民委副主任赵延年在云南省民族、边疆工作会议上说: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要注意民族特点、地区特点和产业特点。他着重谈了云南民族地区的特点问题:①喀斯特地区。认识这种地形的特点,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是一项很大的任务。滇、桂、黔三省区已有一个协调小组和课题组,但研究重点在农业,建议把工业、地矿也包括进去。②滇西地壳断裂多,新构造运动强烈,在断裂带往往形成矿藏富积区。滇中裂谷沉积层很厚,很可能富有非金属矿藏。③振兴南方丝绸之路。云南是中国大陆和中印半岛的结合部,历来是中外交通的要冲,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就通过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具体研究振兴南方丝绸之路问题。④立体气候,立体农业,这是云南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许烺光先生1943年出版的《滇西法术与科学》一书是医学人类学民族志开山之作。这部民族志专著将“混合实践”与“信仰合并”作为核心概念,一方面阐释了1942年云南大理喜洲民众多样化的防治霍乱行动、知识和信念,另一方面质疑了马林诺斯基等人有关法术与宗教以及科学与宗教截然不同的判断。本文的基本观点是许烺光对医学人类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滇西法术与科学》一书比较透彻地诠释了医学多元主义思想的精髓,还从趋吉避凶的社会心理视角提出了有关集体应对天灾人祸的情感寄托之见解。  相似文献   

20.
以小城镇发展的需要、旧有建筑的改造使用及旅游小城镇的开发与利用三个方面的适应性为分析基础,通过对川西地区大邑县街坊式新农村的住宅建设、龙泉驿"农家乐"山庄、柳江老街10号及三圣乡改造利用实例的实地调研,得出住宅必须适应居住者需求变化的结论,力求对滇西旅游小城镇的开发与建设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