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基本特征由于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中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具有明显的特色。(一)“崩泻式”转移与农业超常规增长这个特征,主要存在于80年代前期。由于在80年代以前积淀了巨量的“零值劳动力”,在80年代初一旦启开了商品经济的闸门,这种过度饱和的剩余  相似文献   

2.
新疆农业产业化面临的困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业产业化萌发于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成为理论的一大热点,并受到各级政府的普遍关注。1996年1月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战略,姜春云副总理在会议上指出,这种新的产业组织,是在家庭联产承包基础上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形式,是农村改革和发展实现第二次飞跃的重要途径,不仅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搞,欠发达地区也可以搞。党的十五大报告和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又对农业产业化做了再次肯定。新疆农业发展的产业化战略是于1996年自治区第五次党代会上确定的,随后,自治区党委王乐泉书记就此…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结合我国实际,于1990年3月3日,正式提出了农业“两个飞跃”的思想:“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 80年的发展历程中 ,不仅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 ,而且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领导思想体系。其中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接班人理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它是对马克思主义领导思想的发展和创新 ,为我们在 2 1世纪如何做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理论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贡献接班人理论或接班人问题是毛泽东于 2 0世纪60年代初 ,作为防止和反对帝国主义和平演变阴谋的战略对策提出来…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两个飞跃”许经勇1990年3月,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耍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  相似文献   

6.
1990年3月3日,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这个重要论述是邓小平同志对中国农业改革发展历史进程的科学总结和对未来前景的清晰勾勒。邓小平同志关于“两个飞跃”的思想,来自伟大的实践,又指导于新的实践。南平地区农村改革发展正是在邓小平同志的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7.
《理论界》1999,(1)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的理论,给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二次飞跃,是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第一次飞跃之后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将是我国农业的再一次根本改造,是农业走向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陈希实,李晓玉,谢茹一邓小平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革与发展的经验时指出;“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  相似文献   

9.
论农业创新     
邓小平同志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立足于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实际,对跨世纪的中国农业发展前景作了科学的设想和形象的描绘。他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改革的序幕最早从农村拉开。70年代末80年代初,安徽省凤阳县的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从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勇敢地突破了“一大二公”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传统观念,率先把改革的锋芒指向长期以来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  相似文献   

11.
王金玲 《理论界》2009,(6):114-115
中国知青问题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解决于80年代初.邓小平最早提出"以插队为主要方向"来安置知青, "文革"结束时又率先提出"用经济手段解决政治问题"的方针,并为最终解决知青问题作出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2.
谁是中国农业产业化的主体、什么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点,这在理论和实践中为人们所普追关注。笔者带着这个问题,重温了邓小平同志有关中国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的论述.特别是其中关于农民自主权的论述,认识到农户才是农业产业化的主体,农户本位才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点。一、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给农民更多的自主权邓小平同志对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两个飞跃”思想上:“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  相似文献   

13.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给我国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实现了我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第一个飞跃”。然而,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未来我国农村经营体制将出现何种形式,这是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予以解决的重大问题。邓小平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了必然有“第二个飞跃”,即“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本文试对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一初浅的探讨与分析。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一,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实…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产业化实践是从90年代初开始的.理论界对农业产业化问题作了一些研究,各地各级政府把农业产业化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工作结合起来,一些地方还把农业产业化建设当作实现农业强质化的重要突破口。但是,目前人们对农业产业化界定不尽相同,对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说法不一。在此,我们拟对农业产业化的本质、内涵及一些相关问题,谈几点初步认识。一、农业产业化的本质和内涵(-)正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由农民最先发明一样,农业产业化也是农民的首创。一般认为,它出现于90年代初期,但也可以追溯到80年代末期.如果说是80年代末初…  相似文献   

15.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经过近百年之后,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大潮中进行了艰难的探索。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挫折,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中立下了不朽功勋。邓小平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保证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邓小平理论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进入90年代,海峡两岸的经济伴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而发生了深刻变化。于台湾而言,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为基本特征的国民经济转型,并正在向更广更深的层面上延伸和发展。于大陆而言,随着“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提出,国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时期。发端于80年代的海峡两岸的经济合作,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因之,发生和发展于两岸经济转型时期的桂台农业合作,也就不能不打上转型时期经济发展特征的烙印.认真研究探讨这一时期桂台农业合作,努力扩展这种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实现规模化经营的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业实现规模化经营的新视角申利侠郎秀云1990年3月,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  相似文献   

18.
公司化:农业产业化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业产业化是对现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较为全面的一种描述,是一种可操作的工作思路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农业发展的第二个飞跃,关键在于实现理论的飞跃。因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中,重视实际经验的总结,上升到理论,并运用于实践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协调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实践及理论总结,引起了理论界、政策界…  相似文献   

19.
“两个飞跃”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莫建备《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了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第一个飞跃,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产物,走向第二个飞跃是必然要求。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稳定和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专业户、专业村,兴办了一大批乡镇企业,建设了一批农村市场,发展了农村社会分工分业和商品生产,促进了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重组,形成以稳定(家庭经营)、改革(走向市场)和发展由农业深度开发向产前、产后延伸),相促相融、协调进步的新态势,进入90年代以来,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农业产业化应运而生,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龙”形经营形式兴起,形成了农业产业化浪潮,标志着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