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助人得禍     
感谢苏联的《苏维埃文化报》,它在不久前刊登了一篇文章,使我们对“发达的社会主义”又开了一层眼界。这篇文章说,苏联某企业有个叫斯捷潘诺夫的职员,好不容易弄到一张盼望已久的住房证。他得悉莫蒂列夫居住条件比他还要恶劣,更急需房子,于是就苦口婆心地说服了妻子,决定把刚分到手的住房转让给莫蒂列夫。  相似文献   

2.
论斯大林晚期苏联历史案件的特点郝承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的政治生活曾有过短暂的和谐时期。1947年5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法令,废除死刑,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对30年代苏共“党内斗争”的间接否定。但从1948年开始,苏联政治生活中又相继出...  相似文献   

3.
笔会上海中心编辑的这卷作品选集,大致上反映了上海笔会成员近20年来的创作成果。其中最早发表的是陈村先生写于1979年的小说《我曾经在这里生活》,最近的作品是徐中玉先生和沙叶新先生写于1997年8月的文学理论和散文,大部分短篇小说与诗歌是80年代的作品。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上海这个城市在近十年(90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中显现了自身的魔力,描写上海历史文化的文艺作品已成为当下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文化现象;但是这卷接近世纪末编辑的作品选却完全回避了作家们对城市的直接的书写。这些居住在上海的作家们宁愿挑…  相似文献   

4.
“犹太人在上海”国际讨论会综述家哲由上海市政府外办及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举办的“犹太人在上海”国际讨论会4月21日在上海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举行这一专题的国际讨论会。来自以色列、美国等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共120余位参加了...  相似文献   

5.
据《上海社会科学志》记载:1949年在上海出版的《剩余价值学说史》是考茨基原著,也是《资本论》第4卷。我认为这是错误的,事实上它是马克思的遗稿,由考茨基编辑,不是作为《资本论》的第4卷,而是作为独立的著作出版的.该文作者可能将它和其后的苏联版《剩余价值学说史》,即《资本论》第4卷相混淆了。其所以有苏联版,是由于苏联认为考茨基版有缺点。比较两个版本的优劣,是一项独立的研究工作,本文无意涉及。本文只指出:苏联版有一“概说”,用以统率全书;考茨基版则无。苏联版的章节标题是有倾向性的,有的不一定正确,可能发生误导;考茨基版的标题则是中性的。苏联版在我国出版后,考茨基版就不再印行。其实,两个版本都应出版,以利学者作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徽州女人”,广义地说来是指居住生活在徽州这片土地上的女人。作如此解.不能说错。但这又几近乎是一句废话。因为这样的话实在没有什么质量!历史上的徽州,在明清几个世纪的岁月里,徽州的女人们用自己的生命筑就了一种罕见的生命现象,这种现象是叹为观止的。  相似文献   

7.
作者从前苏联档案资料入手,对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与苏联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与苏联学者观点不同的是在肯定解放战争时期苏联曾给中共以支持的同时,又指出了苏联对中国共产党所持的冷漠、怀疑态度。其既表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情况下,令中共与国民党和谈,阻止将解放战争进行到底;又表现在屡次推迟毛泽东访问苏联的行期,使毛泽东在建国前访苏要求未能成为现实。文章还对苏联对中共所持的这种态度的原因做了深入分析,并进而指出在1949年后中共与苏联的实际接触中,既得到苏联很大支持,又有差异和分歧,这恰恰成为日后两党乃至两国之间矛盾和争论的滥觞之一  相似文献   

8.
存在了70多年、曾经是第二大世界强国并且是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苏联,几乎在一夜间解体。这是20世纪人类社会最值得关注的事情。这是因为苏联的存在是人类第一次尝试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公有制对私有制的第一次否定;而其解体,又引发了人们对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在1931—1945年,苏联的对华政策分三个历史阶段,突出表现为两重性的特点,其正义性、进步性是由苏联的国家利益决定的,其非正义性、非进步性是由苏联的民族利己主义、苏共对中共无产阶级性质的怀疑等因素决定的。苏联对华政策的两重性对中国抗日战争既具有积极作用,又产生了很大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0.
潘炳皋的文学活动及其与鲁迅的一次会面苏庆昌1932年11月,鲁迅由上海北上省亲,到北京(当时叫北平)探视病中的母亲。在北京居住的半个月当中,鲁迅应邀到北大二院、辅仁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师范大学、中国大学做了讲演,这就是有名的“北平五讲”。去师范大学的...  相似文献   

11.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由陈启懋研究员主编的《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大转换》是上海的十余位国际问题专家集体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这本书的主旨和重点,是分析苏联解体后世纪之交所发生的新旧世界格局转换过渡时期的特征、基本矛盾及其各个侧面,包括几个主要大国和区域的动向和冷战后世界的发展趋势。讨论“世界格局”,显然是要放眼全世界的,若没有一点历史的眼光和学术的功力,则是很难看得深,也是很难准确把握的。使人高兴的是,作者们积多年研究之功,在流畅的笔触下面,对转换中的世界格局这一问题,给出了一些令人信服的答案。世界格局指的…  相似文献   

12.
今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今年5月,他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时,又进一步强调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继承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作出的精辟论述。深刻总结了我们党近80年的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深刻回答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这一重要思想是对新时期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对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3.
上海郊区发展历史、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郊区建制效仿苏联,初期目的是保障大城市居民的鲜活农产品供应.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在城乡规划和政策导向两方面积极促进郊区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结合,促进大规模商业服务项目落户郊区,一批兼具就业、商务、交通、居住和休闲娱乐等功能的新城和新市镇随之发展起来.随着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逐步建成,郊区作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基地、城市发展的未来空间、现代服务业延伸地区、鲜活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以及市民休闲度假基地的重要地位将进一步显现出来,郊区将继续成为上海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经过历代水系变迁的黄浦江,在流经上海这座历史名城之后,直泻吴淞入海。它是贯通上海与海内外交通贸易的枢纽,使上海成为我国经济文化的中心,国际的大都市。今天,在黄浦江畔的上海,居住着1200万人口,包括39个少数民族成份,共计5万余人,其中回族有48000余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89%,散居在全市12个区和10个县。现在上海地区回族主要居住在市区,郊县回族农业人口很少,总共不到200人。上海地区回族知识分子比例较高,据统计,在全市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和技术职称的4800多名少数民族人土中,回族占90%以上,其中中高级知识分子约有500人。上海的回族同上海地区其他兄弟民族一道,为开发上海、振兴上海,推动上海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南斯拉夫贝尔格来德大学教授、通讯院士伊凡·马克西莫维奇于十月十八日向上海政治经济学工作者作了如何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术报告。报告讲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生产关系和一系列经济规律。马认为由于现在世界上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得不够完善,各个国家又都有自己的具体形式,因此在这方面尚无世界性统一的理论。他介绍苏联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发展成两个学派:(1)“目的论”派,主张社会主义可以取消经济规律,用国家意  相似文献   

16.
尼克松缓和战略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尚未散尽,冷战的帷幕就在东西方之间徐徐拉开,美苏抗衡成为战后几十年国际关系的主体特征。6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对苏联采取强硬的外交政策,它以军事实力作为遏制苏联的首要手段。6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面临从世界权力顶峰到相对削弱的转折时期,过去的强硬遏制战略已难以奏效。到尼克松总统执政时期,为了有效地与苏联抗衡,便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缓和战略。本文试图在苏联解体这一重大事件发生后,重新评价尼克松政府的缓和战略。一、现实的趋利选择1969年1月尼克松执政伊始,美国世界战略赖以运行的国内外环境…  相似文献   

17.
1991年8月发生的震惊世界的“8·19”事件,加速了苏联的解体。从8月31日至12月16日,苏联境内中亚的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塔吉克、土库曼、哈萨克五个加盟共和国相继宣布独立,一般称为中亚五国。从那时到现在,中亚五国在独立的道路上已走过了近8年的历...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打通苏联」战略方针的历史考察●秦生1935年至1936年间,党中央在到达陕北前后,曾提出了“打通苏联”的战略方针。并认为“这一方针不论在红军发展上,在全国统一战线上,在西北新局面上,在作战上,都是决定的一环。”①可见“打通苏联”是这一时期党中...  相似文献   

19.
斯大林认为,富农是吸血鬼,是最残忍、最粗暴、最野蛮的剥削者,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苏维埃的敌人,应当加以消灭。随着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推进,富农被剥夺了除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以外的所有财产,并被驱逐流放到苏联荒凉的不适合人类居住的边远之地,这致使许多人悲惨地死去。苏联残酷无情地彻底地消灭富农,严重地挫伤了苏联人民劳动的积极性,破坏了苏联的经济,给无数人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共产国际、苏联在新疆的活动徐玉圻,高潮明,朱杨桂,杜瀚20世纪30年代,共产国际、苏联派遣一批干部、专家、顾问,其中包括一部分曾是中共党员,大革命失败后去苏学习、工作,以后又加入苏联共产党的党员干部到新疆,帮助盛世才平息战乱,稳定政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