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浒》是在宋元《水浒》故事的基础上成书的。《水浒》的忠君思想,有着作者施耐庵概括现实生活的一面,也有着来源于宋元《水浒》故事的忠君思想的一面。“四人帮”抓住《水浒》的忠君思想,全面否定《水浒》,说《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坏书”,同时,对宋元《水浒》故事的忠君思想也展开了大讨伐。我们有些同志的文章,在肯定《水浒》之余,对《水浒》连带宋元《水  相似文献   

2.
《水浒》是元末明初作品,这是《水浒》学界多少年来一致的定论。张国光同志近年来出书写文章,极力否定这一点。特别是今年《江汉论坛》第一期发表他的《〈水浒〉祖本探考》一文,更明确地提出“《水浒》非宋元或明嘉靖以前的作品”,把《水浒》成书看成明嘉靖后的事。遗憾的是,张国光同志没有提出一件过硬的足以说明问题的资料,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推论,如以《水浒》“书中不少地名是明代建制”一点推论《水浒》是明代作品,就是如此。 其实,《水浒》中地名多数不是明代建制。如第三回写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后,“一迷地行了半月之上,在路却走到代州雁门县”,这“代州雁门县”就不是明代建制。  相似文献   

3.
《水浒》是一部思想内容复杂、在历史上有着巨大影响的古典名著。如何正确评价、利用这份文学遗产,是文学史研究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对《水浒》的评价历来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万恶的“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险恶目的,肆意歪曲毛主席对《水浒》的评论,发动了一场所谓“评《水浒》、抓投降派”的政治运动,把《水浒》描绘成一部“走资派”的外传,以影射、攻击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四人帮”的这一阴谋活动,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政治后果,也给《水浒》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混乱。许多文章已经揭穿了“四人帮”借评论《水浒》篡党夺权的阴谋伎俩。但究竟应该怎样正确评论《水浒》,还必须进行深入的探讨。我们在这里提出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正> 《水浒》是在宋元时代民间流传的梁山泊英雄故事的基础上,于元、明之际由施耐庵、罗贯中用当时口语加工整理、编撰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水浒全传》(以下简称《全传》)百二十回,是水浒故事书中情节最完整的、因此也是研究近代汉语的一部重要著作。近代汉语在汉语发展史上是承上启下的。我们研究《全传》的“被”字句。便会发现这种特征。  相似文献   

5.
《水浒》是以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历史背景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为了开展对《水浒》的评论和批判,现将其故事演变和版本种类简介如下; 一、《水浒》故事的演变《水浒》故事最初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间,南宋以来,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宋末罗烨的《醉翁谈录》在记述当时说话人的“小说名目”中,就有“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篇目。南宋遗民龚开(画家)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已把宋江等三十六人组织在一起了.三十六人的姓名,绰号和《水浒》基本相符,却有一点显著不同,即三十六人中有”铁天王晁  相似文献   

6.
在元人杂剧的繁荣时期,有一批作家经常以民间流传的水浒故事为题材写作剧本,以至于在元人杂剧中形成一个门类——水浒杂剧。据《录鬼簿》和《太和正音谱》等书籍记载,元人杂剧曾经产生过二十五种水浒杂剧。这些剧本大多佚失了,保存下来的只有高文秀的《双献功》、李文蔚的《燕青博鱼》、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和李致远的《风雨还牢末》等四种。另有无名氏的《三虎下山》和《大闹黄花峪》两种,是否是元人所作一直有争论;但由于它们的艺术风格和词语习惯与元人杂剧十分相似,学术界许多人论定它们也应属于元人之作。元人杂剧同宋元话本的关系是很密切的,杂剧从话本中吸收了相当多的故事情节。这种情况说明,元人水浒杂剧也可能较多地受到了宋元话本中水浒故事的影响。龚开《宋江三十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一生中,曾经多次从不同角度评论过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水浒》.他不仅对《水浒》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予以高度评价,而且对《水浒》中人物形象的缺点,也有过尖锐的批评.他对《水浒》批评的完整思想至今对我们分析评价《水浒》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水浒》忠义思想的纵向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书名全称为“忠义水浒传”,忠义思想是作家要表现的重要思想,基本含义就是忠君义友,源于汉代以后儒家的忠义观。小说通过对招安、征辽、征方腊三大事件的处理和对宋江形象的修正,来表现忠君思想,部分地达到了目的,但忠君思想与农民起义互不相容。《水浒传》对义友的表现远比忠君成功,主要受惠于同一题材的前代作品。作者在处理义与忠、孝的关系方面,也出现了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9.
水浒故事经历了一个由历史记述到艺术记述的流变过程。朱有墩及其水浒戏在水浒故事发展过程中因为历史阶段特殊因此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其一,《水浒传》虽然成书时间一直存在争议,但如果考虑到朱有墩水浒戏的具体内容及其实际条件,《水浒传》的成书时代当大致可定。其二,水浒故事思想不一,朱有墩水浒戏在由“义”向“忠”转变过程中,实际上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意义。其三,宋代水浒故事见于正史,也流行于瓦肆勾栏,且以后者为主;元代以戏曲传播,观众多为市井细民;自朱有墩开始,水浒故事开始进入宫廷。并为文人喜爱,开创了水浒故事传播的新纪元。因此,当我们开始关注朱有墩及其杂剧创作时,更应注意挖掘朱有墩杂剧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古典名著《水浒》,在其富有浪漫色彩的传奇故事里和动人的英雄性格中,时时处处闪烁着一种独特的艺术色泽——“怒”的光彩.“怒”的描写在《水浒》中占有恃殊地位,发挥着特殊作用.《水浒》的作者正是准确地把握了各色人物发怒的种种特征,予以神态万千,具体入微的表现,绘出了一长轴栩栩如生的人物百怒图,为《水浒》这部巨著增辉添色!.  相似文献   

11.
以北宋末年我国北方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水浒》,几百年来,流传很广,影响很大。这部书写的是农民起义的故事,却严重地歪曲和丑化了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鲁迅早在一九二九年就指出:“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水浒》着意美化和歌颂梁山农民起义军中的投降派宋江,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极力调和阶级矛盾,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很好的反面教材。《水浒》所宣扬的投降主义路线,渗透在书中所写的梁山义军的各个方面。首先,在政治纲领上,《水浒》把农民起义军写成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是一条混淆封建社会基本矛盾的投降主义纲领。  相似文献   

12.
《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原作是一百回本,由施耐庵于元末明初写成。在其流传过程中,还出现了一百二十回、一百一十五回等版本。到了明末,封建反动文人金圣叹将《水浒》腰斩,成为七十回本。这个金批本流传最广,一直受到反动派的吹捧。清代封建文人称赞金圣叹腰斩《水浒》“深得剪裁之妙”。买办文人胡适,更把金批《水浒》说成是“一部永不会灭的奇书”。直到解放以后,有些人也仍然把金批本赞为《水浒》的“最佳版本”,对金圣叹腰斩《水浒》继续吹捧。因此,深入剖析金圣叹腰斩《水浒》的反动实质,是《水浒》评论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水浒》好就好在写了投降的全过程。它的前七十一回,主要内容是梁山起义军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宋江篡夺梁山泊领导权,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推行只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典小说中,有着比较浓厚的宗教色彩的,除了《西游记》外,莫过于《水浒》了,无论人物的描绘或情节的展开,都常常涉及到宗教问题。然而历来研究者很少探讨这一问题,何心先生的《水浒研究》虽有“水浒中的人物阶层·僧道”一条,算是接触到了这一问题,但他没有展开研讨。笔者认为,对此问题作一些具体的比较深入的探讨,而不是很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对于更全面地把握《水浒》的思想内容,正确地对待《水浒》的精华和糟粕,是很有意义的。下文拟从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水浒》这部小说写了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又写了他们接受封建王朝“招安”,并去征方腊,最后自已也覆灭的悲剧。小说这个投降主义的缺陷是十分明显的。但尽管如此,水浒英雄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中却享有崇高的声誉,他们的故事数百年来流传不息,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这是一个复杂的现象。 同我国古代不少长篇小说一样,《水浒》不是作家个人独立的创作。它是对宋元两代二百几十年间民间传说和作家创作的经过艺术加工的结集。它内容的复杂性,不仅是由于结集者施耐庵世界观和创作意图的复杂,而且还由于它赖以加工的基础——水浒故事在宋元…  相似文献   

15.
《〈水浒〉与金圣叹研究》(中州书画社,1981年版)是张国光同志多年来研究《水浒》与金圣叹的论文汇集.本书出版后,引起了有志于研究《水浒》者的兴趣,受到了国内外《水浒》研究专家的关注.我们认为,这是一部有学术价值的著作,至少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能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本书通过对《水浒》版本问题研究的历史考察,阐述了“由简到繁论”和“删繁成简论”的源流及其基本论据,提出了“两种《水浒》,两个宋江”的见解,从而突破了“一种《水浒》,一个宋江”的模式,把《水浒》研究引向深入、推向前进.张国光同志认为,考证《水浒》作者的时代、祖本成于何时以及繁简两本的先后问题,是《水浒》研究的基础.对于这个关键问题,他运用比较研究法,坚持不懈地进行了探索、早在五十年代初,他就搜辑了有关金圣叹的论著资料,将《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与诸本比勘,做了艰苦的研究工作.在他所写的有关文章里,或追踪溯源,或参照比较,条综缕贯  相似文献   

16.
《水浒》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几百年来,众说纷纭。鲁迅在《三闲集·流氓的变迁》中说:“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这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它的要害。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水浒》作出的正确评论。鲁迅评《水浒》评得好,首先在于抓住了它“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水浒》一开头就对赵宋王朝歌功颂德,说什么“自古帝王都不及这朝天子”,“那时天下太平,四方无事”。只因奸臣作祟,洪太尉“误走妖魔”,高俅发迹专权,“屈害忠良”,才引出梁山一百零八人和高俅、蔡京等“六贼”之间的矛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开展对《水浒》的讨论和批判,本刊这期发表了鲁迅对《水浒》的一段评语,希望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鲁迅评《水浒》评得好。他指出:“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这个评语,完全正确。它指出了《水浒》的要害是“受招安”,即投降。原因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写了投降的全过程,歌颂了投降主义路线,使它可以用来作为一部有意义的反面教材。毛主席指出:“无产阶级对于过去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必须首先检查它们  相似文献   

18.
《水浒》作者,在写本书回目之前,写了一段“开场白”,题为“引首”。讲的是梁山起义人物出世以前,赵匡胤建立宋王朝到仁宗嘉祐三年这百年间的简史。我们过去看《水浒》,对这段“引首”很少注意,往往顺手翻过。其实,它很能说明作者的唯心史观和反动的创作意图,对我们认识这部小说彻头彻尾的反动性,颇有帮助。捏造历史为封建王朝唱赞歌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这一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本质,点明《水浒》的要害所在,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但它从根本上歪曲和污蔑农民革命斗争,宣扬一条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最后接受招安的投降主义路线,美化和歌颂宋江这个投降派。《水浒》的要害是投降。四十多年前,鲁迅就曾十分深刻地指出:“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三闲集·流氓的变迁》) 长期以来,对《水浒》的评价,一直存在着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尖锐斗争。  相似文献   

20.
(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评论一、对《水浒》的总的评价第一种意见,认为《水浒》是学习的典范,反映了农民起义的革命精神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一部英雄的史诗,不能划入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如有人鼓吹说:“五四”新文化运动把《水浒》等作品提到了中国文学正宗的地位,给了高度的评价,这是一大历史功劳。这些作品应作为我们文学艺术工作者学习的典范。有的人则宣扬说:《水浒》一书的根本精神是农民起义的革命精神。它以宋江等英雄人物为主干,全面地描写了中国中世纪时期的社会生活,尤其是深刻地、大胆地描写了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斗争,描写了农民的革命斗争、革命力量和革命思想,反映了在封建主义统治下的人民的正义斗争和希望,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