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从来就是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客观事物和反映客观事物的观念形态都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抽象的、一成不变的.党的先进性也是如此.时代前进了,世界变化了,我们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也要发展和深化,否则,就会陷入盲目性,就不能正确理解党的先进性,自然也就不可能实践和发挥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2.
描述与实践:认识和实践关系的当代科学视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涉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更深层次,量子理论中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势.人们必须把量子事件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量子领域描述和实践关系所出现的新问题,带来了关于认识和实践关系的新视界.描述是一种介于认识和实践之间的活动.由于密切关联着二者,描述隐含着人类认识和实践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层奥秘.量子领域的描述问题本身就典型地表明了实践不仅是一个纳入认识论的问题,而且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问题.描述至少可以看做生活实践的一种次生方式.描述活动在更深层次上涉及人类学特性,不仅涉及人类的生物特性,而且涉及人类的社会特性.描述具有比一般认识更明显、更根本的主体际性,在量子,描述和社会以及实践之间具有一种更内在、更根本的关联.在对量子世界的描述中,描述的真实性问题表现比在经典认识理论中认识的真理性问题更强的实践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价值是人类认识中客观存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主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关系的一种概括.因此,认识论的深入研究,就不能不探讨价值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一、价值是认识的目的现行的《辩证唯物主义》教材都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最后归宿.这是因为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因此只有满足需要,才是认识的目的.我认为这种解释是正确的,但不是彻底的.认识的目的是满足实践的需要,那么什么是实践的需要呢?人们实践的目的是什么呢?回答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价值问题,答案应该是人的需要(价值性)是认识的最终目的.马克思说过,人总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追求某种目的的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发现真理,认识真理.但是,是否认识了真理,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逻辑的证明.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在认识和发展真理过程中的作用.对于领导科学和管理科学,逻辑证明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就逻辑证明的意义和一般方法谈点浮浅的看法:逻辑证明的意义,主要是使来自实践的认识更好地具有原则性、科学性、系统性和预见性,避免或减少在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认识指导下,产生的实践的盲目性.逻辑证明所以能起这种作用,就  相似文献   

5.
<正> 一、关于实践的标准实践同任何其它事物一样,在它成为评价对象时,就必然遇到一个标准问题.正因为评价对象有质的差别和评价的目的有所不同,所以,“标准”本身也存在着质的多样性.这里所讲的“实践的标准”指我们断定实践正确与否的最终根据,与“检验实践的标准”含义是有区别的.与实践活动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认识活动,这里就从实践标准与认识标准的差别入手,谈谈实践的标准问题. 首先,在实践的标准上不能排除功利性.实践标准与真理标准是性质不同的两种标准.真理标准是认知标准,它解决的是认识真假的问题.认识的真假问题就是认识是否与认识对  相似文献   

6.
认识发展的动力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长期以来,哲学界传统的观点,认为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被写进了教科书,并为多数同志所接受。但是,它是否具有真理性,我认为值得怀疑,有重新认识之必要。(一)  相似文献   

7.
认识源泉问题是与哲学基本问题直接相关的认识论的首要问题。搞清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笔者以下述意见来参加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并就教于同志们。一我认为,在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既成的条件下,实践对认识发生的作用,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通常,人们只讲实践活动的正效应,而不大讲实践的负效应.其实,由于人们看不到实践的负效应,而使自己受惩罚的事,是屡见不鲜的.这是由于人们不懂得实践正负效应统一这一规律的结果.为此,我们必须克服对于实践的片面认识和对实践规律的盲目性状况,以便自觉地掌握实践规律,取得改造世界活动的主动权.一、实践活动的正效应实践的正效应,属于实践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呈现出的积极的、肯定性的作用.以往的论者,通常是从这个角度来论证实践的功能和作用的.关于实践正效应的观点,是正确的,也是应当加以肯定的.实践活动的正效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相似文献   

9.
价值判断是一种主体性的认识,它与客体性的认识存在本质区别,关于二者的检验问题也不尽相同.在价值判断的检验中,实践是手段、方式,价值是标准、方向;实践对价值判断检验的局限性,由价值来补充;在检验过程中,价值引导实践,实践又检验价值,最终二者合二为一、浑然一体,共同发挥对价值判断的检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提出的"先验自由"在实践理性中成了具有客观实在性的"实践自由"即"自由意志"了.而康德认为自由就是一个先天的自我意识,而且对于一个实践理性的自身意识与积极的自由概念是完全同一的.表明了"自我意识"在他的认识和实践中的至高地位.通过对纯粹自我意识(或先验统觉)的认识功能与实践功能的论述表明不管是它的认识功能还是实践功能都是在进行着综合统一的或建构着的我的总体意识中的,这种进行着建构与统一的意识是一种意识流.  相似文献   

11.
认识过程的阶段问题,是认识论中的一个老问题.对这个问题,目前我国哲学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把认识过程划分为感性、理性两阶段,一是把认识过程分为感性、知性、理性三阶段.这两种观点尽管不尽相同,也都有它合理之处,但是,把它们作为现代认识论关于认识阶段的基本原则却是值得探讨的.我认为应当根据现代科学认识的特点,把认识过程分为经验认识和理论认识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国内哲学界在对“主体”范畴的讨论中,普遍认为认识主体是人,实践主体是人,历史主体也是人,三者指的是一回事。其实,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历史运动是三种不同的活动,它们的承担者即“主体”也完全不同。把三个主体概念混为一谈,只能使讨论停留在表层,而不能由此对认识、实践、历史规律以及人的发展等问题作一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3.
要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及其规律,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就是"问题→模式"法。"模式"受决定于实践,实践的特点决定了模式的特点。而对实践的模式化的探究,启示我们要承认"发展模式"的存在。"问题→模式"的认识路径,在立体结构上或"圈层"结构上,昭示的是对某一发展之由外在到内在即"由表及里"的认识;在横向结构上,昭示的是对某一发展的整体性的认识;在纵向结构上,昭示的是对某一发展的全过程的认识。以"问题→模式"法来把握新时期中国的发展,可以得出的一个直接的结论就是"中国发展模式"的存在,而中国发展模式是我们审视和预判中国发展及其未来走向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体意识及其发展中的矛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女性主体意识的涵义人的主体意识是人的高级意识,当人们自觉地意识到“我是主体”时,她实际上已经明确地意识到了自己实践和认识的客体的存在和自己对客体的主导作用。只有能够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同时意识到自己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有独立自主的人格,意识到自己的主体身份和主体价值,才是具有了主体意识的自觉主体。有些人虽然在事实上从事着改造和认识世界的活动,但是如果她不能自觉意识到自己对客观世界的驾驭支配地位,那么,她的实践活动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自发性。这些人还不能说具备了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阎伟 《理论界》2007,1(8):184-185
厘清实践概念是理解实践美学的基础,“实践”概念的生成史表明,人类对实践的认识是处于不断地深化与发展之中,实践美学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学科。在人类审美的社会性与个体性的关系等问题上,实践美学仍具有解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人是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存在物。“自我”是人对“我是谁”的一种认识。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前提。自我有自然自我、社会自我和文化自我三种形式,人的自我实现就是要通过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自我把自然自我转变为文化自我,达到一种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7.
认识源泉的双重涵义沈晓珊对认识的源泉问题,目前学术界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这是大家非常熟悉又普遍接受的观点,另一种观点认为,实践不是认识产生的源泉,认识对象才是人们认识产生的源泉,实践是人们的认识产生的途径。对于...  相似文献   

18.
我不同意电子计算机是人工认识主体的提法,我认为认识主体只有一个,它就是作为自然界发展最高产物的有意识的人。但我认为哲学应该认真研究现代科学有关思维本质、认识工具的作用与地位问题的新提法。这方面有二个问题特别值得注意。首先是特殊性与统一性的关系问题。我们强调人的思维的特殊性是对的,但不能忽视生命、思维运动与物理、化学运动的统一性。从人类认识史看,不仅统一性思想经常在认识世界中起一种推动作用,而且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的重要哲学著作《实践论》,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系统地、全面地阐发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以及认识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是我党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实践论》的基本思想是坚持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学习《实践论》,就是要掌握和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这个基本观点,克服盲目性,增強自觉性,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把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工作做得更好。《实践论》发表之前,我们党经历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严峻考验,深受教条主义的危害。为了统一全党的思想,端正党的思想路线,正确制定和执行抗日战争时期党的路线和政策,毛泽东同志十分注重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总  相似文献   

20.
在真理的标准问题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既然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应当把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作为衡量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实践只能是检验真理的手段、途径。这种观点是值得研究的。我认为真理的标准不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而只能是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