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3期有一则“文史丛考”,名曰《试说“四马攒蹄”》。拜读之后,发现该文颇多牵强附会之说,不敢苟同,愿借贵刊一角,再作补白以明之。攒者,族聚也。攒蹄者,本用以状快马奔驰时前后蹄如聚之态也。苏轼有诗“二马并驱攒八蹄”,韩愈有诗“百马攒蹄近相映”,都是明证。但是,“四马攒蹄”这一词组,在宋元间,作为俗语却生发出另外的意义,即被捆住手脚,喻为动掸不得。罗贯  相似文献   

2.
拜读了桑志达同志撰写的《把握“实事”的含义和特性》(刊于上海《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从客观性、整体性、层次性、矛盾性、变化性五个方面描述了事物的基本特性、颇受启发、文中对“实事”含义的  相似文献   

3.
王德宇《何物“金叵罗”》(《文学遗产》1982第1期)认为金叵罗是“不能盛酒的金吸管。”窃有疑焉。王文所引诸例,骤看似乎都能证成其说。但古书中例子甚多,比如下引的一些,其中“叵罗”若作吸管理解便说不通了:“珊瑚杓,金破(叵)罗,倾酒凛凛如龙涡。”(刘长卿《高兴歌》)“宅南有一井,每夜常沸涌有声。昼窥之,或见铜叵罗,或见银熨斗者。”(《酉用杂俎》)“相得何以酬今日,倒尽樽前金笸箩。”(《平山冷燕》十四)  相似文献   

4.
也说“合体象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形字只能是不可分割的独体之文”的观点具有代表性。而“独体为文,合体为字”之“独体”应视为一个相对的概念。象形字中确实存在一类为强化实物的区别性特征而在目的物上添加连带部件的准独体字,所谓“合体象形”是对这类象形字的传统叫法。这个名称中的“合体”容易与“合体为字”中的“合体”造成混淆,因而应拿“加体象形”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5.
龚维英同志《“包弹”和包公》一文(见《江淮论坛》1979年第二期)认为凌景蜒对“包弹”的注释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3期,徐公豪同志《“莫须有”别解》一文,引据清人俞理初《癸巳存稿》卷三“莫”字条,谓《宋史·岳飞传》中“其事体莫须有”一句,当于莫字断句,即读为”其事体莫,须有。”徐同志再加以发挥,谓“近来言谈中,语末常带一‘嘛’字,含问意,意表惊叹。莫嘛同音,不过今古写法不同耳。举此或可助证俞氏之解为不诬。”此外徐同志还引了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一中的两段话,认为这两段话均应于莫字断句。谨按:俞理初对“其事体莫须有”一句的理解和断句,是错误的(详下);徐同志就俞说而加以发挥,训莫为嘛,认  相似文献   

7.
振峰同志《千夫何所指》(《社会科学辑刊》一九八二年第一期)认为鲁迅先生《自嘲》诗“横眉”名句中的“千夫”,“不是指的敌人,而是指人民大众。”而“‘千夫指’(意为众人所指责的人)才是指人民大众的对立面——敌人。”对此,我有些不同看法。“千夫”在古汉语中,确有众人的意思,如“千夫所指,无病而死。”但解作敌人也是可以的。据《史记·索隐》:“千夫,武功十一等,爵第七。五大夫,旧二十等,爵第九也。言千夫爵秩比于五大夫。”可证“千夫”是秦汉武功爵秩名,可以引申为武力统治者——即军阀,也包  相似文献   

8.
《江海学刊》1998年第6期刊王政文《“烹小鲜”新解》,考据有获,但最终解释未见精当,商榷如下。“治大国著烹小鲜”这句话,解为煎小鱼不宜常翻,是古今常解,不仅见于王文引《四库全书》注。离老于不远的《韩非子解老》即云:“烹小鲜而数镜之,则贼其宰。”唐白居易《崔威可洛阳县令制》亦云:“人挠则疲,鱼挠则馁”。如此解释,与老子的无为而治观倒是一致的,但对煎小鱼不宜翻的解释,令人费解。我倒觉得小鱼易翻,大鱼不易翻。再说,确如王文指出,与下文衔接上也有问题。王文的要义,在于改释为:煎小鱼要常翻。合于常理,从厨艺…  相似文献   

9.
前几天看到于春海于衍存两位老师写的文章《“劝百讽一”论析——对汉赋传统评价的再评价》(以下简称《再评价》),读来颇受教益。在这篇文章中两位老师独辟蹊径,对汉赋传统评价进行了剖析,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教材的深刻把握,以及对汉史的研究,提出了对汉赋作用新的看法,新的见解,这是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学习和借鉴的。 但是,我感到在这篇文章中,两位老师的观点虽新颖独到而论据却显得太单薄,也就不能充分论证它的成立。故此,我仍然认为汉赋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讽谏作用,即“劝百讽一”的存在仍有其基础和客观依据条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目的与远大理想,共同富裕与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一个辩证过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要实现共同富裕要有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也谈“教书育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它左右着办学的航向,影响着一代接班人的成长。因此,实施德育是学校教职员工义不容辞的天职,由于学校中每一成员具体工作岗位的不同,实施德育的内容与方法也自然有所差异。只有明确个自的职责与特点,才能各尽其责,齐抓共管,放大德育的整体功能,保证一代新人的茁壮成长。于是探讨学校不同岗位实施德育的内容与方式,已是深化德育研究、开拓德育新天地的突破口。 学校实施德育的渠道方方面面,纵横交错,就其本质来说只有两个同步进行、相辅相成的系统。一是专门性德育系统。如以进行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为目的各种活动与课程;一是非专门性德育系统,如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课程与活动。这些非专门性德育的课程与活动,虽没可能也没必要系统全面地实施德育,但因其具有潜在的德育因素,  相似文献   

12.
1980年,《随笔》第11集《“九儒”说略考》一文认为,“四人帮”把知识分子咒骂为是“臭老九”,是来自谢枋得所云的“九儒”。我看并非如此。宋末爱国诗人谢枋得所言的“七匠八娼九儒十丐”,是说“儒”的社会地位低下,竟在娼之下、丐之上。如按这种说法,“儒”的社会地位如此低下,“四人帮”为何还要丧心病狂地加以镇压呢?“四人帮”之所以要残酷地迫害知识分子,根本原因是出于他们篡党夺权  相似文献   

13.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出塞》一诗,以其较为进步的思想内容和甚为高超的艺术技巧,赢得了历代广大读者的喜爱。自宋以降,这首七言绝句几乎被一切唐诗选本所选入,为历代鉴赏家、评论家所津津乐道。全诗是这样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相似文献   

14.
读《河伯不用“掉转头来”》一文(《学术研究》1980年第5期),颇有同感。但觉雷文只谈到了“旋”应作“改变”讲,而未谈及“旋”为何可作“改变”讲。这个问题不谈透,似不能稳固立论,因此再来啰(口苏)几句。愚以为,“旋”当训作“还”。《尔雅·释言》:“还,复还也。”郭璞注;“还音旋”。这里,郭璞用“旋”为“还”注音,说明古代“还”、“旋”音同。《广韵》下平声仙韵中:“旋,还也,似宣切”;“还,  相似文献   

15.
也说“李广难封”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西汉将领李广一生征战,抗击匈奴,使匈奴闻风丧胆,号为“汉飞将军”。然而这样一位名将却终身未能封侯赐爵,与此同时,与李广并肩血战沙场的“诸部校尉以下人等,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李广为此鸣不平,后人也深感同情,发出了“李广难封”的慨叹。对于“李广难封”的原因,李广自我解嘲,归结为命运。时人王朔从因果报应推论,以为李广杀死降羌八百人,故得恶报不能封侯。汉文帝非常赏识李广的军事技能,以为生非乱世.难展其才,甚为感慨地说:“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故后又有时势决定李广难封的论断。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长恨歌》中有句:“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很少有注家解释。近有一书释道:“蜀地江山景色虽美,然玄宗倩伤无心观赏”,比较滑稽。其实这两句的关系,前是兴句,后是应句。问题是兴句中的“碧水”、“青山”,是纯粹写景,还是传达一种主观的悲情?如是前者,那么这“碧”和“青”,当如“春水净如僧眼碧,远山浓似佛头青”(林通《西湖》)和“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刘禹锡《陋室铭》)中的颜色字,均表达景物的美感。如是后者,那么在这“碧”“青”颜色的后面,尚积淀着一种传达离别情伤、寂寞凄苦的特定的文…  相似文献   

17.
说“聪明”谈“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而又具体细微。近年,各地对徽州文化研究蓬勃发展,涉及面广,课题浩瀚。大至程朱理学、书院教育、徽商经营、徽派建筑等等,小至一碗一盏、一张票据、一片册页等等,无不蕴藏丰富的徽文化内涵。前不多时。黄山市为徽州百姓所用的火火通召开了。徽州工艺(火火通)综合价值及应用学术研讨会”.从它的历史渊源、山地取材、工艺流程、科学原理、艺术造型、实用价值及能源利用等诸多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明显成果,从而反映它的徽州文化价值。无独有偶.黄山市还就。说鳖”这一徽州民俗课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作为《徽州社会科学》杂志的“徽州说鳖”专题栏目名称.刊载了不少徽州文化专家的一些。说鳖”名篇,如陈安生的《说“新安”》、老松的《释“徽”》等。这些“说鳖”,既具有一定文化价值,而又突显徽州地方物色,从而为徽州文化研究开拓了新领域.增添了新形式,丰富了新内容。本人对此深感兴趣,因此不揣浅陋,也就。说鳖”这一课题,试以说鳖、说鳖。  相似文献   

19.
笔者近读张海鹏先生的大作《孙中山“社会革命”说正义》(刊于《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3期),颇受启发。但笔者认为,张先生此文中还有几个地方值得商榷,特撰此文,以求教于张先生。一、关于孙中山的“社会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张先生文中日:“轻易将孙中山的‘社  相似文献   

20.
“文革”结束以来,思想解禁,学术空气空前浓郁,学术成果累累枝头,出版界每年向读者提供的专著以千万计,报章杂志发表的论文,数量更大,常令读者如在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在这样热烈的情况下,难免呈现某些无序混乱的现象。自葛剑雄、曹树基在去年《历史研究》第1期上发表一篇措词尖锐的书评以来,《文汇报》在今年1月2日发表了曹树基关于“学术研究规范”的几点思考,4月17日发表了宗和《遵守学术规范,推进学术对话》的文章,同时发表了《中国社会科学》和《历史研究》两杂志在北京召开以此为题的研讨会的专门报导,4月20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