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6.
7.
8.
9.
李学锋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1996,(1)
前几天看到于春海于衍存两位老师写的文章《“劝百讽一”论析——对汉赋传统评价的再评价》(以下简称《再评价》),读来颇受教益。在这篇文章中两位老师独辟蹊径,对汉赋传统评价进行了剖析,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教材的深刻把握,以及对汉史的研究,提出了对汉赋作用新的看法,新的见解,这是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学习和借鉴的。 但是,我感到在这篇文章中,两位老师的观点虽新颖独到而论据却显得太单薄,也就不能充分论证它的成立。故此,我仍然认为汉赋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讽谏作用,即“劝百讽一”的存在仍有其基础和客观依据条 相似文献
10.
谢桂娟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1995,(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目的与远大理想,共同富裕与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一个辩证过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要实现共同富裕要有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也谈“教书育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兴文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1)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它左右着办学的航向,影响着一代接班人的成长。因此,实施德育是学校教职员工义不容辞的天职,由于学校中每一成员具体工作岗位的不同,实施德育的内容与方法也自然有所差异。只有明确个自的职责与特点,才能各尽其责,齐抓共管,放大德育的整体功能,保证一代新人的茁壮成长。于是探讨学校不同岗位实施德育的内容与方式,已是深化德育研究、开拓德育新天地的突破口。 学校实施德育的渠道方方面面,纵横交错,就其本质来说只有两个同步进行、相辅相成的系统。一是专门性德育系统。如以进行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为目的各种活动与课程;一是非专门性德育系统,如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课程与活动。这些非专门性德育的课程与活动,虽没可能也没必要系统全面地实施德育,但因其具有潜在的德育因素, 相似文献
12.
1980年,《随笔》第11集《“九儒”说略考》一文认为,“四人帮”把知识分子咒骂为是“臭老九”,是来自谢枋得所云的“九儒”。我看并非如此。宋末爱国诗人谢枋得所言的“七匠八娼九儒十丐”,是说“儒”的社会地位低下,竟在娼之下、丐之上。如按这种说法,“儒”的社会地位如此低下,“四人帮”为何还要丧心病狂地加以镇压呢?“四人帮”之所以要残酷地迫害知识分子,根本原因是出于他们篡党夺权 相似文献
13.
14.
15.
也说“李广难封”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岳论丛》1991,(6)
<正> 西汉将领李广一生征战,抗击匈奴,使匈奴闻风丧胆,号为“汉飞将军”。然而这样一位名将却终身未能封侯赐爵,与此同时,与李广并肩血战沙场的“诸部校尉以下人等,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李广为此鸣不平,后人也深感同情,发出了“李广难封”的慨叹。对于“李广难封”的原因,李广自我解嘲,归结为命运。时人王朔从因果报应推论,以为李广杀死降羌八百人,故得恶报不能封侯。汉文帝非常赏识李广的军事技能,以为生非乱世.难展其才,甚为感慨地说:“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故后又有时势决定李广难封的论断。 相似文献
16.
17.
18.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而又具体细微。近年,各地对徽州文化研究蓬勃发展,涉及面广,课题浩瀚。大至程朱理学、书院教育、徽商经营、徽派建筑等等,小至一碗一盏、一张票据、一片册页等等,无不蕴藏丰富的徽文化内涵。前不多时。黄山市为徽州百姓所用的火火通召开了。徽州工艺(火火通)综合价值及应用学术研讨会”.从它的历史渊源、山地取材、工艺流程、科学原理、艺术造型、实用价值及能源利用等诸多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明显成果,从而反映它的徽州文化价值。无独有偶.黄山市还就。说鳖”这一徽州民俗课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作为《徽州社会科学》杂志的“徽州说鳖”专题栏目名称.刊载了不少徽州文化专家的一些。说鳖”名篇,如陈安生的《说“新安”》、老松的《释“徽”》等。这些“说鳖”,既具有一定文化价值,而又突显徽州地方物色,从而为徽州文化研究开拓了新领域.增添了新形式,丰富了新内容。本人对此深感兴趣,因此不揣浅陋,也就。说鳖”这一课题,试以说鳖、说鳖。 相似文献
19.
笔者近读张海鹏先生的大作《孙中山“社会革命”说正义》(刊于《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3期),颇受启发。但笔者认为,张先生此文中还有几个地方值得商榷,特撰此文,以求教于张先生。一、关于孙中山的“社会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张先生文中日:“轻易将孙中山的‘社 相似文献
20.
“文革”结束以来,思想解禁,学术空气空前浓郁,学术成果累累枝头,出版界每年向读者提供的专著以千万计,报章杂志发表的论文,数量更大,常令读者如在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在这样热烈的情况下,难免呈现某些无序混乱的现象。自葛剑雄、曹树基在去年《历史研究》第1期上发表一篇措词尖锐的书评以来,《文汇报》在今年1月2日发表了曹树基关于“学术研究规范”的几点思考,4月17日发表了宗和《遵守学术规范,推进学术对话》的文章,同时发表了《中国社会科学》和《历史研究》两杂志在北京召开以此为题的研讨会的专门报导,4月20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