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下看点     
《东西南北》2014,(19):4-5
美国:新法将丈夫妻子改称“配偶” 从2015年1月起,美国加州婚姻家庭法对婚姻的定义将从“一男一女的结合”改为“两人的结合”,“丈夫和妻子”的称谓将变成“配偶”。  相似文献   

2.
潘洪 《东西南北》2010,(9):77-77
影星丁嘉丽在河北省“公民德行教育论坛”上,当着两千多名观众的面,自爆她过去多次堕胎、追逐色情片、背着丈夫与人偷情,导致一生婚姻不幸、身心严重受创。她以自己的经历告诫年轻人,要远离邪思恶行。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社会,夫妇间的性关系很少与婚姻发生冲突,因为性与婚姻具有同样的社会价值,婚姻为了传宗接代,而性作为生殖的工具,也努力实现婚姻之目标,与婚姻相容共处。只有在不育的特例下,性才可能与婚姻分离,但历史上女子由于不育而被休的并不多见,因为无子被出还有其他附带条件,如《唐律》规定,妻子必须在50岁以上无子才可被出,即妻子不到绝育期是不能以无子为由被休的,而很少有男子到了50岁以上还萌发离异念头的,况且纳妾也可补救其无子的缺陷。另外,对妻子来讲,性不仅是生儿育女的工具,也是供丈夫泄欲享乐的手段。由于女性无经济来源和独立人格而依附于丈夫,加上受“女子无性便是德”的因袭规范的束缚,长期以来在性关系上为丈夫所支配、所降服,以至对性反应的被动、顺从和淡漠成了她们的动力定型,即使认为自己是在受罪,  相似文献   

4.
在迄今已经法律认可同性伴侣关系的五个国家中,加拿大、荷兰、比利时及西班牙采用了"婚姻式"立法模式,即承认同性伴侣关系为婚姻关系,并适用婚姻法的相关规定;而英国则区分同性伴侣关系与异性婚姻配偶关系,采用了"伴侣式"立法模式,通过制定《民事伴侣关系法》以调整同性伴侣关系,从而创设了一种在形式上不同于异性配偶身份的民事伴侣法律身份。两种不同的立法模式蕴含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不同的立法技术,具有不同的文化适应性,为我国未来的同性伴侣关系法律规制提供了有益的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王敏  马兆杰 《社科纵横》2006,21(3):93-95
明清话本小说在婚恋模式的建构上,强调婚恋双方的心心相知,作品中的女性对于婚姻的要求是真挚的爱情,她们肯定人的感情在婚姻中的绝对价值,是爱情与婚姻相一致。作品体现的婚姻观超越了“郎才女貌”婚恋模式的表面化和肤浅化,将带有互敬互爱、倡导男女平等鲜明指向性的主题引入家庭生活领域,体现了人类婚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张辛 《东西南北》2008,(5):24-24
女人大多数向前看,只注重眼前的结果,并不追求过程。这世界上有两种男人:前夫型男人和后夫型男人。这个道理,是我看了周涛和宋丹丹的再婚故事后领悟到的。两个人都有过第一次自由恋爱的婚姻,两个人都把婚姻经营失败了,两个人都再婚了,再婚后都幸福着。我比较了一下,这里有两种类型的男人。一种是前夫  相似文献   

7.
围城与樊篱     
婚姻是座围城,诚如斯言?是城就要牢固地围护着,这便透着其不安分和松散的一面了。婚姻与其说是围城,倒不如说是篱笆,因为前者沉重、压抑,把好端端的婚姻美事说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后者却闲静、别致,与理想中的男耕女织式的田舍风景对应,新鲜的空气可以畅通无阻,家事心事可以无碍。  相似文献   

8.
王鹏  干一卿 《社会》2022,42(4):183-213
女性的阶层地位认同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但缺乏多重建构视角下基于长期转型背景的世代变迁分析。本文旨在回答两个重要问题:第一,已婚女性的阶层地位认同是否受到婚姻匹配与代际流动的影响,丈夫、父亲与女性自身的客观阶层及其差异如何影响女性的主观地位认同;第二,上述影响模式如何随出生世代发生变化。在使用对角线参照模型分析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2017年的合并数据后发现:相较于自身的客观阶层,中国已婚女性整体上倾向于以丈夫的客观阶层来建构自身的阶层认同,但越年轻的世代这一倾向越弱;父亲客观阶层的影响则与自身客观阶层的影响并重,甚至随世代变迁略有增强。上述结果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家庭现代化模式,即已婚女性虽愈少依赖于配偶,但依然与原生家庭保持着紧密连结。  相似文献   

9.
在俄罗斯,妇女可称谓是“大半个天”。然而,她们的实际生活状况如何呢?“一个妇女若有丈夫就很自豪了”在俄罗斯,人们常说,一个妇女若有丈夫就感到很自豪了。这话似乎不无道理。在圣·彼得堡某婚姻介绍所前来登记的人中,男女比例一般为3比7。除了数量上存在如此大的悬殊外,在条件方面亦如此:女性往往在相貌、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等方面都不错,而寥寥可数的男子却挑不出几个与女方条件相当的。前苏联男女人口比例失调是历虫造成的。苏联由于伟大的卫国战争牺牲了2000多万人。战争造成了男女人口比例的严重失调,影响了战后好几代人…  相似文献   

10.
李卫东 《社会》2019,39(6):23-61
基于广州2016年的“农民工社会融合与婚姻家庭调查”数据,本文从性别和世代的角度系统探讨了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显著低于第一代农民工,女性农民工婚姻稳定性低于男性农民工,且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婚姻稳定性最低。流动模式对农民工婚姻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性别和世代差异,其中流动模式形塑着农民工的婚姻收益和离婚阻力,流动模式对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又受到具体的性别效应和世代效应的共同影响,其中的脆弱性差异机制可以解释流动模式对农民工婚姻稳定性影响的性别效应和世代效应。  相似文献   

11.
面孔     
《东西南北》2014,(17):8-8
酒井雄哉 酒井雄哉曾是二战中的飞行员,不堪回首的战争经历促使他来到比睿山成为僧人,开始毕生修行。因为完成过两次“千日回峰行”名震天下。“千日回峰”是日本佛教的一项传统朝圣之旅,长达7年,7年中,要求朝圣者踏遍比睿山250处宗教圣地,以此礼拜天台宗尊奉的不动明王。  相似文献   

12.
渴望结婚但不愿被约束的埃及人,正越来越多地选择丈夫经常造访妻子却不留宿的婚姻形式——走好。“在传统婚姻中,新娘离开娘家与配偶共同生活,家庭中的全部财政事务就由她一井管理,”专门研究伊斯兰法律的开罗律师沙里姆·阿华分析道,“相反,在走婚条件下,丈夫不必承担任何的财政义务但仍可以定期与妻子约会。”这类非传统型夫妇的数量近几个月来在增加,并且已成为埃及社会议论的话题,就像人们所津津乐道的适龄女孩无理想男子求婚而成为老姑娘这个古老而又费时的话题一样。“传统的择偶现提倡在家族范围内寻找配偶,这样一来,使女…  相似文献   

13.
不可否认,现在有一些都市未婚者是怕结婚的,理由嘛,这不,钱钟书有名言在先:“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过去”。钱钟书对婚姻的这番描述,我想是被大多数人误解了,如果钱老先生是指婚姻本身,那么,这种让人进来了就想脱身的婚姻,岂不是大有废弃的理由?事实上,一些文学作品中的婚姻悲剧也好,媒体中的婚姻凄惨故事也好,这种种的不尽如人意,这种种的冷战热战,这种种不幸结局,并不是描述婚姻本身的不幸,而是这组成婚姻、构成婚姻的男女两人相处的不幸,是他们相处的不成功。人是与他人产生关系才具备社会意义的,而婚姻是此种…  相似文献   

14.
绿茶 《东西南北》2009,(8):62-63
最细致的往往是最能打动人的。我和丈夫都是从农村来到城里打拼的,为了不给家里人增加负担,我们原来不打算举办婚礼。不经意间在晚报上看到征集"十·一"集体婚礼的启事,为了给自己的婚姻留下一个特别的回忆,我们就报名了。  相似文献   

15.
婚姻的第三种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形式。社会学里是这样来定义婚姻的 :“婚姻是一种涉及人类两性生活和人口生产的社会现象”。这个定义表明婚姻有两个基本功能 :其一 ,婚姻双方的两性生活 ;其二 ,人口的生产。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 ,两性生活和人口的生产就被限制在婚姻的范围里 ,结婚就是为了确定婚姻双方两性生活和人口生产的合法性。但是如果将婚姻的功能仅仅归结为两性生活和人口生产的话 ,那世界上任何一个男人和任何一个女人都可以在一起实施这两种功能。然而现代婚姻的最终形成却要经历一个复杂的比较和选择的过程 ,这个比较和选择的…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被当今社会视为不光采的角色——“第三者”,但是,是否所有的“第三者”都是可耻的角色,都属洪水猛兽?如果这样地简单划分,那么,生活的哲理,道德的标准,岂不被唯心主义的意念所随意扭曲了吗?因为“第三者”的出现和产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主张婚姻双方都有约束,因为婚姻是融合,而不是凑合;婚姻要有共同的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我所插入的家庭是一个貌合神离、名存实亡的家庭,这个家庭的“第一者”在结婚不久就背叛了爱情,她不听丈夫、组织的帮助,因为丈夫的真诚劝导唤不醒她的良知,他们没有感情,更谈不上理想、追求一致,但是她不需要离异,因为她需要的是“丈夫”而不是爱人,她需  相似文献   

17.
在家庭报社举办的由编者、作者和读者共同参加的一次座谈会上 ,一位年轻女士讲起她和丈夫曾一度濒临婚姻危机的经历。她的故事虽无惊天动地的情节 ,听起来无非也就是人之常情的事 ,却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的忠诚和对丈夫既恨又爱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夫妻权力模式与女性家庭地位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安琪 《浙江学刊》2004,(2):208-213
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家庭丈夫拥有更多实权的为最多,而城市平权型家庭为最多;九成以上男女都对自己的家庭地位感到很满意或较满意,但妻子的满意度低于丈夫.对夫妻权力模式与女性家庭地位满意度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结果显示:资源假说、文化规范论、相对的爱和需要理论都在夫妻权力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中有一定的解释力.但个人拥有实权仅对妻子的家庭地位满意度有微弱影响,而被访者对家务分工和婚姻是否满意是最重要的家庭地位满意度的预测指标,夫妻沟通时不被对方所尊重、配偶动手打人与家庭地位满意度呈负相关,并在妻子模型中有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9.
踏入婚姻的生活,其实也是为了这份承诺,给对方幸福。婚姻绝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在中国的婚礼当中,古礼都很有意涵在其中,男子要去迎娶女方的时候,他首先要拜天地,祭拜上天,这是在告诉结婚的人,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的事,婚姻是两个家族的事,也是社会的大事。婚姻之后,好好的教育下一代,将是社会的栋梁,绝对不是只有两个人的事情而已,那是对家族、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在经典当中提到,婚姻是"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上以事宗庙,就是婚姻是承传自己优良的家道,承传祖宗的教诲;下以继后世,就是教育好下一代。所以这句上以事宗庙,是永远要记得父母、祖宗;下以继后世,是永远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句古话,“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意即婚姻之事乃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自然发展阶段。美国人在婚姻上大抵也是如此。如同美国人的家庭模式已发生重大变化一样,美国人的婚姻也经历了从传统方式转为现代方式的变化。这种在婚姻方面发生的变化,一方面折射出美国社会的大变迁──由一个相对封闭、传统性的前工业社会到一个高度发达、全面开放的后工业社会。另一方面,这种变化还反映了美国人在婚姻观念上的大转变──婚姻中的功利因素趋于下降.婚姻中的感情成分不断上升。走了圣坛的婚姻观从历史发展来看,美国早期殖民时期的婚姻习俗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