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夜明珠发光时要的不是人们的赞叹,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苏洁 《东西南北》2014,(18):49-51
"王石他们这一代企业家,有着强烈的家国情结,这应该是来自儒家传统。同时,他们崇尚西式文明和制度建设,信仰民主自由及阶级独立。所以,他们可以说算是‘杂交的一代'。"冯仑:"他做的比唱的好"(万通控股董事长,王石20年的朋友)1993年,冯仑第一次见到王石。当时冯仑的万通公司刚掘到了第一桶金,六个合伙人意气风发,以冯仑为代表到深圳向领着万科走上正轨的王石"取经"。王石办公室里,冯仑大谈热血青年们的理想。王石泼了盆冷水,"不可能,你们将来早晚会碰到利益冲突"。这之后,  相似文献   

3.
王石走后     
魏洪磊 《东西南北》2011,(10):50-52
黑色的电脑包横放在膝盖上,手捧一份当地报纸,如地铁内处处可见的上班族一样……在哈佛开课的前一晚,万科董事长王石抓紧体验在波士顿的"普通生活"。百战归来再读书。60岁的王石在历经了上天入地、登山下海后,又一次远离万科。按计划,他将在哈佛当一年的访问学者,并很可能再花两年时间游学欧洲。  相似文献   

4.
周桦 《东西南北》2008,(12):14-15
企业说到底是人,管理说到底是借力。如果你的上司是一个坏脾气的人,大概上班乃至下班的时间都有些不好过:上班时紧张,下班时心有余悸。坏脾气的上司一般还兼具以下特点:言语不多,言辞简练到必须琢磨才能把握他的说话方向,不定时发脾气,不分场合发脾气,发脾气时用词极不注意,口不择言。  相似文献   

5.
王石 《东西南北》2013,(10):54-56
1999年,我辞职后在一定程度上投入自己的“业余爱好”,除了众所周知的重拾少年梦的激情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以此为契机,与管理层疏离。没错,我是有意和万科的管理层疏离,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在创立万科的过程中,基本上事无巨细都是亲力亲为,董事长兼总经理。但是一个人,无论你有着怎样神通广大的能力和用之不竭的精力,总有一天你要离开,这是谁都不能违背的自然规律。万科的成功,不是说王石在的时候就红红火火,王石不在的时候就走下坡路了,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那么这个企业是不成熟的。  相似文献   

6.
鲁渝华 《东西南北》2012,(13):32-35
王石和郁亮,万科最显赫的两个男人。一个自称淡出却按捺不住,一个正式挂帅却诸多受限。虽然这两个风格迥异的领导者之前已经和谐地维持了21年,但这种平衡,似乎正被哨然打破……  相似文献   

7.
王石 《东西南北》2014,(12):51-51
哈佛亚洲中心与我相邻的是一位日本防务省退休将军,一年期的访问学者。交谈中,他以为我是位退休的企业家。在哈佛,几乎没有人相信我是中国最大房地产公司的在职董事长一怎么可能,你哪来的时间?你在美国怎么处理工作呢?比如说业务会、董事会、股东大会?  相似文献   

8.
近日,一些党报转载了新华社发布的文章——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春雷的长篇报告文学《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若是梳理习近平的朋友圈和工作圈,发现和习近平关系还不错的官员也着实有那么几个。  相似文献   

9.
2011年,王石正值耳顺之年,这位功成名就的中国房地产行业“教父”,选择去哈佛大学当清苦的“修道徒”——自己做早餐,步行上学,坐地铁出行,和十几岁的孩子一起学习语言。“我在哈佛这一年,体会到了后进生的滋味。”  相似文献   

10.
二分 《东西南北》2008,(8):69-69
万科和王石已经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旗舰,SOHO和老潘鼎鼎大名的地产博客也为自己公众形象加分不少。东方卫视一档头脑风暴节目上,二位年轻有为的老总有时观点相左有时打哈哈,不过都坦言,二位私下是好朋友——大有英雄相惜之感。  相似文献   

11.
李亮亮  张超 《社科纵横》2012,(2):196-197
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有着与其他传播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随着微博日渐广泛的普及,企业开始对它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将其视作开展公关活动的重要渠道和有力手段。在微博时代,公关危机的形成和表现形式与传统媒体时代有异,这为企业的危机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企业必须在分析了微博传播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危机公关的机制和方法,以求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12.
潘石屹 《东西南北》2013,(12):52-55
和任志强结识是因为他对我的一次狂轰滥炸,SOHO现代城刚建成的时候,任志强是我的前辈,于是就领他去参观了现代城的样板间。没想到,他看过后不仅没有说一句好话,回去还写了一篇超长的文章,说像现代城这样的房子,办公不像办公,居住不像居住,如果不做修改,最后只能炸掉!  相似文献   

13.
叶蔚云 《探求》2010,(6):35-38
危机公关是政府必须掌握的管理手段,在实践中,政府要抓住要点,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实现人民利益为第一目的,采取一切手段,与社会公众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才能成功公关,挽回形象,度过危机。  相似文献   

14.
姜智鹏 《东西南北》2013,(22):50-52
“这一代人经历了许多至今尚无法解密的事情,尽管我像是在自言自语地讲述自己的故事,但却可以用自己的事情让更多人知道社会变革的过程,知道今天是在昨天的基础上建立的,知道明天会跨越那个曾经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东西南北》2009,(5):18-19
乾隆十七年,皇太后60寿诞的万寿恩科,殿试结束后,主考官照例将前十名考生的试卷上呈皇帝,等待钦点状元。评卷大臣们一致推秦大士为一甲一名,但最终结果还得由皇帝亲自定夺。秦大士是南京士子,自幼聪明好学,10岁便能写诗作文,25岁考中举人,而且写得一手好字,的确才华横溢。  相似文献   

16.
叶蔚云 《探求》2011,(6):86-90
搞好政府公关对树立良好政府形象,协调利益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政令实施,防止腐败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当前政府公关存在着重视战术型公关,忽视战略型公关,重视公关技巧,忽视公关真实,重视行政组织管理,忽视全员公关管理等问题。政府公关必须制订符合当地实际的长远公关目标与策略,严守真实这一公关的道德底线,大力发展政府全员公关管理,才能寻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17.
郑道森 《东西南北》2013,(14):52-54
公关策略惹争议“好端端一个品牌,要说水源也不差,硬是在京城被弄成了‘落井三部曲’:标准不如自来水、桶装水下架、北京厂停产。农夫山泉如今的危机公关能力烂成这样,真让人震惊。”5月14日,杭州《都市快报》首席评论员徐迅雷撰文批评农夫山泉的危机处理。  相似文献   

18.
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要求企业的公共关系也应走向全球化。本文拟就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公共关系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提出了树立公关全球化战略,推行品牌经营战略,运用电子网络传播,转变竞争方式及提高危机公关力等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9.
姚昌义 《社科纵横》2002,17(6):39-39
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首先应从优化政府行为入手 ,积极开展公共关系工作。  相似文献   

20.
企业危机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颜帮全 《学术交流》2004,(10):59-62
企业预防危机的措施有:强化危机意识,培育预见能力;建立预防危机的信息监测系统,成立危机预防小组;制定危机应变计划,进行危机模拟训练;强化公关手段,加强内部沟通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效处理危机,企业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核心,齐心协力,在对危机进行深入调查基础上,针对不同公众,采取相应对策,并做好善后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