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社会正处在历史转折的关节点上,广大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面临着不是随国民党去,就是同共产党走的历史性抉择.他们不仅要忍受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度匮乏和飞涨的物价所造成的生活上的痛苦,而且还陷入到了由于连绵不绝的内战导致的精神找不到出路的烦闷以及对未来社会无法判断和把握的恐慌之中.这种苦闷与恐慌直接引发了20世纪4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政治立场的改变抛弃国民党,倒向共产党,从而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王婴 《社会工作》2008,(9):63-63
在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中期,社会工作以热情帮助弱势群体、科学解决社会问题的双重社会责任,开始了其职业化的进程。当时,工业化急速发展的进程造成的贫穷、失业和贫富差距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更为突出。在社会的组织层面,一批以通过建立社区中心的社会改革务导向的睦邻组织运动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3.
毛海莹 《浙江学刊》2007,(3):103-109
宁波籍现代文学女作家苏青的作品以其“贴近生活”的写作内容和“直言谈相”的表述风格赢得了四十年代上海滩读者的青睐。然而作为一个市民作家,她独具地方特色的作品语言却少有人关注。本文独辟蹊径,试图从语言民俗学的角度来解读苏青作品语言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民俗意蕴。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遇到胡兰成,送他一张自己的照片,背面写上“当她遇到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心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当44岁的张曼玉遇到37岁的奥雷时,她顿时恍然觉得,原来遇见了他,才知道往日的一切不过是浮云,不过是为了铺成他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张羽 《学习与探索》2001,(6):104-108
田汉在戏剧创作早期,常把"夜"意象引入到戏剧舞台中来,它一方面直接指向舞台上的夜时空,为剧情渲染出一种诡谲的境界;另一方面含蓄意指为作家的心理积淀,在创作中显示出鲜明的创作风格.同时,"夜"意象也将田汉的宗教思想倾向与中国早期话剧特定发展阶段的布景艺术的表现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使他这一时期的话剧呈现出诗意的新浪漫主义的倾向.1929年后,田汉戏剧中"夜"意象的锐减,标志他的创作风格从诗意的浪漫主义转向革命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应用社会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心理学在传统上是一门偏重理论的学科,长期以来社会心理学家们强调理论体系的建构,忽视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90年代以来这一领域发生了变化,学者们注重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试图解决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热点问题。本文着重从冲突的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心理问题以及影响司法公正的心理问题等几个方面,介绍应用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薛勤 《求是学刊》2005,32(5):98-101
20世纪20年代的东北现代散文从整体倾向上建立了从独立的个性出发关注社会民生,实现对文学审美追求的路向。但由于发生期固有的稚嫩与生涩,新与旧之间种种的含混、交叉、往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呈现出复合存在的形态。此期散文注重关于“我”的抒写,建立起“我”与社会的相关性向,体现出五四以来的对宗法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疏离和现代性建设中的中国社会对自我、个性的发现、凸显与尊重。另一方面,又由“我”向社会发散,以此形成观察、表现社会生活的视角,这成为当时绝大多数散文作品的共同的文体特征。新旧文化、文学力量的交锋与消长在散文创作的技术层面也多有体现。  相似文献   

8.
9.
许培春 《社科纵横》2004,(4):113-114
文章从文学写作的角度分析了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性特征 ,即古今结合、中西杂揉 ,融古典于现代之中 ,由此呈现出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国际视野中公民教育的内涵与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 2 0世纪 90年代末国际公民教育的若干跨国研究为基础 ,考察和比较各国公民教育的架构 ,以及从这一架构出发各国公民教育所显现的特点 ,分析了影响各国公民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指出公民教育的含义只有放在各国特有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才能得到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高等教育尚不发达、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甚少的情况下,曾出现过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问题,这一时期大学生失业呈现出总量失业、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等特征.为避免社会秩序的失范,南京国民政府从改革高等教育制度、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及动员社会力量三方面入手,试图采用标本兼治的方法谋求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但在天灾人祸频发、世界经济恐慌的冲击下,南京国民政府的控制能力非常有限,最终这些解决失业的对策所取得的社会成效比较微弱.不过,这一时期救济大学生失业的对策亦不乏可取之处,对我们今天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研究已成为当前国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与 2 0多年前相比 ,今天的美国中国学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 ,主要表现为研究条件的变化、研究队伍的变化、研究内容的变化、学科地位的变化和组织形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温静  卢苓霞 《学术交流》2005,(5):165-169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女性书写是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主流文学之外的重要收获。张爱玲的小说以婚恋题材为切入点,对“女性神话”进行颠覆,对生命本真进行思索,展示了人类生存欲望与生存困境之间的悲剧性冲突,达到了对现代人种终极意义上的关怀。  相似文献   

14.
周飞  王环宇 《唐都学刊》2006,22(1):93-97
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对中西部地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开发。一次是“一五”计划中以156项工程为核心,对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另一次则是在三线建设期间大规模的对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两次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内陆地区建立了许多重要的工业企业,改变了千百年来我国内地几乎没有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历史,大大推动了我国内地的工业化进程。不仅对内地的经济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也对其城市化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普通人里面寻找传奇的张爱玲,以参差的对照的手法,通过对普通人的琐屑生活的描写,透视了脆弱而复杂的人性,从而形成了启示周围的现实和安稳的人生的小说精神,她因之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具特色的小说作家。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联邦法学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俄罗斯联邦法学理论的重大变化或发展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简要分析了俄罗斯联邦法学理论变化或发展的基本原因和总的变化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胡立华 《社科纵横》2008,23(6):103-104
张爱玲的成长经历影响了她的文学观念、思想观念、文化视点、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及其作品的价值取向等等,从而使她的小说创作独树一帜,风格遇异.  相似文献   

18.
王文霞 《社科纵横》2005,20(2):164-165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是西方悲剧理论的奠基与经典之作,而张爱玲的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中悲剧感很强的小说,二者有没有相通之处呢?本文试从悲剧人物、悲剧冲突、悲剧效果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卫英 《社科纵横》2005,20(2):162-163
通过分析张爱玲小说的叙事视角,发现她将“第一人称”视角和“多重选择性的全知”视角巧妙结合,使小说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正是张爱玲小说风格化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国第一大河。千百年来,人们对这条河的感情不亚于黄河,它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魅力的长江源,人们寻找它已有数千年,然而,及至20世纪30年代,人们连长江发源自哪痤山脉都无法确认。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才知道在长江源区有三条比较大的支流,它们是沱沱河、当曲和楚玛尔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