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斌 《东西南北》2009,(1):57-57
不久看书,读到这样一则寓言——每个人出生时,天使都要送给他(她)一样礼物,一种是愚蠢,一种是聪明。有位叫伊莎贝尔的女孩,接到天使给她的愚蠢的礼物时,把它扔进了垃圾箱。天使知道后,义正词严地对她说:“愚蠢是每个人都必须有的份额,只是各人在多少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林小尚 《东西南北》2013,(17):22-25
曼德拉的政治生涯并非十全十美,很多时候他仅仅是一个象征和符号,而非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政治人物。曼德拉曾左倾、激进、暴力,主张武装斗争,他放弃武装夺权,转而强调“和平与自由”,则是在27年漫长牢狱生涯之际和之后。谁能想到,自此他给世间带来的温柔,成为多么大的礼物?他是满身疮瘼但生生不息的斗士,更是人类通向和平自由世界的路上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相似文献   

3.
一捧黄土     
于强 《东西南北》2010,(5):63-63
高明作为市第一附属医院的优秀年轻人才,被院里派往美国学习。临出发时,老婆特意精心给他选了一份礼物,装在一个小盒子里,塞进他的旅行箱。高明要拆开看,老婆却狡黠地笑着说:“到了美国再看。”  相似文献   

4.
新学期伊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儿童保险专项基金”为57263名四川孤儿送去了中国儿基会专属的少儿重大疾病公益保险,作为给孩子们的开学礼物。  相似文献   

5.
如果,上苍只给我一次许愿的机会,我希望,你是健康的。如果,上苍只允我送你一份礼物,我愿意,送你的是平安。如果,这一生只能有一份记忆让我珍藏,亲爱的宝贝,我想那一定是有你相伴的快乐时光。  相似文献   

6.
2010年圣诞节,特意准备了一份小礼物给杨哥送去,一张我喜欢的CD,到了他的办公室,因为有别的客人在,没有多说话,可是还记得杨哥当时有点意外和惊喜的表情。之前跟他聊天,聊到他的女儿,他很骄傲地说:“我姑娘挺有美术天分的,也有意往这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吴越 《社会》2005,40(5):169-189
本文认为,“宗教礼物论”是一个具有潜力的理论视角,它以莫斯等人的礼物理论为基础,探讨宗教现象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本文在述评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探讨礼物与宗教的内在关系,进而分析礼物理论与宗教社会学的亲和性。文章认为:首先,礼物与宗教是双向关联的,两者相辅相成,不仅宗教现象中蕴含着礼物逻辑,而且宗教为礼物的内在价值提供了神圣性的基础;其次,礼物和宗教都与社会团结的法则直接关联,这一点体现在两者共通的自愿式义务性上,两者既融合了情感性联系和工具性联系,也融合了相互性伦理和等级性伦理;最后,“宗教礼物论”的优势最可能体现在对宗教之“非自主选择性”的分析上,而它的潜在挑战则主要在应对社会变迁与价值倾向上。  相似文献   

8.
张亚辉 《社会》2005,40(3):173-211
本文重新梳理了莫斯在《礼物》一书中对罗马法、印度法和日耳曼法研究的材料,结合莫斯“人的范畴”的研究,试图指出:印欧人的礼物是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特有的交换方式,而且这两个等级的礼物交换原则各自不同;而构成现代西方社会主体的第三等级并没有一个符合礼物之道德要求的交换方式,除非继承日耳曼法的精神,否则现代社会终将陷入无法自拔的道德困境。通过与梅因的罗马法及印欧社会研究的比较,本文希望阐明,莫斯通过礼物研究建立的社会契约概念与罗马的债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与自然法的社会契约论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低调程虹     
徐中强 《东西南北》2013,(15):22-23
程虹与同事分享过美国女作家安妮·林登伯格《大海的礼物》一书中的一段话:“大海不会馈赠那些急功近利的人。为功利而来不仅透露了来者的焦躁与贪婪,还有他信仰的缺失。耐心,耐心,耐心,这是大海教给我们的。人应如海滩一样,倒空自己,虚怀无欲,等待大海的礼物。”  相似文献   

10.
情人节礼物     
送一件可心的礼物,让她(他)时时感觉到你的爱意,给这个浪漫的情人节留下一个难忘的回忆吧!  相似文献   

11.
周伟 《东西南北》2008,(10):7-7
用眼睛可以看到事物,用智慧却能感知实质。中国人出门,尤其是出远门的时候总不忘给亲朋好友带点儿礼物回去,于是,在美国期间,购买地方特产便成了一项任务。可是,逛来逛去,东挑西选,发现这礼物还真不好买,衣服、玩具、皮包、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等,大部分都是"中国制造",想找一个印着"Made in US"标签的东西真是很难。  相似文献   

12.
霜霜 《东西南北》2009,(4):40-41
好多时尚杂志开了个专题叫暖昧,还叫嚣着存钱不如存男人,接着拿了我们时不时跳出来吓人一跳的刘大妈出来说事儿:人家偷税坐牢怎么了?还不是有个阿锋不离不弃?然后再说了绝代芳华的梅姐,有八个男人给她扶灵柩。多风光不是?这就是暧昧的好处!  相似文献   

13.
美丽的约定     
杨静 《社会福利》2010,(2):55-55
特别的礼物,特别的感动 2009年的最后一天是让我深深感动的一天,早晨一上班就收到了一个包裹,意外的是我对这个包裹竞全然不知,打开来,里面放的都是小朋友的衣服,在衣服的下面还有给我的一封信,带着好奇和疑问我看完了它。  相似文献   

14.
错位的尴尬     
身边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 位同事的孩子,在幼儿园被老师关进了黑房子,她的第一反应就是:给那位老师送礼去。虽不知其结果,但料也错不到哪里,这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处事原则。 我在想,这是个危险的开端,它不单指送礼的家长,更指那些不曾给老师送礼的家长。在礼物面前,会把其他家长对比得缺乏礼节,老师不由自主地歧视其他孩子。如果幼师接受了家长的礼品,说明她吃这一口,进而左一口,右一口,便胃口大开。倘哪天那位老师又觉得胃里缺乏“食物”了,她又得找个借口把你的孩子关一次,接着还得送礼,至为习惯,一年四时八节,回回送。…  相似文献   

15.
李早 《东西南北》2011,(6):12-14
2010年的政坛到底有多给力? 政治新星冉冉升起, 领导人为了百姓拍案而起, 贪官们随之倒下。 2010年可能是近年来最“给力”的一年。  相似文献   

16.
声音     
正"想要一只小哈士奇。"——俄罗斯利佩茨克州赫梅利涅茨村,7岁的瓦列里娅·沙塔洛娃收到一只小哈士奇犬,礼物来自总统普京,源于她此前在给普京的信上写下了上述新年愿望。普京自称爱狗之人,而他这些年送出去的狗狗也是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17.
上一期     
偶然的机会成为一名忠实读者,像调皮的孩子得到了一件心爱礼物,迷路的旅人看到了路标,历经风雨的老人回首一个个美好的生活片段。《兄弟》让我很是感动,因为我也拥有这样一位兄弟,在苦难面前我们并肩前行。  相似文献   

18.
笑话     
打电话 年轻女子正在给她男朋友打电话。 “喂,现在我很害怕,电话亭外面有七八个人总盯着我。” “为什么?” “不知道。” “多久了?”  相似文献   

19.
喜欢你的老板吗?喜欢?不喜欢?公事公办谈不上喜不喜欢?你的回答可能是以上的某一种。那么让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你想在事业上蒸蒸日上、对工作的决策和程序有更大的影响力、希望工作既顺利又顺心吗?OK,那不是一个而是三个问题,抱歉。但是我猜你对它们的回答是一样的,你会说:“是的。”果真这样的话,下面就是我今天要给你的建议:喜欢你的老板。  相似文献   

20.
对因特网贸易征税的若干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家预言,因特网贸易额将大幅度增加,从而给财政政策带来许多严重问题。对因特网贸易征税会出现哪些困难?因特网贸易是否会腐蚀税务基础?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