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战期间,日本政府为了弥补国内劳动力的不足,从中国强掳了近4万人至日本。在80年代以前国内很少有人研究这一问题,80年代后期,花冈事件的生存中国劳工及遗属开始向日本索赔,在日中国劳工问题遂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对此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本文拟就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略述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以求对今后的研究能有所裨益。一、日本掳掠中国劳工的目的问题  研究在日中国劳工首先涉及到的问题,就是日本强掳中国劳工的目的,即日本何以要掳掠中国劳工?  关于这一问题,在日本研究者中几乎没有分歧,即…  相似文献   

2.
1月2日台空军黑鹰直升机坠机,全机13人,包括军方高官沈一鸣上将共有8人死亡. 4日 台湾劳工团体举行“劳工大游行”,约800人参与,抗议民进党当局四年两次修恶“劳基法”,要求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候选人正视劳工政策和权益.  相似文献   

3.
国际贸易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兼论劳动法的修改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下,在国际商贸的交往过程中,有的贸易组织采取非法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把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措施和标准用于阻碍贸易自由发展的手段。反对国际贸易壁垒并非意味着反对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我国《劳动法》的修改和完善应当参照国际劳工标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如何使之得到补偿,是劳动法应当明确的重要内容。法律的实施和执行需要外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杨可 《社会》2016,36(2):58-76
通过对民国时期劳工宿舍建设的制度环境和实践进行梳理,本文发现,追求建设现代国家和改良社会风俗的政府大力倡导劳工宿舍建设,希望借此推进国家文明化进程;同时,具有现代意识的民族企业家也积极探索在宿舍空间教化现代文明新人之路。然后进一步以天津东亚毛纺公司和重庆民生公司两家模范企业的劳工宿舍为代表,探讨了其中的劳工教育、群体团结和劳工自治等议题。本文发现,在积极的制度环境下,一些模范企业的劳工宿舍作为劳工教育的试验场,成为孕育群体团结的文化空间和培养现代公民的自治空间。民国时期的模范劳工宿舍为思考如何突破当下“宿舍劳动体制”的困境提供了帮助,为探索社会主义转型时期的劳工居住空间建设开启了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外来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之一浙江省的个案调查研究,指出:政府应该把进城劳工问题当作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抓手,将进城劳工问题纳入法制化轨道,着手制定相关发展战略,全面清理和取消针对进城劳工的歧视性法律、法规和政策;革除现行劳工管理的体制性弊端,加快劳工管理和服务体制的制度创新,在中央设立劳工部,在地方设立劳工局,具体负责劳工的就业服务、仲裁处理劳资关系、维护劳工的权益,制订<劳工法>,修改<工会法>,逐步落实进城劳工的国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进城劳工和相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面对着迫在眉睫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面对着上千万职工可能陷入失业的困境,面对着越来越严重的人口压力,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就地消化,推向社会,自谋生路……都不失为对策,但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出路,我们决不能漠视,那就是:向国外大量输出劳工!让我们先来看看世界劳务市场的情景。石油富国汇聚的中东,1975年吸收外籍工人200万,此后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日本每年需补充劳动力60万人,香港目前至少短缺劳工8万人,台湾仅制造业和建筑业就缺劳工70万人,1994年已有20万外籍劳工入台。韩国率制造业就减25乃人,新加坡目前…  相似文献   

7.
以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为开端的新劳工史研究在近 2 0年内又有了多元化的发展。解构主义的新劳工史强调主体性与话语的作用。新劳工史研究强调分析劳工的主体性和自我认同 ,强调劳工阶级的经验以及不同性别、年龄、种族以及技术分化下的劳工主体性 ,这种劳工主体性历史性地产生着 ,它经历着分裂与冲突。二是有关话语的研究 ,强调话语以历史的方式对现实赋予意义 ,并把各类群体定位于各种不同的话语位置上  相似文献   

8.
韩国的外国劳工政策规定,除了专门技术人才外,禁止雇用简单的技术工人,并坚持以研修生的身份引进劳工的原则。从外国劳工政策的实行过程来看,从1 991年1 1月开始,进军国外的韩国企业为了提高在当地雇用的劳动者的技能,实行了外国劳工产业技术进修制度,并逐渐演变成政府层面的正式的外国劳工政策。根据该政策,产业技术进修资格是一种特定的居留资格,目的是为国外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把劳工送到国内企业学习技术提供方便。政策规定外国劳工数量必须控制在韩国国内企业工人总数的1 %以内,外国劳工的进修期限为3个月。1 993年4月韩国正式实行了外国…  相似文献   

9.
魏万青 《社会》2011,31(2):97-110
与以往仅从政治权利视角研究劳工居住不同,本文以珠三角企业调查资料为基础,从全球资本经济逻辑出发,在探究了劳工居住的资本主导型背后的逻辑后认为,企业为劳工提供住宿,是在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的情况下,对劳工进行生产控制的竞争策略,是企业经济理性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张健  刘学之 《学术交流》2007,(4):134-136
随着世界的进步,国际社会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关注。WTO已经把建立“社会条款”使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作为一个议题在最近的几个回合谈判中加以讨论,尽管还没有达成一致,但是它的实施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但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以低劳工成本作为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劳工标准对其无异于是一种新的贸易壁垒,使发展中国家受到一定的经济威胁。为了降低劳工标准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宏观层面上我们要在WTO多边框架下积极应对劳工标准问题,从中观层面上我们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进出口高层中介等中介组织在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主导的作用;从微观层面上要充分认识积极参与国际劳工标准认证。  相似文献   

11.
张正 《学习与探索》2005,(4):150-152
侵华日军731细菌部队在对待劳工方面,采取两种政策:对外地劳工采取奴隶式的法西斯管制;对本地劳工采取“恩”威并施的“怀柔”政策。不论是奴隶式的法西斯管制也好,还是相对宽松、待遇相对优厚的管理也好,日军的真实目的,是分化劳工队伍,巩固其在当地的统治,以保证细菌试验及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侵略战争的罪恶目的。  相似文献   

12.
罗斯福“新政”时期,为了缓和经济危机和遏制工人运动,美国国会通过了许多法律,其中包括劳工立法,使美国资本主义在动荡中仍然获得某种程度的发展。本文作者以比较翔实的资料,论述了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劳工立法问题。全文分为三个部分:(一)“新政”时期的劳工立法的内容;(二)“新政”时期劳工立法产生的背景;(三)“新政”时期劳工立法的实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赵顺章 《社会》2004,(10):4-7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入世拉近了我国劳工界同国际劳工领域的距离.在劳动关系日趋国际化、社会对话范围不断扩大、国际劳工标准问题空前凸现的今天,关注国际劳工标准的由来和发展,比较我国劳动标准同国际劳工标准的差别和原因,趋利避害,及时应对,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褚童 《社科纵横》2006,21(6):67-68
与贸易有关的劳工标准一直是世贸组织框架内的焦点问题之一。一方面,保护劳工权益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另一方面,在WTO框架内规定劳工标准有可能成为新的贸易壁垒,影响多边自由贸易体制,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中国作为WTO体制下的发展中国家和劳动力大国,应当积极应对这一问题,保证我国贸易的发展和人民福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刘兴花  王勇 《社会》2019,39(3):123-153
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劳工输出形塑了一种资方与劳方之间的剥削关系。基于中国赴日劳工的案例,本研究借助“跨国生产政治”的分析框架探讨这种剥削关系的形成机制。雇主和移工围绕加班工资展开博弈,而外劳制度对移工权利的限制及其赋予雇主的权力、不同国族移工的竞争以及跨国劳务中介的选择性庇护,使移工无论反抗还是消极服从,都可能面临加班福利缩减、加班机会丧失甚至工作丢失的困境。这种跨国生产体制具有“市场专制”性质,而外劳制度限制、资方对外劳制度缝隙的利用、全球过剩的劳动力市场、拆分型劳动力再生产体制共同体现了国际合同劳工面临的跨国生产政治,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强制剥削再度出现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郭于华  黄斌欢 《社会》2014,34(4):49-66
面对新时代的劳工问题,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经典理论遭遇“中国特色”的诸多挑战。本文从社会结构性视角探讨权力、资本和劳工的关系与互动,讨论在中国特定的制度背景与转型过程中,工人阶级的形成与公民社会的生成有着怎样的关系。研究认为,对工人而言,公民的基本权利就体现为各项劳动权利的实现和保障、劳工的组织化权利的落实;公民权利是工人阶级形成的前提条件,劳工阶级的出路在于形成自主的社会力量。工人的公民化过程,劳工权利亦即公民权利的获得与保护是解决劳资矛盾和转型正义的根本途径。就劳工问题而言,以能动社会的建设为先导,同时推进公民社会的建设,也许更为可行。  相似文献   

17.
魏万青  谢舜 《社会》2013,33(2):111-130
本文基于珠三角、苏南地区与浙江地区的调查数据,探讨珠三角、苏南和浙江三大发展模式对劳工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劳工月均工资水平苏南地区最高,珠三角地区最低。通过进一步研究三种发展模式工资差异分解发现,苏南地区劳工工资高于珠三角、浙江两地,主要是由劳工的人力资本等禀赋特征造成的,苏南地区发展的特点对劳动者人力资本要求更高,由此导致了苏南地区劳工月均收入更高。但从人力资本等禀赋特征的收入回报率来看,苏南地区却是“效率”最低的,浙江、珠三角地区的人力资本“价格”高于苏南地区。  相似文献   

18.
黄荣贵 《社会》2017,37(2):26-50
基于“网络与文化”和关系社会学的理论,本文指出网络场域与所沟通的文化内容之间存在互构关系。本文使用话题模型分析了关注劳工议题的用户所发布的51 288条博文,结果显示,劳工话题大致涉及以下几方面:文化与公益、工人的困境与问题、维权行动与工人组织、制度与劳工权。对用户间互动模式的社群侦测揭示了5个主要社群,结合社群关注的议题,作者将其称为:工人家园社群、工人维权社群、工人文化社群、劳工制度关注社群、工人权益关注社群。本文进一步指出劳工研究领域的两个新趋势:(1)随着新生代工人群体的壮大,工人文化与城市融入等议题受到较多关注;(2)微博促进研究者与劳工组织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后者从制度层面反思工人的境况。最后,本文讨论了大数据分析在网络文化与社会心态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邱林川 《社会》2014,34(4):119-137
什么是数字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世界工厂?它与过去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有何区别,又有何关联?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时代,劳工真能形成自己的网络,抵御资本吗?本文以史鉴今,首先回顾17世纪“大西洋三角贸易”的奴隶制世界体系,再讨论当代富士康劳工问题、“21世纪奴隶制”及其内在的新三角贸易结构。四百年沧海桑田,不料在变劳工为奴隶这个问题上,无论是实证材料的细节,还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宏观层面,依然存在种种勾连。文章在此基础上勾勒出网络化抵抗与新三角团结关系,并强调:劳工研究需要重新认识过去,让思想在全球历史的长河中重新扎根。 在关注生产过程之外,还须重视消费,特别是虚拟空间里的生产性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向信息时代过渡,美国工人将经历一次重大的劳动力调整。预计在下一个10年内,电子计算机将导致所有其他工业中新兴产业的增长。实际上,劳工统计资料表明:增长最快的职业中有60%属于与计算机有关的职业。工人的技能也在提高。例如,在过去20年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