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的父亲今年82岁,孤身一人住在乡下。偶尔接他进城,最多住一星期他就要找借口回乡下老家去。他放心不下的是家里的那片板栗林。那片有6亩面积的良种板栗林,是父亲花了20年时间开垦栽种的“养老林”。近10年来,他每年能从“养老林”获得纯收入3000元,父亲因此而成了当地同龄人中的“富翁”。如今父亲年岁已高,仍守着板栗林讨生活,做儿子的怎么忍心呢?一天,我带着妻子回到乡下老家,想接父亲进城。还未进家门,就听邻居说,父亲一大早便上山干活去了。我招呼妻子在家做饭,自己扛起一把锄头也上了山。说实在的,父亲栽种…  相似文献   

2.
元旦之夜,我乘埃及航空公司的飞机波音747飞往开罗。 飞机从曼谷机场一起飞,我便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在450名乘客间渡来渡去,端详着每一张面孔。我的这一举动,引起一位航空小姐的注意,目光里带着几分怀疑。她走上前来,笑着问我:“先生,有事要帮忙吗?” 我说:“有。但除了我自己,谁也帮不上忙。” 她说:“先生,您是在找朋友吗?” 我说:“他胜过朋友,亲过兄弟。” 她说:“请您告诉我他叫什么名字,以便为您广播找人,。 我说:“我要知道他的名字就好了!” 她说:“她的职业是……?”  相似文献   

3.
湖南湘潭5年级小学生张智勇救同学却不被同学所救而死的事情已经过去一年了。“死者已长矣”。一年后的央视《今日说法》却让它再次成为了“新闻”。只是这一次,吸引我们注意的主角,是那个被救孩子的父亲——对张智勇的死,他对着镜头说:“我不存在表示感谢了,反正这个事我告诉你了,按我儿子的说法,是他们挑起来的,我儿子是附和……”记者说:“但是现在张智勇是去救他(而死的),而其他同学根本没有帮助他的意思, 这是没问题的。”那个父亲说:“这个问题很难说的,是不是?不好说的……”——他冷漠的脸和比脸还冷漠的说法让我们领教了什么叫六月寒雪,也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孩子为什么能在自己被救以后,可以眼睁睁看着救他的张智勇挣扎于生死之间而连一声救命的求助呼喊都不能发出的行为背后,可能蕴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卢勤 《女性天地》2006,(4):45-45
有很多父母,总觉得别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像蠢材;别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有这样的心理,他们永远不会主动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的地方。有位父亲一连几天给我打电话谈论他的孩子,每次说的都是孩子的缺点,我问:“你的孩子就没有一点儿优点吗?”他居然回答:“我告诉您吧,他一点儿优点都没有!”我生气了,对他说:“你不配当爸爸,你想好孩子的优点再找我吧!”请爸爸妈妈相信,每个孩子都是金子。正像北京前门小学钱红石校长说的那样:“只要看重您的孩子,就会让蒙尘的金子闪光!”发现孩子的优点要注意三条:一、发现不同点爱迪生上小…  相似文献   

5.
梦想的凳子     
都快8岁了,他10以内的加减法还是算得一塌糊涂。父亲把墙根下玩打石头的他拽起来,给了他一个书包说,上学去吧,什么时候识得头迎上下了,就回来种地。 父母一天到晚想着他能有一个正经营生。有一年秋天,他蘸着黑墨水,在自己家的墙围子上,画了一个四角的亭子,几棵高树,还有一片波光粼粼的水。邻居说,这孩子画得不赖,将来当个画匠吧。他以为,他将来能当走村串户的画匠了,就有意无意地留心看画匠干活。那年,有一个人给他大舅家画墙围子,也画了一处山水,还题了“桂林山水贾天下”的字,他明知道那个“贾”字错了,但没敢讲出来。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教育     
正父亲躺在医院的加护病房里,还叮嘱母亲不要通知远方的我,因为他怕我在台北工作担心他的病情。这是父亲的个性,他是不论什么事总是先为我们着想,至于他自己,倒是很少在意。我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到凤山去开会,开完会他到市场去吃了  相似文献   

7.
漫画与幽默     
五个面包有这么 个人,每天都要到集市上去买五个面包。一次,他的朋友问他:“能告诉我吗,你为什么总是买五个面包?”这个人回答说:“一个是我自己吃,两个借贷,两个还债。”“不懂你的意思。”朋友说,“请你给我解释一下吧。”“你瞧,可不是吗,一个我自己吃,两个给孩子吃,两个给爸爸妈妈吃。”  相似文献   

8.
无意中听一个老太太说了这样一句话:"现在养活的才叫孩子,咱过去养活的那叫狗崽子,怎么能一样呢?"于是如梦方醒的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9.
吴松林生于湖南桃源县一个穷苦的艺人之家。打从呱呱落地,他耳濡目染的全都是戏,因而3岁时就能模仿大人开腔唱戏。有这得天独厚的条件,父亲便让他跟着戏班学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戏班流浪到了湖南辰溪县。1940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吴松林到辰溪县城的东山寺办事,看见一对乞丐模样的夫妇抱着个黄皮刮瘦的孩子。孩子怪可怜的,不足周岁,已是奄奄一息。他走上前去,问道:“孩子病了?”那孩子的母亲双膝跪地,央求说:“先生,救救我女儿吧。”她说她和男人都有病,已经没有办法养活女儿,求吴松林救孩子一条命。孩子母亲凄苦哀诉…  相似文献   

10.
所谓伤心     
来来回回,无穷无尽,他不知自己走了多少趟,是不是还要继续走下去……他突然说:“我给你讲个笑话好不好?”自己先笑起来:“我小时候傻乎乎的呀,尽做蠢事。”一边漫不经心地啜着一杯可乐。那年他上初二,期末考试完毕,有人建议去一家新开的快餐店聚餐,一大群男孩子便欢天喜地骑了自行车冲过去。七兜八转,经过一个巷口,他忽然瞥见“永福巷”,心里一凛,双手同时急捏闸,自行车戛然而止,其他人的车早已经浩浩荡荡大河般从他身边涌过去———他父亲住在永福巷。他一两岁,父母就离了婚,他随母亲生活。五六岁那年,父母为抚养费问题几乎上了法庭,从此,…  相似文献   

11.
王纯 《老年世界》2014,(18):20-20
小时候,我以为母亲是不喜欢我的。 有一次,邻居婶子来家里串门,她们在屋子里一边纳鞋底,一边聊天。我在隔壁房间里写作业,却把她们的话听得一清二楚。婶子说:“闺女这次又考了第一名吧?这孩子就是聪明。”母亲答道:“学习好有啥用呀?不如你家小子,这么小就能帮你干活了,那天我看他在地里施肥,有模有样的,真带劲。”婶子说:“我家小子能干,才13岁,干活能赶得上他爸了”。我偷偷听着她们的聊天,愤愤地想,母亲就是重男轻女,我做得再好她也不会喜欢我。她还总是对我说,你要是个男孩多好。还有,她嫌我不如妹妹漂亮活泼,当着别人的面叫我“书呆子”。  相似文献   

12.
多走一步     
一位写小说的朋友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九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要他去一片麦地里寻找忘在那儿的水壶。那片麦地非常大,麦子又长得高,水壶却很小,朋友找了老半天,也没有发现水壶,他两手空空走了回去。父亲二话没说,自己走进了麦地,不一会儿,父亲就找到了自己的水壶,那是一只黑色的小陶罐。朋友问他父亲水壶是在哪里找到的,父亲说在西北角的草丛中。朋友告诉父亲,他起初也发现那儿有个东西,却以为是石头,没有走过去。他的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干什么事都要认真,当你对某种东西已经失望时,不要忘了再向前多走一步。” …  相似文献   

13.
选择泥泞     
18岁那年秋天,我们从高中毕业了,同学朋友们立刻找亲托故,纷纷给自己找工作。 我央求父亲说:“这一回你可得替我找找你的朋友和战友了。”父亲是名老复员军人,他的一帮战友和朋友如今都手握重权,有的是厂长,有的是局长,甚至他最铁的战友林叔叔,已经是我们所在市的市长了。 父亲问了好久说:“找他们做什么?” 我说:“给你儿子安排个又轻松、又体面的工作啊!” 父亲想了又想说:“走吧,跟我到外面走走去。” 我跟着父亲默默无语地来到了村外的大路上。昨夜刚落了一场暴风雨,这条黄土大路泥泞不堪,牛蹄、车辙,把大路弄得简…  相似文献   

14.
清明雨     
少年时 ,初学唐诗 ,由父亲执教。读到杜牧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父亲解释说 :“清明时节家家扫墓 ,怀念亡故的亲人 ,悲从中来。苍天不忍 ,泪飞如雨 ,便成纷纷春雨……”父亲说得富有人情味 ,我至今记忆犹新。父亲毕业于汉口的明德大学英文商科 ,原拟去法国勤工俭学 ,因患脑膜炎作罢。他的脑炎后遗症久治不愈 ,丧失工作能力后 ,无分文收入 ,一家六口全靠母亲当小学教师的工资养活 ,艰难可想而知。然而 ,贫寒之家 ,那份亲情尤为珍贵。记得长沙“文夕”大火后 ,我在鹿芝岭斐光高小读书 ,学校有个女同学 ,是富商家的小姐 ,常常在黄昏时刻背靠…  相似文献   

15.
吕麦 《老年人》2006,(12):35-35
老公的母亲是继母,小时候,虽然从不打骂虐待他,但也从不管他。在继母眼里,我老公就像邻居家的孩子,在她的心里根本不存在。那年的中秋节,老公领我去见他的父母,想取得老人的首肯,把婚事定下来。吃饭时,老公在他父亲的示意下,对继母说“:妈,我和小吕准备元旦结婚……”岂料,老公  相似文献   

16.
彭真平 《老年人》2005,(7):43-43
父亲退休那年,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博物架。见他敲敲打打的热乎劲儿,我有意地泼冷水:“做那个干什么?您又没有什么值钱的古董!”父亲咧嘴笑笑,不紧不慢地说:“摆几样我自己喜欢的东西,总可以吧。”博物架做好后,父亲把它摆在了卧室里。他从杂物间搬出一个木箱,打开来挑选了半天,拿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她出生时像老鼠一样大,可以放在茶杯里,装在父亲的口袋里,说话声音像蚊子叫……有人说她是怪物。种种关于“袖珍女孩”的传说,增添她的神秘感,她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小路君,你是父亲永远的牵挂。袖珍女孩长到三岁时就停止了生长。十几年来,她“原封不动”。有人说她是怪物,还不如及早扔掉。父亲赵群德说:“长得再丑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心头肉,就是砸锅卖铁我也要养活这孩子。”1980年3月6日,对于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侗寨铺村的村民起群德夫妇来说,是个值得喜庆的日子,早就盼望做父亲的赵群德终于如愿以偿了。他抱着刚…  相似文献   

18.
我老家在山西一个很偏远的地方,出了门就是山,我家兄妹多,小时候,我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吃饱肚子。1990年,我认识了周德亮,他与我父亲在一个矿上挖煤,经常到我家来帮父亲干活。周德亮嘴巴很甜,他叫我父亲"干爸",叫我母亲"干妈",对我则一口一个"妹子"。父亲不在的时候,他就与我聊天,讲得最多的就是山外的故事。他告诉我,他25岁,山东日照人,家里有四间大瓦房。他还说有机会一定带我到山外面去看看。有一天,周德亮突然说要我嫁给他,我心口"怦、怦"乱跳,我也挺喜欢他的。那年春节,周德亮给我父母留下  相似文献   

19.
胥加山 《老年人》2003,(10):27-27
今年春节因忙于花店生意,未顾及回乡陪父母过年,虽说用电话跟两老拜了年,但总有一分内疚的感觉,想忙完春节这一阵子后,一定要回乡看望父母。然而,年味渐去渐远,我又把回乡看望父母的事忘了。直到有一天,母亲打来电话,说父亲病重,让我无论多忙都要抽空回家一趟,还说从春节至今父亲一直在念叨着我回去。放下电话,倏忽间,我仿佛看见了父亲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驼背身影和那祈盼我回家的眼神,愧疚与自责顿时袭上心头。第二天,我放下手里的活计,登上了回乡的汽车。一进家门,母亲正忙着。见我回来了,她连忙冲房里大喊:“老头子,山儿回来了!”父亲…  相似文献   

20.
自己的价值     
流沙 《女性天地》2006,(12):1-1
小儿今年4岁。有时候我宠他、惯他,有时候我骂他、打他。无论怎样对他,他的成长都不可阻挡。一天,小儿嚷着要去乡下老家,我不应允。他很悲伤。我说:“如果真想去,那你自己去好了。”小儿说:“我不会。”我随口说:“你只要拿着钱,去坐车就行了。”小儿认真地说:“爸爸,那不行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