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兰白都市经济圈的性质问题是有关构建兰白都市经济圈所有问题的逻辑起点。兰州和白银底子薄、基础差的现实情况和甘肃省对兰白都市经济圈在全省经济发展中起到"中心"、"龙头"带动作用的期待,决定了兰白都市经济圈的性质只能是"兰白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大西安经济圈构想及其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增长极理论和梯度发展理论,结合西安的区位优势,提出大西安经济圈构想,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在中国西北地区应以西安为中心,将培育大西安经济圈作为新的增长极,按照梯度开发思路,逐步形成以下五大圈层——西安核心区、西安都市区、西安都市圈、西安大都市圈、大西安经济圈。从历史文化、交通、科技以及经济发展现状来看,西北地区已具备了形成大西安经济圈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兰州市现代物流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正确认识兰州市在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的地位,有利于合理规划兰州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本文从全国、西北地区、甘肃省和兰州经济圈四个方面对兰州市在现代物流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和定位,旨在为兰州市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首都经济圈综合功能区划是优化配置区域空间资源、合理组织区域空间结构方案的基础。本文在研究首都经济圈区域综合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界定首都经济圈空间范围,构建首都经济圈综合功能区划目标及原则,建立首都经济圈综合功能区划研究框架,分析首都经济圈土地利用特征、水资源空间分异特征、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异特征、产业结构分异特征及基础设施支撑度分异特征,并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首都经济圈综合功能区划,确定未来首都经济圈各功能区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为未来首都经济圈空间结构的优化配置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新调整 ,对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是一次大的机遇与挑战 ,发展中国家创造条件进入经济圈 ,将得到发展 ,否则将失去一次机会。文章就此分析了世界华人经济圈和中华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指出 ,借助于两个经济圈相互间的互补与配置作用 ,以及通过自身的“五缘文化”(神缘、物缘、地缘、业缘和亲缘 )的桥梁 ,中华民族的经济必然走向世界。这是一个势不可挡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6.
三、组建东北亚经济圈是东北亚诸国和地区长期利益所在,也为世界所容 (一)联合的和繁荣的东北亚,对世界和东北亚地区的稳定有利而无害 世界上出现一个联合而又繁荣的东北亚,对于世界和平不但不会构成威胁,反而会成为推进世界和平的一支积极力量。东北亚经济圈的建立将有利于世界政治军事格局朝从对抗走向对话的方向发展。战后日本和南朝鲜在政治和军事上始终是倾向一边倒——日美同盟和“韩”美同盟。今天,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首都经济圈的大背景下,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工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在此基础上剖析北京工业发展与城市资源禀赋、城市功能定位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并探究产生各种问题的原因,尝试性地提出了北京工业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环渤海经济圈的海洋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论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还是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环渤海经济圈都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注重在整体开发中解决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应当站在全局高度透视时代背景,把握关键因素,分析产生原因,创意解决对策:转变观念,树立陆海并重思维;科技领先,推行绿色工程技术;健全法制,加大监管力度;创新制度,建立补偿机制;循环发展,减少源头排放.只有这样做,才能在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中保障生态安全,铸就中国第三大经济增长极的国家战略品牌.  相似文献   

9.
苕溪是浙江八大水系之一 ,是太湖流域的主要水源 ,主要包括东、西苕溪二大水系。本文所探讨的苕溪流域经济圈 ,是指六朝时期以吴兴郡为核心的区域社会经济带。其腹地主要包括今杭州的余杭、临安和湖州地区全境。本文从苕溪流域经济圈形成的基础着手 ,提出了流域经济圈形成的具体标志。  相似文献   

10.
谷雨 《今日辽宁》2004,(5):24-33
辽宁振兴老工业基地开局之年给辽宁带来的变化首先体现为新格局、新模式、新观念的形成和建立,创新已成为振兴的魂魄。这是一组展现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圈,临港经济圈、县域经济等新格局的文字与图片,旨在让读者对以新为特色的辽宁,有一个较为系统和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陈小丽 《社科纵横》2012,(7):125-127
在甘肃丰富多彩的地方饮食文化中,最受各族群众欢迎、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就是兰州牛肉面。对兰州牛肉面的研究需要超越技术和经营层面,站到文化层面的高度,通过深入探索兰州牛肉面饮食文化的挖掘、保护、弘扬问题,丰富和拓展兰州牛肉面文化,进而推动建设甘肃"文化大省"。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到二十一世纪,欧洲文明将为太平洋文明所代替。以日、美、澳、新西兰、加拿大为中心的太平洋经济圈有粮食充足、天然资源丰富等优越性。建立太平洋经济圈必须充分发挥人力、资金和物力的作用,强化金融机能,提高能源自给率,充分利用太平洋地区的钢铁原料和日本的生产技术。中国经济的发展将成为太平洋经济圈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九十年代的亚太地区在经济区域化的问题上会有很大的进展,特别是东亚经济圈将初见端倪。这种趋势不为中国如何发展所决定,但中国取何种发展方式,以及对东亚经济圈取何种态度,将对中国的前途命运,以及处理香港台湾问题有重大的影响。中国提出了沿海地区发展战略,但对这个战略的理解和实施配套的改革措施有不同的两种选择,由此也会带来不同的发展前景。如果以进入东亚的国际分工合作为目标,并相应改革经济体制,中国不仅会进一步获得发展的条件,而且也会给祖国的统一创造条件。如果只以解决国内问题为目标,仍沿用现有的体制,中国会有被淘汰出国际分工合作的可能,下一世纪的发展将更为艰难。  相似文献   

14.
东北亚经济圈与韩国经济张涛80年代以来,东北亚经济圈问题越来越引起中外学者的研究兴趣。本文在考察有关东北亚经济圈问题的基础上,探讨韩国在东北亚经济圈中的地位及其与处在东北亚经济圈中各国的相互关系。一、东北亚经济圈的崛起东北亚经济圈,是指亚洲东北部各国...  相似文献   

15.
杨艳伶 《社科纵横》2012,(2):102-105
如何让一个城市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如何让城市的发展更有底蕴,都需要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因为文化体现一个城市的个性和品质,是城市的灵魂和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城市内在品格与市民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拟建立的"大兰州文化圈"囊括了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回族自治州、武威和青海省的8区20县,无论是地理面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水平和文化实力,这都是一个极具文化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建设目标。建设"大兰州文化圈",在区域内构建"文化事业共享、文化产业互补"的格局,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兰州及圈内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创新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8,(4):53-55
从2012年起,甘肃省、兰州市党政采取一系列铁腕治污措施,使兰州重现了蓝天,"兰州蓝"也成为兰州鲜亮的名片。但"兰州蓝"还很脆弱,远未达到理想的目标。"兰州蓝"保卫战必将是一场复杂的持久战,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落实公众的环保法律义务极为重要,因为从根本上说,空气污染产生的重要根源就是公众的过度活动。因此,包括大气污染治理在内的环境治理,社会公众应成为主力军。据此笔者再提出"兰州蓝"保卫战中落实公民环保法律义务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亚经济合作圈”作为牵引世界经济经济、地域经济的一大力量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日本早在六十年代,由新泻和富山等日本海周围的县就提出了将这一地域作为一个经济圈建立“环日本海经济圈”的构想。随着东西冷战体制的解体,缓和紧张的浪潮也波及到亚洲,因此,近年来中国、南朝鲜等亚洲国家和地区间已在推  相似文献   

18.
一、崛起的局部经济圈在亚洲,冷战格局确实正在融解,重新构建国际新秩序的行动业已开始。而重建国际秩序的动力显然是经济。亚洲新经济地图的关键是局部经济圈。随着冷战格局的融解,跨越国界潜在的各地区间的经济互补关系显得较为突出。南朝鲜西海岸和山东、辽宁两省的环黄海经济圈,包括越南南部在内的“铢(泰国货币)经济圈”,以广东省为核心的华南经济圈,沟通台湾和福建省的海峡两岸经济圈等,已成为亚洲经济地图的新角色。重要的是,广东、福建、山东等省,通过谋求与充满活力的西太平洋各国的积极的经济交流,使局部经济圈渐趋成熟,创造了由此向内地呈扇状扩  相似文献   

19.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圈约占其GDP(国内生产总值)的70%左右,而我国仅占30%左右。经济圈在我国方兴未艾,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圈已显示出勃勃生机。环渤海经济圈至今未形成统一的发展格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化水平低,经济差距有扩大的趋势。要振兴环渤海经济圈,发挥与其地位相称的作用,就应该在市场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重点发挥首都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辽中南地区三大支点的作用,推进渤海南北两翼,形成点轴发展格局,并根据区域优势,确定合理发展模式,带动整个区域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梁小萌 《探求》2010,(6):16-19
产业一体化对合作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培育和产业存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系到合作区内产业能否更有效率地发展。本文以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为基础,对广佛肇经济圈产业合作与产业转移进行探讨,提出推进广佛肇经济圈产业一体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