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试论伟大的工程──党的建设马国钧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随着党的成立,党的建设这个“伟大的工程”也同时提到党的重要议事日程上了。(一)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如李大钊、陈独秀、...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传播与革命实践两个方面阐释李汉俊对中共创建的历史功绩。在理论传播方面:从1919年到1922年,他撰写、翻译了100余篇文章。在初期传播史上,他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第一个揭起批判中国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旗帜,第一个将彻底的唯物论与"自觉辩证法"打通为一,第一个全面介绍国际共运史,与陈独秀创办中共第一个无产阶级大众刊物《劳动界》。在革命实践方面:他与陈独秀、李大钊、李达直接筹备了中共创建。主要有:与陈独秀等5人于1920年6月创建了中共上海早期组织,起到了中共发起组的核心作用,与陈独秀等帮助湖北等地区创立党的组织,在中共一大上发挥了别人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领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帮助人们认清了帝国主义的本来面目,并引导人们厌恶并抛弃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五四爱国运动掀起了全国范围内讨论社会主义的热潮,促进了新文化运动向新的思想运动,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运动的发展。陈独秀从始至终为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依据中国的国情和党情,正确阐明党的思想路线、最高纲领和阶段性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在农民群众占多数的国度进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其基本的和首要的工程。只有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并加以娴熟的运用,才能正确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战略和策略问题,党才能担负起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者这一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试论刘少奇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党的领导权问题的理论贡献陈洪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有过放弃领导权而导致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如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也有过坚持领导权而使革命走向兴旺的宝贵经验,如抗战时期统...  相似文献   

6.
晚年陈独秀的民主思想发轫于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党狱,在中国抗战的政治环境下初步形成,并在1939年底苏德协定签订后所阐述的"最后见解"中最终确立.深入梳理陈独秀晚年民主思想的形成过程,揭示其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以及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间的有机联系,对于全面认识和评析陈独秀晚年民主思想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思想建党作为我党的鲜明特色和优良传统,在不同的革命阶段都累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建党初期,党的主要工作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大革命时期,党的思想建设工作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思想建党理论开始萌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首次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思想建党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思想建党理论取得重大突破,实事求是成为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思想建党迎来新发展,党创造性地开展整党整军运动,纠正错误思想,初步提出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思想.通过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建党发展脉络,得出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建工作首位、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造始人之一,也是党的早期主要领导者。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对党的建立,作过重要的贡献。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特别是由于在这次革命最后一个时期(约有半年时间),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投降主义路线,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拒绝接受毛泽东同志和其他同志的正确意见,以至于当国民党叛变革命,向人民突然袭击的时候,党和人民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这次革命终于失败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是这次大革命失败的主观方面的根本原因,对革命造成的损失也是及其惨重…  相似文献   

9.
体君  春芳 《山西老年》2011,(7):20-20
中共“一大”前后,党员大部分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高级知识分子。当时中央局的负责人陈独秀对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却没有一个工人入党而感到很是遗憾。一次偶然的机会,陈独秀通过《民国日报》编辑部的邵力子结识了徐梅坤。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早年接受和传播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发起具有巨大思想启蒙意义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抛弃资产阶级民主观,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中开创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晚年陈独秀吸取苏联无产阶级专政的经验教训,对民主政治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思考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认识和主张.其中所包含的正确或比较正确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反思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极有声望的革命前驱者。一九一五年开始,他发动和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五四时期,他被人们广泛推崇为领导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自一九二一年七月起,从党的一大到四大,陈独秀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和党的其他领导同志一起领导全党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发展了党在全国的力量,广泛深入地开展工农运动,使全国革命形势有了极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初步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明确的认识过程。本文仅就党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建党初期的革命实际斗争中,如何探索和认识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问题作一探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成为世界革命风暴的新源泉。但是,如  相似文献   

13.
农民同盟军理论,指的是无产阶级和劳动农民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革命联合,也就是通常讲的工农联盟问题。农民同盟军理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不断进行探索的结晶。毛泽东在1925年以后的几年间,特别注意农民问题,不仅亲身参加领导农民运动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活动,而且在理论上也有诸多重大建树,为党的农民同盟军理论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1923年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这次代表大会作出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大决策.在党的"三大"前后,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作为国共两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积极探索者,与国民党建立党内合作的决策者和在统一战线中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行者,为这次大会取得成功并推进中国革命事业作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瞿秋白在中国文化革命运动的实践中,最早地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争取文化战线领导权的理论,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主要论点有: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领导中国文化革命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了无产阶级身上;文化大众化是实现领导权的重要形式。瞿秋白文化战线领导权思想,为实现党对文化战线的领导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从1922年到1927年,中国爆发了一场非基督教运动。这场运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在讨论阶段,陈独秀对基督教时贬时褒,态度比较矛盾;在非基督教运动前期,陈独秀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运用阶级斗争学说分析和批判基督教(特别是基督教会);在收回教育权运动阶段,陈独秀积极支持收回基督教会控制下的教育权,对运动多有指导。  相似文献   

17.
北伐战争初期,蒋介石通过制造“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等手段攫取党权、政权、军权于一身。为了抑制和削弱蒋介石的个人军事独裁统治,国民党左派企图让远在欧洲的汪精卫回国复职,开展了“迎汪复职”运动。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对该运动采取了积极支持的态度,当北伐革命统一战线出现危机后,把挽救危机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汪精卫身上,并主动将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让给所谓的“国民党左派”。在北伐战争不断胜利的形势下,中共中央没有抓住时机积极广泛地开展工农运动,壮大革命势力,而将全部精力用于迎汪复职上。“四一二”和“七一五”的历史事实,充分表明了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策略的失误。之所以犯此错误,一是由于共产国际的国民革命──国民党主体论和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影响,二是对蒋、汪缺乏正确的认识。迎汪复职运动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在统一战线中必须牢牢掌握领导权,采取既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正确方针,才能使革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8.
四川大学历史系七六级在“中国现代史”教学中,教师学生共同讨论了关于陈独秀的评价问题。陈独秀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著名领袖;五四运动以后又是一个有很大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接着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之一,并被选为党的“一大”至“五大”总书记。然而这个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曾经起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却又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成了右倾机会主义者,最后竟堕落为托派,走上了叛党的道路。对于陈独秀能不能一分为二?对其早期的历史功绩要不要给予应有的肯定?讨论  相似文献   

19.
田心铭 《中华魂》2012,(9):18-23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说:"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中国共  相似文献   

20.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无产阶级政党能否正确解决农民问题,是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初期和中期,由于党的路线正确,农民运动发展比较快。当时,广东省农民协会的会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