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作“作为一种自觉的精神生产活动”,它的写作主体是驾驭整个写作活动的角色,从对客观世界的选择。到材料的谋篇布局、立意成篇,到修改推敲.无一不突现写作主体的机智与创造。综观近年的中考、高考作文试题或试题范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等。试题的内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与灵活,它要求写作主体摒弃陈规陋习、条条框框,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展露自己的人格世界。可见,重视写作主体的主体意识不仅是重要的,符合潮流,而且是及时的。要想切实提高作文水平,必须在写作主体的自我意识上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2.
“对策写作论”是《文心雕龙.议对》篇的一个重要内容。“风恢恢而能远,流洋洋而不溢”是刘勰对于“对策”写作的形象性描述,是“对策”在写作上的美学要求,它体现了《文心雕龙》始终强调的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理论原则。这一个美学要求,既阐明了“对策”写作与一般议论文写作的区别,也阐明了“对策”写作与文学写作的根本区别,同时也给人们指出了提高“对策”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根本途径。刘勰的“对策”写作理论,对于当今的申论写作仍有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课标”对作文的表述有三种。第一学段叫“写话”.第二、三学段叫“习作”,到了第四学段才叫“写作”。小学阶段以“写话”、“习作”为主,这就有了写作的梯子,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消除了学生害怕写作的心理。比如低年级的“写话”就有很大的随意性,一是不计较数量,不管多少,写三句五句行,写一句二句也行;二是不管内容,漫无边际,写这个也行,写那个也得;三是不讲规范,写不完整的句子行,有错别字也无妨。  相似文献   

4.
90年代的女性写作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是充分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自觉,文化情境的丰富复杂,使女性写作开始深入地走向自己,触摸个人“身世”、身体、女性欲望等隐秘经验。无疑,时代的“允诺”和意识的松动使这种女性自我抒发走入公共文化空间,成为90年代女性写作的一种趋向,亦成为女性写作的一场沉溺又超拔的精神历险。  相似文献   

5.
刘勰对写作主体的建构予以高度重视,其《序志万一篇可证,此篇是全书的总序,是写作缘由与写作意图,全书总体构思与理论框架的一个总交代,是全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压轴”的“重头戏”,它以“1”与“49”相对应,从把握全书内容的角度看,它的分量几乎是“1=49”。它殿于全书之后,真可谓“举足轻重”了。如此重要的一篇序文,其开篇第一句话是:“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这句话为《梁书·刘勰传》所引,可见是重中之重了。这句话“释名以章义”,是对书名的解释,它高度概括地揭示了全书的理论起点,揭示了全书理论内容的…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中考作文题中,话题作文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话题作文的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没有限制,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坚持“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淡化文体要求,选材更加自由。这种写作形式给考生以充分的自由,尊重他们的写作个性,鼓励学生创新,它体现了当今作文的发展方向,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这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笔墨自由的同时,也使得一些考生在短时间内无从下手,再加上对“开放性”要求的认识有偏差,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这就需要对话题内容进行认真审核、选准,选好“切人点”。那么如何选好作文的“切入点”呢?  相似文献   

7.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我们的学生曾一度鏖战于题海之中,对生活的感悟越来越少,写作选材范围狭小,琐琐碎碎且不断炒作过时的材料,缺乏真情实感,语言苍白无力,甚至陷入做作、庸俗的泥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对学生写作状况的绝妙诠释。新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它注重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发展个性。基于这一理念,围绕“丰富写作内容,激发写作兴趣”,在语文作文教学方面,我进行了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伪诗意?就是故作“诗意”的句子,不顾文体,不顾内容玩弄朦胧的语言,忽悠老师,试图以自己“不俗的语言”让老师感觉“底蕴的厚实”而给予高分。这是人格庸俗虚伪的表现,是对写作规律的背叛,我们应拒绝之,应让虚伪者庸俗者以惊醒以警策,以端正文风,健康写作人格。  相似文献   

9.
一、概念的界定 所谓理法学习,指的是写作理论知识学习或写作基础知识学习,其中尤其指汉语语法学习。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这是一种相对于学习内容而言的“理法”知识的学习。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才能达到“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毋庸置疑,这里所讲的“亲切体会”、“不知不觉”即是对语感的功用和价值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上承储备,下启构思与表达,是写作过程中一个关键的中转性环节。它是形成文章的思想内容的必要手段,又可以强化创造欲望而捉成写作,深刻地影响着写作意向:写什么和怎么写。“研究”不同于构思。前者是寻求思想发现,为文章提供内容寻找最佳的文字表现形式。本文认为,当代写作学家们若能对之从理论上加以辨析,探幽寻微,必能建立写作学理论的新体系,完善教材的编写,而把写作教学真正转移到开发学生智力为重点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1.
开心时刻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语文科对高考的性质、内容和形式作了明确规定。其中,在“考试内容”要求中,对“写作”作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要求,在“发展等级”中的“有文采”这一具体要求中,又有一条明确规定:考生在写作中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2.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要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即内容和形式两个问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些教师认为指导作文应该求稳。大部分教师把写作教学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形式上.着重指导学生“怎样写”.而对于内容“写什么”方面.则关注不够、指导不够。  相似文献   

13.
新闻的内容和形式之间有一定的规律,新闻写作的核心便是通过各种相应的体裁和不同的笔法表现其多维内容。采用哲学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旨在探讨固有的新闻写作表现形式之外,还以信息论新闻观念为认知基础,对新闻的多维内容进行主动的判断和思考,总结多维内容和表现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提高传播效应。为此提出了内容、笔法和体裁之间的“光谱”对应关系规律,以此能够更充分挖掘新闻的多维价值。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写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写作思想对于党和人民的写作事业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邓小平的写作思想主要包括:文章写作是党的整个事业中的重要部分,是对革命和建设实施领导的主要方法;写文章要进行充分说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文章的内容是第一位的,形式是第二位的;写文章要走群众路线,发挥集体智慧;注重文风建设,倡导优良文风;重视作者在写作中的作用,关心作者的思想修养  相似文献   

15.
针对底层写作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辨析底层写作与“纯文学”思潮的关系,它们虽然取向不同,但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底层写作不能无视“纯文学”在形式探索等方面的成就;底层写作与“左翼文学”传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充分借鉴“左翼文学”的经验与教训,底层写作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现状,探索在课程教学中的“置惑”、“探惑”、“释惑”与论文写作同步指导相结合的模式,将论文写作基本要求运用于课程作业中,使得课程作业参考文献丰富,内容跨度大,有自己的思考点,写作格式规范。还从建立同步指导的长效机制,夯实同步指导的基础,补充同步指导的内容,建立健全论文的管理制度、质量监督检查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个性化写作是学生个性化表达的重要渠道,是以“让每一个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语文教育理念的崭新实践。个性化写作的根本在于语言的个性化。有了个性化的语言,就等于插上了灵性的翅膀,一定能在个性化写作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那么,怎样才能训练和培养出学生的语言个性呢?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一些学生为应试而作文,被缚住了手脚,写作动机不纯,写作兴趣全无,学生把写作视为畏途,普遍存在写作恐惧心理,作文存在“假、大、空”的毛病。小学阶段大多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较多,有的学生只要是写“乐于助人”这方面的事,总是写“让座”、“捡钱包”等内容,从三年级一直写到小学毕业。如果是写人,有的学生在写《我爱妈妈》这篇作文时,明明妈妈很年轻、健康,但却有同学写妈妈已经去世两三年了。要让学生喜欢作文,就应在作文教学中解放思想,冲破旧的观念,淡化各种“清规戒律”,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习作空间,放松心态,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  相似文献   

19.
“写作思维就是写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写作思维中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两件:‘写什么’和‘怎么写’。前者是写作立意的思维……后者便是写作结构的思维。”“立意思维的任务是在某种生活现象中或给定的写作材料中,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这本质就是所谓的‘立意’,或称‘中心’、‘主题’等等。结构思维的任务就是将内容(主题、立意)化为形式(文本、结构、篇章),它包含材料积聚(组织)、结构谋篇、语句组织(表达)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可见,写作思维训练最重要的就是“立意思维”和“结构思维”的训练.其中.“结构思维”训练包括材料组织、结构谋篇和语言表达的训练。而写作思维训练是很抽象的概念,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是写作过程中无处不在的思维活动.如何让写作思维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依托优秀文本,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没有积累,思维会枯竭,凝滞,写作思维训练就成为“空中楼阁”,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20.
每次写作文,总会发现有学生愁眉苦脸,半天都动不了笔。细问之下,总会有这样一个答案:“没内容可写。” 同学们最缺乏的“内容”,其实就是写作的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