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溪州竹枝词是描写土家族社会生活的风情画卷,具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些作品塑造了不少生动的女性形象,其中有勤劳持家的女性形象、有勇敢追求爱情和婚姻的女性形象、有岁时节令中的女性形象,还有信仰禁忌中的女性形象。这些吟咏女性的竹枝词生动地展现了改土归流后溪州土家族地区女性的日常生活,虽是片段式的,却有着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元代竹枝词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开文人竹枝词创作的先河,宋代在继承中发展变迁,唐宋是竹枝词发展史上的奠基时期。元代竹枝词的作者和作品都较唐宋时期大为增多,其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与唐代相似,而与宋代有很大差异。本文就此详加论述,从而勾勒出元代竹枝词创作的大体风貌。  相似文献   

3.
哭嫁歌是一种独特的女性文化,其创作、演唱及传承,极好地折射出女性的角色心理及生命历程。哭嫁歌中有许多反映女性生命史的内容,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女性的生命史。哭嫁歌产生、兴盛、消亡的过程既是社会文化变迁的必然,也彰显出女性文化、角色心理、女性生命史与社会文化变迁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4.
从异质文化间文学镜像角度来思考竹枝词的近代转型,就会发现清末民初竹枝词中出现了"假洋鬼子".它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西俗东移和西学东渐的产物,集中地反映了现代民族意识觉醒中社会群体认同的主体性.竹枝词中的"假洋鬼子"主要包括有"冶游弟子""留学生""洋奴""西崽"等四种类型,在竹枝词中经由书写者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身份认同、审美认同等多重视角中建构出文学文本意义上的异化镜像,此类形象为知识阶层对文化危机、文化自觉、文化选择等社会转型心理诉求提供了路径.在维新变革的社会思潮中,可窥探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民族自觉的细微变化,同时也是中国"他者化"的文化隐喻,具有特殊的文学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状况渗透着西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冲击以及对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的影响。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的变迁取决于中国对西学的取舍、加工和改造 ,而不是对西学内容的机械应对 ,反映出中国近代政治力量更替和兴衰的历史必然性。适于民主的政治文化 ,只能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逐步发展 ,逐渐成为国民的政治和政治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女性的婚恋观发生了历史性的变迁。文章探究了变迁的内容、社会基础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大学校歌是学校风貌的标识,它不仅传达着教育理念和时代精神,同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校歌的文化内涵包括:地域识别的内涵,抚今追昔的使命感,传达独特的教育理念,体现特色的办学思路,反映时代的主旋律,作曲咏唱的大胆创新。对这些大学校歌的搜集和研究,可以大体反映出近代中国教育、音乐、大学校园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历史状况,充实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内容,更充分地反映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近代早期英国兴起了一个新的文化群体——鉴赏家。鉴赏家群体的兴起与近代早期英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方面的变迁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鉴赏家群体的兴起也改变了贵族的文化生活方式与文化知识的价值功用,推动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影响着英国社会变迁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宋代文人竹枝词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深入研究了宋代文人竹枝词的变迁。在题材内容方面,宋文人竹枝词于风土民情之中,反映民生疾苦,揭露封建社会不平等现象,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社会意义。宋文人竹枝词借当地古迹来咏史抒怀。“竹枝”的爱情之音是唐文人的主旋律,宋人绝少涉及,其原因与宋词兴盛有关。在艺术风格方面,宋代竹枝词颇多议论,有似宋诗风格,具有鲜明的诗人个体风格。唐文人竹枝有七言四句与七言二句体并存,宋文人竹枝只作四句体形式,二句体形式不再被采用。宋文人创作竹技词的主观性增强。宋文人竹枝词在唐人以“苦怨”为基调的基础上,也出现了一些诙谐风趣之作,成为后世文人竹枝词的重要风格特征。这篇文章是作者竹枝词新论系列论文之三。  相似文献   

10.
《那桐谱单》反映了张氏族人的族源与迁徙。其中男女家族成员婚姻情况反映了近代满族贵族的门第观念,首开不载记女性家族成员的先例,其相关资料反映了近代满族贵族生活中的礼仪文化。《那桐谱单》对近现代北京满族贵族生活变迁等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饮食文化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史是土家族日常生活史的重要内容.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迁与发展主要经历了改土归流前、改土归流后至中华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三个历史时期.在土家族饮食文化变迁的历史过程中,地域特征与民族特性非常明显.从变迁的原因来看,土家族饮食文化变迁是内在原因与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近30年来,对竹枝词的研究开始成为热点,但总体来说,研究视域仍局限于对竹枝词的民俗学、城市文化价值、民族史志材料的分析为主,对竹枝词文学审美性的深层次挖掘和探究并未得到拓展。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视角来看,竹枝词中涵盖了从唐到民国时期的异国异族形象,包括少数民族形象、都市文化形象、西方形象、近世女性形象、异域形象、学生形象等。文章在梳理这些形象在中国风土诗歌中形象演变的基础上,厘清竹枝词中各类形象生成的根源,分析其跨文化交流的心理诉求及底层书写,探究出一条与竹枝词相对应的审美话语体系,从而建构起中国文学地方书写中他者视域下的审美认同。这在研究视域上深入拓展了比较文学层面上的竹枝词研究,动态地呈现了竹枝词的审美意识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戊戌新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转型的重要标志,而康有为的学术思想则从根本上影响了戊戌新学的内容及其时代特征,从而也影响了近代学术文化转型的民族特性和其发展趋向。只有深入理解康有为的学术思想及其戊戌新学的特征,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近代学术文化变迁的民族定位和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4.
竹枝词是重要的社会史素材,18~20世纪上半叶江浙沪竹枝词中频繁出现西方商品,因此,可以利用江浙沪竹枝词考察该时期江南社会的西方商品及其形象变迁。江浙沪竹枝词中关于西方商品的描写,反映出西方商品对江南社会的影响是一个不断加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江南的西方商品形象发生了三个明显变迁,即从奇珍异物到现代商品、从不感兴趣到流行时尚、从奇技淫巧到师夷长技。与英国成功实现针对中国商品的进口替代并化解民族市场的中国时尚不同,江南并没能建立起可与西方对等竞争的民族产业,没能成功抵制鸦片战争后的欧风美雨,这是导致江南的西方商品形象发生上述转变的一个关键原因。但竹枝词也反映出在西方商业入侵和民族危难之际,江南为探索国家富强所做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5.
戊戌新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转型的重要标志,而康有为的学术思想则从根本上影响了戊戌新学的内容及其时代特征,从而也影响了近代学术文化转型的民族特性和其发展趋向。只有深入理解康有为的学术思想及其戊戌新学的特征,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近代学术文化变迁的民族定位和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后 ,上海发展成为中国近代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经济中心。随着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上海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及谋生手段也发生了随波逐流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影艺术初创期上海影像美学内涵视听化为上海的政治影像、都市形象、女性形象等,都充分体现出上海影像与海派文化随社会历史的变迁,不断实现着有机的审美“耦合”。中国电影初创期上海影像的政治影像美学内涵萌芽视听实现为上海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地和中国近代民族独立思想策源地。其近代都市形象美学内涵视听实现为上海影像中“罪恶”之都的符号化表达——帮会和现代都市景观显现。其女性形象美学内涵视听实现为电影中的都市娼妓和都市新女性。  相似文献   

18.
文化变迁的规律——碎片化到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全球化、现代化的进程势不可挡,它不仅冲击着我们的经济,还冲击着我们的文化。在这种态势下,我们的文化变迁速度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的速度尤快。我们关注文化变迁,更关注因何变迁、如何变迁。文化变迁,涉及一个文化模式的创新、发展和变化,是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若能找寻出一个文化变迁的规律或模式,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试提出一个文化变迁的规律,即碎片化到重构。  相似文献   

19.
男权治下的西方文化中,作为社会治理的中心,女性身体曾作为男性凝视的客体和文化规范的规训对象。女性成为男性话语体系中的他者,以男性话语建构的女性特质作为内在规约在时间与空间上约束自己,凸显了西方社会权力结构下的规训机制。伴随着社会的变迁,女性身体从被动的凝视走向主动的公开,频繁呈现于大众传媒与公共视野之中,成为商业消费主义的公共景观。与此同时,女性突破了时空的束缚,并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凝视权力。这不仅是后现代文化消弭传统文化,更表征了性别意识形态和政治治理的变迁。解读女性身体的媒介呈现,是解读西方社会的治理机制、民主进步和文化变迁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历代竹枝词因包涵历史文化的丰富信息,被看作社会史料的宝库.发掘其中有关酒的生产与消费的资料,对于酿酒史和饮酒史,以及相关社会史、文化史、风俗史的回顾和总结,是有积极意义的.巴蜀竹枝词有体现酒与节令礼俗的关系、酒与休闲生活的关系的篇章.农家自酿酒在民间消费生活中占有较大比重.而城乡"酒市"的繁荣,也表现了生活史的一个重要侧面.竹枝词中也有反映酿酒业之产业史的内容."载酒"舟船浮江远行,则体现了商品酒的流通以及巴蜀酒业经济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的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