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英语和汉语反义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虽然有一些相似之处,如在句中都可以充当定语和补语,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汉语反义形容词可以充当主语、谓语等成份,而英语反义形容词则不可;汉语反义形容词有叠合形式,但英语反义形容词用"级"表示;另外,英汉语反义形容词作同样成分时也有一定的使用差异.因此,研究其语法功能对比,对英汉语对比研究和第二外语教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书》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复音形容词的重要语料。从语义上,采用同义联合、近义或类义联合、反义联合和平行联合;在词性上,采用名词+名词、形容词+名词、名词+形容词、形容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形容词+动词等构成形容词。其复音形容词发展趋势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词汇复音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单音形容词向半自由语素的演变,体现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复音化水平的提高。其复音形容词产生的内部原因是中古时期是汉语复音化的加速时期,外部因素首先是社会的不断发展使汉语词汇复音化,其次是中古时期骈骊文风的盛行,民族融合与佛教用语的广泛传播促进了大量复音词产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形容词及其相关词类认识的深入 ,形容词的语法特征揭示得越来越鲜明 ,形容词的范围也逐渐缩小 ,但形容词的下位分类标准却始终存在分歧。本文考察了《马氏文通》以来语法学界对汉语形容词的下位分类情况 ,并根据其分类结果 ,把下位分类的标准归纳为意义标准、形式标准、功能标准、配价标准四类 ,其中功能标准是主要标准 ,这种标准又具体表现为谓语标准、状语标准、定语标准、级度变化标准四种不同的角度。这种分歧 ,一方面说明了汉语形容词语法功能的纷繁复杂 ,一方面也说明了形容词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4.
韩国语汉字形容词的词根与现代汉语词同形,这些汉字形容词的词根都是汉字名词,但是这些名词的性质却并不完全相同,在附加固有后缀“一斟耳”后派生成了形容词。在词类分布上,韩国语汉字形容词词根在现代汉语中具有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三等分布类型,对其分布类型进行归纳、描写可以为韩国人学习汉语和进行机器翻译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形宾结构,即汉语中形容词带宾语的结构。在汉语中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在汉语语法学界却长期得不到承认,大多数人都认为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如果形容词后面出现宾语,形容词便变成了动词,是兼属于动词的兼类词。换句话说,“宾语是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这无疑与影响汉语语法体系建立发展的印欧语语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韩国语汉字形容词的词根与现代汉语词同形,在语义上,韩国语汉字形容词词根与现代汉语词都具有同形同义、同形异义、同形部分义相同、同素异序词等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7.
凉山彝语中有一种特殊的ABAB式四音格形容词 ,以往的教科书和字词典都忽视不收 ,在日常生活中其使用频率较高。在语义表达上与现代汉语ABAB式形容词较为相似 ,但不完全相同。其产生有两种基本形式。在语音结构和语用上不同于描摹词 ,在句中充当状语和定语等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8.
邢福义先生在汉语形容词研究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对汉语形容词的全面研究、对汉语形容词的专题研究和对汉语形容词短语的研究。他对汉语形容词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理论方面的贡献,用"两个三角"、"小句中枢说"、"句管控"、"动词核心"等理论分析了汉语形容词各方面的问题;二是对事实的深入挖掘;三是确定研究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9.
“形容”是语文辞书中十分重要的释义提示词。不过当前并没有关于“形容”使用的规范和标准,且“形容”在辞书的编纂、修订和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发现,词目在释义时使用“形容”与否和音节数量关系不大。“形容”主要用于提示形容词性词目的词义,也可用于提示非形容词性词目的词义。在形容词性词目的释义中,使用“形容”提示词义,能够使释语与词目词性相匹配,或提示由词目特殊结构或词义派生带来的非字面义。在非形容词性词目的释义中,“形容”也存在两个提示功能,即提示拟声词词目的词义和提示拟声词以外的其他非形容词性词目的性质、状态义。今后在修订《现代汉语词典》时,不表形容义的非形容词不宜用“形容”提示词义,非形容性释语形容词、词目具有特殊结构的形容词以及拟声词词目则宜使用“形容”提示词义。此外,应将“用于形容”调整为“用来形容”。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的完句成分与入场元素功能类似。汉语的一些典型程度副词能帮助光杆性质形容词谓语句完句,是一种重要的完句成分。这些程度副词同时帮助光杆性质形容词实现从"类"向"例"的转变,将形容词转化成特殊的形容词定式句,因此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独立的入场元素,对形容词的入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完句是方式,入场是过程,"完句"与"入场"的目的相同,都是让语言表达式转变成具有交际功能的句子。汉语光杆性质形容词有不同的入场方式,程度副词的使用就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指出了静态动词与一般现在时或一般过去时相容,而与进行体或将来时不相容的特点;提出了表达状态除了用静态动词之外还可用形容词、名词以及一些动词短语、介词短语、静态动词与不定式连用的结构。分别从用法、功能上说明了静态动词表达状态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现代汉语比较句的结构,指出现代汉语比较句的结构特色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引入比较对象角度,其词语丰富,较细致地表现了比较基准的差异;另一是从谓语词性角度来看,形容词与动词都能进入比较句,不同类型的比较句存在着不同的语用制约。  相似文献   

13.
形容词的词类归属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争论的焦点,根据壮语南部方言——广西大新壮语的特点,大新壮语的名词和动词分属两大词类,而形容词属于动词的一个小类。大新壮语形容词归类有主要鉴定标准、次要鉴定标准及参考标准,这些标准有效地解决了大新壮语形容词的词类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词性转品是词的动态使用性最基本的方式之一。现代诗语的转品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及特殊量词和个别虚词的"活法"。词性转品,内因于汉语词汇本身具有很高的弹性度,同时也有赖于张力的暗中"给力"。转品看似一种"雕虫小技",恰恰是多种多样的"雕虫小技",成就了一首诗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5.
日本学生由于受到母语时体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常将"了"看成类似日语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名词之后表示时态的语尾,从而使其在使用"了"时产生偏误。考察日本学生使用"了"字句的偏误情况,从日本学生学习汉语的角度探讨汉语"了"字句的时体,并指出对"了"字句的时体义进行分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英、汉广告实例,探讨了英、汉广告的主要用词特点:(1)用词简洁,谈到了动词、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2)新词新字新短语源源不断,令人耳目一新;(3)生动活泼的口语大量涌现,形成浓浓的口语风格,产生亲切的劝说效果;(4)高档商品及高层次服务广告讲究措词,文体正式;(5)词语省略司空见惯,使广告效果大大增强。文章最后强调广告用词的通俗性、简明性、针对性、准确性和新奇性与广告的成功息息相关,是广告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多数专家认为汉语中名词重叠使用情况很少,对名词重叠的研究,相对于动词和形容词而言,也较少。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名词重叠。名词重叠式具有一定的构成形式、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名词重叠式的发展是语言作为开放性的符号系统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汉语中不同词性词有不同常模特征规律。名词的具体性、意象性、语义透明度最高,但笔画数最少;动词的词频最高、习得年龄最晚,但感官经验度最低;形容词的熟悉性、主观词频和情感经验度最高,但具体性最低。同时,具体性、意象性和感官经验度之间的相互关联只存在于名词和形容词中。13个常模特征可以归为频率、语义、视觉复杂性和词义数四个公共因子,但各因子所主要代表的变量情况在不同词性词之间有相似,亦有不同。另外,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的相似性高于它们分别与名词之间的相似性程度,习得年龄、情感经验度、意象性和主观词义数最能把名词与另外两种词性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9.
二语学习者在存储二语单词时是否存在着词性效应呢?我们利用词汇命名实验研究了这一问题,包括三个小问题。(1)受试对英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反应时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2)受试对英语单词素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反应时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3)受试对英语多词素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反应时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比受试对不同词性英语单词的反应时,发现组间差异不显著,因此,从总体上来说英汉心理词典中不存在英语单词词形存储的词性效应。对第二和第三个问题的研究表明就英语单词素词来说不存在词性效应,但是,就多词素词来说则存在着词性效应。结合有关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心理词典中的词性效应受词素数量的影响,主要存在于语义存储等比较复杂的表征中,与学习者的二语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意动用法及其特点两个方面进行比较,阐明《荀子》与《韩非子》的同异,说明在战国末期意动用法也是不算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