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基本纲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的过程中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出发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出发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有两次明确提出了文化纲领一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二是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文化纲领都坚持了文化形态的三原则,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但反映的却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时期和不同地位的文化建设任务.两者之间既有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又有特质与内涵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以"中体西用"为纲领的湖北新政,为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涌入开启了大门,废科举、办学堂,从根本上消解了传统社会三维共构的框架.在新的文化价值规范导引下,传统"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开始解构、裂变,"绅商学军"四大阶层脱颖而出成为清末湖北社会的主导力量,并共同掀起了辛亥革命首义的惊天巨浪.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形势下我们党的建党纲领和行动指南."三讲"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共产党人要忠实实践"三个代表",必须做到"三讲".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在对20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行揭露和批判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社会历史观作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以"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经济纲领.这一经济纲领是一种主观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的误解.但是,这一思想中"反对封建土地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合理内核"是应该肯定的.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是面向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国妇女解放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使妇女获得了解放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使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得以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男女平等的重大举措得以确立和实施.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育哲学是音乐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和行动纲领。在音乐教育哲学领域中活跃着审美、实践、文化、社会功能等多种音乐教育哲学观,对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性作用。然而,音乐教哲学观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问。为此,笔者从当今时代特征出发,对近几年产生的新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音乐创造"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8.
1895年《马关条约》和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维新派为救亡图存,提出了“大民族主义”的文化革命纲领,它已经包含有反帝反封建性质的近代民族主义思想、民权学说和科学救亡思想,表明旧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方略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借用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我们可以把这种变化定义为"保护带"的调整。党代会报告文本语言从"革命—斗争"取向到"改革—治理"取向的位移,即是这种调整的反映。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看,通过积极调整"保护带",党的治国纲领在确保"硬核"稳定的同时,也因"三个面向"而显得更富有活力了。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的自我革新能力和与时俱进的环境适应性。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应该依据这套开放性治国纲领来认识。  相似文献   

10.
基于概念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经典文本研究表明,把"大学之道"解释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生态互动的伦理—政治原理,从而把三纲领和八条目系统化为这种原理的图式结构,这可以更好地探求《大学》文本的现代意义。此外,这种生态互动的伦理—政治原理的形而上概念基底,可以在《道德经》中解释出来的其本真内蕴着的"道德"及其精神那里得以确立。这种形而上的"道德"视域,可以很好地开启一种中国古典精神,以在目前紧迫的杂乱语境下,解蔽对我们有所属和有所瞩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并加强基于概念的研究范式,真正在复兴意义上激活传统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1.
洋务派对近代科学技术的认识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到他们在洋务运动中的行为实践和路径选择,并在科技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器物科技观、知识科技观和教育科技观,反过来在其科技观指导下进行了大量近代科技实践活动,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体西用"下的洋务派科技观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然而在客观上加强了西方科技文明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我国后来的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和维新运动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洋务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政府推动下,建立比较完善的军事工业体系;二是依靠"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加工出口)相结合的办法发展民用工业,作为军事工业的有效补充.洋务运动从军事开始,这是某种规律性的表现,符合发展中国家回应西方侵略的逻辑过程,然而由于其不合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原理,不合发展替代进口型产品需要技术引进,需要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产品换取外汇的原则,因此虽努力奋斗几十年,终无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1840年鸦片战争后,国人被迫开始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西学从往日个别零碎和缓慢的传入方式转变为广泛、迅速的具有侵略性质的文化殖民主义的侵入。西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次第经历了一个由表层器物文化、中层制度文化、深层精神意识文化的变迁过程。“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社会变革运动成为西学传播过程中的始点与拐点。  相似文献   

14.
“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一种过渡性理论,对中国近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英国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原理为指导,对“中体西用”产生的原因、实质以及退化进行了科学哲学分析。  相似文献   

15.
清末教案之发生与发展,都有揭贴传播发挥作用.文章主要对“反洋教运动”揭贴传播进行历时性文本分析,探讨其生产范式的转向.鸦片战争之后的“反洋教运动”揭帖显示出充分的传统“文化主义”取向,其内核依然为“怀夷附远”的儒教“天下观”,随着与天主教争夺文化霸权的展开,逐渐转向“民族主义”传播范式.在有效动员下层百姓参与反洋教斗争的历史运动中,书文揭帖之生产,纠结复杂,显示了典型的“文本性”特征与历史构成.  相似文献   

16.
洋务运动时期的外语教育规划得失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运动的主旨是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疗病起弱”,“御敌自强”,巩固统治的目的。外语人才是引进和学习西方的关键。我国现代意义的外语教育也因此开始。文章从外语学校的建立与语种选择、课程设置等方面考察洋务运动时期的外语教育规划,讨论其得失并寻求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7.
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1903年制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其中“文学研究法”的课程方案反映了“文学理论”学科早期发展的情况。主要论述了章程的制定,课程的起源,“文学研究法”这门课程在1910年才开始在北京大学开设,不久便被“中国文学”课取代,从中可以看出世纪之初中国“文学理论”的转变轨迹。  相似文献   

18.
[摘53洋务运动是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发端。洋务运动之前,中国语文教育老化,书面表达、应试文体、口语表达、语言观念、汉字形式老化。洋务运动时期,国门被迫打开,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了语文现代化的艰苦探索,主要有:创办第一所专门外语学校同文馆,培养双语人才;创办第一家翻译机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介绍引进西方科学知识;派遣第一批幼童留洋,为国家储备人才;精深研究汉语,开创对外汉语教学先河;主办第一家中文报刊,传播西学思想。[关键词]洋务运动;语文现代化;发端[中图分类号]H10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101(2013)01—0015—04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全球化文化语境下,重新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契机已经成熟。无论从现代文化主体的深层心理结构、“五四”以来“盲目西化”的不尽人意还是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来看,重审传统文化都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然而,回溯传统并不意味抱守残缺,而是在现代视野中重新理解“传统”的内涵,使优化和升华后的“现代民族传统文化”能为现代民族文学建设和文化复兴提供保障与指导。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关于现代性的讨论中,“五四”现代性方案受到多种责难。人们指责“五四”把传统与现代性对立起来,对传统资源完全漠视和否弃。其实,在“五四”前期,新文化人之所以把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正是基于作为现代性前提的“进步”观念。到“五四”后期,新文化人已对现代性方案作出修改。他们改变全面反传统的思路,主张在综合中西文化的基础上“再造文明”,其中包含着对中国传统资源的珍视和肯定;同时实际致力于传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尽力为现代性建构寻求传统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