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理论探索与实践,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协凋发展已初具特点、即,以“民富国强”为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以经济改革为龙头带动政治体制改革和其它改革、创造经济发展需要的稳定的社会环境;解决阻碍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社会问题;建立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结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代,一些国家的政府及学术界十分重视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研究。我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注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研讨。在深化改革的年代,学术界已开始涉及到这方面的专门研究。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经济持续增长,社会不断进步,这是举世瞩目的。为此,我国在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理论研究投放了较强的力量。然而,理论研究往往落后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关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诸多方面的理论探究更应加强。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行政效率理念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行政效率理念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邓小平行政效率理念指导下,中国的行政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本文认为,邓小平的行政效率理念反映在价值观上,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反映在条件论上就是精简行政机构,克服官僚主义;反映在方法论上就是实现行政法治。  相似文献   

4.
作者认为,责任观念这一近现代西方伦理哲学的基本原则,是西方管理制度的文化根源,也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哲学思想基础。邓小平提出的利益观、责任观及法治观,既保障了民主权利,又维护了社会整体秩序和利益。这一思想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是前无古人的,突破了中国传统的目的论道德哲学的束缚,且与西方现代化的法治思想、责任观念相接轨,有其重要的理论地位。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理论贡献及其时代意义丰子义邓小平不仅是一位历史伟人,而且是一位思想巨人。他所留下的思想财富是对马克思主义划时代的理论贡献,其根据是它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社会主义普遍遇到危机、走向低谷的情况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魏海东 《社科纵横》2007,22(11):18-20
列宁东方社会理论是列宁以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为方法论基础,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落后国家可通过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是列宁对俄国等东方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的科学探索。列宁东方社会理论无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邓小平法制思想及其实践孙健社会主义法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非常重视和关注社会主义法制。列宁曾深刻地指出:“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后,象任何阶级一样,要通过改变所有制和实行新宪法来掌握和保护政权,巩固政权,这是我的第...  相似文献   

8.
1 邓小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是改革开放思想的核心。他一贯倡导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1950年5月就提出:“一切都要引导到发展生产力。”在60年代初,又提出了著名的“猫论”,更体现了他主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但是,他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的真正形成,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拨乱反正过程中,是随着党和国家工作着重点的战略转移而实现的。1978年12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第一次明确地使用“改革”一词,把“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直接相关地提了出来。1980年8月,第一次使用了“开放”的术语,把“开放”作为“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深入地研究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与社会问题,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邓小平同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结合起来,丰富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对社会主义社会矛 盾进行再认识 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正是这两对矛盾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毛泽东同志认为,要解决这两对矛盾最根本的办法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但在“大跃进”等特殊时期,又试图通过改革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变革到超越生产力水平的程度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样不仅在理论上造成了混乱,而且在实践上带来了极大的失误。邓小平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0.
一、邓小平精神文明思想的一个理论特色,表现在他从中国实际出发,阐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思想。邓小平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不同阶层、不同对象都可以产生同心同德干四化的“共同理想”,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既照顾多数群众的思想文化水平,又考虑到少数先进分子的要求,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为团结人民解放思想、推动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邓小平同志这一思想具有中华民族的特色,体现着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特殊性表现。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观及其理论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敖带芽 《探求》2004,1(5):11-13,7
意识形态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政权的稳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邓小平的意识形态安全观主要体现在能够应对来自三个方面的挑战:应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挑战,应对改革开放过程中意识形态淡化论的挑战,应对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挑战。邓小平的意识形态安全观昭示了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全面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出现的新局面,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社会老年学理论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学是二十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从生物学、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研究与老年人有关的种种现象和问题。作为老年学的一个分支,社会老年学集中研究引起衰老的社会和文化因素,认为不把心理和生理上的衰老与社会或文化背景联系起来,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人的衰老过程。1922年,美国心理学家S.霍尔开始从事社会老年学研究。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人们在从社会角度理解衰老过程方面只初步取得了一些进展。在六十年代以前,社会老年学家曾与其偏重于生物学研究的同事们一道,努力想解开衰老的奥秘。随着这门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关于教育与科技协调发展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对科技、教育问题有过许多重要论述,其中关于教育与科技协调发展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育人为根本,促进教育与科技协调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科学研究的希望,在于它的队伍有来源.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50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在科技、人才、教育三者当中,教育是出人才、出科技成果的基础.邓小平同志强调通过抓教育来培养人才以至促进科技发展,使之共生互补效应的思想,是十分深刻的.综观19世纪和20世纪,一些国家之所以能成为科技强国,其根本原因在于抓教育,不遗余力发展教育.比如德国科学技术后来赶上英国,靠的是大办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学把社会成员的职业和社会地位的变动称作“社会流动”。根据不同的标准,社会流动可分为“垂直流动”(一个人从地位较低的阶级或阶层转进到地位较高的阶级或阶层,或者相反)和“水平流动”(在同一地位的人由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横向流动)、“一生中的流动”(一个人一生中的职业地位的变化)和“代际流动”(两代人之间的流动)、以及“结构性流动”(由于生产技术方面或社会方面的革命、变革引起的阶级阶层结构或人口地区分  相似文献   

15.
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1902—1979)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社会学理论家,是美国结构功能分析和社会行动论学派的创始人。由此可见,他是一位颇有地位和影响的社会学家。帕森斯于1902年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其父为牧师,后来曾任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大学的校长。帕森斯1920年入美国阿默斯特学院,1924年毕  相似文献   

16.
柯尔曼及其社会行动理论周长城“自半个世纪前塔尔科特·帕森斯所著《社会行动的结构》问世以来,这部书是有关社会理论的一部最重要著作。……科尔曼教授在分析批判传统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创建了新的社会行动理论。而对‘法人行动者’的分析,是具有深远影响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7.
谢高仕 《探求》2002,(2):27-29
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初步探讨了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对当代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立经济特区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发行之后,深入学习、研究邓小平同志的特区思想,对于我国进一步办好特区,加快特区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邓小平的特区思想及其实践 在社会主义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来的,他是我国经济特区的倡导者。他不仅倡导建立经济特区,而且为之提出了根本方针和完整的指导思想,并及时推广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促进特区和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因此,无论在理论上或是实践上,其内容均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但什么是真正的社会发展,如何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的程度和质量,这是摆在现代社会面前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难题。源于欧洲的社会质量理论,在应对全球化的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环境、人口等挑战,提高欧洲人民福祉,保持欧洲社会发展质量在全球的领先地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社会质量理论的背景、内涵,探讨社会质量理论的综合性与超越性;以荷兰的一个城市——海牙为例,分析了社会质量理论在城市发展方面的实证研究概况及其初步成果;通过比较欧洲社会与亚洲社会的不同情境,探讨亚洲社会背景下对社会质量理论的修正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已经清楚地表明,在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自觉地促进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各系统的协调发展,是顺利地推进改革和持续稳定地发展国民经济、实现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创立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先决条件。本文仅就生活方式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