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任玉函 《东南学术》2013,(1):243-248
汉语史分期问题是汉语研究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之一。建国以后,特别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对这一问题曾进行过较为热烈的讨论。本文在总结了汉语史分期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汉语史分期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和汉语史分期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逻辑史应当是以名辩为代表的我国本土逻辑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即是中国固有名辩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在我国的输入及其研究情况,分别属于西方逻辑史和因明史的考察范围,它们既不是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更不能将其作为区分中国逻辑史不同发展阶段的依据和标志。从中国名辩思想本身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经历了先秦的创立时期、魏晋南北朝的持续发展时期、始于隋唐而终于明末的衰落时期、明末清初至20世纪80年代末的复兴时期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深入研究时期等主要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周琼 《社会科学战线》2023,(11):113-122
历史分期是环境史学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旨在揭示环境历史演变过程中,不同时空环境变迁的本质差别及形态差异。环境史分期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历史整体发展但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则,坚持一切生物及生命平等、全球生态整体观、环境变迁因果相联及互转化、地球生物及其生态系统遵循自然演替规律但会被外力打破的原则,应从长时段视角全面看待并判定人为因素在不同时空中影响力的大小强弱等问题。明确中国环境史分期的考量标准及确定性指标,是环境分期中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气候、灾害、人为开发及破坏因素、生态文化及生态意识、科技、战争等是环境史分期的考量标准;地理地貌改变、巨灾、政权更迭、经济发展模式、新技术及生产力发展、生存资源、人口迁移方向等是环境史分期的确定性指标。我们如果能够确定划分原则及标准,就能在客观、全面及立体的基础上对环境史进行分期,以促进环境史学的专业化、纵深化及系统化发展,为环境史研究及问题呈现提供便捷、准确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形态的四个层面及其历史分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沂 《文史哲》2003,(6):58-64
社会形态可分为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关系形态、社会政治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四个自下而上的层面。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形态与历史分期为社会政治形态及其演变阶段,而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关系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是通过社会政治形态来影响以至决定社会基本面貌的。据此,中国自有文明以来,经历了圣权时代、王权时代、霸权时代、皇权时代和民权时代五种社会形态和相应的五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谈谈中国现代史的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来 ,中国现代史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展开了全新的格局。人们对这门学科的上下限、研究对象、课程体系及内容设置、学习方法进行了广泛探讨 ,对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党政府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有了全方位的关照。本文即时对此现象和成果的初步概括  相似文献   

6.
冯济平 《东南学术》2007,(1):147-152
集中就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的目的意义、分期的标准依据、分期的首要标志、分期的年代标界、分期的词语运用等问题发表个人的看法,旨在促进对分期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逐渐从人们的学术视野中淡出,许多学者刻意回避甚至否定这一问题。回避或否定并不等于超越,只要隐含在古史分期问题背后那些深层次的原因、那些问题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揭示,就说明我们并没有真正地实现对这一问题的超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近代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信念-观念结构,在这种信念-观念结构中,历史可以证明、决定未来及其价值取向,同样,未来及其价值取向可以回溯、还原历史,历史与未来、历史与价值完全是同一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不过是这一信念-观念结构的表达形式。正是这样一种信念-观念结构及其表达形式,长期支配和影响了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  相似文献   

8.
汉语史分期研究分歧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史分期问题长期存在分歧,即使是分期的标准,也是矛盾重重,众说纷纭。原因在于:第一,分期的对象尚不明确,必须清楚要为什么“汉语”和为汉语的“什么”进行分期;第二,已有的分期标准是不全面的,很少顾及促使汉语发生变化的外部因素;第三,分期研究缺乏系统观;第四,分期研究应当吸收、借鉴和采用新理论、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学界一般所谓单线进化论与多元生成论之间的对立与分歧,其实恰好构成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两层基本底蕴,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实际根源于马克思审视历史的双重视野和双重尺度.从生产力的决定性视野审视社会历史进程,社会形态的演进必定是一个线型模式,这种线型模式通过各种人类共同体的典型发展形式来体现,它的意义在于为各民族、国家的社会发展提供一种客观尺度.在古史分期讨论中,大多数学者没能自觉地把握这一尺度,更多地是着眼于价值尺度,失却了科学把握历史进程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现行中国近代史分期方法已经沿用了几十年,应该打破把近代史分割为近、现代的习惯,形成一个贯通110年的完整历史流程,建立以国家政权为轴心,以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法律和社会生活的全面框架为对象的叙事体系。应当科学地理解有关经典论述,在培育健康开放的近代史史学观念方面下功夫,以便对近代社会有一个更加客观平实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史是一个西学东渐、中国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的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符合学科发展需要。本文从现代化的新视角讨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开拓思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文学史写作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遭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质疑。钱理群、陈思和、谢冕等人先后提出贯穿20世纪的整体文学史观,试图从时间维度上来推动重写贯穿百年的文学史。金克木和刘登翰则提出将文艺研究作“立体研究”,试图从空间上对文学史进行理论整合。在此基础上,朱德发提出“现代中国文学史”的学科理念与设想,它不仅从时间维度上将传统的中国近代、现代和当代文学贯穿成一个整体,而且在空间上将原先被排除在外的一些文学纳入文学史范畴.真正实现文学史写作从时间到空间的立体型整合,完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从史观到研究的结构性突破。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通过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对加强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有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近几十年中国大陆的历史学界,明清史和近代史是两个取得了重大成就的研究领域;但与此同时,两个在时间上接续的历史时段中间出现了一道鸿沟———两段历史各有其问题意识,学者们向我们展示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和历史叙述方式。但是,出自明清史的社会史研究者从他们的实践出发,对传统明清史和近代史研究之间的这种断裂进行了反思。在更加多元和复杂、而非单线的问题意识之下,重新认识这一段历史的内在脉络,从而有可能使双方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鸿石 《河北学刊》2003,23(6):173-177
近代民族主义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潮之一。作为一种思想资源,它在引介现代国家观念、推动中国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为中国外交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并由此催生了中国现代外交理念的萌芽。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占据着无可匹敌的话权霸语地位。作为最具号召力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为中国外交提供了与西方平等对话的现代文本和评判国际政治行为的价值体系;而被近代民族主义动员起来的历次社会运动,则从实践层面上推动着困境中的中国外交艰难前行。  相似文献   

16.
杨华 《河北学刊》2003,23(3):157-161
列文森是美国 2 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学研究领域最主要的学术代表之一 ,美国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本文主要对列文森的两部学术代表作———《梁启超与近代中国的心灵》和《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三卷本 )进行剖析 ,并对列文森的研究特点作了考察 ,认为他浓厚的“犹太情结”对其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有深刻影响 ;他的历史研究具有较为明显的历史相对主义倾向 ,他在阐述问题时喜欢用二分法 ,他有着强烈、深刻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7.
革命史体系与现代文学史写作的逻辑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切历史都是个人史,在历史的共名之下,可以包含有无数的个别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面临着一个根本性的任务,就是在历史与逻辑的关系辨析中,对学科的学科本体的重新确认和方法论的进一步总结,将文学史写作纳入到人类思想史的分析之中,在一般思维逻辑上确立一种历史哲学观念,从而把文学史学上升为文学史哲学。革命史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并不一定能成为文学史和学术史的全部法则,应该在政治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之内去寻找和确立人类性与个人性的尺度,以丰富人们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特别是战争文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王希明 《理论界》2014,(10):143-147
《剑桥中国文学史》的定位是非学术性的面向普通读者的畅销书,其独特的分期方法固然是对欧美汉学传统上以文类为分类依据的反拨,更是对市场及潜在读者的迎合。从其实际的操作看,主编所宣称的文学文化史的观念,在具体的分期中并没有得到彻底贯彻。由于各个时段的不同特点,也由于参编者各自的学术专长及风格不同,因而分期方式也各不相同,这使得全书颇为杂乱。即使如此,这部来自域外的著作以其不同的视角对学界仍旧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万华 《齐鲁学刊》2005,(1):104-107
20世纪50年代以来,王鼎钧以其丰富的散文创作推动着中国现代散文传统的革新,他的“人生说理” 散文以其人生体验和审美观照的完美结合而为后人推崇,他的“原乡”书写以其独特的“乡愁美学”传达出人生观照 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他的“宗教散文”以超越宗教的日常智慧让人体悟到一种“散文魔法”。这奠定了王鼎钧散文在 20世纪汉语文学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近代疾病史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步,这主要表现在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两个方面。微观研究对象主要是鼠疫、霍乱、麻风病等传染病,而又以三次大鼠疫的研究最为突出;宏观研究主要是数种疾病的综合性研究和疾病史相关理论的探讨。当然,我们在看到这一新兴研究领域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如理论的运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资料、研究者等等。总之,今后的研究需注意这几方面的问题与不足,方能推动我国近代疾病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