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彭宇案"引发了我国社会中对"个人诚信危机"的思考。比较中国历史的诚信观和西方社会的诚信观可以看出,诚信具有普遍性、继承性、不可或缺性的共同特点,但中西方诚信观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文章分析个人诚信缺失的表现和危害以及诚信缺失的原因,提出建立个人诚信体系应从构建诚信政府、利用法律严惩违规失信者和加强诚信道德教育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因诚信缺失而出现的种种令人不齿的行为越来越多.人们习惯地认为个人的道德沦丧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通过分析中国文化中的诚信观及其与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说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诚信缺失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不健全.只有依靠完善制度建设,才能在中国减少直至消除诚信缺失现象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沈超 《南方论刊》2012,(12):30-31,8
诚信缺失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忧虑。诚信缺失现象的出现是由多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构建诚信社会对于塑造个人、社会乃至国家形象意义都很重大。我们应从完善诚信制度、加强诚信教育和打造诚信政府三方面入手夯实诚信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诚信观溯源及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盾 《理论界》2005,(11):139-140
从中西方诚信观历史根源和现实比较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诚信观必须进行现代化转型,既保留其合理内涵,又要注入新的内容,汲取西方契约诚信的法制精神,实现中西方诚信文化的互动整合,建立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诚信观。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小春 《南方论刊》2009,(8):46-47,41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传统诚信观的局限性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历史文化原因,社会不良环境是诱发大学生失信行为的外部原因,高校道德教育的偏失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不足是导致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浅析中国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社会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青松  赵丽娜 《理论界》2008,(2):199-200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褒扬和传诵。然而,近年来我国社会诚信状况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令人忧虑的问题。其中大学生的诚信缺失十分严重,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其诚信品格状况决定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影响着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发展。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有很多方面,而社会原因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不断地去探寻、去分析。本文从社会原因的角度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通过研究,为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的背景下,辨析中国传统诚信观、西方诚信观以及马克思主义诚信观的各自特征;探究诚信思想的理论基础与深刻内涵;认清新时代我国诚信社会建设取得的实践进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的诚信是家族与朋友间的伦理诚信,这种诚信只靠道德来支撑,是我们诚信缺失的主要根源;传统文化中的义高于信、成王败寇思想也是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进入现代社会,现代西方的契约诚信成为我们发展市场经济的主要借鉴。要想改变诚信缺失的现状,重建我们的诚信,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变人们的伦理依附,扬弃中国传统诚信文化,古为今用,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对构建诚信社会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华 《理论界》2006,(3):41-43
诚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诚信社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笔者认为国家诚信法制体系、社会诚信伦理规范和个人诚信道德是支撑诚信社会体系的三大要件,只有从这三方面入手,才能构建我国的诚信社会。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诚信缺失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现实社会诚信危机的影响;二是学校教育管理偏差的影响;三是家庭教育及个人素质的影响。高校必须从加强诚信教育和制度创新两方面着手,采取积极措施解决校园诚信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回到历史场景:从宋人两个说法看哲学史与思想史之分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葛兆光 《河北学刊》2004,24(4):19-23
宋人赵普的“道理最大”常被哲学史家注意。这一观念虽然可以被诠释为“理学”的起点 ,建立起宋代哲学史的系谱 ,但它也是宋代政治上的关键词 ,必须放在北宋和南宋的历史场景中 ,才能得到思想史的理解。不仅“道理最大” ,包括宋代的“一道德 ,同风俗”也是如此。现在的中国哲学史 ,常常是对中国思想进行西方哲学意义上的“系谱化”或“脉络化” ,忽略了思想的历史场景 ,其实 ,古代思想真正进入社会生活世界 ,必须有具体的历史背景 ,而且经历“制度化”、“常识化”、“世俗化”。因此 ,思想史研究必须回到历史场景 ;同时 ,在知识史、思想史、社会史和政治史之间也不必画地为牢。  相似文献   

12.
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政策措施。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思想的根本体现。建设科学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由全民共享。尽管我国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目前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努力实现全社会就业充分,劳动关系和谐,社会保障体系健全。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与政治的关联性决定了政治学是审视文化体制的一个重要视角。文化体制改革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也面临重重困境。文化属性被泛政治意识形态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制约、文化权力主体职能的越位与缺位是文化体制改革困境的政治学根源。  相似文献   

14.
试析我国公民政治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构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公民政治文化,达到政治理念的一元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法制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必然。改变原有的臣民心理,构建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公民政治文化是一个艰难的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民主实践、民众的心理结构等各个层面为之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5.
论红色文化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大力挖掘和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时代课题。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统筹开发、再生提炼,建立相应的实践教育基地,并把它贯通到国民教育和先进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玉平  牛磊 《齐鲁学刊》2006,4(6):152-154
行政发展是衡量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文明与否的重要参照系。在政治系统内,政府职能的转变构成了行政发展的直接推动力。中国行政发展的路径选择,要在准确定位政府职能的背景下,逐步推进行政管理理念的服务化、手段的信息化、过程的法制化以及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党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坚持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原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内涵。大力弘扬党史文化,发挥资政育人功能,构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文化形态,对加强意识形态整合,巩固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政治认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党史文化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冯向辉 《北方论丛》2002,2(2):70-72
政治运行法治化的实现受到制度、文化、传统、道德、习惯等各种条件的制约.其中,政治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是必要的前提;政治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关键的环节;而普及和提高公民意识则是基本的社会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全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而要做好群众工作,首要的任务是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本质是群众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在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增强群众工作实效性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坚持群众利益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倪荫林 《晋阳学刊》2007,4(5):77-81
意识形态只有真正代表它所要代表的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并在实践上满足、实现它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意识形态建设才能取得实效性成果。深入考察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不管在内容上还是在实现方式上都较以往有了很大变化。意识形态建设必须依据社会成员利益诉求的这种变化,将单向性灌输模式转变为实践性建设模式,切实消除意识形态建设漂浮于、隔断于生活现实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