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2011年北京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数据,考察当代北京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合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特征,从个人背景、家庭背景、学校背景和校园生活四个维度对其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程度较高,平均幸福感自我评分将近80,且有三成以上的人自我评分在90以上。女生的幸福感显著高于男生;学生家长所追求的重点学校的一流师资、学习氛围等外在条件对学生本人的幸福感并没有显著影响,高中和大学越是所谓的"重点",学生的幸福感反倒越低;生源地类型也对学生本人的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且越是来自大城市,幸福感越低,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幸福感反而较高。大学生幸福感主要受到性别、健康等自身条件的影响,而受家庭、学校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小;家庭的社会地位以及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恋爱经历对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家庭社会地位越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越强;有过恋爱经历的人主观幸福感显著强于没有谈过恋爱的人,且这种差别幅度很大。奖励荣誉、资格证书、实习经历和社团活动等普遍认为能够提升个人素质、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就业质量的因素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大学生幸福观的研究,提出了科学幸福观的概念,但关于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多关注主观幸福感、客观幸福感、社会幸福感等,尚未形成科学幸福感的概念范式。究其原因,是认为幸福观是理性范畴,有科学幸福观,而幸福感是感性范畴,不能用理性化的科学性加以界定,这种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截然对立起来的逻辑和思维,导致科学幸福感研究的缺失,也导致科学幸福感在现实中的缺失。如此,探讨大学生科学幸福感的培养问题,对摆脱大学生校园幸福困境,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幸福观是多元的,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幸福观也不同。指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幸福观,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大学生诚信友爱的品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和正确对待享受的态度等途径,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幸福观深入人心。使之成为大学生当中的主流幸福观。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幸福观不仅影响其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幸福观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和重要任务,文章通过对目前大学生错误幸福现的表现、危害及其形成因素进行剖析,引导大学生确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5.
吴建利 《理论界》2014,(4):166-168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幸福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其自身人生目标和生活意义的确定,并且会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当代大学生幸福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在对大学生幸福水平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认为社会因素、家庭影响、学校教育、个人心理是影响大学生偏离幸福感的最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偏低的具体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彭永东  朱平 《江淮论坛》2012,(5):153-157,75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呈现出重结果幸福轻过程幸福、重物质幸福轻精神幸福和重享受幸福轻创造幸福的特点。加强大学生幸福观研究的目的是纠正大学生的幸福认知偏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幸福能力。为此,需要加强大学生家庭幸福观教育和高校幸福观理论和实践教育,不断培养大学生发现、创造和享受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吴晓斐 《兰州学刊》2013,(3):210-212
文章从理解什么是幸福这个概念前提出发,区分了理解幸福的两种维度。对幸福的不同理解直接关系到对幸福的不同态度和评价。从获得幸福的外在条件出发,从幸福和社会的关系去理解幸福时,我们是从社会存在层面反思当今社会人们的幸福感下降的原因;当我们从个体的主观方面去理解幸福感时,关注的是如何构建幸福感,树立起合理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8.
儿童期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儿童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状况会影响居民成年后以至整个生命周期的幸福感水平。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证明并揭示了儿童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居民成年后主观幸福感的内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儿童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居民成年后主观幸福感能够产生正向影响;儿童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够通过居民成年后的认知性社会资本和结构性社会资本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儿童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居民成年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儿童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女性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比男性居民大,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比城镇居民大。从生命历程视角看,儿童期是提高居民成年后主观幸福感水平的重要时期,因而可以通过完善儿童发展的制度体系、加强教育扶持力度、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等途径,促进居民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的根本看法,是人们的三观对幸福问题的反映,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实的后备军,其幸福观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自身以及我国社会未来的发展走向。在对安徽大学的在校本科生幸福观调研的基础上,探究其幸福观现状,分析形成原因,从而为探索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路径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0.
陈萃琳 《理论界》2014,(2):174-176
在校大学生是接受网络新生事物的主要群体,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继而在整体上也将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一定的影响。国内外学者主要从社会资本、自我呈现、社会支持、社会比较等理论框架出发,探讨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其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浅析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助于高校、媒体及相关管理者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社交网络。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特殊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有利于青年朋友深刻体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优越性,有利于他们增强承受挫折和打击的能力,有利于他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为社会、为他人服务.为提升生命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应加强幸福观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身心健康、懂得追求真正幸福和快乐的人.  相似文献   

12.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幸福观”的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便有不同的幸福观。如何引导大学生构建理性的、科学的幸福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大学生认识到: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理性的、科学的幸福观的基础;吸收中西传统文化中的有关理性幸福观的精华部分是建立理性的、科学的幸福观的有益补充;而学习当今中国社会模范先进人物高尚的幸福观,则是端正大学生对幸福认识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3.
郭志峰 《阴山学刊》2008,21(6):90-96
以《综合幸福感问卷》为工具研究大学生综合幸福感。发现大学生幸福感在性别、文理科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幸福感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学生干部的幸福感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城市学生幸福感高于农村学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幸福感有显著差异;经济因素主要影响主观幸福感;运动能提高幸福感,但过量运动反而会导致幸福水平下降。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回归作用的依次是运动时间、是否贫困生、年级、生活支出、性别、是否学生干部.对心理幸福感有显著回归作用的依次是是否学生干部、年级、运动时间和城乡来源。研究发现SWB与PWB都是幸福感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4.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由于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的影响和家庭的影响,以及教育体制等多方原因,致使当代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采取的措施有:社会要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良好的大环境;家庭要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和监督;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5.
关怀是人的精神需要,又具有广泛的德育意义,把关怀与教育相融合是提升大学生幸福感和增强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通过"生活关怀"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人际关怀"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幸福观教育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相结合等途径,可达到增强学生幸福感与德育实效性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6.
李莹 《理论界》2010,(10):102-103
主观幸福感的早期研究首先着重描述不同类别人群的幸福,特别是在年龄、性别、收入、教育等人口因素方面进行比较。在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第二阶段,理论模型得以探索,而且强调如性情、目标实现、适应和社会比较等变量。第二阶段的研究还包括主观幸福感测量的改进和验证。目前最尖端的第三阶段研究包括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探讨,以便清晰地认识影响不同测量的各种心理过程;以及探索多重测量和纵向设计方面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7.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对于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对幸福的渴盼更是他们寻求发展的动力。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幸福感教育,引导他们客观认识社会问题,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培养他们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帮助他们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建构,不仅是大学生的意愿,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高等学校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对其人格和品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大学生入校前价值观初步形成,影响其价值观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成长环境、基础教育经历、社会等因素。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受到高等教育自身因素、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等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发展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方鸿志  倪海 《理论界》2007,3(12):211-212
人生价值观决定人生价值的总目标。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和复杂化态势,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存在误区。客观形势、社会大环境也向高校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教育的要求。本文根据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现状,运用科学理论,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幸福观念检思——试论一种合理的幸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集中体现。在一个追功逐利的社会氛围中,物质主义幸福观俘获了人们的心灵,耽于物欲缺乏崇高,一个个成了只求享乐不懂情感的"专家"。幸福观危机成为现时代最深刻的价值危机,为此有必要吁求合理的幸福观。合理的幸福观意味着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个人与社会等的内在融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