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洪秀全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民主因素与封建因素、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相互交织的。例如:他反对儒学,但又大量吸收了儒家的思想糟粕;他倡导平等,但又存在着严重的等级观念;他反对传统迷信,但又陷入了宗教迷信的深渊;他赞成选贤任能,但又带头搞起了世袭制度;他反对封建君权,但又存在着浓厚的帝王思想;他承认人的作用,但又宣扬万  相似文献   

2.
迷信与科学     
迷信与科学是相互对立的。有迷信就必然排斥科学,要科学就必须破除迷信。科学是人类对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实践的总结,它能正确地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人们懂得了科学,就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来思想、生活、工作,以至运用它来改造世界。迷信则相反,它是唯心主义的产物,它使人们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用某种主观臆造的成见对待思想、生活、工作问题。我们提倡破除迷信,就是要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毛泽东的妇女观开始萌生,他抓住封建婚姻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婚姻制度产生的根源,批判了各种各样的封建婚姻迷信思想,提出打破媒人制度和反对父母包办婚姻等观点。在当时,这些认识是十分深刻的,大大推动了我国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和新式婚姻制度的诞生。  相似文献   

4.
毛主席生前曾一再号召我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又说:“我们除了科学以外,什么都不要相信,就是说,不要迷信。”现在华主席又号召我们:“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要做到这四个“一点”,就必须进一步破除迷信。要破除迷信,就得认识迷信。不清楚地认识对象,便无法有效地同它进行斗争。所以,有必要对迷信的本质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行探讨,作出科学的分析。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意见。(一)迷信的一般本质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5.
<正>毛泽东同志在他的整个革命生涯中,虽然没有写下什么辩证逻辑专著,但在他的许多讲话和著作中,却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深刻的辩证逻辑的思想和理论。在我们纪念毛泽东同志诞生100周年之际,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毛泽东同志有关辩证逻辑的思想和理论,充分挖掘这一部分的精神财富,对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水平和认识论水平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仅就个人在学习毛泽东辩证逻辑思想过程中所得到的一些认识略加概述。可以肯定地说,它不可能体现毛泽东同志关于辩证逻辑理论和思想的全貌。  相似文献   

6.
<正>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全部理论和全部行为的主旋律,不了解他的实事求是思想的特色,就不懂得这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是如何制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他的实事求是思想的特色,对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邓小平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和作风,突出地表现在他对毛泽东的态度上.众所周知,1976年4月,经毛泽东提议撤消了邓小平的一切党内外职务,这是他在“十年文革”中第二次被“打倒”.那末,邓小平对待毛泽东又是什么态度呢?“文革”以前,居于党内高位的林彪、康生等野心家,为了个人目的掀起吹捧领袖的浪潮,社会上的一些群众出于对领袖的热爱产生了个人崇拜的势头,而毛泽东本人从1959年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开始,已经表现出不大愿意听取不同意见.这时,作为总书记的邓小平,不畏个人得失,在1960年3月大讲要“正确地宣传毛泽东思想”,反对“把毛泽东思想用得庸俗化”,把毛泽东的著作说得不合乎“实际”,认为不能把什么样的成绩都记在毛泽东思想上,“应该把毛泽东同志看作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坚决反对脱离实际,抽象、空洞地来谈论马克思主义,提倡开展一场启蒙运动来抵制教条主义,倡导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有的放矢,强调理论创造,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他依据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主张明确革命的依靠力量,并详尽分析社会形势,树立中国革命必胜信念;根据中国革命特点,确立工农武装割据和游击战争思想,纠正党风,提倡科学的务实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期 ,毛泽东领导亿万人民进行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 ,彻底消灭了封建制度 ,同时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开展了一定程度的反对封建主义的运动。但是在政治思想方面反对封建主义残余是不彻底的。究其原因 ,毛泽东对于封建主义的批判不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 ;没有能够通过新文化建设 ,对日常生活领域和社会心理层次的封建主义残余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9.
阎海涛  李洪河 《理论界》2006,2(2):28-29
郑德荣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毛泽东思想的教学和研究,他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为主体思想,以其革命统一战线理论、武装斗争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为支柱理论来分析与论证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并在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反对教条主义,以及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承传关系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从而深化和拓展了毛泽东思想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
郭国祥  郭曙岩 《理论界》2006,4(1):38-39
毛泽东对外资的关注贯穿其整个一生。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他对外资抱热烈欢迎的态度,并在艰难的情况下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吸引外资,但由于特定的时代条件和各种复杂的历史原因,毛泽东晚期思想越来越“左”,片面强调自力更生,对外资持轻视和反对的态度。本文梳理了毛泽东外资思想的扬抑轨迹,并分析了他思想转变的复杂原因。  相似文献   

11.
韦春喜 《船山学刊》2012,(2):98-102
国家财富观是晏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财富的获取方面,他反对过分聚敛,提出"取下节"思想,主张适度使用人力资源,合理适时开发自然资源,反对通过战争掠夺财富。在用财理念上,反对奢侈,注重节俭;尊重民意,提倡财以利民;注重功效,以国事大小、利益轻重作为对用财目标、重点进行选择的依据。其分配理念从"幅利论"思想出发,反对藏财,提出了"权有无,均贫富"的思想理念和国家财富分配原则,国家财富分配应向下层民众倾斜,特别强调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从本质上讲,其国家财富观是道德伦理型财富观,在一定程度上能超越本阶级与时代局限,在人道主义和民本哲学思想指导下,表现出对弱者生存权利的关注和对强者权利意志的约束,具有一定的科学色彩。  相似文献   

12.
破除民间迷信与邪教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迷信是愚昧的鬼神信仰,是祈求神灵趋利避害、保幸福平安的方式和手段。由于迷信对象的繁多庞杂、信仰内容的愚昧和神秘、信仰人群的散在和不确定,再加上随意造神、随意解释神性,随意改造其他宗教的神为我所用的特点,使迷信为邪教的滋生留下了空间。可以说,迷信是邪教滋生的土壤,因此,要铲除邪教必须大力破除迷信。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为他与彭德怀之间的关系定为"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事实上,毛泽东与彭德之间的所谓"不合作"都是正常的意见分歧或误解,而非根本立场的对立。彭德怀一直是信任毛泽东并尊重他在革命实践中确立的地位和作用的。毛泽东和彭德怀之间的关系因为长征途中林彪的一封信而出现裂痕,又因为彭德怀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的一封信而破裂。抗战初期对统一战线的不同看法、1945年的华北座谈会、1958年和1959年彭德怀两度辞职等都加深了毛泽东对彭德怀的误解。  相似文献   

14.
"古为今用"的含义是: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为今天的现实服务。毛泽东继承《孙子兵法》等传统军事文化的精华,创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古为今用"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创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因灿 《理论界》2011,(5):92-93
冯友兰是第一位从中国哲学史的广阔视野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史家。他着眼于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揭示毛泽东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他站在传统哲学辩证法思想的立场,就毛泽东的辩证法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精神相背离之处提出了个人的见解。尽管他的某些观点富有争议,但对我们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特色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秦位强 《兰州学刊》2007,1(6):43-45
毛泽东长期重视反对官僚主义的问题,对官僚主义的实质、表现、根源和危害性都做了深刻的分析和论述,提出了许多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的具体措施。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和实践,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遏制官僚主义和其他腐败现象,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1958年,毛泽东精神抖擞,强调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但是,相对毛泽东的头脑发热,李达却要清醒冷静得多。他们在思想理论的某些方面开始产生分歧,演绎了直接或间接的哲学故事。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在廉政建设方面也同样做出过伟大的贡献。其丰富的内容大体有:反对贪污和浪费,反对官僚主义,实行精兵简政等几个方面,下面仅就毛泽东同志的反贪保廉方面的一些思想进行分析。 (一)坚决反对贪污以保廉洁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3年毛泽东同志身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民主政府主席就亲自领导了中华苏维埃的反贪污腐化的斗争。他号召民众揭发苏维埃工作人员中的贪污腐化分子,而苏维埃则立即惩办他们,决不姑息。同时要常抓不懈,他认为:“反对贪污和浪费的斗争,过去有了些成绩,以后还应用力。”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同志也十分重视根据地的廉政建设,他强调:“在一切党政军机关中讲究节省,反对浪费,禁止贪污。”为了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他明确提出了“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惩办贪官污吏,实现廉洁政  相似文献   

19.
一、"哥德巴赫猜想" 鲁迅不但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还被誉为"民族魂"。这种"灵魂"称道在中国是独独一无二的。比鲁迅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力大得多的毛泽东(他发动过"触及人们灵魂"的运动),只是被人们赞颂为"大救星""红太阳"以及伟大领袖、导师、统帅、舵手等,没有人称他为民族魂。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更不是个人主观情绪激进的产物.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产生,既是毛泽东个人性格特征、学识、智慧和胆识的彰显,又是毛泽东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的对外开放观、列宁对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理论的系统阐述以及中国近代先进人物的对外开放思想和初步实践探索的自然结晶和创新的必然结果,同时还是时代背景浸染的现实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