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四项基本原则的新的时代内容蓝蔚青“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执也是建设有申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经验,指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是我们防止“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根本保证。十多年来的...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关于要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的论断,意义深远,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加深理解,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为了加深对这一科学论断内涵的认识,下面,作些粗浅的分析,以期共识。 (一)从党的历史上看“左”具有多发性、反复性 我们党已经建立七十年了。翻开这七十年的历史,“左”的错误比右的错误要多。在这七十年中,我们党犯过四次大错误(见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565页),其中三次是“左”的错误(不包括损失较小的“左”倾错误),一次是右的错误,即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这次右的错误,导致了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的长河中,可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正如赵紫阳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作过有益探索,取得过重要成绩,也经历过多次曲折,付出了巨大代价”才提出的。从5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左”倾错误影响,在社会主义问题上急于求成,盲目求纯。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东西,被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由此而形成的过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和僵化的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首先要明确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因此,要具备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同时还必须看到,我国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为中心。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历史转折的主要标志,也是这次会议确立的政治路线的核心内容。早在1956年,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就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方针,但由于指导思想上发生“左”的错误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一直未能实现。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的教训,珍惜全国人民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共识:在社会主义的诸多任务中,经济建设是中心任务,是解决国内、国际问题的基础。在反和平演变斗争尖锐复杂的形势下,我们仍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建设当作反和平演变的基础,紧紧抓住不放。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因为过去,在“左”的指导思想影响下我们对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举世瞩目的南巡讲话中,极富有现实针对性的重要论点之一,就是谆谆告诫正处在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境遇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切中时弊的现实分析和清醒洞悉,也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和深切反省,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改革步伐,加强改革力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_ 本文试就长期以来一直困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极“左”现象,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以便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列宁反对“左倾”的斗争艾景学列宁在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反对“左”倾错误斗争的历史经验对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提出的既要防“左”又要防右,特别是要注重防止“左”的错误,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所以,对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反对“...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庄严宣告:“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是十五大的主题,是十五大的灵魂。党的十五大的最大贡献就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载入党章,这是我们党经过近2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首先,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科学的革命理论的指导作用。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行动。在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  相似文献   

8.
在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里提出了两条重要的原则,一条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一条是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而关键在于二者的“结合”,只有“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真正走出自己的路来。六十多年来,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征程中,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功,也发生过令人痛心的失误,诚如小平同志所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成功和失误教育了我们,懂得了“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总结过去,面对现实,放眼未来,当前我们面临着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迫切任务。为此,本刊从这期起,专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栏目,希望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广泛深入的探讨。诸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反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历史的、现实的中国国情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世界新的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流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基本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研究;如何正确理解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等等,都望学界同仁提供研究成果,共同把此栏目办好。  相似文献   

9.
20年前席卷全国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使我们党摒弃了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重新回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上来。全党根据这条思想路线,深刻地总结经验教训D,纠正了极“左”的错误倾向,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党的事业从此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20年前的这场讨论,由理论是非的争论而起,实质上要解决的是中国该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党作出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南巡的重要谈话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十几年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这篇光辉文献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不但在于它深刻而精辟地阐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而且通篇贯穿着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真正迈开改革开放步伐。因而成为指导解放思想,深化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强大思想武器。一、解放思想是深化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解放思想、清除“左”的思想理论和陈旧观念是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重要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革命理论对革命运动的指导作用,强调思想解放是自觉行动的先导。马克思曾经指示,“生产形式的改变和人对自然的实际统治是思维方法改变的结果。”邓小平同志早在一九七八年就指示过,“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革命实践运动需要正确的思想理论作指导。革命运动首先伴随的是解放思想的运动,没有思想上的解放做保证是不会有革命运动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指出,在坚持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过程中,始终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目的在于使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刻吸取历史教训,密切结合当前实际,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解放思想,同心同德,把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搞上去。 要警惕右与主要防止“左”,首先要正确理解什么是右,什么是“左”。这里所说的右和“左”,主要是相对于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  相似文献   

12.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已经走过了十二个年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过艰辛的探索,尽管出现过一些失误,但是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有目共睹、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通过总结最近一个时期的历史经验,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概括为十二条原则。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的认识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标志着我们党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政治上理论上的进一步成熟,标志着我们党为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确立,是我们觉执政理念的高度升华。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次为我们的革命和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新方向。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五个“统筹”,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努力实现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全新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农村出现的新情况,及时了解农民对图书的新的需求,切实解决农民“卖书难”的问题,这是当前我们出版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在,我们想根据最近在衢州市农村的调查和接触到的一些材料,对这个问题试作初步的探讨。一党的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党中央在农村坚决纠正“左”的错误倾向,果断地采取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和政策,特别是推行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社员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经济收入不断增加,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蒸蒸日  相似文献   

15.
盛晟  莫建峰 《探求》2000,(5):49-51
在我们党的70多年光辉战斗历程中,有过若干次历史转折。其中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有两次:一次是民主革命阶段的遵义会议,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称它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另一次就是社会主义阶段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两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都从指导思想上纠正“左”倾错误,逐步地全面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使党的事业由遭受挫折重新走上胜利的道路。作为历史的伟大转折点,这两次会议具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把它们综合起来加以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搞好执政党的建设,是广大人民群众和我们党内绝大多数党员所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遇到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我们党已经有六十五年的历史,处于执政地位也有三十七年的历史。在执政党建设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特别是由于十年内乱的干扰,给党的建设留下了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的消极后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为了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对党员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十二届二中全会又通过了关于整党的决定,力求通过整党解决党内“三不纯”问题,特别是要使党风获得“根本好转”。但是,实践证明,经过两年多的整党,党风  相似文献   

17.
陈秀源 《探求》2001,(6):7-8,29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强调学风建设,提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把学风问题看作是党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学风问题就其内涵而言,主要是指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问题。我们党的优良学风是在党的80年光辉历程中逐渐形成并发扬光大的。第一次提出学风的概念是在延安整风运动,毛泽东同志把学风问题上升到党的作风,并彻底清算了背离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错误倾向,把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  相似文献   

18.
<正>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同其他事物一样,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成熟的过程。认清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制度所处的发展阶段,是关系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一个根本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重新审时度势,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得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结论。这是我们党制定现阶段的战略任务和战略目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客观依据,是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潮的思想武器。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几个理论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会议。全会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于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三中全会正确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打好了基础。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中指出:“党所以取得上述许多方面的胜利,归根到底,是由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科学原理,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原理。”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一系列重要文献,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它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中,必将占有重要地位。胡耀邦同志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两条科学原理的论断,给我们学习和研究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前导 ,是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特别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是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成为引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